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乐诚老人”胡元倓

2020-9-25 15:2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89| 评论: 0|原作者: 梁小进

清同治十一年八月初七日(1872年9月9日)胡元倓出生于长沙府湘潭县一个书香传世的家庭。祖父胡湘,字筠帆,曾任广东南海知县。父同寿,字同生;伯父锡燕,字蓟门,都是广东著名学者陈澧(兰甫)的弟子。兄元仪、元玉,为湖南著名学者郭嵩焘、王闿运的门生,均有著述。胡元倓从小受家学熏陶及名师指导,经史学颇有根底,尤其对姚江学派很感兴趣,信服王阳明的知行学说,认为“存诚”是立身治事的根本,因此晚年自号“乐诚老人”。

1899年,胡元倓27岁,选为丁酉科拔贡。1902年,湖南巡抚奉命选派生员出国留学。他不顾守旧派的反对,毅然废弃举子业,与陈润霖、何炳麟、周家纯(即朱剑凡)等东渡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班学习。在日留学期间,胡元倓认真考察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经验,认为其得力于教育的发展,又对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创办庆应义塾、储才建国之举十分钦佩。在留日学生爱国思想的影响下,胡元倓深感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创痛至深,决心以教育救国、培养人才、复兴民族为己任。

1903年初,胡元倓自日本归国,路过泰兴,与任知县的表兄龙璋商量兴办学堂。两人志同道合,认为只有兴学才能救国。随即胡元倓邀龙璋回到长沙,与宁乡刘作楫及龙璋的兄弟龙绂瑞商议,决定创办一所采用近代教育方式的学堂,请龙璋叔父刑部侍郎龙湛霖为总理,由胡元倓任监督,集资两千余元为开办经费。学校定名为明德学堂,租赁左文襄祠为校舍,呈请湖南巡抚批准,招收中学甲、乙两班,于3月29日正式开学,创立了湖南省第一所私立中学。同年秋,胡元倓又前往上海、杭州等地聘请教师,恰逢黄兴、陈天华、张继等革命志士从日本归国,于是邀请黄兴等来明德主持速成师范班。

黄兴来明德后,与张继、周震鳞、苏曼殊、王正廷等鼓吹民族革命思想,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义教育学生,印发陈天华所著《猛回头》、《警世钟》,宣传革命。一时,明德学堂成为新思想的摇篮,在省城颇有影响,但屡遭守旧官绅的诬陷,几次濒于危境。胡元倓又与龙璋、龙绂瑞商量,另立经正学堂于西园龙宅,一旦明德被查封,便由经正替代。

1904年2月,黄兴、张继等组织革命团体“华兴会”,准备在长沙起义。11月,起义事泄,清政府派兵搜捕黄兴。黄兴从明德学堂走避西园龙宅。胡元倓见事情紧迫,立即会见臬司兼学务处总办张鹤龄,从容申述:“诸事我均与闻,君如须升官,以吾之血即可染红君之顶子,拿我就是。”张鹤龄为胡元倓的至诚精神所感动,当即表示:“此狗官谁愿做?此刻看如何保护他们。”于是,胡元倓与龙绂瑞设法营救黄兴脱险,逃出长沙。

1906年,明德学生宁调元与革命志士禹之谟发动省城各校学生,公葬陈天华、姚宏业于岳麓山,向清政府示威。事后,胡元倓筹集路费、购好船票,掩护宁调元出走。同年,明德学生魏宗铨又与刘道一、蔡绍南、龚春台发动萍浏醴起义,声势浩大。湖广总督张之洞移文要逮捕胡元倓,许多人为他担忧,胡元倓处之泰然。

黄兴决志革命,胡元倓十分钦佩,曾对黄兴说:“养成中等社会,实立国之本图,唯其事稳而难为。公倡革命,乃流血之举;我为此事,则磨血之人也。”1911年,武昌起义,黄兴率军坚守武汉。先生祝贺黄兴说:“胜败是军家常事。以前,你们少数人革命,所以难成功。自从黄花岗起义后,全国人心都趋向革命,自然能成功了。”民国成立,黄兴拟推荐胡元倓任教育总长,但胡元倓一心坚持办学,谢绝了黄兴的邀请。

胡元倓在叔伯兄弟中排行第九,通称胡九先生。创办明德后,因其南北奔走,到处筹募校款,故另有一众所周知的绰号,为“胡九叫化”(意即胡九乞丐)。他在《耐庵言志》一书的序言中说:“明德设立后,其初三年,元倓与萸溪同任校事,不敢一日离。后赖组安(谭延闿)、笏堂两友,担任校内事,倓遂终身为校款奔走。”胡元倓一生办学,其主要的任务就是为学校筹募经费,虽为校长,但没有参加明德各部门的实际行政,也从没有讲过课。

1903年,他首先是募得上海道袁树勋一万元,在上海购置了理化仪器和博物标本。为了求这笔捐款,胡元倓曾向袁树勋下了一跪。1907年春,因明德津贴停发,胡元倓又赶往沈阳,向任过湖南巡抚的奉天制军赵尔巽求助,得到一万元。

1913年,胡元倓以校产作抵向实业银行借5万元,并向湖南省银行贷款2万元,用这两笔借款,扩建了中学和小学的宿舍。1922年9月3日,胡元倓从上海乘法国邮船,赴南洋群岛,为大学募集基金。动身时,他留别国内的朋友,有“持三日粮,为背水阵”的壮语。他途经泰国、新加坡、槟榔屿及缅甸等地,于12月23日,由新加坡起程,转香港返上海。各地华侨如郭仲和、曾上苑及黄伯始、仲涌兄弟等都竭力提倡捐募。槟榔屿领事戴叔原、芷汀慨捐礼堂建筑费2万1千元。1923年,胡元倓回湘,参加明德成立二十周年纪念,又募得湘岸淮商捐款1万5千元,以建筑图书室及理化实验室。1929年,胡元倓以长沙泰安里中学校址低洼,连年都遭水患,认为必须另建新校舍。当时明德学校的董事长谭延闿担任行政院院长,胡元倓又找谭筹款,经再三请求,谭经由国民政府批准,于中俄庚子赔款内拨给15万元。

1925年,明德经费拮据,势将停办。胡元倓去北京,请求教育总长范源濂援助。范避不见面,他便将被卷搬到教育部的传达室,声言不见到总长,就在这里绝食。范闻讯,只得请他到家里去吃便餐,并由范的夫人捐赠金钏一对(约值数百元)解围。

胡元倓一生辛勤奔走,募捐借债,都全部用于学校的建设和设备及补充经常的开支,从没有假公济私,供个人的挥霍享受。他衣食都很俭朴,外出旅行,多借居亲友或学生家中,不常住旅社,其车船票大多由校友购赠。继配王夫人,持家勤俭,洗衣烹饪,都亲自操作。抗日战争爆发,明德学校开始搬迁。胡元倓于1938年被聘为国民参政员。他在长沙规划了迁校的布置后,即赴汉飞渝,从此再未返湘,结束了终身奔走筹募校款的“叫化生活”。

胡元倓很重视高水平的教师聘请,认为这是办好学校的关键。他说:“学校里只要教员整齐,学生便乐于受教”,所以,他除了筹款外,就是聘请教师。明德开办时,理科师资最缺,他聘请了两位日本教师,又请陈介任日语助教。一期之后,陈要出国留学,呈请辞职。胡元倓再三恳请留任,陈仍然没有接受,他竟然当众长跪不起。陈介为其至诚所感,慨然允诺,留任一年。

30多年中,胡元倓为明德请到了许多品德高尚、学问优长、热心事业的名老师。其中,有华兴会领导人黄兴、张继,著名诗人苏曼殊、吴芳吉,生物学家辛树帜,历史学家罗元鲲、周谷城,音乐家黎锦晖、张曙,语言教师李肖聃、周世钊,画家刘寄踪等,都在明德任教多年。他的学生任邦柱、劳启祥、谢祖尧、钱无咎、刘永济、蒋廷黻、曾约农、邬干于、廖六如、杨伯峻等也能秉承师命,回校任教,有的长期或一辈子在明德工作。名师出高徒,明德的毕业学生,绝大多数都考入著名大学,成为优秀人才,学校也因之享有盛名,“北有南开,南有明德”,驰誉海内外。

(作者梁小进系长沙大学长沙文化研究所教授)
原载《文史拾遗》2011年第1期总83期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22 01:59 , Processed in 0.12615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