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寺院

2020-9-25 09:4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910|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 沈绍尧



龙潭寺

 

龙潭寺位于长沙县双江镇(今并入金井镇)龙华村。寺旁有一深潭,虽然潭面方圆仅一二十平方米,却深不可测,传说有蛟龙居其中,龙潭寺因此而得名。

龙潭寺相传始建立于唐代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由大臣尉迟敬德督修。至明代洪武帝初年,松江太守吴文英诰封奉直大夫,从江西到湖广,途经长沙锦绣都杨林山口,见龙潭寺破旧,为弘扬佛法而重修。当年龙潭寺为青砖青瓦,分上中下三栋。屡经天灾人祸,庙内洗劫一空,众多菩萨被横扫出寺,然后庙宇被当地供销社改作门市部,最后全部拆除,能够利用的木料、条石,有的被用来修水利,有的被用来建房,仅留下挨山处一残壁至今尤存。

20世纪80年代以后,前来叩拜的信民逐步增多,民众草创两间土坯房佛堂。1999年,石霜寺智格长老推荐求知和尚来双江龙潭寺任主持礼佛。释求知为重修龙潭寺募得信士陈海云、潘结知、吴旺旗等私人善款共4万元,开始着手重建。2000年,购买了龙华山下光华供销社房产,为复建龙潭寺打下了基础。2006年,将供销社营业厅后仓库杂屋拆除,兴建了大型仿古建筑观音阁,内设观音堂。2008年,在长沙开福寺的支持下雕塑了1丈8尺高的千手观音金身,安放于观音堂内。2010年兴建大雄宝殿及左右厢房斋堂宿舍双层楼阁。同年11月18日成功举办大雄宝殿暨西方三圣诸佛升座开光庆典。重建恢复后的龙潭寺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寺庙造形幽雅别致,宽敞高大。正殿联云:

 

佛日高悬光明世界;

法轮大转普利人天。

 

偏殿联云:

 

九品莲花,狮吼象鸣登法座;

三尊金相,龙吟虎啸出天台。

 

 

养静寺

 

养静寺位于长沙县福临镇影珠山山顶,相传为南朝梁武帝时所建。寺后花岗石普同灵芝塔周围埋有大小比丘、比丘尼的无数古塚,碑文大多漫灭,其中有一块碑文尚可勉强辨识:(左)民国四年乙卯七月。(中)普恪大和尚塔。(右)徒登朋徒孙性成立。以此可推知其他坟塚中人远早于普恪大和尚圆寂,可见养静寺时代久远

原养静寺历来共辖影珠山48处寺庙,分别名为安湾庵、九能庵、道成庵、福寿庵、道花庵、穿石庵、郑家庵、井空庵、九龙庵、井凤庵、汤凤庵、子心庵、普润庵、璞玉庵、夜门庵、庵子、野猪庵、清匡庵、玉米庵、青石庵、青石庵、布袋庵、道宗庵、风家庵、川庵、水家庵、新庵、天华山庙、九间房、养静禅寺、萨钟寺、玉泉寺(天妃宫)、万寿宫、三台寿、龙坡庙、道宗寺、浪息塔。养静寺联云:

 

香山得道六根清净尘世远;

南海成佛三光普照善缘长。

 

原寺中珍藏一水晶棺,内有罗文生骨灰。罗系谭家山镇茅丁村牛轭组人1924年生,公元2001年皈依佛门,2005年来影珠山常住,2010年11月25日圆寂,于养静寺火化。死后七天,即夏历庚寅年十二月初七火化,火化前面色红润有弹性,尤以全身每一个大小关节灵活如生,体软如绵为世所罕见。火化骨灰成舍利花,有红、绿、黄、青、白诸色甚为奇特。

养静寺毁于抗日战争长沙三次大会战期间。三次会战影珠山均为主战场。中央军在这里阵亡480人,含四名将领。原建有阵亡将士纪念碑,抗日名将薛岳题“抗日烈士纪念碑”碑名。几次战争阵亡的日军将士全埋葬于此,当地叫“倭寇万人塚”。

寺西有石坛,坛上建亭,既非供游人休憩之所,也非僧人礼佛之地,是为了保护据传为梁武帝时栽种的千余年古银杏树遗桩。该树毁于1980年雷。死亡数十年后,其两米高的树桩至今坚硬如铁,村民视为神木。

养静寺为1993年重建,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60平方米,大小房屋

46间。前殿为观音殿,背面是准提王殿。后殿为主殿,供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今列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

 

大释寺

 

大释寺原名周公庙,又名大石庙,位于安沙镇谭坊新村竹筒港,捞刀河畔伏牛山北,坐西朝东,距星沙约10公里,有公路直达山门。2006年改名为大释寺,成为佛教道场。

相传周公是宋代一位精通医术的游医,游各地,治病救人修行得道,年迈圆寂,在挂排山“飞身”。人们纪念他,特大石庙祀之。因曾给皇后治愈病,敕封周公真人”,除供奉周公真人外,随同行医李公真人、李妙娘娘供奉于庙。由于灵验,求者甚广,沐恩者多,一方清吉太平,庙内香烟缭绕,一派肃穆清净气氛。庙前立巡按吴大篆刻的碑文,字体篆秀、清晰工整。

2013年编纂的《长沙县宗教博览》载:“当年大石庙与榔梨陶公庙建筑风格完全相同,呈‘三进两厢’格局,上殿供如来、观音、罗汉佛像,下殿供周公真人、李公真人、李妙仙娘娘神像,再往下面为戏台,背江向殿,巍峨壮观。逢年过节、菩萨生辰之日热闹非凡。大石庙原拥有庙产山田数百石,供庙宇维修及僧人日常用度,庙宇常年有僧人守护。1950年,神像被毁,仅存庙宇。1974年当地兴建小学与排灌站,将砖瓦木料拆除运走,空留庙基。

1998年,周福公等人为首,募集资金,重建庙宇,祀“太上老君”周公真人,地方信众又来此祈保平安。

2003年,影珠山“养静寺”释智广法师到此庙住持。智广师自带资金3万,并集异地化缘款,总投资50余万元,重建此庙。恢复周公真人神像,扩建大殿,延请阿弥佗佛、观音菩萨、地藏王等佛像供奉,正面宣扬佛教精神,完善法器、设施。同时将长沙市原“天妃宫”内60余尊神像恭请寺内。

2006年,制麻石楷书“大释寺”庙匾一块,将此庙更名为佛教道场。2009年,又建念佛堂。大释寺占地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大释寺山门联云:

 

身至凡尘福地;

心皈极乐西天。

 

旭日从东起,就赤水开慈航,普渡众生登离苦海岸;

我佛自西来,依青山立宝刹,弘法天下正待回头人。

 

殿联云:

 

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真诚清静,平等正觉慈悲。

 

大慈大悲,佛渡众生昭大德;

诚心诚意,香朝南海献诚心。

 

寺中今存宋代周公庙沿革青石碑光绪年间寺况大理石碑各一块,碑断裂但字迹尚清有庙柱麻石墩8个,麻石条方形庙柱数块,古水井一口,古中医药方手抄书一本,汉白玉功德碑4块,汉白玉弥勒佛像4尊,及奠基用的古青砖、花瓷砖等古物。

 

 

松柏寺

 

松柏寺位于今长沙县县治星沙镇文化公园旁。松柏寺原名松柏精舍,地处今星沙镇的原址望新乡。望新由望仙演化而来。据传,寺院始建于北宋神宗年间,寺周苍松翠柏,古树参天,因名松柏。宋神宗下诏、颁赐“藏经”“袈裟”的一代名僧圆鉴大师,曾在松柏寺禅扬佛法,使松柏寺名噪一时。

望新乡撤销时,寺宇已不存。1992年台胞居士筹资重建。全寺占地近一公顷,寺周仍环绕苍松翠柏。以后多次扩建,有大雄宝殿、藏经楼、慈光塔等建筑,今为长沙县佛教协会驻地。寺内殿堂、佛塔、僧寮错落有致,放生池、休闲亭、相映成趣,大雄宝殿、三门、慈光塔设计建造别具一格。建筑面积六百平方米的大雄宝殿和居士寮房于2003年10月竣工,气势恢宏。五百罗汉堂也已重建,堂中每尊罗汉高一点三五米,系纯樟木雕塑,其规模为湖南全省之最。大门联均嵌松柏二字:

 

松本含灵,枝枝尽是般若;

柏元有性,叶叶皆为法身。

 

又:

松风拂面禅心静;

柏舍怡人德宇宽。

 

已故书法家史穆为藏经楼法堂题联云:

 

立德立功立言,事事流转不朽;

在上在左在右,人人仰止无疆。


编著:陈先枢  沈绍尧

来源:长沙县历史文化丛书《山水卷(下)名胜古迹》2018年8月


123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24 10:55 , Processed in 0.09993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