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彪炳千秋的红色景迹 近代长沙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策源地。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于是一批有志青年在继续寻找救国救民的新途径。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新的知识分子从此看到了新的希望,走上了新的革命道路。长沙从此又掀起了新的浪潮,有如大海波涛,汹涌澎湃,势不可遏。这一革命,人们往往以红色作为它的标志,它在长沙留下许多遗迹,我们将之称为“红色景迹”。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位于天心区城南书院路妙高峰下,前身为湖南师范馆、中路师范学堂。始创于1903年。1911年校址迁建于长沙市院坪城南书院遗址后,名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13年春至1918年夏,毛泽东在校第八班学习。 1920年秋至1921年冬,学校先后聘任毛泽东为附属小学主事、师范部国语教员。这一时期,毛泽东已秘密从事创建中国共产党和组建中共湘区委员会的工作。此外,何叔衡、蔡和森、李维汉、徐特立、夏曦、萧三、任弼时、廖沫沙、周谷城等,先后在学校学习或工作。校舍仿日本青山师范(今东芸大学)建筑内格,砖木结构,坐东朝西,由师范部和附属小学部两大建筑群组成,平房与二层楼房有机结合,栋栋之间或有走廊,或由亭楼连接,形成四合院落。1938年毁于“文夕”大火。1966~1968年复建,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1985年重新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在第八班教室、工人夜校、附小主事、阅报室、君子亭等10处纪念点的复原陈列,对外开放。1983年专辟有毛泽东青年时期革命活动陈列馆和校史陈列室,展品有毛泽东写的《讲堂录》笔记、《夜学日志》等文物照片,以及1950年12月毛泽东为学校题名“第一师范”和“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题词。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民学会成立旧址 新民学会成立旧址位于长沙市河西溁湾镇刘家台子(今名周家台子),今属岳麓区。一百年前这里是乡村,故居亦为一座典型的洞庭湖周边农舍,三开间平房,木头作屋架,竹片编织为墙,墙面敷石灰,屋顶覆以小青瓦。屋前有地坪,周边以竹篱围成一小院。故居原为刘氏墓庐,建于清光绪年间,后一周姓人家居此,故称周家台子,前门额题“沩痴寄庐”,由此可知周氏为宁乡人。 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张昆弟、罗章龙等13人在这里举行新民学会成立大会。确定学会宗旨是“砥砺品行,革新学术,改良人心风俗”。“五四”运动期间,学会经常组织会员讨论国家大事和世界形势,研究俄国十月革命经验,积极投身“五四”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在思想上、组织上作了重要准备。旧址原为蔡和森1917~1920年在长沙的寓居,已毁于战火。1986年按原貌复建并布置陈列,其偏东向另辟辅助陈列展览。 新民学会成立旧址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湖南自修大学旧址 湖南自修大学旧址位于开福区中山路原船山学社内。船山学社屋舍为清末曾文正公(国藩)祠的一部分。船山学社的前身又是郭嵩焘主办的思贤讲舍。1914年担任湖南都督府民政司长的刘人熙,在思贤讲舍的原址正式创立船山学社。 1921年8月,中共湖南地方组织的筹建人毛泽东、何叔衡、易礼容利用船山学社的房屋及经费开办了以培养革命干部为宗旨的“湖南自修大学”。李达为第一任学长,李维汉、夏明翰等曾在校自修并在其附设的补习学校任教。该校取古代书院及现代学校二者之长,以自修的方法,研究学术,造就人才。1923年11月,湖南省长赵恒惕藉口“自修大学所倡学说不正,有关治安”,将其查封。1938年旧址毁于长沙“文夕”大火。1954年在原址修复,复原陈设了毛泽东、何叔衡的卧室和湖南学生联合会办公室、自修大学图书馆。1964年对外开放。现存建筑为三进四合院,砖木结构、山字墙、小青瓦、朱漆门窗、方砖地。门额“船山学社”四字系毛泽东手迹。 湖南自修大学旧址今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 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位于开福区清水塘路。20世纪二20年代这里还是城郊,周边全是菜地,中间有一口大池塘,名清水塘。此地即以清水塘为地名。离大池塘不远,绿竹掩映的小院内有一座三开间砖木平房,为典型的湘中民居。面积118.10平方米。坐北朝南,门开东壁,中间为堂屋,两侧为住房,共6间,前有围墙庭院,后有杂屋竹林。1921~1923年间,毛泽东、杨开慧夫妇就住在这栋房子里,同他们住在一起的还有杨开慧的母亲向老太太。毛岸英、毛岸青兄弟先后在这里出生。 1921年7月,毛泽东、何叔衡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回到长沙,积极开展建党、建团活动。同年10月10日建立中共湖南支部。1922年5月前后,建立中共湘区委员会(湘区辖今湖南全省及江西萍乡地区),毛泽东任书记,何叔衡等为领导成员。毛泽东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教员身份租佃了清水塘22号这栋房屋,亦作为区委机关办公场所。刘少奇、李立三、李维汉等都曾来此开会、联络,开展湘区的革命活动。1951年几经维修,逐步复原室内陈设并对外开放。1969年复原周围环境,并在一旁建长沙市博物馆。 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 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即里仁学校,位于浏阳市文家市镇西街头。文家市镇古镇格局尚存,今为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里仁学校的前身为文华书院,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因后靠文华山,故名文华书院。书院占地5000余平方米,中轴线上有过路亭、前门、讲堂、大成殿、状元桥、成德堂、山亭等,右为关帝庙、西斋、讲堂,左为文昌阁、东斋、魁星楼。大门前以两座亭式侧门夹峙着照壁形成的前异空间,别具一格。胡耀邦毕业于里仁学校。 1927年9月,湘赣边秋收起义部队进攻长沙失利后,毛泽东领导的各部队在文家市会师。9月19日,毛泽东在里仁学校主持召开了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会议,决定放弃攻占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把部队行动计划由原定夺取长沙改为向湘南进军。翌日,毛泽东在会师大会上代表前敌委员会向全体起义战士作了动员,随后率部南进。 1964年后 ,会师旧址经过多次修葺,复原陈列了毛泽东当年住房、前敌委员会会议室、会师操场、秋收起义部队伙房等遗址,再现了当年秋收起义文家家市会师的场景。里仁学校西侧与之相连的是l977年修建的会师纪念馆,里面存有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革命活动的有关文献、照片和实物。旧址门额“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为郭沫若所书。 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绵绶堂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 锦绶堂位于浏阳市大围山镇楚东村东漾水湾,为当地大户涂氏的庄园建筑,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坐北朝南,砖木结构,三进五开间,左右各有两列厢房,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共有大小房间百余间,内天井19个。大门为歇山顶封火墙,中轴线上有前院、过堂、正堂、后堂等。前院两边墙开八角门,通两侧院。过堂的屋顶高达8米,面阔5间,正堂更高,面积近35平米。后堂两侧为东西对称的住房。大院内又有小院,还有花园一座。院内的藻井、翘角、卷棚、过亭均饰以绘画雕塑,工艺精湛,虽经百年沧桑,色彩仍然鲜艳,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 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成立于1930年7月底。它是十年土地革命战争中建立的第一个省级苏维埃政权,李立三任主席(李当时不在长沙,由王首道代理),杨幼麟任副主席。这一时期,湘鄂赣苏区进入了全盛时期,各级苏维埃政权普遍建立,广泛深入地进行了土地改革。1931年8月湖南省苏维埃政府移驻浏阳长寿街。湖南省苏维埃政府在锦绶堂办公近9个月。锦绶堂中至今留有许多红色遗迹,如大门两旁“工农专政,男女平权”的对联;曾作过油印室的阁楼墙上仍留下油印传单和财务账单的痕迹,弥足珍贵。 绵绶堂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 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初在长沙市东长街(今蔡锷中路)徐祠巷徐家祠堂,后迁寿星街2号。徐家祠堂建于清朝末年。面街的一面为一堵灰色的高墙,正中的大门以花岗岩为门框,黑漆大门内,为一座二进院落。一进为两层木结构楼房,底层为过厅,东西两向有楼梯上下。过厅前为一大天井,天井的上方是堂屋,系族人祭祀祖宗的场所。20世纪30年代为私立民达中学。 1937年10月12月9日,中共中央先后派徐特立、高文华从延安来长沙,建立八路军驻湘通讯处。高文华任中共湖南省委工作委员会书记,徐特立为八路军少将参议、驻湘代表,王凌波为通讯处主任。1938年10月27日,周恩来、叶剑英来湘指导工作,居已迁到寿星街的八路军驻湘通讯处。1938年长沙大火后,通讯处撤离长沙。两处旧址均毁于1938年“文夕”大火。1975年复建徐家祠堂部分房舍,占地约460平方米。陈设有八路军驻湘通讯处的有关历史文物、资料等。寿星街旧址没有再恢复。 徐祠巷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今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撰文:陈先枢 来源:湖湘文化区域精粹丛书《长沙:长岛人歌动地诗》2019年8月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4-12-5 03:04 , Processed in 0.09435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