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长沙古、近代园林一览

2020-9-30 11:1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660|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1.定王台

定王台位于长沙市原浏阳门内。今芙蓉区解放中路高架桥东侧的长沙市图书馆系古定王台旧址,其台基尚能觅到一片痕迹。图书馆后有一条老巷,今仍名“定王台”。

定王台为汉景帝之子刘发所建。因刘发之母唐姬,原是程姬的侍女,出身微贱,汉景帝乃于公元前155年,封刘发为长沙王。在西汉初期长沙人烟稀少,被看成“卑湿贫国”。过

14年,诸王晋京上朝,向父皇称寿歌舞,刘发只是略略张袖,低低举手。王宫里的侍臣都笑他笨拙。景帝也怪而问他,刘发回答说:“臣国小地狭,不足回旋。”景帝乃以武陵、零

陵、桂阳增封给他。从此长沙王的封地就包有今湖南全省了。

传说刘发由于挂念他的两个母亲程姬和唐姬,就派人运米去长安,再从长安运土回长沙选择城东的高地筑台,以便时刻登台遥望。由于刘发死后,追谥为长沙定王,故名定王台。从长安到长沙有1500多公里,运土恐怕不可能,但他筑台望母,尚存孝顺之心。

究竟程姬、唐姬葬在长安,还是葬在长沙?古来争论不休,据《太平寰宇记》云:“双女墓即汉长沙王葬程、唐二姬之冢,坟高七丈,在长沙县侧。”《明一统志》与《湖南考古略》亦持此说。不过双女墓,历来没有人指定,至今更无所考。以情理而言,程姬、唐姬葬在长安,比较可靠。如果说葬在长沙附近,那么随时可以扫墓哭拜,又何必筑台遥望呢?只有远在长安,湘水渭云,迢迢万里,思亲心切,才筑台登瞻,聊尽一片孝心。刘发立为长沙王27年,其“政绩”不为一般人知晓,而他的六代孙刘秀开东汉一朝之基业,却人人皆知,有口皆碑。

后来台废址存,又称做定王冈。冈前建有定王庙,岁时香火不绝。到了宋代,庙已废圮,又在这里建立长沙学宫。朱熹写有《定王台》诗:

寂寞番君后,光华帝子来。

千年馀故国,万事祗空台。

日月东西见,湖山表里开。

从知爽鸠乐,莫作雍门哀。

南宋时期,寓居长沙的一些词人,在春秋佳日,都喜欢登临定王台吊古抒怀。当时的长沙,除河西岳麓山外,市内可供游览的景点,大约以定王台最负盛名。词人、音乐家姜夔淳熙十三年(1186)流寓长沙。在长沙结识诗人、长沙别驾萧德藻,萧赏其才,将侄女嫁之。同年与萧同登定王台,作《一萼红》:

古城阴,有宫梅几许,红萼未宜簪。

池面冰胶,墙腰雪老,云意还又沉沉。

翠藤共闲穿径竹,渐笑语惊起卧沙禽。

野老林泉,古王台榭,呼唤登临。

南去北来何事?荡湘云楚水,目极伤心。

朱户黏鸡,金盘簇燕,空叹时序侵寻。

记曾共西楼雅集,想垂柳还袅万丝金。

待得归鞍到时,只怕春深。

此词借景抒情,自然流畅,对长沙四围景色的概括,颇有画龙点睛之妙。学宫又于元初迁走,另在废址上建起廉访司衙门,朱有壬有诗曰:

黄叶纷飞弄早寒,楚山湘水隔长安。

荒台蔓草凝清露,犹似思亲泪未干。

明朝时定王台是一片“如何悼荒丘,寒云凄薜荔”的荒凄景象。直到清嘉庆十九年(1814)湘潭人周廷茂倡众重修,四周砌石,增高台址,定王台又勃然中兴。以后又日渐荒芜。至

光绪五年(1879),道台夏献云又领头捐款修复,并建大楼房一所,刊有 “炎汉太宗长沙清庙;带江千里瞰郭万家”的石联,台左有蓼园,相传亦是定王故园,一时称为栋宇辉煌、庭园古雅,遂常为文人觞咏吊古之地。熊少牧题诗云:

城东百尺倚崔嵬,迨递长安载土归。

一片夕阳春树绿,慈鸟飞绕定王台。

清末定王台改设湖南图书馆,收藏古书颇多,南社诗人吴恭亨有《定王台图书馆》联:   许我读崔镳五千卷;

随人吊汉景十三王。

1912年青年毛泽东在这里度过了半年多的自学自涯。后来图书移往中山图书馆,这里仅藏有思贤书局所存版片。南北军阀战争时期,这里被占为兵营,弄得毁败不堪,台址亦随之倾圮,1938年彻底焚毁于“文夕”大火。1980年定王台旧址上建起了长沙市图书馆。

2.蓼园

蓼园是长沙古城最早的园林建筑之一。西汉景帝二年(前155),长沙王刘发在筑“定王台”的同时,又在台旁修了一个“蓼园”。蓼是一种草本植物,叶辛香,《说文》称之为辛莱,古人用作调味品或入药,引伸比喻为辛苦。蓼园之名体现了定王思母之情。南朝梁任昉著《述异记》云:“长沙定王故宫有蓼园”。可见蓼园是一座王宫林苑。1985年在定王台旧址处修建长沙市图书馆时,进行过考古发掘,发现大量唐宋时期的瓷器残片和东汉墓几何花纹青砖,说明此处在汉以前尚未围入城内,定王台和蓼园都是建在城外的。蓼园的规制史无记载,但从古人咏定王台和蓼园的诗词中可窥视其大概的轮廓,如清咸丰间金陵书院主讲邓辅伦《定王台禊集怀古》诗中云:

循彼东涧流,憩此蓼园隈。

临池不能觞,飞盖共徘徊。

谁言地卑湿,金碧逾崔巍。

陟屺亦徒谣,白白已西颓。

从诗中可见,蓼园东有溪涧,流水潺潺;中有池塘,波光粼粼;园中亭阁飞盖,宫宇辉煌。蓼园在清乾隆、嘉庆朝两次重修,但到光绪初再次荒芜。时人周锡渭《湘中怀古》诗道:      楚水湘山望不穷,几回惆怅与君同。

如何一片新秋色,又向苍茫落照中。

贾傅祠堂苔甃雨,定王台殿蓼园风。

悲来不独缘陈迹,我辈行踪半雪鸿。

清光绪五年(1879),署理湖南按察使不久的夏献云主持重修定王台,郡绅李兴谟

等斥白金二千有余,“不日蒇事,焕然一新”,邑人张杓题“蓼园”匾额,蓼园重现生机。

夏献云《重修定王台碑记》曰:“窗牖洞开,风景殊胜。隙地复蓼园旧迹,台侧得泉曰古涧泉。泉旁为东涧草堂,迤南为望云山馆。有池有亭,杂植花竹,是以备流连,志景慕已。

3.贾谊故宅

贾谊故宅在长沙市天心区太平街太傅里。此地古名濯锦坊。北魏郦道元撰《水经注》载:“湘州郡廨西陶侃届,云旧是贾谊宅……旁有一脚石床,才容一人坐,是谊宿所坐床。又有大柑树一。”魏晋以来,故居已成为官宦名流必访之处。唐开元至德间诗人刘长卿即作有《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思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寞江山正摇落,怜君何事到天涯。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政治家、文学家,洛阳人。少时便以文著称,被汉文帝召

为博士,旋迁太中大夫。主张改正朔,易服色,定官名、兴礼乐,更定法令。后为周勃等人

中伤,被谪为长沙王吴著的太傅。故世称贾长沙、贾太傅。4年后召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

坠马死,谊抑郁而卒。今存赋4篇,以在长沙所作《吊屈原赋》、《鸟赋》最为有名。散

文成就在其辞赋之上,代表作有《过秦论》、《治安策》、《论积贮疏》等。明人集有《贾长沙集》。另有《新书》10卷。

2000多年来,故居毁建相继。南朝刘宋时盛宏之所撰《荆州记》载:“湘州南寺之东有贾谊宅,宅之中有井,井旁有局脚石床。”唐时毁,宋复建贾谊祠。明万历八年(1580)兵备道李天植天祠内增祀屈原,故又有屈贾祠之名。清康熙、乾隆年间两度重修;嘉庆年间巡抚左辅再度修建贾祠。光绪元年(1875)粮道夏献云、巡抚王文韶择地另建屈祠,此处仍为贾祠。并增建清湘别墅、怀忠书屋、古雅楼、大观楼等,又叠石造池,形成典雅园林建筑群,一度享有“园林池馆之胜”美誉。湖南巡抚王文韶题联云:

故宅重新,喜湘水天涯,依然三载楼迟地;

苍生无恙,对夕阳秋草,正与诸君凭吊时。

1938年长沙“文夕大火”,故居被毁,仅存太傅殿、古井、石床和神龛。原龛内供木

雕描金贾谊坐像一尊,1979年像被盗。祠前,太傅里小街侧有一两眼水井,其口敛腹阔,状如壶,水极清淳,传为贾谊所凿。因杜甫“长怀贾傅井依然”诗句,此井又叫长怀井。原置宅内独脚石床,“文革”时下落不明。1988年6月,长沙市信托贸易公司拆除旧墙时,在故居遗址上发现石碑三通,发掘出两晋至明清时期文化遗存,其中“屈贾双祠序”碑为翼城人上官撰写。圆首,青石质,清顺治七年(1650)立。碑文188字,楷书,记叙了屈贾祠的位置、撰写的缘由、时间,以及屈原和贾谊生平事迹;另一碑刻于清乾隆元年(1736);馀一碑由于风化严重无字可辨。1998年10月重修时又在故居太傅殿基址上发现石碑座,故新建“古碑亭”,嵌护二碑。此二碑为确定故宅原址提供了依据。

1996年11月,市政府拨巨资对故居进行第一期修复工程。1999年9月一期工程竣工并对外开放。现辟有长怀井、古碑亭、太傅殿、贾太傅祠、寻秋草堂等景点。

4.东池

在天心阁下今古稻田一带大片地域,唐代曾为一水光潋滟、山岛耸峙的大型园林,名曰“东池”。东池为唐贞元十八年(802)潭州剌史兼湖南观察使杨凭所建,初为潭州官府宴客观游场所。杨凭系虢州弘农人,名气很大,与其弟杨凝、杨凌于大历间相继中进士第,时号“三杨”。东池是半环形人工湖,环周九里。唐代大文学家符载作有《长沙东池记》,录下了东池的美景:“右有青莲梵宇,岩岩万构,朱甍宝刹,错落青画;左有灌木丛林,阴蔼芊眠,不究幽深,四时苍然。”池中百鸟飞鸣,每当晨曦初露,金波浮荡,气象万千。杨凭在东池之上常盛款宾客,驻彩旗,动兰桡,泛舟而游,间或有娥眉婵娟,清歌波中,宛若神仙。  

杨凭剌潭3年,离任时将东池授予“宾客之选者”戴简。戴简系晋代谯国(今安微亳县)名士戴逵之后,只当过“连率所宾礼”的小官,虽举贡,却“志不愿仕”。与人交,总谦让三分,但博学多才,精通孔、孟,旁及庄、文,因而成为杨凭的至交。戴得东池后,在南岸半岛上筑堂而居,“以云物为朋,据幽发粹,日与之娱”。元和元年(806),适逢文坛大家柳宗元谪永州司马,路过潭州,戴氏将其延至府上,宴请之间,得柳氏《潭州东池戴氏堂记》。

记曰:“东池丘陵林麓距其涯,坘岛渚洲交其中。堂成而胜益奇,望之若连舻縻舰,与波上下,就之颠倒万物,辽廓眇忽。树之松柏杉槠,被之菱芡芙蕖,郁然而阴,粲然而荣。

到五代时,东池为马楚王宫的宫廷园林,名“小瀛洲”,今仍存“小瀛洲”之街名。今日人们皆知柳宗元的《永州八记》,而不知他的《潭州东池戴氏堂记》。

民国时王啸苏《东池》诗序载:“今古稻田、马王街钩鲈公馆皆其地。迩来宁乡傅绍岩梅根、武昌王铭忠莘田各治一宅,傅题‘东池别业’,王题‘双柑旧庐’,并无存矣。” 王啸苏《东池双柑》叹曰:

亭榭难寻戴简堂,林泉云物望苍茫。

东池已废双柑尽,更向荒墟吊傅王。

5.蜕园

长沙市开福区原北正街、今黄兴北路西侧泰安里周南中学校园,在周南中学未开办之前,是其创办者朱剑凡先生之父的私家园林,名蜕园。朱剑凡原名周家纯,系湘军将领、甘肃提督周达武之子。1905年朱剑凡将这片祖传园林辟为校舍。

再往前追溯,清咸丰年间保靖人、逝江巡抚胡兴仁致仕后寓居长沙,就刘蜕读书故地构园,时招文士饮宴。未几胡死,园让于武人杨翰。重至其地,则蛛丝满户,马粪平阶,柳卧枯池,藤穿坏坞,蝉声鸦声与堂上呼呶声相应。慨叹久之,赋诗八章。其一云:

    蜕叟闲园在,唐贤旧迹存。

山公今易主,北海比开尊。

野鸟惊游侣,鸳柯识旧村。

酒边意飞动,往事尚堪论?

《一统志》云:“刘蜕故居在县城西北湘江边。”相传这里就是唐代“破天荒进士”刘蜕的宅院所在地,故周达武沿用其名蜕园。

刘蜕,字复愚,自号文泉子,唐宣宗大中四年(805)中进士。在此以前50年间,现今湖南地区虽每年解送举人赴进士试,却从未有人及第录取,故称刘蜕“破天荒进士”。当时的荆南节度使崔铉特地送给刘蜕钱17万贯,名“破天荒钱”。刘蜕在答谢信中说: “五十年来,自是人废;一千里外,岂曰天荒”。意思是说,50年来人们不争气,所以无人中进士;但就这方圆一千里的地面,还称不上是“天”,称“破天荒”不大合适吧。

起始的蜕园是何模样,无从可考。但《长沙老照片丛书》收录了清末蜕园“思源桥”和“大木桥”等照片。老照片上的蜕园亭阁回环,池塘萦绕,假山嶙峋,异木争妍,奇花斗艳,间有乔木高耸,绿竹荫浓,风景十分绮丽。谭嗣同《长沙蜕园》诗云:

水晶楼阁倚寒玉,竹翠抽空远天绿。

湘波湿影芙蓉魂,千年败草萋平麓。

扁舟卧听瘦龙吼,幽花潜向诗鬼哭。

昔日繁华馀柳枝,水底倒挂黄金丝。

  陈三立《春日游蜕园歌》曰:

名园当春花欲繁,鸣鸠喈喈来唤门。

门外游人自相知,清歌烂漫携孤尊。

东风飞翻袂初舞,云吹一丝絮粘缕。

桃李杨枝映细睛,小立栏干扑香雨。

绿波盈盈腾雾隔,西去轩亭倒深碧。

万竹森沉浸昼寒,烟影天痕淡将夕。

夕照摇摇欲上衣,还移双浆趁鸳飞。

鸳鸯自飞风自起,剪尽愁痕一池水。

何处凌波更渺然,萍丝荇带镇相牵。

侧帽微吟映霄汉,空教世外看神仙。

参差石径苔泥没,洞壑玲珑印瑶月。

取次红墙一线通,歌舞楼台忆幌惚。

倦眼依然湘上山,主人恋官去不还。

东陵瓜熟风光老,寂寞良辰空闭关。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1-5 06:34 , Processed in 0.11237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