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2年2月国务院公布长沙为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以来,已经三十四年了。三十四年来,我市对于历史文化名城的宣传、研究以及保护和建设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名城意识”日渐深入人心,其“名城效益”也在不断地显现出来。然而,我们也不能不感到,作为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古城长沙的保护和利用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们有的同志对长沙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利用还缺乏应有的与足够的认识。因此,笔者认为,进一步探讨长沙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地位,并科学地把握其基本构成因素,是十分必要的。 一、长沙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地位 长沙,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人荟萃,人才辈出,自楚汉以来就是我国南方的一个区域性中心城市,曾对我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982年2月,国务院公布我国第一批共24座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名列其中。这标志着长沙作为一座“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城市,得到了国家的确认。毫无疑问,这是长沙数千年的历史发展及其本身已经具有的历史地位所决定的,她表明长沙在我国历史文化的长廊中占有了重要的地位。 首先,我们可以从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的名单来看。这24座城市是: 北京 承德 大同 南京 苏州 扬州 杭州 绍兴 泉州 景德镇 曲阜 洛阳 开封 江陵 长沙 广州 桂林 成都 遵义 昆明 大理 拉萨 西安 延安 (注:见《人民日报》1982年2月26日。) 在这里,我们不难了解到,这些城市都是我国最著名也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城市,其中有我国著名的六大古都北京、南京、杭州、洛阳、开封、西安,有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口岸扬州、泉州、广州,有在城市的建造上反映了我国古代的杰出成就,且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苏州、绍兴、桂林、昆明、承德,有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和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少数民族聚居中心大理、拉萨、有历史悠久,并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城市遵义、延安……可以说.这24座历史文化名城就是镶嵌在我们中华大地上一座座光彩照人的博物馆。它们最集中地记载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最好的见证。长沙作为这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显然具有全国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价值,其分量之重、意义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同时,我们还不难发现,我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着相当影响的大都会天津、上海、武汉,都没有出现在这一名单上(作者原注:后来,天津、上海、武汉三市于第二批被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28个省、自治区,其省会城市仅有8个见诸此名单(作者原注:自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公布以后,国务院又公布了两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其中有省会城市八个,分别为:沈阳、福州、南昌、武汉、银川、呼和浩特、哈尔滨、郑州。)。由此可见,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提出、评审与公布,其要求是十分严格的。长沙能跻身其间,确实来之不易。这表明它不同于一般城市,也不同于一般的省会城市。它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比一般城市具有较高、较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对此,我们必须予以十分的重视,应当从对历史、对民族、对国家高度负责的立场出发,百倍地珍惜它、爱护它。 当然,长沙历史文化名城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归根结底是长沙本身数千年的历史所决定的。关于这一点,本文即在以下再展开分析和说明。 二、长沙历史文化名城的基本构成因素 作为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历尽沧桑,经过了无数次的治乱兴衰、聚散整合,从而在城市结构、城市形态和内在气质上都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具备了它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所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和基本构成因素。 据一位曾参与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评审的专家回忆,当时他们曾考虑到,作为第一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必须具备四个条件,即: 第一,要有悠久的历史或是特殊重大的历史事件(包括革命史或其他重大历史事件); 第二,要有较多的历史文化遗存,也就是要有丰富的文物古迹或革命遗址和文物; 第三,要有较多的文化传统内容,如诗歌、曲艺、戏剧、工艺美术、土特名产、风味食品、民俗风情、历史文化名人等等; 第四,这个城镇长期以来一直在使用和发展着,而且今后还要继续发展。 (注:见《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建设》,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第62页。) 从长沙的历史来看,这四个条件是完全具备的。长沙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自战国以来,一直是一个区域性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战国时是楚国在南方的军事重镇,秦统一后设立长沙郡,此后就一直是历代封建王朝设置的地方一级行政区划郡、州、道、路和行省的治所,是历代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太守、剌史、观察使、安抚使、巡抚的驻节之地(作者原注:由于特殊原因,历史上长沙曾多次降为地方二级行政区划,但为时都不很长。)。西汉和五代时期,还成为了著名的长沙国和马氏楚国的国都。两千多年来,这里曾发生了不少重大历史事件,汇聚和产生了众多的重要历史人物,形成了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文化传统,并保存了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这诸多的方面交汇融合,为长沙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铸造了长沙历史文化名城形象和灵魂。 此外,我们还可从长沙历史文化名城的基本构成因素来看。十几年前,曾有学者对首批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进行了一番认真的研究,认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基本构成因素主要有十六个方面,并进一步指出,对于各个历史文化名城来说,其基本构成因素的数量是不一致的,如北京至少有八种之多,而景德镇、延安、遵义、曲阜等就少至两种(作者原注:见《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建设》第106-109页。)。对照这十六个方面,本文认为,长沙至少已具备了五种,以下谨就此五个方面分别作一简要的阐述。 其一,在古代曾为方国都城,系区域性的政治、文化及经济中心,并在全国的历史中占有一定地位,富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如前所述,长沙在战国时就是楚国在南方的军事重镇。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的重要,长期以来是古代中国在长江以南的西部地区的一个政治、文化及经济中心,并曾两度成为方国的都城。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封开国功臣吴芮为长沙王,建立了著名的长沙国。长沙国封疆广阔,即以长沙城(时称临湘县城)为国都。从此,长沙从楚南雄镇发展为汉藩王都,开始以“楚汉名城”显扬于世,并与西汉王朝相始终,存在了两百多年。五代十国时期,长沙第二次成为方国的都城。其时,马殷统一了湖南,并四处扩张,先后被中原后梁、后唐王朝封为楚王、楚国王,建立了楚国,史称“马楚”。马楚的辖地比西汉长沙国更为广阔,其全盛时,共辖22州,设三节度使,包括了今湖南全境和广西大部、贵州东部、广东北部。马楚国的寿命虽不到半个世纪,但国力强盛,显赫一时,史称“雄于列国”。马氏父子在其国都长沙,仿天子体制,修宫殿、置百官。长沙再次显示出王城的气派。 西汉长沙国和五代马楚国在我国历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西汉时期的长沙国,在政治上始终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叛乱,因此刘邦曾特地下诏:“长沙王忠,其定著令”;军事上是西汉王朝镇绥和防御南越赵氏割据势力的基地。五代时期的马楚国,社会较为安定,经济文化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后来,宋太祖统一天下,采取“先南后北的方针,其在南方的统一战争就首先是在原马楚国的地区展开的。长沙在古代中国所据有的地位和影响,是其成为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因素。 其二,历史上曾为名人荟萃之地,许多名人对城市的发展做出过直接的贡献。长沙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素有“名人故里”之誉,自楚汉以来,有众多历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抖学家来过这里,或供职任事,或讲学论道,或交游过往,在长沙史册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篇章。 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流放湖南,曾来长沙,作有不朽的诗篇《渔父》《怀沙》,后自沉于汨罗江以殉国。西汉初,著名政论家、文学家贾谊任长沙王太傅,作有《吊屈原赋》《鵩鸟赋》等。两位爱国文学家,才华横溢,境遇相似。他们的爱国精神,强烈地感染教育了后代。因此,自汉以后有不少人都来长沙吊唁两位先贤,抒发“忧国伤时”的情怀。贾谊因此而称为“贾长沙”,而长沙则被誉“屈贾之乡”。两汉至隋,来长沙的名人又有“医圣”张仲景、三国名将孙坚、关羽、黄忠,东晋名臣陶侃,南朝文学家颜延之、史学家裴松之等。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为政之余,“坐堂行医”为百姓治病。孙坚于东汉末任长沙太守,曾率先起兵征讨国贼董卓,因此后人有诗赞曰:“天下起兵诛董卓,长沙子弟最先来。”陶侃为东晋八州大司马,在长沙削平内乱、恢复生产,死后归葬长沙。南朝著名诗人陶渊明曾写诗:“在我中晋,业融长沙。桓桓长沙,伊勋伊德。”歌颂了陶侃的不朽功业,也表达了陶侃与长沙的密切情怀。 唐宋时期,长沙名人之汇聚,更是灿若满天繁星,光耀天地。唐代,有名将名臣李靖、诸遂良、裴休,著名诗人和文学家李邕、杜甫、韩愈、柳宗元、刘长卿、李商隐等来到长沙。两宋,则有李纲、张浚、岳飞、韩世忠、真德秀、魏了翁、江万里、文天祥、李芾等一代名臣,范成大、杨万里、张孝祥、胡安国、张栻、朱熹、辛弃疾等著名诗人、学者、教育家到了长沙。他们或建功立业,为长沙社会的安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如辛弃疾在长沙创建飞虎军,威震天下;李芾为保卫长沙,抗击元军而慷慨死节。他们或游历山川、授徒讲学,为长沙文化教育的繁荣呕心沥血。杜甫、刘长卿、柳宗元等写作的不少诗词文赋,描绘了长沙的秀丽风光和繁华市景;张栻、朱熹讲学岳麓书院,使长沙成为湖湘文化的发源地和中心,被誉为“潇湘洙泗”。 元明两朝至清中期,来长沙的名人仍代不乏人,如阿里海牙、徐达、何腾蛟、赵申乔等名臣名将,如贾亨、王守仁、张元忭、王夫之等著名数学家、思想家,也为名城长沙增添了光彩。 长沙作为“楚汉名城”、“湖湘首邑”,不仅是历代名人的荟萃之区,而且人才辈出,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叱咤风云、各领风骚的人物。隋唐以前,有祝良、吴巨、桓阶、邓粲、欧阳頠父子等名臣良吏。自唐以后,人才更多,如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怀素,文学家齐己,宋代画家易元吉、学者易祓,元代名臣、史学家欧阳玄,明代名臣、诗人李东阳,清代著名学者李文炤、王文清等。近代以来,长沙人才之盛更是享誉全国。在—个半世纪中,长沙作为湖南政治、文化的大舞台和湖湘文化的大本营,曾涌现了对全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五大人才群体,即以陶澍、魏源为代表的清中期经世致用学派和改革派,以曾国藩、左宗棠为代表的湘军集团,以谭嗣同、唐才常为代表的维新派,以黄兴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毛泽东、刘少奇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真可谓“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综上所述,名人荟萃与人才辈出,是长沙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最大特点。众多的历史名人不仅为长沙涂绘了浓厚的历史文化色彩,而且以其不朽的功业、卓绝的人格和杰出的才华,使长沙充满了历史的魅力而永载于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成为后世子孙无限神交、景仰的地方。 其三,在近代史上曾经发生过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或是曾一度成为叱咤风云的重要政治活动中心,并产生过重大影响。长沙是一座充满了英雄气概的城市,几乎在中国近代史上的每一个历史时期,这里都发生了非同凡响的历史事件,震惊全局,声播中外,对全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长沙是太平军与清军激烈争战的城市。1852年,太平军西王萧朝贵率部攻打长沙,与清军激战八十余日,震动全国,萧朝贵壮烈牺牲。随后,曾国藩即在长沙创建了对近代中国发生重大影响的湘军。 戊戌变法时期,长沙是“全国最富朝气”的省城。以粱启超、谭嗣同为代表的一大批维新志士,在长沙设工厂、兴学堂、创学会、办报纸,使维新变法的风气弥漫全省、波及全国。 长沙又是辛亥革命重要的策源地之一。1903年,黄兴、宋教仁等革命党人在长沙成立国内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华兴会,并筹划发动长沙起义,从此“开中国内地革命之先声”。1906年5月,革命党人在长沙公葬爱国志士陈天华、姚宏业,声势浩大,悲壮激烈。毛泽东曾称之为“惊天动地可纪的一桩事”。同年12月,又爆发了同盟会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反清起义——萍浏醴起义。随后,反清革命运动在长沙风起云涌,推动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1910年4月的长沙抢米风潮,波澜壮阔,席卷全省。1911年5月的长沙保路运动,则揭开了湘、鄂、川、粤四省保路运动的序幕。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湖南率先响应,发动长沙起义,光复全省,又率先出兵援鄂,有力地支持了新生的革命政权,加速了清朝统治在全国的灭亡。 “五四”运动以后长沙又成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策源地。这里是毛泽东、何叔衡、刘少奇、蔡和森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1920年,毛泽东为首创建了长沙共产主义小组。随后又在长沙领导了湖南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大革命时期,长沙是两湖工农革命运动的中心,“马日事变”后又发生了十万农军打长沙的壮举。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和向井冈山进军,更是中国革命史上最壮丽的篇章之一。土地革命战争中,彭德怀率红三军团一举攻克长沙,震撼全国。 抗日战争时,长沙作为全国抗战的大后方和中国正面战场的主要阵地,而一再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所关注。1939年后,中国军队先后与日军举行了三次长沙会战,规模浩大,战事惨烈,动天地而泣鬼神。特别是第三次会战的胜利,对全国乃至世界反法西斯阵线都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解放战争时期,长沙的爱国民主运动风起云涌,不后于人。1949年8月,程潜、陈明仁将军领导的长沙和平起义,尤为壮伟,对加速全国解放的进程发生了重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长沙在自19世纪中叶以来的一百年中,确是风云激荡、慷慨悲歌,从而使长沙城市在气质上得到升华,显示出一种气壮山河的特色,因此受到海内外人们的崇敬。 其四,凭借得天独厚的优美自然景观而建造城市。长沙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还在于它有着优美的自然景观,其城市的建造颇有特色。历史上的长沙,北部平衍开阔,东、南部冈峦起伏,西临湘江。一江碧波之中,橘洲横卧;湘江西岸,麓山屹立。长沙即处在这青山绿水的怀抱之中,山光水色互为映衬,洲景城廓浑为一体,既有秀丽的自然风光,也有其名城大郡的雄峻之感。长沙的风光形胜,自古以来就引起了历代文人墨客的极大兴致,游览之余,或吟诗作赋,或绘画题铭,留下了不少佳作名篇。 其五,拥有许多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典型意义的古代及近代文化遗存。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长沙留下了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包括分布于市区和市属三县市的各类寺观、书院、碑铭、古墓葬、名人故居等等。著名的有:唐代长沙窑遗址、宋代岳麓书院、谭嗣同故居、黄兴故居、黄兴墓、刘少奇故居、文家市秋收起义遗址、西汉贾谊故居、三国麓山寺、五代开福寺、曾国藩墓、左宗棠墓、蔡锷墓、爱晚亭、胡耀邦故居等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共123处。另有旧城区内大批颇有文物价值的教堂、公馆、民居、街巷、名老店铺、碑石、牌坊等历史遗迹遗存。有湘绣、菊花石雕、湘剧、长沙弹词等传统艺术与手工技艺共26项进入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各类博物馆收藏并陈列有大批珍贵文物,其中尤以商周青铜器、战国的帛画和兵器、西汉的马王堆墓和长沙王后墓的出土文物、三国孙吴简牍等闻名于世。所有这些,构筑了长沙色彩斑斓而又绵长厚重的文化景观体系,是长沙历史文化名城最直接而又最生动的见证,也是其重要历史地位和影响的有力说明。 历史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着的,同样,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长沙城市也必将随着时代的潮流而前进。中共长沙市委不失时机地提出了把长沙建设成为一个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思想。这对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来说,提供了一个发挥自身优势和发展自身的大好契机。我们相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之中,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又将焕发出青春的光彩,再创新的辉煌。 作者梁小进系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原载《文史拾遗》2016年第4期总106期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4-11-22 01:05 , Processed in 0.10068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