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乡镇地名概览

2020-9-25 09:5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042|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 沈绍尧



 

路口畲  麻林桥

 

路口今为建制镇。路口畲先后为长沙县路口乡政府、路口区公所和路口镇政府驻地。位于长沙县北部偏东,距长沙城区东北37公里、金井河南岸l公里。昔为长沙至浏阳、平江大路交点,故名路口。畲,火耕地,指粗放耕种的田地。火耕,焚烧田地里的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的耕作方法。路口畲西北2公里金井河北岸上杉市,历来为浏阳、平江、长沙杉木集散地。东北3.5公里石门坎原有麻石厂、陶器厂。

今路口镇,北望汨罗、平江,东倚浏阳秀山,西接安沙、青山铺、南邻春华、果园。今辖路口、麻林2个社区及8个村。全镇有水库3座,即向桂水库、汀家水库和全兴水库,今辟为旅游区。

金井河、麻林河由北向南从路口境内流过。两条河的会合处名“双江口”,江上的石桥又演化出一古老的地名“两搭桥”。当地流传童年田汉在这里续古联的故事。一天,田汉的舅父易象带着七岁的田汉去拜访一位朋友,来到金井河、麻林河会合处的双江口,河中有巨大的石墩,向两岸搭起长长的青条石作桥板,方便行人过河。舅父对田汉说起地方流传已久的一副上联:“双江二口两搭桥。”叹息道:“可惜至今无人对出!”就在这时,一只小船从东向西溯流而上,一位渔翁手执撑篙独立船中。田汉一看,文思涌动,击掌吐出七个字来:“单船独篙一支桨。”易象一听,惊讶万分,摸着田汉的头得意地说:“好联,妙联,七岁童子续古联。”于是有了这副佳联:

 

双江二口两搭桥;

单船独篙一支桨。

 

麻林原属长沙县麻林桥乡,位于麻林河西岸,乡政府驻地为麻林桥坳上。今为路口镇的一个社区。明崇祯《长沙府志》载,长沙县桥梁有麻林桥。相传麻林桥为一石板桥,系由某大力士奋力蛮干,双手搬起大麻石条搭成,人称蛮人桥,后以方言之谐音雅化为麻林桥。聚落也以桥名。1941年遭日本侵略军焚毁。1949年后新建集镇。街区沿河呈弧形,“麻林桥豆腐”闻名乡里。

麻林桥历来是长沙县的名埠,号称“小长沙”。1977年,这里曾出土南朝刘宋元嘉十年(433)的徐副买地券,这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南朝墓葬出土的买地券,说明其时麻林桥一带的土地买卖已很活跃。明清时,麻林桥是湖南道教中心。正一派道教从江西龙虎山传入长沙,在麻林桥建太清宫,主管长沙、浏阳、望城、汨罗、平江、湘阴等县道教事务。

 

 

高桥

 

高桥今为建制镇。高桥镇位于长沙县境部,距县城星沙48公里,北与金井接壤,南与路口相邻,东与浏阳毗邻,西与福临、白沙交界。高桥原为桥名,后成为集镇名、地片名、乡名、公社名,乃至镇名。高桥又名郭桥,位于今高桥镇金桥村境内金井河上。原桥居街之中心,木质结构,长30米,宽3米,高16米。两侧竖以栏杆,雕有花草虫鱼,人物故事。上过车马,下通舟楫,巍然高架,蔚为壮观,故名高桥。清同治《长沙县志》载:“砌石墩四,搭以巨木,铺以厚板,围绕栏杆,盖亭其上,以避风雨,桥西有茶亭,夏日煮茶用待行人。”后因风雨侵蚀,桥身毁坏,清乾隆年间,当地郭姓两翰林捐资重建,为单孔麻右桥,并竖碑,刻有“木桥已毁,济之以渡,高桥已废,郭桥以兴”字样。但村民仍习称高桥。但高桥镇政府驻地并未在金桥村,而在桥里。桥里原为高桥乡政府驻地,地处学士桥与节义桥之间,故名桥里。

清代高桥镇是中南地区最大的茶市,兴盛时茶号、茶庄达48家之多。清嘉庆《长沙县志·土产》称此地“茶有宝珠、单叶、红白各种”。被陆定一誉为“中国茶圣”的吴觉农(18971989)于1934年撰写的《湖南产茶概部调查》记载:“长沙锦绣镇(即今高桥镇)的绿茶早负盛名”,“高桥向为茶商云集之地,设立茶行十余家,规模宏大,贸易繁盛。除本县及平、浏茶商集资经营外,尚有外邦至此贸易。……所有红茶悉由金井河或高桥交船启运,至捞刀河过载入湘江至洞庭运售汉口。”当年高桥为湘东红茶产销中心。本地茶商茶行5所,外邦来客8家,资本雄厚,规模可观。这些厂商抗战前夕还在武汉设有庄号。如协记、元茂隆、德玉昌、新记、瑞记、咸昌福、铨记、晋丰太等,专营湖南运汉茶叶。以高桥名义在汉口拍卖之茶在湖南茶中占有一定地位。

当代高桥茶高桥银峰”“湘波绿”等品牌跻身全国名茶行列。郭沫若品尝高桥茶后,即赋诗芙蓉国里产新茶,九嶷香风阜万家,赞高桥茶可与著名绿茶红纱紫笋媲美。

高桥镇自然风景优美,山水胜迹,美不胜收。有11万亩山林,有2086口山塘,其中白鹭湖景区最为引人注目,12座水库和众多的庙宇星罗棋布,如明珠撒落在群山之中。

高桥镇人杰地灵是革命先辈李维汉、革命先烈柳直荀的故乡还是蹈海殉国的近代民主革命人士杨毓麟的家乡,惜故居已不存是间架体书法家黄自的第二故乡。

李维汉故居位于高桥镇维汉村火烧坝组,始建于清道光年间,砖木结构,共有房屋40间,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21平方米。房屋三进,九栊十三厅,屋与屋之间有天井、回廊。故居周围群山环抱.风光秀丽。今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柳直荀故居位于高桥镇中南村方塘冲,为一土墙青瓦老式农村居屋,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由柳直荀之父柳午亭所建,有上、中、下三栋和天井。今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黄自元墓位于高桥镇思公村思公山,占地约40平方米,半圆球墓冢,表面为水泥构造,腰椎形墓围亦为砖石水泥所砌。墓围正后方嵌青石碑三通,中刻“黄公自元老大人墓”,侧墓碑上有“咸丰殿试第一甲第二名赐进士及第”等字,为长沙县文物保护单位。

 

 

范林桥

 

范林桥原为长沙县范林乡政府驻地,位于长沙城区东北50公里金井河东岸,今为高桥镇的一个村。明崇祯《长沙府志》载,明万历五年(1577),范、林两姓建石桥于金井河邓家冲口上,取两姓命名。桥为麻石单孔桥,长10米,宽5米,高5米,当长沙、平江、浏阳交通要冲。1954年桥毁于洪水,1956年重建,为水泥土石结构,仍名范林桥。1979年县交通局投资3万元,在金井河邓家冲口再建新桥。为水泥花岗石结构双曲公路桥,长45米,宽8米,高6米。两边装有钢筋水泥图案栏杆,桥面中心略低,为车行道,两边略高,为行人道,系沟通范林东至平江,南往长沙之间的重要桥梁。为有别于原范林桥,1981年命名为范林新桥。

范林村因桥而名,聚落呈弓形排列。原居民多从事麻石加工。附近盛产麻石、茶叶。1901至1941年间产“高桥红茶”,多产自范林,每届春暖花开,青茶吐翠,万余人投入采茶,制茶活动,范林茶市,盛极一时。l941年5月,日本侵略军来犯,烧杀淫掠,范林至高桥一带沦为废墟。后茶叶市场移至金井河西岸甘草坑。

范林思公村又有狮公桥,为花岗石单拱行人桥,长4.5米,宽2米,高3.5米。伫立桥头,仰观玉皇殿,如雄狮啸天,故名狮公桥,为通往浏阳的交通要道。玉皇殿旧有乡林场,为县境薪炭林基地。1966年,长沙市一商业局与范林公社还合办有林场,位于三尖林,具体位置当地人称狗窝里,为商业局干部劳动锻练的基地。

 

金井

 

金井今为建制镇。金井集镇原为金井乡政府及金井区公所驻地。今金井镇为2015年根据长沙县乡镇区划调整方案,金井镇与双江镇成建制合并设立的大金井镇。位于长沙县、平江县、浏阳市、汨罗市四县(市)交界处。狭义的金井仅指金井镇政府驻地——金井集镇,即今金井社区。集镇位于金井河与脱甲河交汇处北岸。集镇东北2.5公里涧山有古人类聚居遗址,1959年出土新石器时代文物石斧、石针等石器80余件。1949年7月,长沙县人民政府在金井易家祠堂成立。  

金井集镇因金井而得名,素有“小长沙”美称。金井位于金井镇金井河码头上,井长4米,宽3米,深2.7米,井壁有青砖砌筑,井底用大青石平铺。一侧竖立石碑,镌刻金井二字。井内有四股涌泉,水清可鉴,其味甘甜,金井老街部分居名,饮水皆取于此井。井水泡茶,茶尤香冽,略成金色。金井之名由是而始,金鸭不再浮出水面,金茶之名却以井传。

金井河亦因金井而得名,流贯金井镇全境。金井河上有金井桥,据清同治《长沙县志》载:“金井桥系清乾隆时建,咸丰六年五月圮于水,八年秋,众募资婺石。”原桥为双拱麻石行人桥。1978年,治理金井河,毁原桥,另建麻石水泥结构双曲拱型公路桥,长60米,宽7米,高10米。

抗日战争前金井河岸的金井镇上商铺鳞次,屋宇栉比。饭铺有“云升”等6家,油盐南杂屠凳铺有“人和福”等4家,药铺有“人寿堂”5家,棉布绸缎铺有“协裕长”等4家,百货铺有“吴发记”等4家,鞋袜铺有“余复兴”等3家,豆腐铺有“周万顺”等3家,熟食铺有“大华楼”等4家;还有剃头铺、铁铺、照相铺等。集镇店铺中,以“亿太斋”的资本最大,流通广,铺面宽,集磨坊、糖坊、糟坊、屠宰、南货等于一体。镇上居民文化水平较高,故书籍印刷刻字铺也有三家。

金井镇是茶叶大镇,全镇域内今有湘丰、金井等6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湘丰”“金井”为全国驰名商标。金井镇抓住了这一机遇,始终把培育农产品作为重中之重,做大做强了“金茶”“金菜”“金米”“金薯”四“金”品牌。金井,真正成了流金淌银之宝地,有潇湘第一镇的美誉。

金井镇一些村庄的地名十分有趣,有人把其中4个地名串成一联,显示出地方文化的多样性,联云:

 

学士桥,将军坝,一文一武;

月形山,日头岭,半阴半阳。

 

金井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茶博园、金井湖、同仁湖、石壁湖、九溪源、脱马桥等均久负盛名。金井镇庙宇众多,著名者有九溪寺、青松寺、仰山庙、明月庵、赤马殿等。

 

 

双江

 

双江(今属金井镇),因境内有团山、石湾两条小江而得名。双江位于长沙、平江、浏阳三县(市)交界的龙华山下,东南与浏阳社港、龙伏、赤马镇彼邻,东北与平江三阳、瓮江两镇接壤,西南西北与金井镇相连,素有“长沙县的边贸流通枢纽”之称。龙华山脉的高峰—龙头尖,海拔654米,为“鸡鸣三县”之地。

龙华山景区植被茂盛,树种达三百多种,峰峦瑞岚氤氲,峡谷万木峥嵘。山上多神庙,如包岳殿、龙潭寺、观单殿、龙华石庙、山神庙,其中龙华石庙内的建筑均为唐代所保留,墙上壁画、石柱篆刻至今清晰可见。石湾赤马殿内两顶千多年前的专供菩萨坐的“轿子”仍保存完好。赤马殿祭祀洞庭神柳毅,每年农历八月四日举行庙会,另说赤马殿供奉包公。赤马殿存有两副对联:

 

龙女会书生,正柳树敲馀,琼筵宴罢;

名山留胜迹,问神仙何处,风景依然。

 

前身推作赋仙才,换骨何年,翘首洞庭八百里;

此地冠通都香火,有功则祀,普荫长沙十万家。

 

双江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其中滚灯车和锣鼓亭子已流传千年,被录入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罗戴  官家桥

 

罗戴(今亦写作罗代)、官家桥均为原双江镇境的地名。

罗戴为原双江镇政府驻地,位于长沙城区东北60公里金井河上游两岸。1949年属承祖乡。l950年属石井乡。l962年属双江乡,逐渐与乡政府驻地及乡办企业集中地社冲连成一片。以罗、戴二姓聚居得名。聚落大体呈圆形。有农机、农副产品加工、制茶等厂。公路连接长沙—平江公路。附近主产稻谷,盛产猪、茶叶。罗戴及其南3.5公里团山,俱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配合“平江起义”进行革命斗争的重要据点。罗戴石湾河畔光华村有包公殿,始建于清,重建于20世纪90年代,内供包公木雕多像,门联嵌包公二字:“包罗万象,公胤千秋。”殿堂联云:

 

万古威名第一;

千秋忠义无双。

 

官家桥(今名观佳村)为原长沙县观佳乡政府驻地。观佳乡后合并于双江镇,双江镇再合并于金井镇。官家桥位于长沙城区东北50公里观佳河东岸。东北落业塅有清康熙年间建的官家桥,地从桥名。后“官家”按其谐音雅化“观佳”。聚落沿公路呈矩形。附近盛产稻谷、油菜籽、猪。观佳乡长平古道上还有另外一座小木桥,名踏月桥,桥端有一小店,前往横山坳的行人常在小店歇脚。店主巧妙把踏月桥和横山坳两个地名撰成门联,联云:

 

踏月上桥,今晚权留小店;

横山过坳,明朝再趱前程。

 

 

开慧

 

开慧今为建制镇。开慧之名始于1950年春建政时,为纪念杨开慧烈士,名开慧乡。在此之前属旧制白石乡。开慧乡政府驻地为竹山铺。竹山铺古名竹杉甓,为长岳古道上的一个递铺,以地多竹林得名,位于长沙城区东北51公里沐龙源南岸。聚落呈矩形,长沙、平江、汨罗三县农副产品在此集散。距长沙城约70公里。附近盛产篾席、猪、稻,多花岗石。

今开慧镇系2015年由开慧镇和白沙镇合并而成。而原开慧镇和原白沙镇,分别系2011年、2012年由原开慧乡和原白沙乡所改。

开慧镇是杨开慧烈士的家乡。杨开慧故居位于原清泰都雾阳乡板仓村,始建于清末光绪年间,为其父杨昌济所筑,土木结构,夯土砖砌筑,盖小青瓦,坐北朝南。前筑以防护矮墙,形成院落,房舍为上、中、下3栋,平行排列,前低后高,院内植桂花树和女贞树,环境优美。1983年,杨开慧故居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杨开慧烈士陵园和杨开慧启蒙的杨公庙也在其旁,亦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参观故居后题联曰:

 

捐躯六十年前,雁字回时,碧血映红霞,忠魂闪耀;

舒袖九重天外,嫦娥飞泪,丹心存赤县,遗像清高。

 

开慧镇不仅是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而且是观光旅游胜地。境内飘峰山广袤两千余亩,山峰有明朝末年修建的湘峰古寺,今保持完整。山中盛产飘峰云雾茶,山间清泉长流断。飘峰山下有明朝末年修建的,今长沙地区保持最完好的飘峰塔。开慧镇清泰桥的桥名相传为明正德皇帝御笔,高山殿传说是正德皇帝在这里住宿一晚而取名。飘峰山下的枫树湾是中国第一位女共产党员缪伯英的生长地,其故居得到修复,2011年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白沙

 

白沙为乡名,2015年并入开慧镇。白沙乡因境内有白沙桥,且地多白沙土质而名,2012年改为白沙镇。原白沙乡政府驻地为李家山,位于长沙城区北54公里金井河西岸,与平江县向家镇毗邻。l950年属大明乡,1962年后置白沙乡。聚落沿公路两侧呈带状分布。灵佑陶器厂有近两百年历史,产品畅销省内。李家山东北5.5公里桃源洞,盛产建筑材料青石。

1949年前,这里属白石乡。白石乡以白石庙而名。白石庙位于白沙乡大花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由上、下两栋构成。后遭破坏,20世纪80年代重修,主殿供奉杨泗将军,另有观音殿及戏台等。庙门联云:

 

名垂天地不朽;

神与日月同明。

 

白沙乡庙宇众多,除白石庙外,还有金华古院、荆山庙、天王寺等。荆山庙位于白沙乡荆山山麓,供奉法海和尚,庙门联云:

 

法海乘云西去;

荆山驾鹤东来。

 

天王寺位于白沙乡天王寺村,始建于唐。请同治《长沙县志》载:“天王寺在白沙桥。”因内祀托塔天王而得名。民间传说则说,天王寺原名大土寺,明正德皇帝巡游至此,将“大土”二字上各加一横,而成“天王寺”。故寺门联云:

 

喜托大唐开大土;

幸蒙天子化天王。

 

全乡以粮食种植和生猪养殖为主导产业,以发展茶叶、南竹、油茶、特种红薯、小水果为特色农业,是长沙县北部的一个典型农业乡镇。

白沙乡虽地属偏远,但是藏龙卧虎之地。抗日战争时誓死不当汉奸而跳水自尽的老翰林郑家溉、滇西之役率军收复腾冲的抗日名将彭劢均为白沙乡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24 12:48 , Processed in 0.09907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