第四章 辛亥革命纪念地 1.辛亥烈士祠遗址 位于湘春路开福区少年宫(原湘春路小学)内。l911年10月22日湖南光复,以焦达峰、陈作新为正副都督的湖南军政府成立,然而仅过十日,反动军官在长沙发动政变,焦、陈惨遭杀害。ll月3日军政府西路招抚使杨任亦被害于常德。立宪派掌握湖南政权。后湘籍革命人士蔡锷、周震鳞等电请湖南都督谭延闿筹建烈士祠,以纪念为推翻清朝廷而牺牲的辛亥烈士。时北洋政府也明令各地收回清廷所建专祠。湖南遂于1912年2月3日将小吴门内曾国藩祠(今长沙实验中学一带)及其对街的局关祠一道改建为湖南烈士祠。1913年在日本铸造了焦达峰、陈作新、杨任三烈士铜像,铜像运回长沙后,安放在烈士祠前坪供人瞻仰。1915年12月,袁世凯复辟帝制后,令各地恢复清廷专祠,烈士祠重新改建为曾国藩祠。l916年傅良佐督湘,寻得古吊桥边年久失修的关帝庙改建成湖南烈士祠。正殿供烈士神位,两壁悬湘鄂战斗图数幅。殿中嵌古梅花石,上有白纹,呈梅树形。1938年火毁,火后复建正殿,三烈士铜像移至烈士祠西边门首,以木栅围之,直至20世纪60年代。抗日战争胜利后,烈士祠改办崇烈小学,l952年市教育局接办该小学,改名湘春路小学。烈士铜像毁于“文革”时期。今存石麒麟一对,为清关帝庙遗物。 杨任(1880--1911),字晋康,清辰溪县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自费赴日本留学,先后人体育学校和东斌陆军学校学习。后结识湖南同乡宋教仁,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加入同盟会。宣统元年(1909 年),与焦达峰一道参加共进会,负责联络湖南会党及其他革命力量。时人称其与谭人凤、焦达峰为“湘省三杰”:是年5月,杨与焦等相继从日本回国,于长沙太平街马家巷同福公栈设立共进会湖南分会,杨负责组织工作。他先于长沙玉泉街开设兰芷书局,作为联系常德、辰溪等地会党的总机关,后又深入常德等地,联系当地会党,宣传同盟会纲领。宣统三年(1911年)3月,同盟会总部策划在广州发动起义,杨与焦达峰等会商,准备响应。广州起义失败后,杨与焦潜赴汉口,与孙武等湖北共进会负责人召开紧急会议,研究两湖起义具体方案。会后与焦等赶回长沙,在落星田定忠客栈新设革命机关,后又赴常德布置起义响应事项。是年l0月,武昌起义成功,杨任应焦达峰急召赶回长沙,被委为西路招抚使,与参谋长余昭常前往常德发动起义,常德旋告光复。然而,10月31 日,反动军官在长沙发动政变,焦达峰、陈作新惨遭杀害。11月3日,杨任、余昭常等亦被害于常德。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追授杨任为陆军上将衔,厚葬于常德德山,并铸铜像立于长沙烈士祠内。安葬不久,杨任家人认为死必归宗落叶归根,便将其遗骸迁葬于辰溪城西广恩寺杨氏祖墓地,常德德山仅留衣冠冢。1930年,辰溪县长谭元征拨专款为之修墓,四面围以石栏,在长方形底座上立有碑文为“遗赠陆军上将湖南西路招抚使杨任烈士之墓”的塔型墓碑,背面撰文以示纪念。
2.秋烈士祠遗址 位于黄泥街双鸿里,原为湘军将领陈湜宅第陈家花园。秋瑾(1875—1907),祖籍浙江绍兴,出生于福建厦门。光绪十六年(1890年)随在湖南任职的父亲秋寿南来到湖南,居长沙数年,游览定王台、贾谊故宅等名胜古迹。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嫁予湘潭富绅子弟王廷均。光绪三十年(1904年),秋瑾只身东渡日本,次年加入同盟会。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回国,在上海创办中国公学。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1月,创办《中国女报》,提倡女权,宣传革命。同年,秋瑾接任大通学堂督办,并与徐锡麟分头准备在浙江、安徽两省同时举事。又联络浙江、上海军队和会党,组织光复军,徐锡麟任首领,秋瑾担任协领,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因事泄,于7月13日在大通学堂被捕。7月15日,从容就义于浙江绍兴。时前湘军将领陈湜之子陈国栋系浙江候补道,力促浙江巡抚处斩秋瑾。清末善化举人罗庶丹《悼秋瑾》诗云: 千门万户盼朝晖,耿耿星河曙色微。 群燕将雏皆向北,孤鸿和影独南飞。 菊芳兰秀佳人远,凤泊鸾漂故国违。 一棹秋风动归思,莼羹鲈脍正鲜肥。 为了表示对陈国栋的痛恨和对秋瑾的悼念,辛亥革命后,湖南同盟会将陈湜在长沙的宅第陈家花园改建为秋烈士祠。1938年毁于“文夕大火”。今存遗址。
3.中山纪念堂遗址 位于教育街省农业厅大院(原教育会坪)内。为纪念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l926年9月,国民党湖南省党部及湖南省政府决定在长沙兴建孙中山总理铜像、中山图书馆、中山公园及被难同志纪念碑,并为孙中山总理铜像选址于省教育会坪。后经多次讨论,最后决定在教育会坪兴建中山纪念堂。l927年建成,建筑面积2434平方米。大堂前方为仿罗奥尼克式的花岗石柱廊,门窗套均为花岗石精雕细刻而成,是湖南建筑中花岗石文化的一件精品。l930年不幸为战火破坏,1932年重修,基本恢复原貌。抗日战争初期,中山纪念堂曾为湖南人民抗敌后援会驻地,抗日战争胜利后成为湖南省政府的大礼堂。l949 年8月4日,程潜、陈明仁将军在这里宣告湖南和平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山纪念堂一度为湖南省人民政府驻地。1995年拆除。今存遗址。
4.中山纪念林 中山纪念亭 中山纪念林碑 岳麓区不可移动文物。位于岳麓山穿石坡上方,l930年,为纪念孙中山在此处植大片油茶林,至今葱浓。这片油茶林即中山纪念林。树林上方建六角单檐亭,方石柱支撑,柱间梅花形空格挂落十分精美,此亭即中山纪念亭。亭下立“中山纪念林碑”,正面为“中山纪 念林碑”六个大字,碑座上镌有“湖南省政府建”字样,背刻“民国十九年三月十二日”:石碑南北两侧分别镌有《总理遗训》:“有了森林,天气中的雨量便可以调和,便可以常常下雨,旱灾便可减少”;“要能够防水灾便先要造森林,有了森林便可免去全国的水祸”。
5.中山亭 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中山亭又称长沙标准钟楼,位于中山路与黄兴路十字路口街心。中山亭所在地原名先锋厅。先锋厅始建于清代中期,原为三层砖木结构的主楼,建筑面积约460平方米。清咸丰三年(1853年)重修,因清提督衙门先锋卫士队驻此而得名。1930年2月中山路修筑竣工,湖南省建设厅决定利用原老照壁前后的余坪及先锋厅地建设一座公园。l930年3月破土,7月建成。公园正对省政府大门(今青少年宫西门),故称省政府前坪公园。而与先锋厅主楼相连建起附属钟楼,钟楼立于公园中央,为五层西式方形建筑,高16米,附楼北向3层,为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而命名为中山亭。王选豪《题中山亭》联云: 一览凌空,城郭万家归眼底; 九宫在望,云山四面豁胸怀。 楼建成后安装上德国进口的电动标准时钟,是为长沙市使用公共标准时钟之始。l932 年市立民众教育馆设于附楼,辟有书报阅览室和游艺室。抗日战争长沙“一火四战”,中山亭都幸运逃过,实为不易。今为长沙辛亥革命史料文物陈列馆。
6.中山路 东起小吴门,西达福星门河岸,全长l470 米,l929年开工,历时一年竣工,为纪念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而命名为中山路。是长沙最早的东西干道和第一条柏油马路。沿路历史遗迹甚多,如时务学堂和《湘报》社旧址、清巡抚署和民国都督府旧址、清贡院和船山学社旧址等。 中山路建成后,成为沟通湘江航线和粤汉铁路水陆联运的交通捷径,在长沙交通史上有 着划时代的意义,中山路也迅速成为长沙城的繁华商业区,中华国药局、国货陈列馆、银宫电影院、德和酒家、汉新和文具行等都位于中山路。当时有《庆中山路竣工联》赞曰: 读金刚院梵经,登银盆岭绝顶,嗔铜铺街喧噪,拜铁佛寺偶身,惟求锡厚里仁,泽佑桑梓; 听东学宫书韵,赏西牌楼月华,饮北(白)沙井清泉,眺南门口远景,但愿中山路义,广布寰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中山路也一直是长沙最重要的商业中心之一。
7.黄兴路 老黄兴路从南门口至中山路中山亭钟楼。从南正街至八角亭一段,是近代长沙商业最繁华的街市,各类商店达数百家。但路宽仅10米,极大地阻碍交通和商业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初,市政当局决定将街道改扩为l7米宽的马路,l932年动工,次年竣工,始称为南正路,1941年因纪念辛亥革命领导人黄兴而命名为黄兴路。1948年程潜主湘,又将黄兴路向北延建至先锋厅,与中山路相通。南门口至劳动路一段则建于1952年。 黄兴路以黄兴命名,名副其实,黄兴路(含北延线)及两侧正是黄兴早年从事革命活动之地。位于黄兴路北延线西侧泰安里的明德学堂是黄兴进行革命宣传、发展革命力量的主要据点。发起成立华兴会的集会是在今黄兴南路西侧坡子街附近的保甲巷彭渊恂宅举行的。华兴会成立大会会址西园龙璋寓所,在今黄兴路北延线西侧。长沙圣公会位于黄兴北路西侧吉祥巷,黄兴曾得圣公会会长黄吉亭之助躲过清湖南当局的追捕。同盟会湖南分会初设于天心阁,后迁至北正街(今黄兴路北延线)湘利乾织布公司禹之谟家中。1912年10月底,黄兴回到长沙,开始为期近2个月的实业考察,住在今黄兴北路西侧的大吉祥旅馆。 古老的“黄兴路”是100年前长沙辛亥革命的历史见证。1908年8月,焦达峰在黄兴路西侧的太平街马家巷同福公栈设立共进会湖南总机关。在此组织“两湖同盟”,策划“两湖暴动”。 1910年4月,史称长沙辛亥起义前夜的“抢米风潮”就发生在今黄兴路南端的碧湘街。4月12日抢米首先从碧湘街一碓坊开始,愤怒的饥民把前来弹压的善化知县郭中广团团围住。郭急忙答应平粜,约以翌午为期。4月13 日一早,上千饥民涌向碧湘街。当发现受骗后,众人怒不可遏,当即浩浩荡荡从南门往北,沿今黄兴路冲进又一村省抚署衙门,怒而打破辕门,摧毁照壁,锯倒旗杆,焚烧大厅,抢米风潮达到高潮。 1911年,谭人凤受黄兴之命,秘密来到长沙,在南门外晏家塘召集在长同盟会员举行秘密会议,约与湖南同时响应广州起义。会后,同盟会员洪荣圻、文斐等组织“图强社”,在长沙府署的围墙后(今黄兴北路东侧府后街一带)租房,作为搜集官府情报的据点。4月14日,各界代表在贾太傅祠集会,成立“湘路协赞会”,反对铁路国有,选举李达璋为会长,会址就设在贾太傅祠内。保路运动促使立宪派转到了革命阵营中来。 5月4日,焦达峰、孙武等在武昌举行紧急会议,商讨发动两湖革命。武昌会议后,焦达峰等急返长沙,召集陈作新等20多人,密商起义大计,秘密集会地点都在今黄兴路一带。陈作新在寿星街(今黄兴路北延线西侧)李培心堂办私塾作掩护,运动新军,又发动刘大喜在清泰街(此街后并入北正街,今为黄兴北路北延线的一段)开设义昌祥成衣店作为革命联络点。焦达峰则在今黄兴路西侧太平街附近的孚嘉巷成立“四正社”,作为洪江会领导的核心,又派会党成员彭剑非在落星田开设定忠客栈,以为同盟会活动的场所。设在今黄兴路西侧的秘密机关还有贾太傅祠的湖南体育会、福源巷内的文明绣业学堂、路边井的武城试馆等;东侧则有黄泥街的铁路学堂、南阳街的作民译社、玉泉街的兰芷书局、贡院东街(今中山路)的优级师范学堂、鸡公坡(今大古道巷)的同仁西医诊所等。 1911年8月28日,同盟会湖南分会在今黄兴北路西侧紫荆街福寿茶楼秘密集会,到会新军代表、谘议员等40余人,谋划起义事宜。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长沙首先响应。22日清晨,起义新军分东、北两路由小吴门和北门(今黄兴路北延线与湘春路交会口)入城,中午会攻巡抚衙门(今青少年宫)。次日,中华民国军政府湖南都督府宣告成立,焦达峰、陈作新就任正、副都督。 然而,时过10天,风云突变,又一村响起兵变枪声,焦、陈惨遭杀害。分别牺牲于今青少年宫所在的都督府和北二马路上,两处俱在今黄兴北路沿线。原立宪派首领、省参议院议长谭延闿登上都督宝座。谭延闿下令厚葬焦、陈,后位于今黄兴路北延线上的关帝庙(今湘春路小学)改为辛亥烈士祠,祭祀焦、陈和杨任及其他殉难辛亥的湖湘烈士。
8.蔡锷路 老蔡锷路北起兴汉门,南至柑子园口。1933年始建大马路,初名东长路,1939年更名为伯陵(当时省政府主席薛岳的字)路,1943年因纪念讨袁护国名将蔡锷而定名为蔡锷路。蔡锷路在原理问街、上下东长街的基础上扩建。理问街原是一条很有名的商业街,因藩司的理问厅在此街而得名,清乾隆间创立的陈力新药铺,光绪间建立的湖南官钱局都在理问街。东长街系明代在老藩府东牌楼外仿北京东长安街而建。
9.黄兴铜像 黄兴铜像位于长沙市黄兴南路步行街与解放路交汇处,由长沙市人民政府建造,落成于2004年10月25日纪念黄兴诞辰130周年的日子。铜像高8.5米,其中铜像净高5.7米。基座2.8米:铜像表现的是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后,黄兴穿着西装,右手挽着外套,风尘仆仆回到故乡长沙的场景。黄兴的面部表情和蔼可亲,目光炯炯有神,充满革命的激情。铜像基座的4个立面均为浮雕,分别再现“黄兴在长沙创立华兴会”“黄兴创办中国同盟会”“亲自指挥武昌起义”和“与孙中山携手合作”4个重大历史事件。
10.蔡锷铜像
蔡锷铜像位于蔡锷路兴汉门的共和广场。铜像雕塑高5.8米,其中铜像净高3.8米,基座2米,由青铜铸造,净重约2吨。铜像部分表现蔡锷骑着战马正准备出发的场景。作为武将的蔡锷,身着军服,头戴军帽,左手抓住缰绳,右手挥动战刀,两眼望着前方,很有决战千里之势。雕塑基座的正前方镌刻的是将军的生平;左侧是将军的诗作《登岳麓山》:“苍苍云树直参天,万水千山拜眼前。环顾中原谁是主,从容骑马上峰巅”;右侧是孙中山为将军撰写的挽联:“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问关马伏波”。紧紧围绕蔡锷铜像的是4 个浅浮雕,分别再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4个重大事件。 共和广场是为纪念辛亥革命而建,建成于2006年2月13日。整个广场以椭圆形门拱和蔡锷铜像为核心,以树林矩阵为陪衬,精致无比。共和广场位于蔡锷路与湘春路交叉口东南角,旧长沙北大门新开门就在此处。1911年10 月22日,湖南新军响应武昌辛亥起义,从湘春门入城,向北门(新开门)进发,进城后很快夺取军备局,随即占领谘议局,起义获得成功。 作者:李映辉 陈先枢 原载:“辛亥革命与长沙”丛书《共和足迹:辛亥长沙遗址遗迹录》 出版:2011年9月湖南教育出版社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4-11-23 20:11 , Processed in 0.09739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