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长沙铁路小史

2020-9-30 10:1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67|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1904年,省城长沙学生、商人和士绅集会蜂起,函电纷驰,掀起收回粤汉铁路利权运动的高潮。路权收回后,湘粤鄂三省商议“各筹各款,各修各路”。于是,1907年“湖南粤汉铁路总公司”在长沙成立。公司实行“官督商办”,共集得各类股款813万银元,开始长株线的测量和购地工作。同年12月,湘路总公司设立“长善购地公所”,为长株线购地共43909亩。190812月,长株铁路在古城长沙北门外破土动工。19098月设立株昭()工程处,又从株洲动工兴建该路,随后再从易家湾向南北分两段同时施工。至1911年元月,历时两年多,长株铁路全线竣工通车,全长55公里,设新河、长沙东、大圫铺、易家湾、株洲五站,并与在此前已通车的株萍()铁路接轨。作为近代文明的重要标志,长株铁路首次把长株潭三地紧密快捷地连到了一起。

在修筑长沙至株洲一段后,因资金匮缺,原已计划的武昌至长沙段迟迟没有动工。湖南粤汉铁路公司虽集得各类股款831万银元,但应付长株段还入不敷出。因此,引进外资成为当时解决筑路资金的唯一办法。粤汉铁路武昌至长沙段工程,系利用英、德、法、美4国银团贷款,于1912年开始勘测,历时近7年,于19189月通车,全长480余公里。接着对长株段进行了全面修缮,两段于1920年对接。武株线在湘境约长250公里,22个车站,年运量约50万吨。铁路开始营运的初期虽然亏损较大,但对长沙经贸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从此,长沙批发商从京津、沪汉、江浙等地区采购的工业品及洋货.可由铁路运抵长沙,同时也加速了长沙地区农副产品的输出。

长沙建设铁路之初,其编组站设在新河,并于1911年在城东今芙蓉广场立交桥一带建有客车站,称长沙东站。长沙铁路的货运车站主要为北站和南站,如今均已不存。长沙北站位于经武门之北,与新河车站同时建设,设5股道,系客、货两用车站。但在整个民国时期,甚为简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站成为货运专站,并进行了扩建。上世纪80年代的照片,即是其拆除前的景状。其时,北站已铺设11股道,建有5000平方米的货棚,各类装卸设备齐全,其中20—35吨龙门行吊3台。

1936年,粤汉铁路全线通车,扩建长沙车站,旅客出行称便,长沙经广州口岸进出口的商品也日益增多。牲猪和粮食成为长沙外销的大宗商品。粤汉铁路全线通车当年,正值湖南粮食丰收,长沙粮食市场进入鼎盛时期,当年流向省外大米达1006万吨,占全国大米流通总量12259万吨的8.2%。加上浙赣铁路、湘桂铁路的开通和外省籍客商到长沙设庄开店者日益增多,交通逐渐在长沙经济中居举足轻重的地位。

粤汉铁路的开通使长沙产生了一个新的行业—铁路运输行。它全盘代理铁路运输业务,为货主提供交运、起运、押运、接运、仓储乃至报关等全套服务。据1934年统计,长沙共有铁路运输行20家,注册资金104万元,从业人员218人,年营业额728万元。粤汉铁路全线通车后,运输行也进入鼎盛时期,猛增至59家。

1976年,火车东站迁移至五里牌。1990年底,贯通长沙市区的铁路拆除东移,北站遂于2012年废除,成为建设用地。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6-21 13:18 , Processed in 0.10282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