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寺院

2020-9-25 09:4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911|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 沈绍尧



开元寺

 

开元寺背倚玉皇山,面向高桥古街,两厢层峦拱卫,呈“左青龙右白虎”环抱之势。今开元寺建于21世纪初,占地140余亩,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金碧辉煌,一派气势恢弘景象。

开元寺为仿清宫殿建筑,论规模与气势,不仅为长沙县之最,于长沙市亦屈指可数。寺位于高桥镇金桥村紫竹山山腰。相传明朝初年,一位德行兼备的禅师云游至此,见群山环抱中透着祥瑞,便住脚于此,每天木鱼伴着佛号,感应之事时有发生,开元寺遂在禅师念佛声中建成,引得善男信女纷至沓来,香火日见旺盛。多年后,老禅师坐化,荼吡时满山瑞香,天现祥云。次年,禅师坐化的地方长出一根根紫竹,渐蔓延山涧,故名紫竹山。

追溯历史,早在唐代,著名诗人李群玉(湖南澧州人)即有《长沙开元寺昔与故长林许侍御题松竹联句》诗:

 

墙阴数行字,怀旧惨伤情。

薜荔侵年月,莓苔压姓名。

逝川前后水,浮世短长生。

独立秋风暮,凝颦隔郢城。

 

“彼开元寺”与“此开元寺”是否存在传承关系?是否故址即今址,仅经唐宋之交的动乱而使古寺面目全非?需进一步考证。然文物部门认定今存建筑基础为清代中期,絶大部分为2006年后重建。建筑坐北朝南,依山势自下而上有寺门、大雄宝殿、观音殿、三圣殿、念佛堂、讲经堂、钟楼、鼓楼、大寮和斋堂、方丈楼、僧寮、居士楼、往生堂、化身窑、灵骨塔、回廊等,将原占地不足三亩的开元古寺重修为占地百余亩、功能齐全的净土道场。

该寺入口正面有一阿弥陀佛像,为世人讲经。大雄宝殿内有释迦牟尼佛像,为阿弥陀佛释义,讲解经文给世人。大雄宝殿后为观音殿。观音殿后为三圣殿,供奉西方三圣:中为阿弥陀佛,左为观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经释迦牟尼佛释义,观音菩萨传法后,阿弥陀佛接引世人入极乐世。三圣殿右后方为念佛堂,念佛堂右下方为斋堂,后方为寮房。三圣殿为日常祈福,早课、晚课修行所在。斋堂为众人日常就食场所。寮房供寺院内僧众以及各地居士居住,念佛堂为僧众念佛,居士听讲,抄写经文所在。

开元寺为净土宗,只念阿弥陀佛。日常以打板为规律。凌晨4时半打板起床,5时撞钟敲鼓,5时半上早课,6时半早饭。11时午饭,16时上晚课,17时晚饭。20时众佛诵经,20时半打板安歇。

寺内戒律森严,对不同的对象有着不同的戒律。早饭、午饭前后念经,礼佛。大殿内佛像庄严、肃穆,要求恭敬、稳重。不大声喧哗,不随意走动,不浪费粮食,不留一粒米。拜佛时,分叩拜和跪拜,叩拜时,双手合十。跪拜时,双手伸平,翻手心至上,承接佛足,站起时握拳,承接佛之赐福。寺院内不得杀生,不得饮酒。

寺内花木扶疏,环境清幽。唐代诗人常建“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和宋代诗人崔放之“山高地僻月空圆,晨钟暮鼓惊龙眠”可为该寺的生动写照。今寺内常年居住僧侣、尼姑约20人,香火旺盛,是一处规模颇大的佛教活动场所,对研究佛教传播、佛教文化、宗教建筑有较大价值,今列为长沙县不可移动文物。

 

 

鹫觉寺

 

鹫觉寺又称“鹫觉禅林”,位于长沙县高桥镇桥里村。鹫觉寺原为一小尼姑庵,寺庵建筑布局原为平房四合院的形式。至1958年只剩下三间房,大约160平方米。1998年,释智恒倡导在原寺庙遗址基础上重修鹫觉寺,广化善缘,筹集款项。经多年不懈努力,今日鹫觉寺规模数倍于前。主建筑分上下两层,楼上楼下有四个殿。楼上有普光明殿和玉佛殿。普光明殿专供华严三圣,三图分别为寺内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塔、七尊玉佛。玉佛殿专供从缅甸运过来的数尊玉佛;楼下有准提殿和西方三圣殿。西方三圣殿专供形象伟岸汉白玉雕成的西方三圣像。其余钟鼓与香炉法器一应俱全。

殿后住房为四合院建筑,院中左右有大桂花树各一,亭亭如盖。寺内多处挂有名人字画,客堂东面墙上有著名金石家李立的篆书作品“以戒为师”。鹫觉寺寺内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塔上的汉字全部为梵文音译。经住持释智恒介绍,文字内容是:西域一和尚来五台山,朝拜文殊菩萨。文殊问曰:汝从哪里来?答曰:西域。文殊问:汝可带来尊胜陀罗尼经来否?答曰:未。汝可往回取一经来。当时此经在此奉为国宝,遂取回五台山。文殊曰:昔日尊者往西来,却被文殊化引开。东土若无尊胜咒,孤魂难以脱尘埃。

鹫觉寺庙门联云:

 

鹫峰永镇;

觉路宏开。

 

正殿联联云:

 

妙相荘严,万象齐彰於一毫端,现宝王刹;

真心寂静,大小相即座微尘里,转大法轮。

 

寺中有价值昂贵的大小玉佛七尊,大的高约2米,从缅甸运来,无毫发损伤。古色古香的柚木镂花沙发和茶几,精雕细刻,描龙绘凤栩栩如生。如此珍贵的玉佛和木器,非一般寺院所能拥有,颇有来头。1998年释智恒在缅甸遇到袁世凯的媳妇付凤英(兰州人),见面后很投缘。现在庙中大小玉佛七尊和昂贵的柚木镂花沙发茶几均为释智恒回国时付凤英所赠。

 

 

九溪寺

 

九溪寺位于金井老街上岸的金井河畔,依山傍水,飞檐斗拱,栋宇轩昂,楼台雄峙。寺右侧一泓溪水,九曲回环,绕寺流入金井河,故名“九溪寺”。

史载,九溪寺原名九峰寺,始建于盛唐贞观八年(634),相传由开国元勋尉迟恭督建。历宋、元,至明正统间(1436—1449),传临济正宗十四世戒境禅师驻锡于斯,更名九溪寺。清康熙庚戌(1670),主持僧彦夫相继募缘扩而大之,修观音阁、关圣殿、佛殿,三栋相连,彦夫乃九溪寺中兴之祖,有乾隆五十九年石碑为志。当地长者亲眼所见:古碑文中,有“贞观八年”字样。

清同治年间,寺庙得以重修。民国以来,天灾人祸,千年古刹片瓦不留,唯乾隆时留下的两块石碑被村民移作他用而幸存,碑文大体可辨认,落款为“大清乾隆五十九年岁次甲寅黄锺吉月蓝田居士谨志”。

九溪寺观音阁原有左宗棠在率军收复新疆后返乡时题写的柱联,联曰:

 

佛国我曾经,带来塞上葡萄,证明仙果;

迷津人不少,愿藉瓶中杨柳,遍洒莘芸。

 

相传关羽战长沙时曾血染此地芦洞源、杜冲源、长沙源等9条小溪。佚名九溪寺联云:

 

灵官真显应,镇余家,护新塘,祀奉赵公元帅,锡福唐湾,金银堆满财坡里;

将士逞威风,进杜冲,出芦洞,追随汉寿亭侯,大战长沙,鲜血染红九溪源。

 

联中灵官坳、余家冲、新塘冲、唐湾里、将军塘、芦洞冲等均为当地地名。

1984年始,信士们在古寺原址后山建平房一间,立观音佛像。

2003年,当地18名信士组成“重建九溪古寺”筹建小组,派代表赴江西东山寺考察,建成观音殿堂,由著名金石家李立先生题“观音阁”三字,镶嵌殿首。

2015年九溪寺改扩建工程启动,占地约2700平方米,上、中、下3栋依次为观音殿、大雄宝殿、关圣殿。观音殿联云:

 

南海非遥,全凭一点灵犀,十分缘分;

西天不远,彻悟三更钟磬,几藏经文。

 

关圣殿联云:

 

金身再造,楼阁重新,赫濯声灵昭万姓;

俎豆长馨,恩光远播,丰仪道德耀千秋。

 

 

明月庵

 

明月庵位于金井镇观佳村仰山组牛形嘴山西麓,西北距月形山200米。长者言,庵的北部有一颗树龄上百年胸径尺多的银杏树。左侧墙壁嵌青石历史沿革。此碑当为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所刻的《云雾庵志》。据其介绍,该庵原名“石彭庵”,始建于明朝晚期。清乾隆八年(1669)由杨氏宗祠购置,更名“云雾庵”。

1936年,湘阴县云集寺大光法师巡游至此,见周边山岚似弯月环抱禅林,夜晚明月悬空,殿宇玲珑剔透,触景生情,便将“云雾庵”更名为“明月庵”。

明崇祯时,该庵只有比丘(男僧)一名。1931年后,改为比丘尼(女僧)庵。庵堂有宝殿1间,两厢禅房4间。释觉醒、释胜慧两位随庵兴衰历尽艰辛,护卫着有近400年历史的古刹未遭毁损,直到年近九十,双双圆寂于庵内,令人感叹。

释能净于20世纪70年代末奉父命前来服侍释觉醒、释胜慧两位前辈。过一段时间,自觉与佛有缘,而决意皈依佛门。两位前辈圆寂后,释能净于1981年去开福寺礼佛,后去佛学院深造。1991年从佛学院学成归来,弘扬佛学,决计扩建明月庵,从浙江天台山迎回两尊2米多高的白玉释迦牟尼佛像、白玉释迦牟尼卧佛像及弥勒佛像。是当时湖南省道场内第一次供奉汉白玉佛像。释能净与尼众共同努力,自己单衲芒鞋,率先垂范,使明月庵基业初奠。她1995年离任去开福寺,由释能定接管明月庵住持。

经多年努力、扩建,明月庵现占地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山门气势恢宏,古朴典雅。花岗岩门楣上镌刻“莲经道场”,因释能净每天念妙法莲花经。山门联云:

 

明照三千界;

月朗四大洲。

 

进大门,朱漆板壁正中有一尊笑佛。大殿中央佛龛供奉伟岸祥和的白玉佛巨型雕像,两旁有大小佛像数十尊。大殿右侧临山,新建麻石钟鼓楼,由6根石柱托起两层琉璃瓦六方楼阁,内悬挂铸有88佛和忏悔真经的大铜钟。大殿左侧是藏经阁。

观音殿珍藏百多年前的“慈光拍照”匾,为清朝举人——蒲塘人郑灿华所书。观音殿悬联云:

 

即色即空,现美人身而说法;

大悲大愿,指恒河沙以为期。

 

明月庵为避暑修行圣地,辟有菜园数亩,四时菜蔬除自养外,来客还可尝到货真价实的绿色食品。

 

 

青松寺

 

青松寺,原名兴云寺,位于长沙、平江两县交界的连云山余脉之西段的兴云山顶,地处金井镇丁家洞的观佳村大坪组,始建于唐。寺宇坐东北向西南,平面呈长方形,土木结构,夯土筑墙,小青瓦。1928年曾翻修、改建。古寺经十朝起伏烟火,阅两县浩渺风波,源远流长。

1983年释性空圆寂后,佛教协会提名铁炉寺释正顺老和尚来住持。因屋漏墙倾,决意重建,得以支持。1983年建杂屋,1986年建观音殿,1989年建大雄宝殿。殿正中端坐释迦牟尼玉雕塑像,旁有大小木制贴金雕像24尊。墙上挂28宿及18罗汉画像。2000年迎来汉白玉地藏王塑像。2004年添18手臂准提王菩萨坐殿。殿外坪台宽广,前沿有胸径过60厘米的古银杏。坪西新建山门,门联曰:

 

云中观两邑;

山庙荫四方。

 

古寺重修后,占地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2010年,百姓共修直达山门的公路。

寺后有战壕,如罗网交织,古塚似繁星点缀,主要是八年抗战遗物,见证着那段国破家亡、不堪回首的历史。

寺内珍藏一传奇古钟。铸造时一乞丐路过,施舍一枚铜钱,言铸入此钱,钟声必洪亮。谁知铸工不曾属意,未将铜钱投入炉中,致使钟声不扬,不得不砸烂加入那铜钱重铸。果如乞丐所言,重铸后钟声悠扬,在数十里山谷回响。

青松寺周边群山连绵,环境清幽,鸟语花香,是一处历史悠久、佛蕴远播的宗教道场。对研究佛教在长沙地区的传播、佛教建筑形态有一定的意义,今列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

 

 

承祖寺

 

承祖寺,清嘉庆《长沙县志》作成祖寺,位于金井镇农裕村今槐塘组,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大修。原寺残碑载:“寺有大雄宝殿前、中、后三厅,有罗汉堂、颂经堂、观音阁,僧侣两桌。有香火田租30亩,为长沙县东乡著名古刹。”

双江地区原为承祖乡,因承祖寺而名。今周边3个村民组的名称亦因承祖寺而来。塔园组,因历代寺僧寺尼圆寂安葬的塔林山而名。和尚坝组,乃寺内僧人在门前河流上游垒砌的和尚坝而名。寺坪组,寺前有晒经坪而名。

20世纪中叶,承祖寺与毗邻的乌龙山杨泗将军庙被毁。大雄宝殿、神厅改建为乌龙山小学。乌龙山小学搬迁后,平整屋基种茶,为现农裕村茶园一角。

1989年信民周淑纯表示愿意出面恢复庙宇,1992年第一任住持释印和携资来双江,会同周淑纯、戴永年、饶祥云等,购买原农裕村所建的“知青点”集体房产及地基,着手重修,于1995年恢复旧时风格,仿古逼真占地7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属佛教场所,今有僧侣3人,每年参与佛事活动香客达万余人次。

寺依大墦山岗,门楼有拱形山门,上有仿古鳌鱼宝顶、双龙戏珠、屋脊左右攀爪。前栋为大雄宝殿,后栋为颂经堂,共有佛像12尊。大雄宝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和药师琉璃光如来等三尊主佛,左右佛台各供奉两尊佛像。进门左右两佛台供奉观音菩萨和地藏王菩萨,左角置大型堂鼓一面,右角悬挂铁铸大钟一口。后佛堂供奉阿弥陀佛,并陈设数百卷经书。大雄宝殿左右为双层寮房,上下两层计24间。正殿联云:

 

诚意布施,功德无量;

真心拜佛,福慧双增。

 

偏殿联云:

 

晨钟暮鼓,警醒世间名利客;

经声佛号,唤回苦海迷路人。

 

承祖寺为历代高僧潜心佛学之地。1949年前最后一次受戒的比丘尼释传恒,1949年后离开承祖寺,后在明月庵搭庐礼佛,于1997年圆寂。其衣钵弟子释能净于1997年赴长沙市开福寺接任住持,当选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重修后首任住持释印和原在广州丹霞山别传寺出家,师承释复元。在广州云门寺受大戒,任广州南华寺知客,于2003年9月在承祖寺圆寂。现任住持释隆清,系佛学院高材生,师承释昌旭。其师释昌旭于2007年7月从浙江绍兴寂静寺来湘,立意在此闭关静修。于当年7月8日在承祖寺禅堂入关,2010年7月18日出关。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24 10:56 , Processed in 0.10071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