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河流及跨区遗迹

2020-9-25 09:0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308|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沩水:
黄柑绿橘平芜路,剩水残山夕照村

沩水因源出宁乡县西北沩山得名,有南、北两源。南源(主源)出扶王山西麓大托里,叫石板水;北源(旧志误为主源)出灯窝寨北麓大沙坪。宋代诗人黄庭坚的好友释惠洪曾来到沩水源头的密印寺,写下《题沩源》一诗:
临机不堕照,如水已知源。
从此常流出,其声离语言。
算沙嗟意马,捉月笑情猿。
若解提空印,休登立雪门。
惠洪,字觉范,自号寂音尊者。俗姓喻(一作姓彭)。江西宜丰县桥西乡潜头竹山里人。北宋著名诗僧。惠洪以诗文名世,善画梅竹。其诗清新有致,笔力颇健,极度推崇苏(轼)、黄(庭坚),作诗也勉力追摹,出入其间,时时近之,于黄庭坚所得尤多。清代推其诗为“宋僧之冠”。他在前往密印寺的途中还写有《宁乡道中》一诗:
夹道传呼部曲奔,遥知秋色动吟魂。
黄柑绿橘平芜路,剩水残山夕照村。
似镜此心清自迥,如云往事去无痕。
钟声有寺藏烟翠,忽见林间窈窕门。
沩水南、北两源会于黄材水库,东流经双凫铺转向东北,横穿25 个乡镇,至双江口镇的团湖村分左、右两支进入长沙今望城区境,注入湘江。宁乡籍清雍正进士、岳麓书院山长王文清回乡省亲时经沩水过双江口,作有《双江口》诗二首:
家近双江口,双江古合流。
溪光秋不断,岚气午方收。
市逐鱼盐利,人荒稼墙谋。
少微星的的,十里到菟裘。
洞庭波万顷,此地买轻舟。
沩水浮山市,湘江入浦流。
草生云梦雨,树老汉阳秋。
回首乡村路,清溪绕十洲。
沩水全长144公里,宁乡县境长117.2公里。流域面积2430平方公里,宁乡县境2125平方公里。黄材水库以上为上游,水库至县城为中游,县城以下为下游。县城以下河床平均宽180米。上游小龙潭和黄材水库,建有水电站。小龙潭今辟为漂流胜地,漂流河道长5.6公里,落差近200米,两岸奇峰陡立,险峻无比。黄材以下,坡度平缓,河道弯曲多滩。共有大小支流99条,其中主要支流12条,以乌、楚二江为最大。
乌江为沩江最大支流,因临江有石如乌得名,有南、北两源。南源(主源)出湘乡市羚羊山北麓大乐乡吉家洞;北源出大田方乡立新村上元团,两源在灰汤乡杨柳湾汇合后向东北流,经11个乡镇,至龙凤山乡南太湖汇入沩江。南太湖今建成“南太湖生态休闲中心”。区内重峦叠嶂,苍松翠竹,鸟语花香。乌江碧澄如练,崖鹰湖清澈见底,石燕冲曲径通幽,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和淳朴厚重的农家土菜,吸引了大批游客。乌江全长66公里,县境长40公里。流域面积587平方公里,县境385平方公里。河床平均宽70米。河道弯曲多滩,河水渲泄不畅,常泛滥成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中下游30多公里河道裁弯取直,进行综合治理,化害为利。共有大小支流68条,其较大者有双井水、石坝河、石潭水等。
楚江又名流沙河,为沩水第二大支流,有南、北两源。南源出花园乡西部,分南、北两支,北支出梅树坳,南支出洪家大山,两支在上流寺会合后叫石桥铺水;北源(主源)出龙田乡东南扇子排北麓之黄泥村,经田坪水库东流,古名直江,又叫砌江,南、北两源在景德观汇合,流经8个乡镇,至双凫铺镇双河口汇入沩水。全长48公里。流域面积412平方公里。河床平均宽80米。上游落差大,水土流失严重,中游河道不断淤积,有的地段河宽逾百米,河床高出两岸农田。共有大小支流21条。较大的有草冲河、白竹水、阳华江等。流沙河盛产瘦肉型良种小花猪,销港澳,供不应求。
沩水至南湾进入望城区西部边境,至石头口分为二支,北支经黎家围、孔家垅、荷叶围、西流港、十公渡、挖口子至靖港入湘江。南支流经沱市又分为三,一支北行流入益家坝与出靖港干流汇合。中支绕杨柳围流经左家围子、六合围之间又分为二,一支旁四合围回转西行称西流港,又汇入出靖港干流;一支绕六合围、四合围之间东流,经黄沙港至梅树港,与南来之八曲河合流入湘江。其出沱市前的最南一支名沙河,至沱市东南又分为二,一东北行会于梅树港,一东南行绕白沙围、黄花岭至十婆桥会于八曲河。
沩水下游已进入南洞庭的围垦区,是另一番景象,百里平畴,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沩水一支入湘江口靖港,古称沩港。明代曾任衡州教授的湘阴贡生李象珠的一首《浪淘沙·沩港渔罾》就描绘了渔乡的雅趣,词曰:
野火晚江浮,渺渺渔舟,四时家水不知秋。举网日收鲂与鲤,买醉优游。  逐浪过寒洲,云气油油,斜风细雨转船头。寻到芦花深处宿,惊起沙鸥。
清末宁乡籍诗人彭开勋更称沩水下游是“四野田园乐,千家富庶形”。其《沩水》诗云:
源远沩江水,寒烟一抹青。
下滩流浅濑,夹岸涌回汀。
四野田园乐,千家富庶形。
鱼虾生计足,编户满畦町。
但彭开勋在本诗的“自注”中对沩水的源头有另外的解释:“沩源有三,一出安化大芙蓉山麓,一出安化司徒仑下小芙蓉山,一出湘乡丰山分流而下。会于邑前,统号玉潭江,下行三十里至沱市,而析为二分:一入新阳江,一由靖港入湘,源流四百馀里。”可存此说,“一由靖港入湘”则绝对正确。
纵观沩水下游河道,曲折回环,流向紊乱,分流切割,交叉顶托,形成地表破碎、堤长险多局面。1957年冬,望城县人民委员会作出关于“整治沩水尾闾洪道及围垦团山湖的决定”,上堵石头口,下塞靖港和新康出口,从石头口至新康上首修筑大堤13.4公里,堵口11处,新辟河床引沩水东泄。至三汊河口又截纳八曲河并流入湘江。从此,靖港无港矣。
沩水在望城境内河长18公里,河面宽150~250米,枯水期航道水深0.5米。沩水是古代宁乡交通运输的主要渠道。因而宁乡商人和船民在靖港镇建有八元堂和杨泗庙,以祈水运安全和生意兴隆。清乾嘉年间学者罗鉴龟《沩水舟行纪略》云:
沩水其流萦回,绕山曲折,舟行如游沼池,不见其出也。郁积蟠结,土膏肥美,素封之家,望衡对宇。宁地沃饶,足谷米、烟铁、薪炭诸货,贸迁有无,资其搬运,而安乡、益阳、湘乡之界宁者亦如之。故樯影上下如栉如墉,欸乃行歌,宵旦响答。
20世纪50年代中期,沩水仍可全线通航,至鸡子湾坝、太阳坝和沩丰坝建成后,航运受阻,沩水河上无复“樯影如栉”之旧观。
沩水流域蕴藏着发达的古代文明,特别是上游的炭河里、寨子山一带,屡屡出土精妙绝伦的商周青铜器,如四羊方尊、人面方鼎等,令人惊叹之余,留下千古待破之谜。沩水两岸名胜鳞集,如密印寺、识山楼、张南轩墓、云山书院、惠同桥、玉潭桥等,均久负盛名。

马楚宫廷园林:
城中烟树绿漫漫,几方楼台树影间

五代十国时期,马殷在湖南及周边地区建立楚国,以长沙为国都。马殷、马希范父子在长沙构筑了庞大而奢华的皇家园林,计有小瀛洲、碧湘宫、明月池、会春园、天策府、文昭园、九龙殿等。
小瀛洲今为街名,位于芙蓉区,西起丰盈里,东止马王街,相传为五代马氏宫廷园林,与马王宫相连,唐代时此处曾为潭州刺史杨凭的园林“东池”的一部分。清饶智园《十国杂事诗》注云:“城内玉带沟侧有小瀛洲……按马殷仿唐太宗十八学士登瀛洲故事,今城内马王街有马王庙祀殷。傍有方塘,塘中有小岛名小瀛洲,居人植柳,四面环碧,麓山送青,风景绝胜。”
清道光年间顺天大兴(今北京市)人王璋分发湖南,历署永顺、沅陵知县,颇有政声。道光中年,以目疾告退,居省城,购得小瀛洲地,置造园林。园内水塘广宽数亩,清流似镜,可以通舟,旁植花竹,交相掩映,一时称为胜境。王璋沿用“小瀛洲”之名,自谓居此,如神仙中人。
19世纪末园林归清湘军将领席宝田所有。1889年席去世后,建为席少保祠。1902年善化县官立小学设此。民国时,席少保祠先后改建为万国电影院和中央夜花园。小瀛洲设有酒家、游戏场等,为娼妓云集之区。又建有长沙大戏院,戏院有2200多个座位。1937年3月16日,中国京剧“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应戏院经理萧石朋之邀在此演出,连演10天,场场爆满,长沙城一度出现“万人空巷看梅郎”的局面,那时,小瀛洲仍见林泉木石之胜,小岛犹存,尚有石桥可通。抗日战争爆发后,小瀛洲繁华不再,民国南社诗人王啸苏《小瀛洲》诗叹曰:
宴游休记楚春秋,六十年中有废修。
园馆祠堂都过眼,风云难护小瀛洲。
20世纪80年代后,小瀛洲成为菜市场,2000年修建蔡锷南路,拆除街的西头,仅存东头百余米。
位于天心区南门口西南侧的碧湘街,因楚王碧湘宫位于此处而得名。东起黄兴南路,西止楚湘街,书院路将街截为两段,东段名上碧湘街,西段名下碧湘街。碧湘宫为五代时楚王马殷之子马希范营建。据史志载,在原长沙城南门之侧,即城墙的西南角还开有一门,因紧挨碧湘宫而名碧湘门。旧时此处有“古楼门”的街名,也许就是碧湘门的所在地。宋时碧湘宫遗址尚存。当时诗人陶弼有律诗《咏碧湘宫》,前四句云:
城中烟树绿漫漫,几方楼台树影间。
天阔鸟行疑没草,地卑江势欲沉山。
碧湘宫美丽的园林景色引来了宋代两位兼为书画家的大诗人,一位为惠洪(洪觉范),一位为黄庭坚(黄山谷)。二人在碧湘宫勾连一月有余,不忍离去。洪觉范《冷斋夜话》为我们留下了这样一段佳话:山谷在碧湘门外购一小舟赴衡州,觉范嫌其窄小。山谷笑曰:“烟波万顷,水宿小舟,与大厦千楹醉眠一榻何所异?”山谷之风骨可见一斑。抵衡州后,二人还为此事多有诗词唱和。山谷词曰:
月仄金盆堕水,雁回醉墨书空。君诗秀绝雨园葱,想见衲衣寒拥。  蚁穴梦魂人世,杨花踪迹风中。莫将社燕笑秋鸿,处处春山翠重。
元代碧湘宫废,碧湘宫一带居户渐多,终于成为阛阓,遂改称碧湘街。清咸丰年间,太平军据碧湘街攻长沙城。守城清兵架炮于城头将街面屋宇悉数轰倒。太平军撤退后,街坊逐渐修复,碧湘街冒出多家酿酒作坊。《湖南方物志》云:“近日商贾以碧湘门外江水造酒,不减吴中佳酿。”可见那时的湘江水尚无污染。到近代,碧湘街一带成为手工业发达之区,到处烟囱林立,灰煤蔽目,再也无复树影楼台的旧观了。1927年创立的湖南第一家机制卷烟厂—华昌烟厂就设在此街。2006年,长沙市政府在下碧湘街街口立 “碧湘宫故址碑”以纪念。2010年后,下碧湘街作为棚户区和华远集团的商业开发用地而被拆除。
明月池街位于开福区,在五一西路北侧,藩城堤下,为一弯形街巷。在一民宅墙头今仍存两块清代碑刻,左石上书“咸丰四年众姓公井”,右石上书“同治三年水来庙”。这两块石埤均与“明月池”有关。明月池旧为一古井池,井水甘洌,是旧时附近居民主要饮用水源,因从不干涸,故立“水来庙”以祀。碑不远处尚存废弃的古井一口,当是明月池遗迹。在明月池今59号民房上又发现竖排单列的“古明月池”石碑一通。
明月池的来历可追溯至五代时期。据《渔隐丛话》引《西清诗话》所记,五代时楚王马殷踞潭州建明月圃,常与幕客在园圃中饮酒赋诗。马楚王国天策府十八学士之首徐仲雅诗云“凿开青帝春风圃,移下嫦娥夜月楼”,可见园林规模之宏丽。明月圃就在今明月池一带。
以“明月”名池还有一说。明崇祯《长沙府志》载:“明月池世传在长沙星下,故不涸。宋政和中令取醴陵明月石置池上,因名。”明崇祯十六年(1643)八月二十五日,张献忠率军攻陷长沙,守城推官蔡道宪被捕。蔡宁死不降,被张凌迟处死在明月池,年仅29岁。清宁乡籍诗人彭开勋《明月池》诗云:
小池泉不竭,星正值长沙。
皎皎月常满,溶溶水自含。
封苔蹲白石,倒影漾丹霞。
却恨苌宏碧,招魂万古嗟。
会春园位于今开福区开福寺四周。今开福寺境即为当年会春园的一部分。会春园为楚王马殷之子马希范营造的避暑胜地,占地数千亩。《五代史》载:“天福四年,马希范作会春园、嘉宴堂,其费钜万。”
会春园内,有嘉宴堂、金华殿、流杯亭、碧浪湖、紫微山、祓禊亭等景点。历代咏这些景点的诗不少。如五代末至宋初诗人徐兰皋《流杯亭》诗:
楚王宫阙马王宫,惟有江山带旧风。
属玉不知兴废事,双双飞入藕花丛。
清末秀才吴士萱《碧浪湖宴集》诗:
霸图歇绝又千年,嘉宴仍开湖上筵。
绕郭山光来槛外,隔江帆影落樽前。
绮罗人去余秋草,殿阁天荒有暮烟。
惆怅九龙歌舞地,寒林空送磬声圆。
碧浪湖属于湘江和浏水交汇处的冲积地带。会春园内的紫微山是人力造山的结果,碧浪湖扩大到千亩,且清底加深,清出的泥土堆积成紫微山。经过治理湖山,广植树木修篁,乃成大观。园中景物位置,据考,山傍碧浪湖,在佛寺后。金华殿(行宫)在寺前,嘉宴堂乃一园中风景最胜处。园中亭榭又佐以祓禊亭、九曲水觞的意境。其建筑艺术,在南宋张栻所作《题长沙开福寺》中,略有记述:“长沙开福兰若,故为马氏避暑之地,所谓会春园者。今荒郊中,时得砖甓,皆为鸾凤之形。”其金碧辉煌,轩昂栋宇的气势可见一斑。会春园所用的建筑材料之多,雕刻、烧制、彩绘工艺之精等等,反映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建筑工艺技术水平。清初诗人蔡以偁《帝台春·会春园五代马希范故宫词》云:
北门路,会春园,空尘雾。金谷重来,春色可怜,野花无主。扑蝶打球人不见,但斜阳、钟磬禅扉暮。问如今,猴弟羊兄,断碑何处。  壮瑶服,标铜柱。陂池荡,荒狐兔。一望凄迷,冷烟寒食。僧塔风摇铃语,轳转繁华鸳井,月不照、当年细腰舞。燕子尚来栖,蝶化饥魂去。
《十国春秋》载:马希范“常携子弟僚属于会春园游宴,学士徐仲雅等赋诗上觞,昼夜无度。”天策府十八学士之首徐仲雅咏会春园的诗作中有“珠玑冷影偏粘草,兰麝香浓却损花”,“山色远堆螺黛雨,草梢春夏麝香风”,“衰兰寂寞含愁绿,小吉妖娆弄色红”等句,会春园内宴游之盛,脂粉之浓可见一斑。至清代,会春园废墟尚存,“吐花斑驳”的宫瓦竟成为开福寺僧的生财之道。清咸丰间长沙求忠书院主讲熊少牧《会春园瓦砚歌》诗云:
湘春门外古兰若,荒阶僧卖前朝瓦。
吐花斑驳字半存,沧桑霸局南唐马。
天策府、文昭园、九龙殿均在德润门(小西门)外。天策府是一座总体建筑,府内有天策、光正等一十六楼,天策、勤政等五堂,壮丽前所无比。明崇祯《长沙府志》明确指出天策府在德润门外,即小西门外。天策府内极其豪华,《通鉴》云:
马希范作天策府,极栋宇之盛,户牖栏槛皆饰以金玉涂壁,用丹砂数十万斤,地衣春夏用角蕈,秋冬用木棉。天策府中构九龙殿,以沉香为八龙,各长百尺,抱柱相向,作趋捧势,而己座其间,自谓一龙也。凌晨将坐,先使人焚香于龙腹中,烟气郁然出,若口吐焉。所造龙殿,垂珠帘绣幕,香囊流苏,盘中花果,金枝玉叶,妓房歌室,朝夕兰薰。
马希范虽极奢侈,但十分爱才好文。他仿唐太宗李世民设天策府文学馆之先例,聘徐仲雅、廖匡图、李宏皋、何仲举、徐东野、刘昭禹等18人为学士,号称“天策府十八学士”。
他们常在天策府聚会作诗。这些诗虽“皆铅华歌舞,媚一时尊俎尔”,但也不乏佳作,如刘
昭禹《晚霁望岳麓》诗云:
山西斜日边,峭入几寻天。
翠落重城内,屏开万户前。
崖嵯危溅瀑,林罅静通仙。
谁肯成功后,相携扫右眠。
天策府十八学士形成了一个湖南古代史上不多见的文人群体,并衍化为一种文化氛围,超出长沙范围而影响到整个湖南,在乱世中这实在是一种难得的文化景观。
文昭园是天策府的“配套工程”,为一座宫苑式的花园,也是极尽巍峨华丽,宋人何承矩《文昭园闻提壶有感》诗感叹云:
马家公子好楼台,凿破青山碧沼开。
啼鸟不知人世变,数声犹傍水边来。
九龙殿则是天策府的殿中之殿。明《长沙府志》载:“九龙殿,德润门外,马希范建。刻沉香为八龙,各长百尺,饰以金宝抱柱相向,希范居中自为一龙,璞头,脚长丈馀,以象龙角。”建筑装饰之精湛,堪称奇迹。

明王府园林:
燕子何须问画梁,故宫瓦尽散鸳鸯

明代长沙王府内园林众多。在这众多园林之中,以紫金园、万春池规模最为宏大。昔日紫金园东起今黄兴北路,西至藩城堤,南达仓后街,北抵吉祥巷,为明藩府最大的花园,园中心垒有紫金台,台东为紫荆山,台西为万春池,水光山影,相得益彰。今开福区“紫荆街”之街名即由此而名。
紫荆山又名三洞山,由太湖石堆砌而成,位置在今万代广场及以北,这是长沙园林史上有书可考、首次出现的人造园林假山群。清同治《长沙县志》云:“明吉藩堆石成山,名紫金山,嵌空磊砢,石径逶迤。”可以想见,当年的石山是如何的高大峻峭,玲珑剔透,迂回盘曲的石径贯穿其间,攀援而上,湘浦归帆,麓屏叠翠,尽收眼底。20世纪50年代在大众游艺场,明藩假山尚存大片遗迹。
万春池在青年电影院(即燎原电影院)及其附近一带。据清初陶丙寿《三蕉馀话》载:“万春池,吉王凿,即今大四方塘”。“大四方塘”后衍化为街名,即今日的“一路吉祥”。万春池的东南向有吉王府的另一花园,花园内建有长廊形建筑,可以走马,故名“走马楼”。走马楼通往万春池有一条小巷,巷口用砖砌一拱门,门上题“龙骥腾骧”四字,极可能为当时通往王府后宫的“永巷”。万春池水面宽阔,池泛涟漪,浮光掠金,池北有梳妆台,池南有更衣亭。
明吉简王朱见浚(1456—1527),明英宗朱祁镇第七子。英宗被软禁南宫时生。天顺元年(1457)英宗复辟后封吉王,成化十三年(1477)就藩长沙。朱见浚虽为一朱明皇族贵胄,却颇是重儒好学。他兴建的吉王府,就专设了一座书院,名曰“崇德书院”,以专门培育吉府子弟。书院亦堪称园林,内有四景。明天启贡生黄学谦作《吉藩书院四景》记下了四景的美色:
八卦楼
绀宇天高十二楼,羲皇坐下小浮丘。
交加槛影花间昼,零乱松风竹外秋。
眼底乾坤清啸响,胸中龙马赤文收。
烟笼高阁开藜照,一卷元经手自雠。
夏云亭
界逼清凉物外幽,奇光片片水光浮。
池边载马人同简,濠上观鱼我亦周。
笑倒玉山移枕簟,却勾明月到沧州。
深怀此日倾河朔,帘卷香云拂玉钩。
秋桂轩
江天淼淼正高旻,桂影平吞月一轮。
波晃朱轩云气白,湿含仙蕊露华匀。
槎回尚带银河色,香满疑分兔苑春。
倒屣八公方外客,淮南秋与小山邻。
凝冬亭
冉冉流霜星忽移,梅花开早菊花迟。
幽亭叠石凝空翠,古树敲冰耐晚枝。
九孔钟声和夜酒,三更檀火伴新诗。
东平自有千秋乐,寒逐风光春又随。
朱见浚还网罗了一批文士,编校和刻印书籍,“以授学者”。成化十六年(1480),他到长沙就藩的第三年,就刻成南宋大儒朱熹的《四书集注》36卷,又在岳麓书院刻印《尚书》6卷和《先圣图》二书。稍后,他又组织刊刻了元代著名学者许衡撰写的《鲁斋许先生直说大学要略》一卷。在他之后,吉王府又编校刻印了当朝人谢其盛辑《二十家子书》28卷、贾谊《新书》10卷、老子《道德经》2卷、朱熹编辑的《楚辞集注?辨证?后语》共16卷,当朝大学士、著名诗人李东阳《拟古乐府注》2卷等。
吉王传续了七代,到崇祯十六年(1643),当王府许多公子王孙和后宫嫔妃徜徉万春池之时,张献忠率大西军攻进城来。张在万春池上观看杀人表演,而洪承畴则下令彻底拆毁明藩府。从此紫金园林池无主,一任荒废。陶丙寿《三蕉馀话》记载了清初万春池的荒芜景象:“棘刺攫帽,长过人头。紫荆三五株,为宫树由孽。假山半角,颓卧地上。小竹数丛,点缀石侧。幽花济露,泣不胜情。”陶丙寿又有《万春池七绝句》,写得甚为凄凉:
十五学吹笛,高楼明月多。
清霜裂紫玉,长罢踏云歌。
暮鸦寒有声,风萤澹无影。
梦倚玉阑干,却悉罗袖冷。
梁棁珊瑚毁,帘栊翡翠抛。
可怜旧宫燕,各处定新巢。
拾得后庭瓦,片片鸳鸯偶。
飞去万春池,东西不回首。
不省旧颜色,弓鞋印井苔。
谩言侬善记,粉镜不将来。
太恨西风急,新凉早晚加。
吹侬裙上蝶,飞散作秋花。
劝客莫哦诗,哦诗令侬苦。
星前一个行,石罅草虫语。
清初诗人骆化麟作《长沙故宫》诗叹曰:
燕子何须问画梁,故宫瓦尽散鸳鸯。
万春池上花俱没,三洞山头石自僵。
永巷无人吹玉笛,断墙有鬼泣香囊。
几多歌舞承恩宠,输与人间作戏场。
以后,这一带渐渐成为了人口稠集的街市,并建总佛寺于塘后。至民国初,仅余荒塘
半亩。1926年塘被填平,在上面建起了“长沙基督教青年会”。
明王府园林还有松桂园和凤凰台。
开福区西起三公里,东止建湘中路的一条街道,名松桂园,今已拆建为营盘路的一段。松桂园原名丛桂园,系明谷城王所建的园林。史载,园内经常车水马龙,酒香花媚,歌舞喧哗,醉眼横白,是典型的王府花园。明礼部侍郎庄天合《偕郡大夫饮丛桂园》诗云:
赏心无限好,最是草元亭。
处处堪浮白,行行更踏青。
竹垂风自袅,柳暗日初暝。
竟夕兰膏续,清淡入窈冥。
凤凰台位于芙蓉区,西起桂花井,东止建湘南路。传说明吉王为其女凤凰公主建凤凰台妆楼于此处而得名。凤凰台附近的凤凰山、凤仪园等街道均以此而名。凤凰台地处城东南,与天心阁相邻,地势隆起,登台可俯瞰全城。史载当年的凤凰台是“珠帘翠幔,宝马香车,一番盛境。”清初,台毁。康熙二十九年(1690)藩司黄恺震在此建报慈寺。乾隆间重修过一次。至道光间,香火渐衰,还有地痞盘踞寺中,招摇撞骗。藩司万贡珍查得,一边把地痞赶走,一边捐廉重修,恢复原状。万自撰碑记中有云:“一都一邑必有踞江山之胜者,为公馀登览之处。楚南岳麓环峙,湘水萦回,乃以都会之大,竟无有地焉可供眺陟者。此台踞城最高处,万家鳞比,一览无遗。如有志者而增之,亦邑中之一胜。”可见清道光年间凤凰台犹可供人登览。咸丰初,寺侧设厂铸炮,失火,寺亦被毁。民国元年(1912),其地拨给培德女子学校,作了校舍。民国南社诗人王啸苏作《凤凰台》诗叹曰:
钿车曾是逐香尘,凤去台空迹已陈。
李杜峨峨题咏在,此邦挥翰可何人。

撰文:陈先枢
原载:湖湘文化交流丛书《诗话长沙》中国文联出版社2018年8月

12
上一篇:岳麓区下一篇:《诗话长沙》目录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28 08:10 , Processed in 0.09320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