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庙观

2020-9-25 09:4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045|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 沈绍尧



杨泗庙

 

民船业奉杨泗将军为师祖,洞庭湖周边州县多建有杨泗将军庙或泗洲庙,而果园镇一域旧有两个杨将军庙,实不多见。

清嘉庆《长沙县志》载:“杨将军庙,一在紫云台,一在枫林市,神本宋代生身,已变化矣。二十六代天师奏封英烈正直威武将军,今祀为水神。”长沙古籍多有“紫云台在锦绣都六甲杨泗将军得道处”之类的记载。

“神本宋代生身”,即南宋时席卷荆湖七州、十九县的农民起义英雄杨幺。他在起义军中排行老四,百姓立祠供奉。《中华全国风俗志》记载:“(洞庭湖区)各船户最信奉杨泗将军,公立庙,各船开到,例必至庙敬之。”为避官方降罪,便称杨四(泗)将军,史上实有其人。为纪念其丰功伟业,百姓捐款在杨泗庙、枫林港分别建造紫云台、情缘庵两所庙宇,原建筑现不存。

“已变化矣”,即本地将实有其人的杨泗将军虚化为在寻龙河除掉孽龙的神化人物,亦以庙祀之。

不管实与虚,供奉的水神多喊平浪王,离不开水。锦绣都六甲紫云台”一带,金井河、麻林河、寻龙河交汇,历来是个水陆两用的繁忙码头,运输主要靠木船,最大的船可装两三百担。那时从福临、麻林、金井、高桥一带还有古道过来,岸边有亭子供路人休息,古道旁药铺、铁匠铺、铜铺、纸扎铺、酒坊、大小百货南货店列肆。日军肆虐后,逐渐萧条。

长者回忆,旧时紫云台杨泗庙规模宏大,前后五进,有种鼓楼,悬挂的匾额都是鎏金的,每年要巡香,就是办庙会,远近闻名,盛况今难复见:每年五月,农忙过后,乡人即开会研究相关事宜。庙会当天,十里八乡的人们不约而至,用华丽轿子将神像抬出庙堂,火铳、锣鼓喧天,扛着杏黄色幡旗,有小孩扮饰戏曲人物,由大人抬着游行。遇到水路,则有门板搭桥。巡游队伍浩浩荡荡,绵延好多里:先头到了红花坳,后续的还没出庙门!

杨泗庙外,曾竖一方告封碑。碑文所载人物叫侯明贵,乡人喊侯麻子,卒于同治年间。其家来自北山沅丰坝,年轻时贫寒,无所事事;其母在左宗棠家当保姆,便将他带到左府当亲兵,官至总兵提督。查有关史料,未搜索到侯明贵这个人物。但左宗棠的亲兵,个个“红顶花翎”,都是赏了黄马褂的,地方总兵提督之类,不足为奇

果园境内,旧时庙会相当多,还有二月刘公庙、四月仰山殿、七月仙姑庙等庙会。到时除传统湘剧外,还有影子戏(皮影戏),很是热闹。

今杨泗庙社区位于果园镇中部,属垸区,有林地3647亩,环境优美,不乏“仙境”。如 社区东南数百米的殷家㘭组,山林长坡里有口几亩见方的水塘,形似一条大鱼,深数米,终年清洌,“鱼头鱼尾”活灵活现,“鱼尾”处清泉不断。相传此处曾接来“六合大神”,故习称“六合大神水”,小病小痛,舀水喝下,水到病除。是否水中含有某种有益健康的微量元素?有待科学分析。

 

 

仙姑殿

 

仙姑殿位于安沙镇花桥、双冲、万年桥三村临界的仙姑岭,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原有上下两栋砖木平房,座西北朝东南,戏楼、香炉、钟鼓楼一应俱全,钟灵毓秀。入殿要登宽2米的99级台阶。立于殿前,十余里河山尽收眼底,是大戏剧家田汉孩提时常去的地方。

田汉因外公家在仙姑殿下今花桥村歌棣塘,小时常随母到此,对那一带的风土人情、风物景观印象殊深。其成名作——独幕剧《或虎之夜》所描述的“时间——辛亥革命后某年的一个冬夜地点——长沙东乡仙姑岭边一山村”,所展示的多源于此。

仙姑即七仙女,传说是玉皇大帝七千金。原庙有七尊神像,毁于“大跃进”时期。

2007年,乡贤倡议于原址复建古殿,各方信众鼎力相助,水利工程建筑师王正斌捐资近50万元并化缘资金30万元,协建庙宇。是年农历七月初七,破土奠基。历时5个月,建筑面积300平方米的殿宇竣工,举行落成庆典开光法会,恭迎七仙神圣回殿升座,与会者近千人。全国人大代表、省道教协会会长、南岳道教主持、中国道协副会长黄致安法师题写“仙姑殿”匾,悬挂正殿。中南电建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夏伟捐赠大石狮一对,坐守殿宇,以振山威。正殿联云:

 

菩萨慈悲,精灵自是称三界;

因缘香火,仙佛何妨共一堂。

 

新庙居中主神为七圣大仙,尊南岳司天昭圣帝之旨集七神为一体;左有赵公元帅,右有华佗仙师。殿左右两侧悬“仙家玉帝当终极,姑子金身算最灵”联,格外醒目。崇山之巅,林深木茂,极目远望,峰峦叠嶂,众山环绕楚天舒。30根红色大圆柱支撑起殿堂,高大挺拔。左右墙上有“七仙女下凡”、“八仙过海”彩绘,并书草体古诗一首:

 

昆仑一脉到此山,果然仙境实非凡。

七姑化身临宝地,福荫四方保平安。

 

 

玉皇殿

 

玉皇殿,又名玉皇古殿,坐落于路口镇明月村金鸡山上,青瓦红墙,庄严气派,景色秀丽。据“玉皇山神主”石碑:殿始建于元末明初,距今约600多年历史。因战乱连年,历史变故,殿堂多次被毁,亦多次重修,1998年全面修复。自此,香火更旺,四方朝拜者,络绎不绝,尤其是逢年过节及每年正月初九玉皇圣诞之期,祭祀活动达到高峰,印证了“千峰朝玉殿,万岭附金山”的庙联佳句。

玉皇殿主神为玉皇大帝。殿为四合院形式,砖木结构,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在殿庙修复过程中,四面八方信众踊跃捐资献力,毗邻村民,贡献尤多,实为广种福田功德无量之举。正殿联横匾:神光普照。联云

 

玉殿生辉通三界;

皇恩浩荡泽万民。

 

殿内嵌刻《玉皇殿志》,摘录如下:

玉皇殿,位于长沙县路口镇明月村黄龙堡、金鸡山两村民组的临界地金鸡山上,金鸡山古为名山。有“西影珠山,东金鸡山”之誉,其山形山势酷似雄鸡,头尾脚翅,有形有相。也是麻林桥丘陵地突兀的高山。若晴日登于山顶远眺,方圆数十里甚至更远的风光美景,尽收眼底。坐落在山上的玉皇殿,青瓦红墙,气势庄严。此处群山环抱,树木葱笼,景色秀丽,空气新鲜,沁人心脾。据古碑记载,古殿始建于元末明初,距今约六百年历史,有“玉皇山神主”石碑为证。因历史变迁,几经战乱,殿宇多次被毁,亦多次重修。一九九八年,殿宇全面修复,自此,香火更旺,四面八方朝拜者,络绎不绝。每逢朔望、十五,多少朝拜者举家出动扶老牵幼登殿叩拜。特别是新年正月初九玉皇大帝圣诞之期,朝拜庆典活动达到高峰,此日真有“行人塞道,鞭炮惊人。”壮观景象。印证了”千峰朝玉殿,万岭附金山的庙联佳句.礼曰:有功德于民者则祀之,然玉皇菩萨福佑生灵。                                                                                                                                                                                                                                                                                                                       

 

 

通天庙

 

通天庙亦称通天殿,雄踞高桥镇百录村斑鸠山之巅,有公路直达殿内戏坪。百录村一带素称“上有尖山古煞,下有学士关口,左有通天古庙,右有双凤朝阳”。

相传200多年前,有人从浏阳将雷神菩萨接过来,在斑鸠山对面茶头坡建了个小庙供奉。当天晚上,只见喜鹊将庙里的香火棍衔到今址。众议这是神的旨意,遂共同努力,在斑鸠山巅兴建比原先规模大得多的通天殿。

昔日的通天殿全是木板构造,占地约800余平米,建筑面积500平米,毁于1960年代。20世纪70年代末,百录村刘姓村民倡导重新修庙,得到积极响应,至2004年,才大功告成。

通天庙坐东北朝西南,因地形所系,布局迥异于一般庙宇。戏台位于停车坪前沿,其下设厨房、客舍、卫生间等。从停车坪拾阶而上,有半悬空的焚香平台,上置长方形香烛鼎等。再登数十级台阶,方能步入大殿。

该庙主体建筑为通天殿,红墙黄瓦,古香古色,两重屋檐,富丽堂皇,颇具传统宫廷建筑风味。殿长13.5米、宽10.2米,占地140平方米。大殿主神为雷祖,另有观音、岑山上圣等7尊菩萨。站立殿前长沙数镇尽归眼底。通天庙大门联云:

 

通灵有感;

天惠无疆。

左侧门联云:

 

穆穆朝天碧;

遥遥夕庙霞。

 

右侧门联云:

 

赫赫崇峦水;

洋洋胜地常。

 

大殿柱联云:

 

律令声声,警醒世人休违义;

灵威凛凛,虔诚赤子仗消灾。

 

通天庙藏有丰富药签:男科版签100、印签100,女科版签100、印签100,外科100,搽科100,单方100,儿科100,喉科50,眼科50,伤科5。村民认为外科签方疗效较好。

庙内禁绝一切不合法行为。每逢雷神菩萨寿诞之期,庙里尽力提供条件,让各地戏班轮流前来登台献艺,历时10天左右,民众踊跃参加,既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也交流了相互间的情感与技艺。

庙里以前每年给百录村5000元用于公益事业,近两年上升为8000元,让全体村民普遍受惠于通天殿。该庙今为长沙县不可移动文物。

 

 

药王庙

 

药王庙高踞于高桥镇桐仁桥村思公组福星山巅,是一座供奉药王孙思邈的庙宇,始建于明代。孙思邈(581—682年),京兆华原人。7岁时开始就学,博闻强记,未及20岁,已成为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又兼通佛学经典的人。被称“圣童”。朝廷三次征召授官,他固辞不受,专心采药治病,潜心医学研究。他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山区,深感疾病对人的危害之重。他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反对医生利用治病之机索取私利。为了向群众普及医学知识,他遍检历代医学典籍,结合自己临床经验,参照民间配方,于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写成了他的第一部医学着作《备急千金要方》30卷。30年后,又写成《千金翼方》30卷。《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相辅相济,比翼齐飞,成为中医学史上极有实用价值的医学实用手册。

孙思邈不仅是一位多有建树的医药学家,还是一个炼丹专家。他在《丹经内优硫磺法》一书中,记述了把硫磺、硝石、皂角放在一起烧的硫磺伏火法,是现存最早的火药配方记录。火药的发明,孙思邈功不可没。唐高宗开耀二年(682),孙思邈以101岁的高龄去世。由于他一生刻苦钻研医学,注重实践,受到人民尊敬,被尊称为“药王”。

福星山巅,思公桥畔,位于长浏古道旁。庙宇坐北朝南,四合院形式,小青瓦屋面,梁、柱、砖墙结构,平面呈长方形,长35米、宽22米,由前门、戏台、前坪、主殿组成,占地800平方米,原供奉药王菩萨、华佗仙师、包孝肃公、杨泗将军。

“文革”期间该庙遭到严重破坏。1984年重修,请来药王仙师入坐正中,并供华佗仙师、包孝肃公、杨泗将军、关公菩萨等4尊菩萨,庙中香火渐次兴旺。1993年再修,建戏楼、东西两厢筹厂等,增祀书僮太子、雷神菩萨、顺水大仙。今庙内共奉供9位尊神,有公路直达庙前停车坪。

在重建过程中,村民从附近玉皇殿原址下山腰挖出石麒麟、狮子各一对,分别置于药王庙门前和大殿台阶之上,为古代宝物。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开始,许愿唱戏,香火不断。

大殿联云:

 

残烟丹灶尚然乎,贮将金液银丸,何止禁方三十首;

春色青囊无恙否,愿以灵枢玉版,活此生民百万家。

 

药王庙以用药治病为特色,庙藏药签有男科、妇科、儿科、眼科、六畜及单方,于醒目处张贴各菩萨专科用药特色:

菩萨名称  擅长科目

药王先师  全科

雷神菩萨  儿科疾病

华佗先师  内科疾病

顺水大仙  外科、肿瘤科

书僮太子  智力开发

患有重病被菩萨治愈的患者中,有一部分人许愿唱一台戏作为酬谢。庙里每两年唱一次戏,每次都在农历四月廿八开始,唱5天左右,每天3场,观众约1000人。

药王庙对研究民间信仰以及民间医药等有一定价值,今为长沙县文物保护单位

 

 

金盆坦龙王庙

 

金井镇金盆坦龙王庙原名金盆坦庙,坐落于长浏交界区,距星沙镇72公里,有盘山公路逶迤至庙前停车坪。2004年重修时,在原址下挖出“龙王殿”麻石一块,遂改金盆坦庙为金盆坦龙王庙。庙以药签丰富、分类较细闻名,尤以治疗无名肿毒见长。所藏药签,清代传于少华山庙。

金盆坦庙始建于宋,庙内珍藏的硬木金字牌位可作证:其上有“敕封正大元帅神位”八字,虽“大”、”二字已模糊,长者却侃侃道出这八个字之由来:

龙王庙主神正大元帅,原名唐道平,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40年)九月初九生于衡州,少时习医药,青年时从军。因其通医术,得以升迁,任帅前军医,至宋太宗时入朝任皇宫御医。晚年离开皇宫,弃政从医,常到金盆坦一带的岑山采药,治病救人,得民间崇戴,著《心身辩证》十卷传世,是道教宝卷之一。北宋天圣六年(公元1028年)88岁高龄寿终。身后金盆坦一带人民自发祭祀。政和三年(1113年),宋徽宗大兴道教,赐前朝御医唐道平为神,名岑山上圣,谥封其为正大元帅,永享人间香火。

正大元帅岑山上圣乃民尊帝封之神。双江人建金盆坦庙供奉,双江五水至此成太极图形,汇入捞刀河,被誉为万水朝宗之地。县内上华山也于清代建有岑山上圣庙,当地耆民皆知,金盆坦龙王庙是其根基,只是上华山庙规模更大。

金盆坦庙宇虽一度无存,但信众仍不绝于途。1994年,长、浏信士倡导修复,一年大殿告成,同时迎来开山佛祖、观音大士同镇金盆坦。2000年,大殿右侧新建金佛寺宝殿。2005-2008年新建戏台、筹厂,全为砖木结构,庙宇现占地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年入庙游客、信众万余人次。正殿联云:

 

昔日挂帅封侯,勘乱救国;

今朝拜佛成仙,惩恶安民。

 

戏台联云:

 

金鉴演前篇,整顿衣冠,文武千秋观世醒;

盆形圆太极,包罗天地,长浏两界仰台高。

 

金盆坦龙王庙来历,民间另有传说。相传元代末年,金盆坦附近有佘家寨人聚居,以农耕鱼猎为生。时逢朱元璋与陈友谅争天下,血战湘赣之交。佘家寨人为躲避官军,均爬上大头山——金盆坦庙后的峭壁尖上。当朱家军欲登大头山、掠杀佘家寨时,天上忽飘下乌云,将大头山罩得严严实实。官军围山七天,乌云就如天然屏幕,纹丝不动。寨民在密林中寻根充肌,扒开枯叶时,竟有鱼虾活蹦乱跳。人们欣喜若狂,倒头便拜,皆称是金盆坦龙神和正大元帅神明所赐,救我佘家寨人于绝境。于是人们击石取火,以鱼果腹。官军围山一七,见山上毫无动静,便自行撤围。官军退后,红日随即高照。佘家寨人在金盆坦神明护佑下,神奇般地躲过了这场血光之灾,下山即大宰猪羊,大谢神恩,敬立龙王庙主神岑山上圣牌位。

 

 

包公殿

 

包公殿位于金井镇龙华村桃源洞俞家嘴山冈。历史上,此地既无包公殿,也无包公像。因一特殊际遇,得到古包公木雕神像。1958年大破迷信之时,平江县清水乡更新村玉楼洞组高山珍珠坡一钟姓村民,连续两夜梦见一黑面长须老叟,言浏阳赤马殿将倾,着他迅速前去将殿内包公神像抱回。于是那位得梦村民邀一青壮之士,爬山越岭步行五十余里,来到浏阳赤马殿,三更时分偷偷将这尊约有上千年历史的包公神像从神坛中抱出,两人连夜将包公神像抬回了玉楼洞珍珠坡。挪至清水村玉楼洞生产队保管室,藏匿30多年。1992年正月十三日晚,龙华村10位村民爬山越岭,将清水村包公神像潜抬至桃源洞安放。龙华村民有了罕见的包公古像,遂建包公殿于村内桃源洞,今属民间信仰场所。

迈入龙华村桃源洞包公殿,仰瞻正殿神坛中端坐的包孝肃公古神像,双眉如剑,两目如炬,正气凛然,清官威仪,俨然再世,令人肃然起敬。包公神像原乃浏阳赤马殿的镇殿之宝,历上千年香火,不失为珍贵文物。神像由樟木雕刻而成,栩栩如生,至今连同其公案上的朱笔、身着的龙袍,未见丝毫损坏。

今龙华包公殿占地2400平方米,由前、中、后三栋组成封闭建筑群。前栋为双层、三门牌楼式仿古建筑,上有大戏楼,下有东、西马栏。正中为通道,东马栏设有龙、虎、狗三侧刀,战马一匹,3尊武士伫立侧刀旁。西马栏塑有一匹白马,马前一尊马夫。戏楼四檐攀爪、陶瓷制作的龙狮等兽及鳌鱼宝顶镶嵌其上。包公殿大门联:

 

包罗万象;

公胤千秋。

 

正殿联:

 

有威有仪亦阎罗亦宰相;

无私无曲曰铁面曰青天。

 

偏殿联:

 

爱民如子,报国忠诚,千古高悬明镜;

为相清廉,执法公正,万家共仰青天。

 

戏台联:

 

宋相著殊勋,锄恶除奸,一片丹心贯日月;

神灵昭赫濯,佑民护国,千秋浩气振山河。

 

中栋正中为13

上一篇:老街下一篇:寺院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9-8 09:23 , Processed in 0.09814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