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德茂隆”的百年传奇 新茂隆
德茂隆历史沿革 清同治三年(1864年),长沙东乡大贤镇人魏鹤林独资创办德茂隆酱园,园址设在长沙市繁华码头南门口,初期取名“魏德茂”。1884年,由左晓六、张子林合伙顶买,改“魏茂隆”为“德茂”。1887年,由张子林独资经营,改号为“德茂隆”。1921年张子林去世,由原支店经理谢菊生和张炳生等集银元2万接顶,主营酱园,兼营酒、香干、麻油、豆豉等6个作坊,以特产优质“德”字香干著称省城。1929年酒酱业成立同业公会,“德茂隆”是行业大户,谢菊生任理事长,长沙解放后,谢继任“德茂隆”经理。 1952年“五反”运动,“德茂隆”核定为半守法户,退补税额9400元,执行了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政策。坚持了“四不”:不偷税漏税,不抽走资金,不随意解雇工人,不搞两套账。同时建立了财务制度和店规店纪,改进经营作风。1956年公私合营,成立德茂隆总店,下属“精而约”、“谦和福”、“鲁原丰”、“工农”等酱园,公方代表朱洪亮,私方经理谢菊生。1958年,德茂隆总店扩大,所属有“老同兴”、“恒康”、“大陆”、“福申”、“愈合”、“玉和”等22个作坊和门店。 1964年“德茂隆”拆除新建,内外面貌焕然一新,其生产、经营面积较原来扩大了4倍。“文革“期间(1967年)破“四旧”,“德茂隆”改为人民酱园,“德”字香干砍掉了“德”字,技师免职,生产一度下降。 1984年元月,“德茂隆”恢复,“德”字香干再度应市,酱菜、酱类亦有发展。1984年春节,湖南省省长刘正到“德茂隆”看望全体职工,给予鼓励。1985年2月,以“德茂隆”为基础,成立长沙市调料食品贸易中心,经营调料食品为主,继续产“德”字香干,兼营副食、烟酒、百货,拥有固定资产29万元,职工增加到136人。1986年撤销调料食品贸易中心,恢复德茂隆酱园。1988年,获得首届中国博览会金奖。 1989年“德茂隆”从南门口迁至黄兴南路138号(现城南电力局位置),由于搬迁缺乏场地无法进行批量生产,1996年德茂隆酱园又搬迁至天心区沙河街76号,主要生产辣酱制品,发展生产“金秋”牌系列辣酱。金秋牌系列辣酱曾荣获湖南省优质产品、国家商业部系统优质产品等荣誉,畅销全国。1999年,由于企业体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效益逐年下降,“德茂隆”陷入数年停顿休眠状态。 “德茂隆”的现状 2006年11月3日,长沙市德茂隆食品工贸有限公司在蓉园宾馆五号楼举行成立庆典。公司是根据长沙市委、市政府有关企业改制的文件精神,经过市政府企改办批准,为振兴“德茂隆”百年老字号品牌,搞活企业,发展地方、民族经济,将长沙调料食品批发公司本部及所属调料食品综合商行、德茂隆酱园、通泰综合商场等4家特困商业企业联合改制组建而成。 公司注册资金400万元,拥有股东26人,职工102人,在岗45人,高剑瑞任董事长。公司拥有6处房屋资产,总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资产总额1040多万元。生产基地位于天心区沙河街76号。 公司致力于将“德茂隆”打造成为湖南乃至全国食品行业的领导品牌。按照“精挑细选原材料,传统工艺精加工”的要求,主营豆制品、酱腌菜、调味品等各色餐桌食品,立志使老百姓的餐桌更加五彩缤纷。在运作前期,公司还聘请了省内知名的企业咨询团队,协助制定了公司近远景发展战略规划,详细分析了企业现状的优劣势,确定了企业定位、盈利模式以及战略目标和路径,为“德茂隆”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7年初,公司首先恢复了豆制品的生产。由于历史的原因,原属“德茂隆”的“德”字香干已被主管单位转让其他单位注册,在经过与商标持有单位长时间协商,依然在“德”字牌商标的使用上未达成一致意见后,德茂隆产品商标只得以“德茂隆及图案”为标识重新注册,全力推广“德茂隆”品牌。 首先,在产品研发上,通过盈利模式的分析得出了“德茂隆”的产品必须提高高科技附加值的结论。在自身研发力量还比较弱小的情况下,必须与食品科研机构结成战略联盟,实行技术引进。2007年4月,公司与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签定了“校企技术合作协议”,为“德茂隆”产品研发和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其次,在产品生产上,坚持精品思想。确定了“传统工艺精加工,真材实料优品质”的指导方针。选料方面,情愿价贵一点,也要保证优质的原材料;工艺方面,在运用机械化设备的基础上,即使生产成本增高一些,制作工艺仍然严格精工细作。2007年,企业通过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认证。 再是,坚持以人为本,打造人才工程。有计划地引进一批拥有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包括管理人才、产品研发人才和营销人才等。公司现有员工百余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5人,拥有中高级技术职称22人。 在品牌建设和保护上,一是加大了对“德茂隆”品牌的保护力度,积极向国家商务部申报第二批“中华老字号”,目前已经通过湖南省商务厅审核和公示。公司投资60万元筹建“德茂隆老字号博物馆”,老字号自办博物馆,这在全省是第一家,希望能为长沙商业文化的历史留下一个见证与传承。三是加强媒体宣传,未来“德茂隆”品牌扩张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通过媒体进行品牌传播。公司建立了包括湖南卫视、湖南经视、潇湘晨报、长沙晚报、三湘都市报、“红网”、“湖南在线”在内的良好媒体关系,对“德茂隆”的动向和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报道。在加大媒体宣传的同时,公司还辅助进行了广告投入,2008年12月,发布了以“优质香干,回味绵长”为主题的电视广告和户外广告,这是湖南生鲜食品行业首次进行广告投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是注重消费者的口碑效应,2008年3月,被湖南省工商局评选为“湖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首批诚信单位”。 公司热衷公益事业,勇于承担企业责任。在2008年初,长沙遭受百年不遇的严重冰冻灾害期间,公司不计成本加班加点扩大生产,保证市场的正常供应。同时联合三湘都市报,对低保户家庭,送出近万袋“爱心香干”。2008年5月,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举国同悲,公司全体员工怀着沉痛的心情捐献了绵薄之力。在每年传统节日,公司所在浏正街社区内的200多家的五保户和低保户均会领到了德茂隆公司赠送的“爱心礼包”,包括粽子、盐蛋、皮蛋和德茂隆的香干,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关怀和温暖。 通过两年多时间的摸索和发展,日投料从百余斤,逐步达到2吨左右。2008年公司实现产值540万元,完成利税30万元,形成了以德茂隆香干为拳头包括德茂隆兰花干、油豆腐、牛肉香干、腊八豆、辣椒萝卜为主的豆制品、酱腌菜系列产品,建立了覆盖整个长沙市区的超市、农贸市场、酒店、食堂等完善的本地销售网络。通过市场开发和口碑效应,产品迅速辐射到北京、上海、广东、陕西、河南、重庆、福建、山东、江西等全国各地大中城市,努力实现从“满城尽是德茂隆”到“全国江山一片‘隆’”的攀登和跨越。 公司是湖南省调味品协会副会长单位、湖南湘菜产业促进会常务理事单位、长沙豆制品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单位,产品荣获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湖南省优质产品、湖南第九届(国际)农博会金奖等荣誉。2007年和2008年连续两年参加湖南农博会及长沙市政府组织的年货供应会,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中央电视台及省内各大媒体进行了大量的报道和宣传,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品牌效益。 企业快速成长和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和领导的肯定和支持。2008年3月,长沙市政府姚永春副市长率商务局和财政局相关部门领导来“德茂隆”现场办公,为企业排忧解难。同年6月,湖南省政府甘霖副省长来“德茂隆”视察指导,鼓励“德茂隆”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引进先进技术,改变生产工艺,扩大生产基地,走现代化企业的发展之路”。 “德茂隆”的精神和发展规划 “德茂隆”以“以德为先,诚信为本”作为核心价值观,秉承“以德服人,以信取信,以诚获利”和“诚至德达,信至茂隆”的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 公司通过规划论证,计划在浏阳生物工业园内征地3公顷,筹建“德茂隆食品工业园”作为新的生产基地。新基地建设拟在2009年内完成,预计投产后第一年销售额可达到2000万元,实现利税300万元。为真正实现产销一条龙并从源头上保证食品安全,公司与浏阳市溪江乡政府达成了200公顷黄豆和蔬菜种植基地的框架协议。 定位为“优质餐桌食品提供商”的“德茂隆”,要成为有一定影响和经济含量的区域性食品龙头企业,成为湘菜产业航母的一部分,续写“德茂隆”这个百年老店新的百年传奇,还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拼搏。
天保九如 人和兴业 杨建煌
“九如斋”从1915年在繁华的长沙市八角亭创建伊始就定位于要做行业老大,在创新的经营理念指导下九如斋很快就成为了同业中的坐标。近百年历史中,也曾几度兴衰。今天它又一次以新的面貌立于湘江之畔,为湖南人民奉献出经典美食,它始终是湖南人记忆里抹不去的一丝甜美记忆。 历史上“九如斋”曾经历关门,也曾一度更名为“东方红”。1971年重新恢复原名,当时产品品种寥寥,结构很不合理,改革开放后“九如斋”请回作坊老技师恢复名牌产品,积极组织外地货源应市,一度又出现了产品生产热火潮天,日益丰富,门市兴旺,客源不断,在岳阳等地以联营的方式开设多家分号的盛况。 90年代中期开始,众多西点店以全新的产品形象吸引了大多数年轻消费者的目光;大大小小的超市也以其商品品类齐全、购买方便等优势,大举抢占了市场;特别是大规模的城市改建使九如斋被拆迁陷入了无销售门面,生产场地狭小的困境,九如斋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2002年“九如斋”进行企业改制,成立了“长沙市九如斋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新的体制给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改制后,企业上下一心重振“九如斋”老字号雄风,发扬“品质优良为保证,改革创新求发展”的企业精神,走出一条“倚老卖新”的发展新路。 首先加大基础设施技术改造,改善生产条件,按现代工艺要求和食品安全要求,对原有的机器设备进行了升级重组,引进了一条全自动包装生产线,促使产品生产规格化、标准化。对生产作业场地进行了全面改造,安装了消毒设施和空调,改造了化验室,原来的作坊被改造成现代化的无菌、恒温车间,使产品一直处于无菌、恒温的状态,以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同时,加强原材料、产成品管理,建立了从原材料索证、送检、验收、使用到产品入库、出厂检验各环节一整套制度、标准,产品质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几年来安全有效投诉为0,顾客满意率达到90%以上,各项经济指标在全市同行业中位于前列。 产品创新。“九如斋”一直以生产传统食品为主,在业内较有知名度,也为很多老顾客所认同。但这类产品口感太甜,年轻人不太认可,并且不便保存,这是两个直接影响产品销售的问题。“九如斋”组建了专门的工艺配方,一方面和有实力的研究机构合作,与其签定长期协议,由其负责对传统产品改良和新产品研发提供技术支撑,在新的设备技术保障下以科学的方法解决产品的外形口感和保存问题。“九如斋”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根据四时节气不同推出了“春炸、夏凉、秋饼、冬糕”四大系列数十个花样品种应市,同时根据旅游市场需求与湖湘地方文化相结合推出的系列包括旅游新产品更是受到市场欢迎。公司意识到技术更新的重要和顾客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每年都会安排一至两次的技术培训并选派优秀员工去广州等地学习先进技术,不断地推出新产品以满足市场求新求变的要求。左宗棠任陕甘、闽浙总督时,湖南老家的家厨曾随同到过各地,此人聪明好学,对各地的美食工艺均有所了解。1875年左公出任饮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因军中事务繁忙常顾不上吃饭,家厨想结合南北各地特色制作一种方便储存携带小饼,他试了很多次总觉还缺点什么,一天他突然看到一盒金橘密饯,此物是家乡特产,有种独特的香味,可解腻、顺气,加入以前调制的由桂花糖、桃仁、杏仁等做的饼馅果然很好吃。他又见剩下的糖水很可惜,就放入面粉加鸡蛋经发酵后作饼皮,做出来的饼色泽黄褐口感外酥内软,香甜不腻。左公尝后很是喜欢,命随从送给军中将士分享。后随回乡厨师传至湖南,因此饼表皮光润,又从戍边军中传出,故名“玉盔饼”。 2004年,“九如斋”为使这一传统美点更加为现代消费者喜爱,经过多次市场调查和反复试制,将皮料中所用的糖水改由用柠檬、菠萝等鲜果腌制,糖水中溶解有各种水果天然果酸、果胶等物质,馅料又加入松仁、榄仁等合计有9种干果,成品色泽金黄,入口先是淡淡的果香和鸡蛋香,经咬一口则有满口浓香,细品之下能尝出松子、芝麻、桃仁等各种干果的香甜,这种香味色不同于现在食品中大量使用的香精的味道,此饼还有个特点是由包装取出放置约一小时,让其吸收了空气中水份,更加柔软可口,另有风味。此饼自推出便深受消费者喜爱。2009年4月,“玉盔饼”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评为“中华国饼”。现在,“九如斋”每年都有新产品推出。 月饼的生产销售一直是“九如斋”的重头戏,打好这一仗不只是保证企业收入的关键,更是“九如斋”产品全面上市,重塑品牌形象的关键。为更好的满足市场需要,改变以往陈旧的产品形象,九如斋引进新的包装生产线,采用新的模具,设计制作出一系列体现九如斋“天保九如”美好祝福之意的包装,让传统产品穿上了一件端庄合体的外衣,同时改良了“五仁”、“豆沙”、“莲蓉”等月饼传统配方,开发出了低糖、低脂的产品。产品的形象改良了,如何进入中高档市场?经过周密的策划,一系列旨在传达九如斋月饼最代表乡情、亲情的宣传活动展开了。从“品味百年九如,共享合家团圆”到“九如斋饼艺百年”的主题,从电视等媒体上古典温情的影视画面到一年一度的“同赏中秋月,共品九如斋”系列活动,“九如斋”月饼一步步让人品出了亲情,尝出了文化,送出了尊贵,悟出了回家的感觉,从此一改“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渐渐进入了长沙中高档市场。月饼的强势市场形象也带动了其它产品的生产销售,如今“九如斋”的产品不但在省内市场畅销,还打进了江西、广西、湖北等周边省市,销售收入正以每年15%的增速节节高涨,产品开始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可。 理念创新。不断追求新的经营理念、营销理念和服务理念才能使企业不断改进,持续发展。2005年底引进ISO9001∶2001年先进管理模式。公司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精神,完善了质量控制、数据分析等具体内容,建立健全了系统化的管理体系,并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充分运用和不断完善。为更好地实现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原则,公司确立了“精制品牌食品、拓展‘老字号’现代品牌、规模,营造成为湖湘‘老字号’名企”的目标,改变传统营销模式,注重品牌发展和品牌经营,扩大品牌规模;坚持科技进步,应用现代微生物科学和技术,推进生产方式逐步转为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 “九如斋”2006年在省内同行业中率先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长沙市唯一的“中华老字号”副食品生产销售企业。2007年“九如斋”被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湖南省著名商标”;历年被长沙市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单位”。员工的收入也随着企业的发展比改制之初提高了近两倍。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的“三吉斋” 沃华
“三吉斋”开创于清朝道光六年(1827年),位于长沙市青石桥。该店以制作和经营点心、酱菜为主,销售各种南货为辅,在长沙市享有很高的声誉。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和冲击,在市民中亨有盛誉的“三吉斋”这块招牌于1968年以所谓破“四旧”被砸了,更名为“卫国食品店”。从此,“三吉斋”在市民心目中逐渐淡漠。 1984年,国营企业与集体企业分家,“卫国食品店”被划分为集体企业管理。当时,该店房屋由于年久失修已岌岌可危,被市房地管理局鉴定为严重危房,必须拆除重建,该房屋重建后成为市副食品经营公司机关和幼儿园。1992年,集体企业与国营企业正式脱钩,“卫国食品店”归属市副食品经营公司。1993年,市副食品经营公司恢复百年老字号招牌“三吉斋”,出资在长沙市兴汉门(蔡锷北路384号)成立长沙市三吉斋饼屋。开业后,“三吉斋”以其百年的独特工艺恢复了部分传统产品,开发了西点、面包。经营品种达200余个,深受消费者喜爱,生意十分火爆。1999年,“三吉斋”被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 进入20世纪90年代末期。“三吉斋“这个百年老店和大部分的副食行业的老字号一样,由于体制陈旧,机制僵化,技术设备滞后,所生产的产品成本高、技术含量低。加之随着城市发展与扩张,政府对老城区的拆迁改造,使之原有的黄金铺面被拆除,那往日的辉煌己成为过眼云烟。到21世纪初,由于其经营效益差,被迫歇业,品牌由主管单位市副食品经营公司所有。2002年副食品经营公司改制更名为长沙市沃华经贸有限公司。其拥有的“三吉斋”老字号品牌,交由职工承包经营。2004年,由沃华公司投资50万元,在市中心商业繁华地段南门口东南角租用一个400平方米的店铺恢复老字号“三吉斋”。所生产销售的产品以鲜热为主,即产即卖,深受广大顾客青睐。但由于门面租金过高,所生产的产品以大众化糕点为主,产品附加值低。经过近两年的经营,仍没有创造效益,被迫再度歇业。公司转为多种经营,并精心保护好它的品牌,等待时机,创造条件,在适当的时候加大投入,使它永葆活力,老树常青。
从黄兴南路搬迁后的“吴大茂” 李湘初
“吴大茂”是长沙百货行业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商号之一。 “吴大茂”始创于清朝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至今已整整189年。到清朝光绪年间,古老的“吴大茂针店”以自产自销各类手用针为主,兼营线、带、扣、夹等小商品,由于商品质量好、品种齐全,服务讲究诚信,赢得了消费者的交口赞誉。“老牌钢针吴大茂”的美誉在长沙和湘中一带广为流传。1938年长沙“文夕”大火,吴大茂针店被毁。1940年吴应南回长接管业务,1942年以“吴大茂针号”恢复经营。 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吴大茂针号”改名为“长沙针扣店”,并将“怡兴”、“协成”等小百货店纳入名下,划归长沙市百货公司管理;1964年,更名为“大众针扣店”;1966年又更名为“长沙针扣店”;1985年在原址新建成三层楼房,扩大经营品种,增设便民服务范围,再次更名为“长沙小商品商场”,并在商场门楼上镶嵌由著名书法家杨济凯先生提写的“吴大茂”3个金色大字。1991年11月正式复名——长沙吴大茂小商品公司。 20世纪80至90年代“吴大茂”传承老辈的优良传统,保持老字号的经营特色,坚持“小、全、优、配、零”的五字经营方针,在“小”字上做大文章,在经营针、线、扣、夹、带、服饰挂件、鞋料工具、箱包配件、理发用品的基础上增加了小针棉、小百货、小百杂、小家电、小五金、缝纫机配件等,品种由过去的2000多种发展到1万多种。使商品供应多样化、系列化、成龙配套、品种齐全,成为湖南省小商品的集散地,辐射周边省份,极大地方便了顾客的需求。同时开展便民利民服务,增设了诸多的服务项目,如:以卖带修、带配、钉铆扣、冲皮带眼、电脑配钥匙、修拉链等等,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活。社会各界对此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长沙晚报、湖南商报曾大幅专题报道“吴大茂”的经商之道,称其为:“社会大家庭的百宝箱”。长沙市政府也曾多次授予“吴大茂”“先进企业”、“文明单位”、“最佳商店”等光荣称号。1993年10月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百年老店“吴大茂”成了20世纪90年代全国百家名店之一。 1997年,长沙市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吴大茂”作为改革先行者,积极改制。改制后,企业更名为长沙金大茂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吴大茂”作为公司旗下品牌店继续书写新的历史。 2001年3月,黄兴南路步行街改造,“吴大茂”搬迁到解放西路临时营业,经历艰难的过渡时期。2007年,在解放西路拓址开设“吴大茂”定王台门店,并将“吴大茂”店名和商标重新注册,保证了这一无形资产的法律地位。公司在董事长喻昌健的带领下,构建和谐的经营理念,保持小商品经营特色,经销老百姓居家过日子的商品,做到价廉物美,普通市民买得起用得上。便民利民措施更得力更完善,真正做到方便顾客,贴近生活,顾客满意。 继承重质量讲信誉的优良传统,“吴大茂”严把商品质量关。与百余家对口知名企业建立良好的货源平台,如上海东风针厂、上海张小泉刀剪厂、上海双箭理发用品厂、上海五金站、苏州线厂、苏州织带厂、杭州张小泉刀剪厂、北京毛衣针厂、北京飞跃电动缝纫机公司、广东日美刀剪厂、长沙捞刀河刀剪厂。代理经销上海“星星”、“帆船牌”线球。还和一些厂家采用订单制生产市场所需的线带,如市场反映较大的松紧带、鞋带、手用针等。有的已经打开了市场,顾客反响热烈。同时,公司充分利用“吴大茂”在省内的知名度,与厂家合作生产,经营“吴大茂”品牌的传统小商品,并在湖南的株洲、湘潭、邵东三大小商品市场和浙江义乌国际小商品城设立窗口,使吴大茂品牌辐射全国各地。 经营模式上,“吴大茂”坚持起点低,一尺带子、一粒扣子、一个热水瓶塞子,只要顾客需求,1角钱、1元钱的生意都做。配拉链头、钉铆扣、修箱包,认真做好这些方便顾客的小维修。 “吴大茂”为长沙人民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老长沙人对“吴大茂”也确实建立了感情。有的顾客走上很远的路,甚至还有坐几十元的出租车到“吴大茂”配几角钱的线或买一包针,或修理一下小物件。还有中老年顾客一进店门就回想起自己童年时代,就回忆起当年自己动手缝制衣裳、打扮自己的岁月。现在新长沙人来到“吴大茂”看到老式柜台、老式算盘和琳琅满目的小商品都十分新奇,当了解到“吴大茂”有百多年的历史都惊叹不已。老长沙人说:“吴大茂的针”品种齐备,钢火好,越用越顺手,线无断头,拉力强,花色品种多,质量好。一些居家过日子的小物件别的地方买不到,但在“吴大茂”基本上能找到。只要想买小商品,就会想到“吴大茂”。这个老店确实使人感到是一种真实生活的亲切存在。自“吴大茂”重新拓址开张已来,凭着一针一线的小生意,经营越做越红火,每天顾客川流不息,营业额也一年上一个新台阶,特别是以方便群众,贴近生活的社会效应越来越彰显出来。经常来店的老顾客感叹地说:“长沙人冒得‘吴大茂’还真不方便”。“吴大茂”这块金字招牌既古老又年青,他见证了近200年来长沙传统百货行业沧桑岁月,又一脉相承地为自己赢得了在不同历史时期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老树新枝杨柳岸 明月疏星远山情 杨明远
“老杨明远”自明末万历年(约1618年)在长沙开业。当时,眼镜与珠宝、玉器属同一行业,镜片材料均为茶、墨水晶,镜架材料都是金、铜、牛骨、玳瑁。至清末,眼镜才从珠宝、玉器行业分离出来。 “老杨明远”在湖南三湘四水家喻户晓,海内外也颇具盛名,作为辗转近400年的企业,经过无数历史的磨难,屡更店主,前仆后继,作为非公有制企业,百折不挠地屹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确实不容易!这必然有它内在的独特的基因和客观的历史条件。 经商必须靠法律来护航,为了在法律上保护这传统品牌,老杨明远眼镜有限公司于1993年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核准注册“老杨明远”商品商标和服务商标;1997年国家内贸部颁发给该公司中国私营企业首批“中华老字号”的证书、铜牌,至今也是湖南省私营企业唯一的中华老字号。 老杨明远眼镜有限公司发展到长沙、株洲、衡阳等地,靠的是先进的技术,过硬的质量,优质的服务以及完善的管理,至今已发展成拥有十几家门店的公司,年销售额1000多万元,且一直稳步扩张。 眼镜是一个科技文化含量较高的商品,它间接关系到人的眼睛视力健康,它直接与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相关,“验错光,配错镜,等于吃错药”是公司每个经营部门的企业宗旨。“德为商魂、商以文兴”是公司企业文化的核心。 验光是配镜首要的、关键的技术,等于医疗上的诊断环节。 中国市场上很多眼镜店,由于条件设备的限制和没有经过专门技术培训的专业人员,所采用的验光方法大多是落后的,不科学的单纯自觉插片验光法,或是单纯的电脑验光法。由于每个人眼镜多方面的健康信息都是不同的,电脑不能编制出一套适合每个人的健康信息和程序,所以单纯靠电脑验光也是不科学的。公司董事长周捷三经考核由国家劳动部颁证为高级验光技师,早在1962年就开始最先在眼镜行业按照眼科验光学,采用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客观检影验光法。通过直接测定眼底视网膜上聚集成像的动态来确定各眼的屈光状态。48年来解决了无数罕见的疑难屈光问题,并培训了大批熟练的验光技术专业人员。公司所有一线员工全经国家劳动部门考核后执证上岗,同时对公司验光配镜的顾客都采取记录存档,并输入电脑,跟踪服务,作为技术效应观察,分析总结经验,以资提高。 “老杨明远”在经营上力求创新立异不做第一,就做唯一,以此来保持公司在市场上不懈的竞争力。 一副理想的眼镜,在验光和设计完善后,就决定于镜片、镜架的质量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以及生产加工组装和质量检测的合格。他们除了对员工的技术素质加强培训外,还特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设备:如法国依视路自动磨边机加工装配工艺线;日本拓普康CL2500型电脑组合验光仪等。采用电脑储存客户档案,跟踪服务,进行技术分析总结。因此,公司历年来荣获技术质量监督部门授予《质量信得过单位》称号,荣获工商部门《文明经营先进单位》奖励;1999年、2001年、2004年连续荣获《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店》的光荣称号;2002年荣获“湖南省私营企业十大行业500强”的光荣称号;2003年荣获长沙市民政府“价格计量信得过单位”,2003年“老杨明远”被认定为“湖南省著名商标”;公司董事长周捷三1998年经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考核评定为“高级验光技师”,1999年国家内贸部授予《国家内贸技能之星》,周术经考核评定为“验光技师”,李翔、周红波、张健等经考核评定为“高级验光员”。2006年再次荣获国家商务部授予全国首批“中华老字号”铜牌证书。 “老杨明远”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经营过程中,始终坚持诚信经营、质量第一的原则,加强内部管理,不断创新,提高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4-12-22 01:09 , Processed in 0.09471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