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长沙——抗日烽火中的英雄城市

2020-9-30 20:1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49|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2015年8月14日岳麓区图书馆抗战历史讲座

长沙——抗日烽火中的英雄城市

陈先枢

 

“文夕”大火

    20世30年代的长沙经济发达,商业繁荣昌盛,是全国的四大米市之一。绸布、百货、南货、药材、金银首饰等业也十分活跃,介昌绸布庄、太平洋百货庄、九如斋南货号、九芝堂药号、余太华银楼等老字号享誉三湘。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军长驱直入。沿海及沦陷地区人员大批迁往长沙。长沙市人口骤增至50万。北大、清华、南开3所著名大学也迁来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大批文化名人云集湘城。长沙市场更趋繁华。

然而就在这时,一场毁灭性灾难正在向这座千古名城袭来。19386月至10月,中国军队与日军举行空前规模的武汉大会战。10月25日,武汉失守。湖南顿时从抗战的后方变成抗战的前方。战火很快蔓延到湖南,省会长沙是守是退,举国关注。抗战士气日益高涨的中国军民要求确保长沙。遗憾的是,蒋介石对长沙缺乏信心,最终决定对长沙采取“焦土抗战”的政策。

1938年11月12日上午,蒋介石给当时的湖南省政府主席张治中发来电报。说:“长沙如失陷,务将全城焚毁。” 长沙警备司令部奉命制定放火焚毁长沙的计划,并预定以天心阁举火为号。12日深夜、13日凌晨,南门某处突然起火,放火队员误以为信号,便四处点火,一场旷世大火骤然而起。因为12日的电报代码为“文”,史称“文夕大火”。大火整整烧了五天五夜,80%以上的基础设施被毁,在大火中丧出者达3000余人,数十万人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16日清晨,赶到长沙的国民政府政治部部长陈诚和副部长周恩来随蒋介石登上天心阁废墟,凭高远眺,只见整个长沙一片焦土瓦砾,甚感惋惜。随即,周恩来召集政治部三厅人员一百余人在天心阁前集会,布置善后工作。周恩来发表讲话,提出“惩办肇事祸首,积极救济灾民。”同时又指出“这一切都是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疯狂侵略所引起的,要把仇恨记在日本帝国主义身上,振作精神,重建家园。”

一场大火截断了城市外在方面的千年沿革,也使城市失去了文化方面沉积的厚度和影响力。历经2000多年岁月的贾谊故居和定王台被付之一炬。天心阁矗立在长沙古城东南角的城墙之上,建于明初,已有600多年历史。而长沙古城池的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楚国。天心阁下的这段古城墙,高13.4米,顶面宽6.1米,长251米,为古代长沙城墙全长的三十五分之一。天心阁,是古城长沙的标志,在大火中也化为一片废墟。

一场大火吞噬了无数的冤魂,更中断了城市的繁荣。名城长沙网 2O250多家米厂、粮行除12家半以外,全毁于大火,烧掉谷米190多万石。“中国四大米市”之一的美誉从此黯然失色。坡子街的银行、钱庄和金银首饰店全部被毁。全市100多家纸行、绸布庄大多消失。经此巨创,不少老一辈商人从此退出商界,息影山林,许多名牌老店不复再生。

长沙人民以整座城市的毁灭,为民族抗战作出了最大的牺牲!

 

第一次长沙会战

    “文夕大火”并没有阻止日军向长沙的进攻。1939年9月至1941年12月,日军3 次  大举进犯长沙。中国军队奋力抵抗。史称“长沙会战”。3次会战,日军均从长沙撤退。长沙成为坚持抗战达5年之久的英雄城市。

1939年9月1日,日本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调集4个师团、舰艇300余艘、飞机 100多架,共10万兵力,从赣北、鄂南、湘北大举进犯长沙,企图消灭中国第九战区的主力,挫败中国政府的抗战意志。

中国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统率战区所属部队18个军共30万人迎战。早在大战到来之前,薛岳已根据长沙至岳阳的地理形势和双方力量的对比,制定了“诱敌深入,后退决战”的方针。日军深入长沙,既没有捕杀到我军主力,又缺乏后续部队的增援,形势十分不利,只得下令撤退。10月1日,日军各部纷纷掉头北撤。薛岳立即严令各部全力追击,沿途民众纷纷出动打击日军,中国空军也从成都机场起飞轰炸武汉日军机场。10月7日,狼狈不堪的日军退回到新墙河北岸。至此,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束。时称“第一次湘北大捷”。

(2005年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人民日报》发布了每日一谱的“抗日英雄谱”,薛岳名列其中。薛岳(1896—1998),又名仰岳,字伯陵,绰号“老虎仔”。广东乐昌人,10岁入黄埔陆军小学学习, 16岁入保定军官学校, 曾加入同盟会。曾先后任贵州省主席、第一战区前方总司令、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南省主席、总统府参谋长、广东省主席等职。抗战期间,他指挥三次长沙会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曾获美国总统杜鲁门颁发的自由勋章,授一级陆军上将衔。1950年去台湾,后任“总统府”战略顾问等职。)

 

第二次长沙会战

由于天心阁占踞长沙城内制高点,3次会战中都成为我军重点部防的主要阵地。特别是第二次会战时,日军曾于1941年9月27日晚攻入长沙,天心阁阵地直接面临敌军的强攻。日军占领长沙后,我军各部重整旗鼓,由各个方面向长沙迅速集结,中国第六、第七战区的增援部队也赶到长沙,与日军在长沙外围和市区内展开了激烈战斗。在“文夕大火”后的残垣断壁下,中国军队与日军进行着逐街逐巷的争夺。

据守天心阁的官兵抱定与长沙共存亡的决心,誓死一拼,最终击退敌军进攻。由于敌军始终未能占领长沙城制高点,加之我军各部重振旗鼓,向长沙迅速集结,占领长沙仅3天的日军被迫撤退。薛岳命令各部乘势追击,先后在汨罗江、浏阳河两岸予敌大量杀伤。10月9日,日军又一次全部退回新墙河北岸,恢复到战前状态。日军迫使我方屈服和消灭我军主力的目的仍然没有达到,其近卫内阁也因此而被迫下台。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发动了太平洋战争,随即又在东南亚地区向英国和美国的军队展开了凶猛的进攻。日军为了打通在长沙受阻4年之久的粤汉交通线,出动12万兵力,发动了第三次对长沙的进攻。12月24日,日军分数路强渡新墙河,急速南进。我军节节抵抗,诱敌深入。1942年元旦,日军开始攻打长沙城。我第十军军长李玉堂奉令率领全军守卫长沙。

李玉堂与全军将士抱定与长沙共存亡的决心,拼死抵抗,与敌血战4天4夜,艰苦卓绝,以少胜多, 经历了长沙大火的天心阁古城墙头,中国军队居高临下,奋勇杀敌;古城墙下我军迂回运动,调度自如。战地记者徐斌1943年著《长沙纪实》这样描述第三次长沙会战时天心阁的战斗场面:

    在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过程里,这一块高地又形成了极重要的地点。当元旦日敌人攻陷白马庙(位于天心阁下东北向)的时候,天心阁便成为最前哨的高地。在这块高地上面,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敌我在短兵相接时候的肉搏战,而在枪炮交响声中,奉令守这一线的周庆祥师长,也就在这一块高地上指挥战争。到第二日,张团也是从那里出击而收复了白马庙这一个据点的。如今,战斗已经过去了,天心阁这块高地仍旧地是矗立在南门的边缘,这里曾经是今古战场的高地,将永远是人们憧憬和凭吊的所在。

    天心阁城墙下团长葛先才决定弃守为攻,主动打电话给防守城南的预备第10师师长方先觉报告自己进攻的理由:据目前战况,敌人兵力火力均较我方占绝对优势,敌人还有飞机助战。即使想尽办法抽调兵力增援,仍弥补不了伤亡数字。现在是十一时半,还要维持六个小时兵力损耗,才能到黄昏。就算今天闯过鬼门关,还有明天的血战,兵力如此大量消耗下去,能否支持到外围友军向长沙合围之期,实难肯定。只有决计出击,以攻代守,攻其无备,或者有稳定战局的可能,喘一口气,再详为策划,重新调配兵力。

方先觉担心敌势太强,进攻无益,建议葛先才将统领的30团撤至天心阁城墙上或可减少伤亡。但葛先才却对方先觉痛苦地陈述说:我团已不可能向长沙城内后撤,后撤进长沙城,只有南城门一条通道,撤入城内时,在官兵争先恐后的情形下,部队一定自乱,而且敌我咫尺之隔,我一后撤,敌必尾随跟进,那才是真正危险。葛先才最后对方先觉说:“军人应有冒险犯难的精神,不计后果决心出击,我再不向你请示,也不要你增援,你只当三十团死光了,请师长即刻将南门关闭堵死,城墙上多准备手榴弹,如敌抢攻城门,手榴弹可以歼灭之。不是敌死,就是我到黄泉,我决计与敌偕亡。你也预为筹谋,应付后事,以免临时失措。”

    天心阁城墙前山冈上,30团团部军号声响,雄壮凄凉。各营连号兵,十几支军号,各带其部队番号,接连吹响。霎时间满脸黑灰的中国军人,从战壕前跳出,一齐冲往日寇阵营。此时正是午饭时间,五名炊事员挑着饭正送到阵地,听到号声,也举着扁担冲向山下敌营。日寇在猝不及防的攻击下竟逃出2500米才停止。此时岳麓山上炮兵阵地上的十五公分口径的重炮,因敌我距离拉开的大好时机,大显神威,一颗颗炮弹飞向日军阵地。

    日军攻城的第三天,我第九战区各路大军正日夜兼程,从四面八方向长沙压来,而20万长沙民众已严阵以待,准备参加最后的战斗。1942年1月4日拂晓,我军形成对日军的三面合围态势,弹尽粮绝的日军仓皇逃窜。第三次长沙会战以中国军队的大获全胜而宣告结束。当时,英国《泰晤士报》发表评论指出:“12月7日以来,同盟国军惟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之长沙大捷。”伦敦《每日电讯报》则评论说:“际此远东阴雾密布中,惟长沙上空之云彩确见光辉夺目。”蒋介石也说“此次胜利,实为七七以来最确实而得意之作。”

 

天心阁的抗日纪念建筑

 

    1944年5月,日军对长沙发起第4次进攻,史称“长衡会战”。6月18日,长沙沦陷,天心公园一片荒芜颓废之象。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长沙市政府着手修复天心公园。1946年6月,原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王东原岀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王东原(1899—1997),安徽全椒县南乡赫石镇人,1919年考入保定军官学校第八期。1935年授陆军中将衔。1946—1948年出任湖南省政府主席。晚年移居美国,从事著述,有《浮生简述》等行世。

    作为当任过第七十三军军长、参加过淞沪会战和长沙会战的抗日将领王东原,对在长沙抗日会战中牺牲的我军将士,特别是第七十三军将士深怀悼念和敬仰之情,遂决定在长沙会战的重要纪念地——天心公园内兴建一组纪念性建筑,以永远悼念在长沙抗日会战中牺牲的将士。这一组纪念性建筑由崇烈塔、崇烈门和崇烈亭组成,当年便落成,对民众开放。三建筑建在从公园北大门至天心阁城墙下的一条直线上,从低到高,一眼望去,蔚为壮观。守望塔等落成之日,王东原亲撰一联深切哀悼抗日阵亡将士,联曰:

忝领师干,几回奏凯几行泪;

为崇功德,一度秋风一瓣香。

崇烈塔建在天心公园北大门入口后的广场上,全部采用花岗石作为建筑材料塔的直径约12米塔底是个正方形的底座四周筑有围栏身是高约12米的六角形石柱在石柱的顶端有个石圆球这个圆球象征着地球在圆球上还刻有当时的中国地图一座石雕的狮子蹲踞   “地球狮子代表中国在当崇烈塔的意义就是教育国人要守住自己的国土。

崇烈塔的前方为崇烈门。崇烈门为四柱三门牌坊式建筑,全花岗石建造,宽8.5米, 高5.9米。门额“崇烈门”三字楷书为蒋介石所书。崇烈门居中的一副对联为“气吞胡羯,勇卫山河”。“胡羯”指的就是日寇。侧柱的一副对联用篆书写成,联曰:“犯难而忘其死,

所欲有甚于生。对联的意思是:冒险而忘记生死,理想胜过活着。道出了抗日阵亡将士为国赴难奋不顾身、为了理想宁可捐躯的伟大民族精神,对抗战将士们的民族气节和献身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进入崇烈门便是登高的石阶级,直达天心阁后坪。石阶级的尽头便是屹然矗立的崇烈亭。崇烈亭建在原国耻纪念亭的废址上,造型端庄,十六方柱斗拱,八角歇山顶,颇具特色。 亭额“崇烈亭”三字亦为蒋介石所书。亭两面的立柱上携刻着著名书画鉴赏家徐桢立所撰的两副对联。

正面联云:

 百战靖胡尘,精忠争日月辉光,大节壮山河气色;

四阿延楚望,长剑指天狼落云,神弦连甲马归来。

面联云:

有亭翼然,览风物睹江流之胜;

是真勇者,执干戈卫社稷而亡。

 

    20世纪50至60年代,崇烈塔和崇烈门先后被拆除,崇烈亭则改名为入胜亭,并凿去了亭柱上的老对联。2004年,崇烈门依照老照片在原址原貌重建,崇烈塔也于2010年利用残存原石构件恢复重建。同时,入胜亭恢复崇烈亭原名,并重新在亭柱上挂上了徐桢立所撰的对联,以告慰抗日阵亡将士的在天之灵。

(作者系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25 14:24 , Processed in 0.09625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