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诗话长沙》序 & 前言

2020-9-25 09:1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67|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

 

诗话长沙

中国文联出版社2018年

主编 董学生

撰稿 陈先枢

摄影 陈览月  乔育平

美编 陈览月


 

诗话美丽长沙  共享美好生活

——代序《诗话长沙》

 

  董学生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美好生活,离不开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不是空洞的文化口号。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美好生活,离不开旅游发展。旅游发展不是单一的旅游产业。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国务院提出五大幸福产业,一是旅游,二是文化。文化和旅游,是一对孪生姐妹。脱离了文化的旅游,看山只是山,看水只是水,没有思想内涵,没有诗意人生。旅游是文化产生、传承的重要源泉和动力。脱离了旅游的文化,是残缺不全的文化,是没有活力的文化。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旅游业是表现形式,文化业是思想内涵。

    长沙,湖南的省会,中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长沙的本意是“狭长的沙土之地”,是以地理特征而名的。古人按天地对应之说,与长沙这片地方对应的天上有颗“长沙星”,故长沙又称“星沙”。长沙城约建于公元前800年,自古以来就是湖湘首邑。楚汉时曾是屈原、贾谊流寓之地,今存屈子祠、贾谊故居等遗迹,故又有楚汉名城之称。

    1995年,长沙市民投票确定“心忧天下,敢为人先”为长沙精神,这就是长沙性格。

    长沙性格,首先体现在俊贤豪杰之中。唐代诗人吕温在《题阳人城》中写道:“天下起兵诛董卓,长沙子弟最先来”。汨罗江畔,屈原赋《离骚》,怀沙自沉;湘江岸边,贾谊《吊屈原赋》,忧郁而终;左宗棠“舆梓出征”收复新疆、绿化边关的赤胆忠心;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自留肝胆两昆仑”的浩然正气。杜甫、朱熹、张栻、陶澍、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黄兴、毛泽东、刘少奇,一颗又一颗巨星,照亮了全中国。伟人毛泽东,“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之际,在长沙求学期间,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长沙性格,还体现在古人对长沙的咏叹之中。一代又一代的迁客骚人,以诗词歌赋等,描写了长沙的风景、人文、商业、史迹等各方面。南宋诗人陆游在《偶读旧稿有感》中发出“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的感慨;北宋诗人张祁在《渡湘江》中写道“长沙十万户,游女似京都”,可见长沙之繁华;明末王夫之《长沙旅兴二首》更是把长沙的历史底蕴和山水风光一诗网尽。

    正是这神奇的山水,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秀的人才群体,留下了大量文人骚客的足迹,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文化部门和旅游部门重新组合,已成为客观事实。在这个令人奋进的时代,作为长沙市湖湘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社会力量之一,我们应该为湖湘文化的传播、旅游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添砖加瓦。为此,特组织编写《诗话长沙》一书,向世人介绍长沙的历史文化,向游客发放长沙的旅游名片。是为序。

 

(作者系长沙市湖湘文化交流协会会长)

 

 

 

前言:诗话长沙

 

长沙,湖南的省会,中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长沙的本意就是“狭长的沙土之地”,是以地理特征而名的。但古人按天地对应之说,与长沙这片地方对应的天上有颗“长沙星”,故长沙又称“星沙”。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调任江陵府法曹参军途径长沙时,曾登临位于今烈士公园一侧的罗洋山,为长沙留下“星沙景物堪凝眺,遍地桑麻遍囿花”的佳句。

长沙地处湘中丘陵与湘北平原的过渡地带,东倚罗霄,西接武陵,南依衡山,北瞰洞庭,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常青。长沙城以岳麓山为屏,湘江为带,橘子洲浮碧江心,浏阳河曲绕城外,湖泊星布,冈峦交替,山水洲城浑然一体,生态环境堪称一流。南宋诗人陆游在《偶读旧稿有感》诗中发出“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的感慨。历代诗人来到长沙后无不留下名篇佳作。

长沙城约建于公元前800年,自古以来就是湖湘首邑。楚汉时曾是屈原、贾谊流寓之地,有楚汉名城之称,今存屈子祠、贾谊故居等遗迹。汉初长沙国建都长沙,长沙王吴芮筑城已初具规模,贾谊便是第五代长沙王吴著的太傅(老师)。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长沙时,曾写下《发潭州》一诗: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

高名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发潭州》是诗人在大历四年春离开潭州赴衡州时所作。诗人扬帆启航,环顾四周,只有岸上春风中飞舞的落花在为他送行;船桅上的春燕呢喃作语,似乎在亲切地挽留他,一种浓重的寂寥凄楚之情溢于言表。身处湘地,杜甫很自然地想到西汉长沙国的贾谊,因才高而为大臣所忌,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他又想到初唐时的褚遂良,书法冠绝一时,因谏阻立武则天为皇后,被贬为潭州都督。贾谊、褚遂良在不同的时代都名高一时,但俱被贬抑,而今诗人流落荆、湘,漂泊无依,诗人感叹身世、忧国伤时的愁绪,如湘水一样悠长。

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的《潭州》同样提到贾谊,诗曰:

 

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

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破庙风。

目断故园人不至,松醪一醉与谁同?

 

这首诗作于大中二年五月由桂林北返途中。诗中“湘泪”,引《述异记》里故事:“舜帝南巡,死于苍梧。舜妃娥皇女英伤心恸哭,泪下沾竹,而竹色尽斑”。“楚歌”指屈原在《离骚》《九歌》中指斥令尹子兰之故事。陶公句,借东晋大将军陶侃的显赫战功,暗讽当今之摒弃贤能。贾傅句,借贾谊祠中之蛛网尘封、风雨侵凌景象,寓人才埋没之感,又切合潭州之地,典中情景,与诗人当时之心情融成一体,读之令人顿生无限感慨。

五代时期马殷以长沙为都城建立楚国。第二代楚王马希范虽极奢侈,但十分爱才好文。他仿唐太宗李世民设天策府文学馆之先例,聘徐仲雅、廖匡图、李宏臬、何仲举、徐东野、刘昭禹等18人为学士,号称“天策府十八学士”。他们常在天策府聚会作诗。这些诗虽“皆铅华歌舞,媚一时尊俎尔”,但也不乏佳作,如刘昭禹的《送休公归衡》,不但朗朗上口,且寓情于景,传诵一时。诗曰:

 

草履初登南岳船,铜瓶犹绘北山泉。

 衡阳旧寺春归晚,门锁寒潭几树蝉。

 

到宋真宗成平三年(1000),长沙已成为全国闻名的商业城市,《元丰九域志》就曾列举宋代2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6处,潭州(长沙)位列其中,其它5处是:汴京、京兆府(西安)、临安、福州、泉州。北宋诗人张祁在《渡湘江》诗中生动地描绘了潭州人户之繁,商业之盛:

 

春过潇湘渡,真观八景图。

云藏岳麓寺,江入洞庭湖。

晴日花争发,丰年酒易酤。

长沙十万户,游女似京都。

 

宋代潭州市井中酒旗广告也算得上一景。唐宋诗词中有不少描述长沙酒旗的佳句,如唐李群玉的“依微水戍闻疏鼓,掩映河桥见酒旗”,宋范成大的“趁客卖鱼双浆急,沿江沽酒小旗寒”等。宋代词人王以宁在《水调歌头•裴公亭怀古》中所吟“人在子亭高处,下望长沙城廓,猎猎酒帘风”更把长沙城廓与猎猎酒旗融会在一起,与唐代诗人杜牧的“水村山郭酒旗风”有异曲同工之妙。

公元976年创建的岳麓书院,是宋代四大书院之首,是世界上延续至今的高等学府中建立最早的一座。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张栻在这里讲学,形成了著名的湖湘学派。岳麓书院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古代书院建筑之一。在中轴线上依次为大门、赫曦台、二门、讲堂、御书楼,两侧分列教学斋房和祭祀祠堂,左为文庙,右为花圃园池。南宋乾道三年(1167)九月,理学大师朱熹从福建崇安专程来潭州造访张栻。朱熹在长沙逗留了两个月,著名的“朱张会讲”由此展开。朱、张对理学中的一系列问题,如“中和”“太极”等分别在岳麓书院和城南书院轮流进行讨论。岳麓与城南仅一江之隔,朱张二人经常同舟往返于湘江之中,“朱张渡”由此得名。朱熹张栻联句作诗记下了这次意义深远的学术交流活动:

 

偶泛长沙渚,振衣湘山岑。

烟云渺变化,宇宙穷高深。

怀古壮士志,忧时君子心。

寄言尘中客,莽苍谁能寻。

 

元代长沙更趋繁盛。《马可波罗游记》所记载的元代沿长江的新兴商业大城市中就有长沙。元代诗人陈孚在咏潭州的诗也映证元代潭州市井的繁华不逊于前代。诗云:

 

百万人家簇绮罗,丛祠无数舞婆娑。

山盘衡岳树林密,水落洞庭凫雁多。

斑竹痕深湘女泪,佩兰声断楚囚歌。

洛阳年少胡为哭?不奈承尘鵩鸟何!

 

明代长沙是皇朝的封藩之地,“湖广熟,天下足”的民谚也是从这时流传开的。元明两代长沙造就了不少文化名人,如欧阳玄、冯子振、李东阳、周圣楷、陶汝鼐等。李东阳是明代重臣、大学士,也是茶陵诗派的首领,他作有《长沙竹枝词》六首,录二首如下:

 

马殷宫前江水流,定王台下暮云收。

有井犹名贾太傅,无人不祭李潭州。

 

江头彩旗耀日明,船上挝鼓不停声。

湖南乐事君记取,五月五日潭州城。

 

明末王夫之《长沙旅兴二首》更是把长沙的历史底蕴和山水风光一诗网尽:

 

禹迹千峰碧障回,湘波东绕定王台。

楼船相拟桃花水,钓艇闲倾竹叶杯。

露布星邮飞蜀锦,灵光丝管访骚才。

当年玉女盆前客,笑指彤云几度开。

 

江上红芽始试春,乳莺调语正迎人。

人间韶日还相识,花下暄风已试新。

鹤杖恰逢苔径软,渔舟初绕碧波匀。

乘乘生事余年在,随处桃花可问津。

 

清代以后,长沙名人之多,对中国历史影响之大,成为长沙历史文化的主要特色。康熙三年(1664),长沙即成为湖南省的省会。雍正元年(1723),长沙单独设立贡院,从此,大批湖湘学子云集长沙。湖南近代几个人才群体,先后有贺长龄、陶澍、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唐才常、沈荩、陈天华、黄兴等都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或城南书院。他们在政治上力倡经世致用,使湖湘学风为之一变,新风骤起。乾隆间湖广总督毕沅“访慎斋(罗典)前辈于岳麓书院,遍游诸名胜,攀跻绝顶,摹挲古刻,叙旧论文,薄暮渡江而返,得长律二章”,其一曰:

 

暖谷催梅在雪先,讲堂高据岳云边。

名山久占关清福,旧雨重逢要夙缘。

著述力争千古事,精神强胜廿年前。

画图一幅湘西景,隔岸人呼访戴船。

 

自湘军崛起以后,长沙在历次政治风云中都以“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形象展现世人面前。戊戌维新期间,长沙是全国唯一忠实推行新政的省会城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长沙率先响应,黄兴成为与孙中山齐名的革命领袖。191210月,黄兴回乡考察实业,在返湘船上积感成七律一首:

 

卅九年知四十非,大风歌好不如归。

惊人事业随流水,爱我园林想落晖。

入夜鱼龙都寂寂,故山猿鹤正依依。

苍茫独立无端感,时有清风振我衣。

 

五四运动前后,长沙曾是毛泽东、蔡和森、刘少奇等无产阶级革命家从事革命活动的地区。大革命时期,长沙是轰轰烈烈的两湖大革命的中心。1925年,毛泽东回到长沙,准备前往广州进行革命活动,重游橘子洲,追怀往事,感慨万千,挥笔写下了气势豪迈的诗词《沁园春•长沙》,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天问,抒发了心忧天下、济世救民的情怀。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三攻长沙不下,使长沙更具英雄气概。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南省主席薛岳是一位儒将,在部队包抄日军,过长沙县临湘山陶公庙时,他即兴写下《咏临湘八景八首》。临湘八景之首为“狮岭仙踪”。 狮岭即临湘山,山势宛若仰天狮子,故别名“狮岭”。山上古木参天,风景幽美。西望长堤相接,波光帆影;东眺则远山含岫,野树笼烟。陶公庙就坐落在这座千古名山,所谓“仙踪”,就是指陶氏叔侄千年不坏的“肉身”。 薛岳咏“狮岭仙踪”诗,名为写景,实在抒发誓收回失土、赶走倭寇的雄心壮志,诗曰:

 

赫赫雄狮首仰天,东西狂吼气无前。

豢龙皇古传名氏,戢暴人间岂有仙。

 

194984日,程潜、陈明仁两将军在长沙通电和平起义,古城从此焕发青春。陈毅元帅《岳麓山顶眺望》诗云:

 

岳麓山头任我行,三湘眼底绝风神。

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

战争破坏旧陈迹,建设峥嵘定太平。

终到山河澄清日,主持华夏是人民。

 

长沙全市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44处,名胜古迹众多,城内以天心阁最为有名。坐落在长沙老城东南角地势最高处古城墙上的天心阁,为古城的标志。今存城墙系明洪武年间在宋元古城墙基础上重建,阁楼也兴建于此时。阁额“楚天一览”之匾,扶梯登阁,直上三楼,遥对蓝天,清风拂面,俯首四顾,全城景色俱收眼底,仿然置身天际。昔日对联“四面云山都入眼,万家烟火总关心”道出了天心阁的气势与情怀。该联的趣旨与清初善化廪生俞仪所作《天心阁眺望》诗可谓一脉相传,诗云:

 

楼高浑似踏虚空,四面云山屏障同。

指点潭州好风景,万家烟雨画图中。

 

撰文:陈先枢

来源:湖湘文化交流丛书《诗话长沙》2018年8月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22 02:08 , Processed in 1.14359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