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第一篇 名山秀水

2020-9-24 20:3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596|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 杨里昂 彭国梁



扶王山
扶王山位于宁乡市巷子口镇之南,海拔九百七十余米,是宁乡境内的高山之一。《宁乡县志》载:“唐扶王真人修炼于此,因以得名。”又,宋朝《开远桥记》载:“唐末有峒族首领扶汉阳为王,得名扶王山。”所谓扶王真人者,传说当年有一道家子弟,游历四方。某年某月游至江南宁乡境内,直觉风光无限。特别是游到一个叫巷子口的地方,抬头往南一望,哎呀,只见山上云飞雾绕,仿佛有仙人端坐其间,好一派道家圣地。于是,他便寻径上山,想到那山顶之上与仙人相会。他一边走一边赞叹不已:何谓人间仙境?此山古树苍劲,怪石嶙峋,尤其是有一种石头,晶莹闪亮,美妙非凡,如果用它来修炼成丹,那是再好不过的了。于是,他便将行囊放下,想好好地坐下来,休息休息,养养神。谁知他把那行囊一放,便再也没有了再背在肩上的欲望。渐渐地,他在那里修起了道观。然后,又招收了一些弟子。偶尔,他们也到山下去向民众传法布道。山上的香火也慢慢地旺盛了起来。
又过了好久,这位道家子弟终于炼丹成功。某日,夜得一梦,有一白发老人要他将仙丹吞下,便可成仙升天。于是,他便按老人的要求将仙丹吞下,果然,他便飘飘然地驾一朵祥云羽化升天了。升天后,被上天封为“扶王真人”。他的弟子得知,便将其原有的道观改建成了“扶王庙。”如今,扶王山上还有当年扶王真人的洗药池和炼丹石臼,道观的东面还有为其报晓的金鸡石与做法事的石鼓等。
民间还有一个传说,说是远古的女娲曾炼五彩石以补苍天。她在补天时,不小心,掉下来了许多的碎石。那碎石所掉的地方,便是现在的巷子口附近。女娲拨开云雾,往下一看,只见那山祥瑞充盈,将来必将大利天下,于是将其赐名为“扶王山”。并赞曰:“滋龙育虎,永不绝代。”于是,自上古以来,扶王山周遭地带龙腾虎跃。其山南有卧虎之地“老虎坑”,山之西有游龙戏耍的“龙田”,北麓有幼龙相聚的“龙子坑”以及潜龙藏匿之处“隐龙坑。”
扶王山顶峰有平地约一千三百平方米。原有扶王庙,庙基遗址与扶王真人的洗药池、炼丹石臼等还依稀可见,而且还有两块石门框横卧在地,门框上刻着:
此地本崇山峻岭;
因时降甘雨和风。
登峰远望,巷子口镇尽收眼底。自官山毛坪,经新开铺、直田、西门铺至巷市,一条断续的二十余公里的长街酷似一条巨龙,从东到西延伸、卷动。周围村落星罗棋布,宛若巨龙掀起的波浪。沩水源头从西、北、南、东四方汇入沩江,如同巨龙之须。苏家冲水库、孝母大塘,则有如一对龙眼,活灵活现。
扶王山看景,莫过于择晴天登山观日出。当黎明破晓之时,登上扶王山之巅的观日台或云峰,或见一轮旭日冉冉升起,让山野村落披金挂彩,堪为沩楚之绝。尤其在春天百花盛开之际,朝阳东升,晨风拂面,万紫千红,五彩斑斓,如入蓬莱仙境。
扶王山景点甚多。山麓和半山腰有寺庙多处,香火曾盛极一时。其山腰山麓有牵牛坡、狮形山、象鼻山、隐龙坑等多处自然景观,构成扶王山整体的天然图画。其山南还有一节节相连的石山,酷似一头牛从山下往山上缓缓爬去,牛的脊骨,凸在外面,称之为“瘦牛脊”。山腰还有金鸡石、铜鼓石、蛇形山、考虑坑等自然奇观。
还有,扶王山夏季的气温比山下平均要低八到十摄氏度,空气清新,实在是一个难得的避暑胜地。

凤凰山
凤凰山又名飞凤山,在宁乡市化龙溪北。山如凤凰两翼伸展,似飞凤朝阳。当年山下建有学宫,宫前有奎星阁,宫后有藏书楼,学宫中有讲经堂和文庙,庙前有荷池。相传龙凤交配,地可飞去,故建文庙和奎星楼镇之。清代贺国华有《宁乡县署斋望凤山》诗云:
抱郭名山对县斋,晨曦夕霭称诗怀。
青苍欲染衣裾湿,尘俗难容簿领埋。
惭说通才为记室,喜邀群岫至闲阶。
平生蜡屐深幽兴,坐揽烟鬤眼自揩。
又有清代汤铨描绘《凤山景色》:
凤山耸翠似蓬莱,细雨寒烟扫不开。
曙色临时岚气散,数声钟韵自天来。
凤凰山今属宁乡市夏铎铺镇,面积约二千一百六十余公顷。2009年12月凤凰山成功申报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该公园雨量充沛,气候宜人,为野生动物生养繁衍创造了良好的自然环境。目前公园内有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二十三种、动物十四种。公园现分香山冲、龙凤峡、嵇加山三个景区,有山、水、石、寺等知名景点五十余个,著名的有竹林云海、香山烟雨、棋盘巨石、宝塔神树、响鼓潭瀑布和烈马卧槽等。
凤凰山的人文底蕴特别深厚,明末清初被誉为“楚陶三绝”(工诗、文、书法)的大才子陶汝鼐便安葬于此。去过密印寺的游客一定见过其山门对联:“法雨来衡岳,宗风启仰山”,此即为陶汝鼐所题。本书作者之一陈先枢辑校的《长沙名胜文选》,其中便收有陶汝鼐的好几篇文章,如《游沩山记》《沩山雪会记》《汤泉赋并序》等。他的儿子陶之典系清前期诗人、医学家、大清内阁中书。
宁乡历史上唯一的“一门两进士”童翚、童秀春父子,他们的故事一直都在凤凰山下流传。比如说童翚,曾任玉潭书院的山长,系晚清名臣张之洞的老师;童翚之子童秀春,系晚清大才子,有龙凤山小翰林之称,总纂修过清同治年间的《宁乡县志》,他的同学有郭嵩焘、李鸿章等。现在,凤凰山下有一座保存完好的晚清建筑,看起来显得气势非凡,据说是晚清名吏童兆蓉的故宅。还有民国上将洪兆麟、抗日名将洪行、新疆和平解放建设的功臣陶峙岳上将等,都是出生于凤凰山下。
还有一个玉潭书院,原名玉山书院。明嘉靖二年(1523)知县胡明善建于玉山。“朔望进诸生讲明经义,课生童诵习。”聘周子采为山长。嗣后知县王纲、汪大壮等相继捐膏火田,兴学不断。清顺治四年(1647)毁于兵火。乾隆十九年(1754)又重修于东门沩山边。乾隆二十二年山长刘绍濂首刊《玉山书院志》。乾隆二十五年山长王文清辑补之。乾隆三十二年改名“玉潭”,并新修《玉潭书院志》十卷。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为高等小学堂。一九一二年改为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后玉潭书院搬迁至龙凤山童家大屋,即今龙凤山中学。
凤凰山上还有不少汉代的石刻和石驿道等。惊马桥和烈马卧槽则是三国时期古战场的遗址。我们今天走在斑驳的古驿道上,抚摸着汉代的石刻,打量着三国时期刀枪对垒的古战场,发出一声声世事如棋白云苍狗的感叹,有如清袁文光《登凤凰山》诗中所云:
顿豁风尘眼,登临俯大千。
水吞三楚尽,天抱万山圆。
江郭饶舟楫,人为认市廛。
故乡何处是,依约暮云边。

沩山
沩山,位于宁乡市西北与安化、桃江两县的交界处。传说是舜帝之子“沩”在这一带开发农耕而得名。也有说是因四周都是农田,将此山团团“围”住,故有“围山”之称,后渐渐演化成了“沩山”。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称“四面水流深阔,故曰大沩”。此山海拔八百余米,方圆数十平方公里。常年云雾缭绕,气势磅礴,其“大沩凌云”便是宁乡十景之一。在其半山腰,约海拔四百多米处,有一处世外桃源。那里阡陌纵横,小桥流水,古道林荫,鸡犬相闻,错落的民居点缀山中,置身其间,仿若仙境。
自唐代以来,沩山就一直为名胜之地。山中有溶洞多处,洞洞相连,洞洞有水,水水相通,四季凉风习习,流水潺潺,让人流连忘返。当然,沩山之所以成为名胜之地,主要是因为山中有密印寺、齐已庵、裴休墓等胜迹。
密印寺在沩山毗卢峰下,系唐宣宗大中三年僧人灵祐创建,并由当时的宰相裴休奏请唐宣宗钦赐匾额“密印禅寺”。一千一百多年来,该寺四次被火焚烧,目前的建筑物大多为一九二六至一九三八年重建。其分为山门、寒山殿、万佛殿、警策殿、禅堂、祖堂、斋堂、藏经阁、讲习所、僧房、库房、放生池等十五个部分。密印寺是马祖创丛林、百丈五清规后,第一个实现南禅丛林制度的沩仰宗发祥地。其寺殿堂结构仿南岳庙规模,为重檐歇山顶宫殿式建筑。内外有大型石柱三十八根,殿高九丈,上盖琉璃瓦,墙砌长方青砖,砖高尺余,每砖模制贴金佛像,计有一万二千一百八十二尊,嵌于大殿四壁,故有“万佛殿”之称。
密印寺禅修宗旨为:“以参学禅修之旅为形,外享修身之妙;以山寺禅修之所为境,内感禅心之慧;以集聚禅修之情为意,共沐精神之光。净化人心、启迪智慧、觉悟人生、奉献人生。”来此禅修者着海清,吃斋饭,念佛做功课,在寺庙的四周漫步,感受灵祐禅师的“体用”和观音的“慈爱”。
沩山之端山有裴休墓。裴休于唐大中年间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咸通初年为吏部尚书。晚年坐事被贬为湖南观察使。好佛法,善诗文,曾为灵祐禅师奏请建密印寺,并自为灵祐弟子。墓首竖花岗石碑,曰“唐故相国裴休之墓”。墓左右有石刻对联:
亮节高风乾坤并老;
慈怀道气天地长春。
本书作者者之一彭国梁曾禅修密印寺,并写了小文一篇,其开头有这么一段:“前不久与一班作家朋友在宁乡沩山密印寺住了三天两晚。吃斋念佛做功课。穿着海清,在寺庙的四周漫步,感受灵祐的‘体用’与观音的‘慈爱’。归家后,把书架上与佛教相关的书找了几本出来。其一,清陶汝鼐、陶之典父子编纂、梁颂成校点之《大沩山古密印寺志》。其二,广西师大版刘长久著《中国佛教》和《中国禅宗》。看其一之前言,得知湖南有两座沩山,一在宁乡,一在醴陵。沩仰宗鼻祖灵祐禅师的道场在宁乡的大沩山,而某出版社之《汉语大词典》一书却硬是将其写成了醴陵的小沩山。不知该词典何时再版,再版时是否会有人联系,将其更正。刘长久的两本书不厚,图文并茂,是普及版,但作者对佛教和禅宗有着深入研究。书中有大量插图,遗憾的是,百分之八九十都系四川和重庆两地。作者生在四川,对家乡偏爱,自然是情理之中。但在《中国禅宗》一书中有“沩仰宗”一节,却没有宁乡大沩山密印寺的一张照片,且两本书中一张也没有,让我看了很是不平。”
三湘佛教圣地沩山,古今名人咏叹者甚多,仅录宋代张栻一诗如下:
上头壁立起千寻,下到群峰次第深。
兀兀兰舆自吟咏,白云深处此时心。
沩山盛产茶叶,尤以沩山毛尖闻名于世。大约在南宋庆元年间,即公元1198年前后,沩山毛尖便正式规定为献给朝廷的贡品。沩山茶与密印寺有着不解之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曾发现密印寺大佛殿中大佛像体内藏有茶叶三十余斤,揭开时满殿清香扑鼻,令人惊异。
密印寺四周遍布名胜古迹,其下不远有灵祐禅师的肉身寺——同庆寺。稍南有晚唐大诗僧齐己藏修遗址—齐己庵。再南至官山,有南宋抗金名相张浚及其子理学大师张栻的墓葬。往西南至巷子口是南宋状元、礼部尚书易祓的故里,附近有易状元墓。
沩山乡境内另有千佛洞、小龙潭、芦花泉、应声泉、接龙桥、镜子石、狮子石等自然、人文景观。千佛洞位于崔坪乡,号称“湘北第一”溶洞。洞谷幽深,迂回曲折,洞内石笋、石柱、石钟乳、石帘、石幔等状如千佛,美不胜收,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湘江风光带
湖南的母亲河——湘江。湘省、湘州、湘城皆因湘江而得名。我们平时所说的三湘四水,三湘者,其中有一个颇为权威的说法。曾两度任过清代岳麓书院山长的王文清在其《湘水记》中,开篇便是:“潇湘、蒸湘、沅湘,三水皆纬流,而经之者湘水也。湘源出阳朔,至永州,潇水入焉,曰‘潇湘’;至衡州,蒸水来会,曰‘蒸湘’;卒与沅水合于沅江,曰‘沅湘’。此三湘之所由名也。”湘江流经长沙约七十四公里,河宽一千至一千五百米不等,西接靳江、沩水,东纳浏阳河、捞刀河等大小支流,途经十五洲、淌十三滩。1995开始修建湘江风光带,至今长沙境内的湘江两岸均建有既风景优美,又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且极适合市民休闲锻炼的风光带。
关于湘江的诗文多不胜数,如清乾隆《长沙府志》中就收有清张璨的《湘江吊古赋》等多篇;清罗汝怀编纂的《湖南文征》中也收有清代李观晸的《湘江赋》等。唐代刘长卿与文朋诗友游湘江后,写有《长沙早春雪后临湘水,呈同游诸子》:
汀洲暖渐绿,烟景淡相和。
举目方如此,归心岂奈何。
日华浮野雪,春色染湘波。
北渚生芳草,东风变旧柯。
江山古思远,猿鸟暮情多。
君问渔人意,沧浪自有歌。
民国梁赓陶有《湘江杂咏》五首,下录其中二首:
湘春门外望春时,湘江儿女歌竹枝。
歌到麓洲洲上柳,东风一夜绿丝丝。
三汊矶畔日斜曛,曼衍鱼龙水上军。
战舰如风鼓如雨,红旗万阵卷残云。
宋嘉祐年间,在长沙的大西门外,曾建有“八景台”,八景台上摩画着宋迪的“潇湘八景图”。宋沈括的《梦溪笔谈》曰:“度之员外郎宋迪工画,尤善为平远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落雁、远浦归帆、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谓之八景。好事者多传之。”宋米芾有《潇湘八景图诗并序》,序中有这么几句:
洞庭南来,浩淼沉碧,叠障层岩,绵延千里,际以天宇之虚碧,杂以烟霞之吞吐,风帆沙鸟,出没往来,水竹云林,映带左右,朝错之气不同,四时之候不一,此则潇湘之大观也。
湘江两岸名胜古迹众多,如名镇名港和人文景观从北往南数有:乔口、靖港、铜官、新康、丁字湾、霞凝港、三汊矶、新河与碧浪湖、杜甫江阁、灵官渡、朱张渡、猴子石等。1971年以前,长沙湘江上是没有桥的。1972年10月1日湘江一桥建成通车。现在的长沙湘江上有桥八座,从北往南分别为:月亮岛大桥、三汊矶大桥、福元路大桥、银盆岭大桥、橘子洲大桥、猴子石大桥、湘府路大桥、黑石铺大桥。又有过江隧道两条……
本书作者之一彭国梁就住在湘江边上,推开靠北的窗子,便可看到三汊矶大桥;往西南方向看,既可看到岳麓山,也可看到橘子洲;往西北方向看,则可看到月亮岛。湘江河里的水,因为其下游蔡家洲砌了个拦河坝,河里的水就四季常清了。只是没有了曾经的枯水季节,似乎也就少了点变化。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湘江长沙段的身边系上了一条美丽的彩绦,它就是闻名全国的湘江风光带。
湘江风光带以休闲长廊和雕塑为主景,配以形式各异的小广场、景观小品,全线种植品种众多的树木和花卉,体现了湘江两岸相互映衬的特色景观。它集休闲、旅游、环保、防洪多种功能于一身。全国河流成千上万,拥有这样大型风光带的,极为罕见。它是长沙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长沙湘江东岸原来码头、堆栈遍布,又是棚户最集中的地段。每逢湘江水涨,沿江一带便成了泽国。三天不雨,又到处尘土飞扬。岸边垃圾成山,粪窖一个接一个,行人至此都掩鼻而过。新中国成立后,长沙市政府修建了北起新河,南至西湖桥的沿江马路,加固了湘江堤防,减少了水患,但这一带脏乱差的局面没有根本改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长沙市政府决定在沿江建设风光带,将轮船码头、货栈等迁至城外,棚户区居民住进了新房,对沿江一带实行绿化、美化、亮化。清晨,人们聚集在广场做操舞剑,跑步健身;夏日,在绿荫下纳凉避暑;冬日,在草地上享受阳光的温暖。一年四季常有文艺爱好者在亭廊中排练和演出节目,面对江潮练声习琴。这里每天游人如织,处处舞影歌声。已故老诗人祝钦坡先生有诗赞道:
昔日摊贩乱堆场,道上灰尘拂面扬。
新政旧城俱改貌,公园景带到沿江。
树多氧气宜晨练,座有河风送夜凉。
是处清幽环境美,万民同乐寿而康。
长沙湘江风光带的建设以长沙历史文化为重点,由北向南,有风帆广场、湘江八景浮雕、信步亭、图腾柱、星梦雕塑、印章文化雕塑、乐亭、碧湘门广场、电灯公司旧址、汇芳亭、文津码头、和平鸽广场、四羊方尊广场、脸谱广场等众多景点。河西风光带上也布置了“林则徐、左宗棠湘江夜话”等雕塑。
潇湘八景誉满九州,历来是画家文人创作的热门题材,北宋嘉祐年间在湘江东岸建八景台,台上陈列宋迪所作八景图。慕名前来观光者越来越多,不少中国文化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都在八景台上留下了不朽的作品,他们当时有米芾、惠洪、揭奚斯、欧阳玄、夏元吉、李东阳、唐寅、王夫之……明朝末年张献忠入湘,清朝初年吴三桂攻占长沙,遭此两次浩劫,湘垣名胜破坏殆尽,八景台也因此荒废,以后未再修复。修建湘江风光带时,在八景台原址上建了一座潇湘八景大型浮雕,长约二十一点八米,高约三米,以花岗岩为基石,上嵌八块青铜浮雕,分别绘八景图像。
时光广场主体建筑为一巨大的图腾柱。柱高十米,直径七点五米,柱面为浮雕所涵盖,构成一幅完整的主体艺术画面。浮雕的创意来自马王堆汉墓出土的T形帛画。T形帛画原来表现的主题是引导墓主人灵魂升天。经过浮雕作者的再创造,主题得到了新的升华,表现了人们对于天地人三界和谐美好的向往和追求。图腾柱镂刻细致,工艺精美。广场南北两侧各有一铜版镂刻,造型分别为“怪神骑兽”和“怪神射箭”,也是汉墓中具有代表性的造型,与图腾柱上的图案浑然一体,交相辉映。
星梦广场在时光广场南边。广场中心水池内,一位身着长裙的年轻美丽的湘女,仰卧于一颗巨石之上,她头顶遥远的太空中,一颗明亮的星星闪耀着万古不灭的光芒,它就是著名的“长沙星”。“长沙星”位于“二十八宿”之一的“轸宿”中。《史记·天官书》记载:“轸为车,主风,其旁有一小星,曰长沙。”古人把地域与二十八宿分别对应。“长沙星”对应着长沙地区。因此,长沙又被称为“星城”。古人认为长沙星主寿,故又称寿星。
印章文化广场由中央平台上二方一圆三枚巨印,与周边造型各异的众多石章共同组成,有如众星捧月,交相辉映,呈现出湖湘篆刻艺术的多彩风姿。湖湘篆刻艺术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一九七二年十月,考古工作者对马王堆西汉古墓进行挖掘时,发现了长沙国宰相利苍和其妻子辛追多枚印章,这些作品,呈现古朴、大气的风格,不事雕饰,却深厚有力。印章广场中央最大的那枚印章,其造型即来自“轪侯之印”。到近代,湖湘篆刻艺术更有大的发展,齐白石就是其集大成者。齐白石不仅是著名的中国画艺术大师,而且其篆刻艺术自成一家,自称“三百石印富翁”。他的作品,布局奇肆朴茂,单刀直下,劲辣有力。广场中央另一枚“中国长沙湘潭人也”的巨印,就是据齐白石原作放大的。
四羊方尊广场在朱张渡之南。四羊方尊是我国商代青铜器中独一无二的珍品,1938年在宁乡黄才出土。它精美,构思奇巧,羔羊与美酒是古人心目中的理想的人生享受,此尊将二者融为一体,匠心独具。为了让四羊方尊的形象在故乡永驻,特地修建了这一座四羊方尊广场,其主体建筑为立于观景台正中央、巨大的仿青铜四羊方尊石雕。这一雕塑真实的再现了原物的风采。广场整体伸出湘江江面十五米,可同时容纳上千人。广场四角各有一根巨大的石柱,每根直径达三米,柱体为龙图案浮雕,装饰成“龙柱”,南北方向各有一根巨大的横梁,宽约一米,梁面为凤图案浮雕,装饰成“凤梁”,凤梁架在龙柱中间。龙柱凤梁中间为观景平台。广场前的地面上有龙凤浮雕花岗岩雕塑,二十四根图腾柱上各立着一只用青铜制的凤凰。整个广场气势磅礴,庄严肃穆。具有凝重的湖湘历史文化氛围,人们来到这里,对于古国文明的敬慕之情、自豪之感油然而生。

橘子洲
在长沙老城西边,湘江从城墙脚下由南向北流过。江心有一长岛,因上面多种橘树,故名橘子洲。又因洲上原有水陆寺,又名水陆洲。洲上景色宜人。1938年2月,郭沫若来长沙,对它赞不绝口,他在《长沙哟,再见》一文中写道:
那平坦而有疏落之趣的水陆洲,怕是长沙最好的特征吧。无论从湘水两岸来看,无论从岳麓山顶俯瞰,那横在湘水中的一只长艇,特别令人醒目。清寒的水气,潇舒的落木,淡淡地点缀着,“潇湘”二字所含的雅趣,俨然为它所独占了。
在文末他还说,待到国难解除后率性就卜居在他所喜欢的水陆洲。可是郭沫若来晚了,长沙开埠后,洋人早就看上了这块乐土,到这里“卜居”了。
橘子洲本是古人游憩之地,早在南宋时辛弃疾就留下“长记潇湘秋晚,歌舞橘洲人散”的名句。但到了二十世纪初叶,却成了外国人寻欢作乐的地方,他们把领事馆、洋行、侨民住宅都建在这里,还专门盖了一座万国俱乐部,而洲上的渔民和菜农却被挤到水边的破鱼棚和吊脚楼中。直到新中国成立后,那些殖民者连同他们的洋楼大多数从这里消失。只有橘洲中部建于1911年的长沙海关大楼等少数几栋保留至今,它们经历了整整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是名城长沙近百年历史的最好见证者。
橘子洲原是三个互不相连的洲岛,分别称为上牛头洲、下牛头洲和水陆洲。民间有谚语云:“三洲连,出状元”。相传北宋太平兴国八年(983)湖南大旱,湘江长沙段小河露底,三洲连了起来。果然这一年长沙出了第一个状元。状元名王世则,他以《六合为家赋》获进士第一名,官右正言,后出知蒙州、永州。淳化元年(990)正月出使交趾(今越南),次年返回汴京,将其出使见闻呈奏宋太宗,此奏文收在《宋史》中,成为今日研究中越关系史和越南古代社会的珍贵史料。
到二十世纪前期,三洲又连成一体,但这时已是民国时期,科举早已废除了,不会有什么状元了,但在1913年至1918年,橘子洲迎来了一群风流倜傥的志士,他们就是当时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的毛润之和他的少年同学。每当假日,他们常从朱张渡渡河,来到橘子洲,或吟诗作对,激扬文字;或中流击水,俯仰沉浮。身无分文,却心忧天下,笑傲王侯。这批人后来大都成了著名的国士,毛润之更成了新中国的主席。1959年6月,他又一次在湘江游泳后,登上橘子洲,他披着浴衣,像少年时期那样光着脚板,踏在松软的洲土上,人们不难想像他是怎样的惬意。二十一世纪之初,长沙人民在橘子洲头造了一尊数十米高的青年毛润之巨型塑像,每当游人到此,不由得被他的豪情所感染。
橘子洲尾部有江神庙和拱极楼等名胜。江神庙原名水陆寺,建于六朝时期。清雍正年间改称江神庙,原庙已毁,今庙为2010年重建。在重建江神庙时一并恢复了庙后的拱极楼。拱极楼始建于元代,楼高七十尺,巍峨富丽。这里是“潇湘八景”之一的“江天暮雪”所在地。当大雪纷飞之时,游人登斯楼举目四望,江山一色,仿佛置身于圣洁、安详、肃穆的仙境,心中的俗念一扫而空,真像要羽化升天而去。
拱极楼不仅是隆冬赏雪的绝佳地,同时又是盛夏避暑的好去处。“五六月间无暑气,二三更里有渔歌。”这副楹联恰到好处地道出了这里环境之清幽。历代文人雅士在这里留下了不少佳句,清人萧大经《拱极楼消夏》有如蓬莱岛上过神仙的日子,诗云:
十二朱栏四面开,纳凉人在小蓬莱。
桃檐石枕清眼熟,柳外微风一阵来。
裴公亭又名楚秀亭,在橘洲中部,唐相裴休贬官潭州时所建,元至元以后故址无存。后邑人在原址上建有义渡亭,供渡河行人休憩之用。宋著名词人王以宁作有《水调歌头·裴公亭怀古》,从词中可知,站在亭上可看到长沙城处处迎风飘拂的酒旗,可见裴公亭至少在两层以上。词曰:
岁晚橘洲上,老叶舞愁红。西山光翠,依旧影落杯中。人在子亭高处,下望长沙城郭,猎猎酒帘风。远水湛寒碧,独钓绿蓑翁。   怀往事,追昨梦,转头空。孙郎前日,豪健颐指五都雄。起拥奇才剑客,十万银戈赤帻,歌鼓壮军容。何似裴相国,谈道老圭峰。
今日,江神庙、拱极楼、裴公亭等古迹均已重建,橘子洲的历史文化得以延续下去。洲上的居民和工厂已全部迁出,整个橘子洲成了一个硕大的江心生态公园。

新河三角洲
新河三角洲,位于湘江与浏阳河交汇处今开福区中部,大致为开福寺以北、浏阳河以南一带。新河原名新开河,为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湖南巡抚王艮为停泊湘江船舶而在长沙北门外新开凿的月形人工港湾。至康熙末年,月河淤塞近半。雍正五年(1727)、乾隆二十七年(1762),湖南巡抚王国栋、陈宏谋两次组织疏浚,使月河两岸均可泊船。陈宏谋还动议月河与河旁的碧浪湖开通相连。同治年间,李元度《开浚长沙城北新河议》,重提接通新河与碧浪湖的动议。该动议直到光绪二十三年(1897)巡抚陈宝箴再倡疏浚新河时才付诸实施。次年因陈宝箴被革职,工程停顿。光绪三十四年(1908),巡抚岑春蓂重新开挖竣工。长沙大商人朱昌琳先后捐资十三万两白银,将湘江、碧浪湖和浏阳河凿通,河长数里,泊船盈万。由湘江、浏阳河和新河围起一片三面环水的三角地带,遂谓之新河三角洲。新河一带随之出现了街市、码头和行栈,成为长沙北门繁华之区。
新河的再次浚通,使长沙城北有了一个可以停泊舟船的港湾,促进了长沙交通与商业的新发展,同时也奠定了新河一带的土地开发。此前,这里为一片农田、水塘。新河开通后,沿河一带建了不少房屋,逐渐形成街道,称新河正街,出现了商店、作坊。晚清时期修筑铁路,这里即是起点,并建了车站。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省主席何键还主持修建了跨新河的桥梁,名曰“键桥”,说明那时新河还在使用。民国晚期,新河又被淤塞,并逐渐废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加强了新河地区的开发,先后在此建了长沙化工厂、长沙除尘设备厂、长沙汽车附件厂、长沙制革厂、湖南动力机厂、湖南人造板厂等,建立了一个石油库,从而形成一个新的工业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由于工业体制的改革,这些工厂都因改制而解体,或搬迁,或消失,这里又成为待开发的地带。二十一世纪初,长沙市人民政府在新河地区展开大手笔开发,建设高档次的博物馆、规划馆、图书馆和音乐厅,称为“三馆一厅”,并引进巨额资金建设道路、市场和住宅小区。称为“北辰三角洲”的大型楼盘拔地而起,新河三角洲以其最富有时代感的面貌,屹立在湘江、浏阳河之滨,写下新河三角洲变迁史上辉煌的一页。
“三馆一厅”合称为长沙滨江文化园,西滨湘江、北临浏阳河,东南为湘江大道北段。2007年12月正式开工,总建筑面积约15.5万平方米,包括音乐厅、博物馆(含市规划展示馆)、图书馆和中间景观塔共4个单体。2015年建成开放。
长沙市博物馆(含规划展示馆)位于新河三角洲尖三角东北侧,建筑起伏跌宕,如同一部石头的史书,记录着城市发展的历程。博物馆建筑面积为3.42万平方米,设有五个展厅,主要用于综合陈列、展示、收集、保管和研究有关自然、历史、文化、技术、科学等方面的实物及标本。博物馆的形态则强调其稳如磐石,沉着安静之势。无论远观或者近看,都如同一块经过精心雕琢的珍宝顽石,雄浑而壮美。博物馆表面采用长沙市地图作为肌理,强化了它作为长沙市城市博物馆的独特性。
长沙规划展示馆位于博物馆底层。该馆从不同的角度,将三维复原、总体规划沙盘模型、数字沙盘、3D影院、隔空互动影像空间、VR自驾等现代声光电技术融入多个展示环节,是集规划展示、科普教育、公众参与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专业展馆。全面展示长沙的山水之美、人文之美、城市之美。
长沙市图书馆位于新河三角洲尖三角西南侧,总建筑面积为3.13万平方米,藏书约140万册,阅览座位2000个。其形态犹如正在慢慢打开的一本巨大的文化大辞典,吸引人们注意,其强调的是一种动静之间的张力。图书馆的外墙通过竖向百叶模拟竹简效果,通过表面的楚文字回应文化的源远流长,同时,内装修采用大量文字浮雕,这些处理都是回应“图书”“文化”的建筑主题,体现了图书馆与其他两馆所不同的个性特色。
长沙音乐厅位于新河三角洲的尖三角上。音乐厅设1446座音乐厅1个、508座多功能音乐厅1个、314座多功能音乐厅1个、排练厅2个,总建筑面积为2.76万平方米(不含地下层)。第一层(38米标高)为演员、后勤办公、贵宾等功能房;第二层为休闲、展览空间,观众可停留性强。音乐厅的观众主入口设在第三层,观众经过丰富的坡道进入建筑的第三层,在入口大厅可俯视全局。1446座的音乐厅采用岛式舞台,用于大型音乐会。山谷梯形楼座分散布置在舞台四周,使更多方向的观众能获得最佳的音响效果和空间感受。508座的多功能音乐厅采用箱型舞台,左右两边有可延伸的侧台能满足会议、个人演唱会及小型歌舞晚会的需要。314座的小厅室内空间亲和感强,可举办生日会、结婚音乐会等形式多变的聚会。
滨河文化园景观塔高118米,建筑面积650平方米,是整个长沙市博物馆、图书馆、音乐厅建筑群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滨河区域一个重要的景观标志。景观塔的设计,力求使其更符合地块特征、地域文化特色。塔的造型立意为“破竹擎天之塔”,象征长沙的发展如“破竹之势”。

兴马洲 
兴马洲位于长沙市今天心区暮云街道(原长沙县暮云镇)西南湘江中,是湘江过昭山进入长沙境内的第一大洲,面积一点八平方公里。原名鹅洲,远在唐代即已开发,洲上产橘,因而也叫橘洲。兴马洲距长沙水路仅五十里,为出入长沙的咽喉之地,古有重兵把守。昭山临江高耸,逼湘江北回;兴马洲又分江水为二,故民间有“昭山保水口,兴马塞龙门”之说。在兴马洲上隔江对望是昭山,潇湘八景之一“山市晴岚”就在这个地方。站在昭山下望湘江,但见碧波荡漾、晴空朗翠,兴马洲白沙泛银,像一条巨舰破浪而来,壮丽非凡。
清光绪《善化县志》载:“兴马洲,县西南五十里,亦名橘洲。洲中赋税,皆输本邑。《府志·拾遗》先名橘洲,自马殷王长沙改今名,一名马殷洲。”五代楚王马殷踞长沙为国都,下令改名兴马洲,把兴马洲作马氏王朝兴旺发达的象征。又传,马氏在洲上建有御马场。该洲不仅风光秀丽,“双流泻练,人烟橘柚”,而且西隔湘江与湘潭县相望,控湘江水路之咽喉,形势极为险要,为长沙天然屏障。清诗人张廷仪《兴马洲怀古》诗二首云:
湘流如带浪鳞鳞,目断芳洲杜若春。
草色六朝迷北渚,水声五代咽南津。
河山久据分封地,烟月空存吊古人。
欲问向时歌舞处,萧萧芦荻旧城闉。
往事何劳话战争,波涛犹作鼓鼙声。
洲环湘水人烟淡,月暗鄢陵墓木平。
帆影夕从汀际落,江花寒向涧边生。
当年带砺雄南楚,可奈金瓯再世倾。
诗中南津即南津城,《湘潭县志》云:“兴马为南津是矣。”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湘水又北,经南津城西,西对橘洲。昭山下有昭潭,与兴马洲首尾衔接。谚云“昭潭无底橘洲浮”,潭水之深,橘洲之美,由是可见。此处橘洲非城中水陆洲,而是兴马洲也。
马楚王朝早已烟消云散,洲上也难找到御马的遗迹。旧事已随流水去,唯留“兴马”二字,让人徒生怀古之情。据传,关羽“战长沙”曾来过兴马洲。兴马洲上有座高大的关帝祠,至今香火很旺。
长沙湘江有一连串洲岛,兴马洲算个奇异。一点八平方千米的江心岛上,有一个岛村——兴马村,有长沙最后一所洲岛小学——兴马小学。长岛人家,在这座岛上生息繁衍,赋予了兴马洲不一样的风情。洲上人口多,原生味十足。绿树成荫,杨柳成行,江面碧波荡漾。开阔的沙滩,银沙漫地,小溪纵横,清澈见底,嫩鱼细虾嬉戏其间,自得其乐。
轮渡是连接这座洲岛与外界的主要方式。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在轮渡缓慢江中徜徉,是不错的体验,尤其是傍晚时分,波光粼粼,夕阳映在水里,金光闪闪,使人陶醉。
根据长沙湘江洲岛的概念规划,兴马洲定位为洲岛小镇度假区,是为湘江洲岛八景之一的“江中雅居”。 树木中隐隐约约的房屋,恍入世外桃源。

月亮岛
湘江三汊矶大桥往北不远处,有一美丽的江心岛——月亮岛。
月亮岛地处湘江主航道西侧,今属望城区,东临鹅羊山,西望谷山,面积二百二十公顷,岛长五千米,平均宽约四百米,最宽处八百多米。最初名遥埠洲,因明代从江西移来许姓人家,而名许家洲。1963年围筑矮堤,形成耕地一百五十四公顷,称湘洲垸,有村民一千三百多人,堤内种植柑橘、桑树、水竹等经济作物,堤外植以垂柳、意大利杨、芦苇等,风景十分秀丽。相传,1985年某领导率队来此考察旅游开发项目,筹建度假村,当时正值一首“太阳岛”的歌唱热整个中国,领导说:“他们有个太阳岛,我们就取名月亮岛吧。”从此,许家洲又名月亮岛。其实,许家洲的面积远大于太阳岛,其自然风光也远胜于太阳岛。
该岛如一弯新月吮吸湘水,两头银白的沙滩拥吻碧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开始筹建度假村,培育了铁树、罗汉松等园林观赏花木八公顷。规划兴建国际度假区,内有森林公园、游乐园、水上活动中心等景区。游人将隐身于绿树丛中,沐浴江风,享受悠闲的度假生活,尽情欣赏田园风光。
关于“月亮岛”的开发,曾经有好多传说。如说将来的“月亮岛”要打造成一个《西游记》中的“美猴王国”,由著名的导演张纪中来担任策划。这并非空穴来风,因为他便是牵线人。最近传来消息,这“月亮岛”即真的要成为“美猴王国”的“神话”了。
规划要把“月亮岛”打造为东方的迪斯尼吗?美国人毕尔·华希写的过一本《迪斯尼传》,其中有最开始筹建“迪斯尼乐园”时的一个构想。文字不长,照录如下:“迪斯尼乐园的理想:希望人们在这里找到快乐和知识。这地方,是父母子女享受天伦之乐的好场所,也是老师施教、学生求知的最佳途径。人们可以在这儿观赏、了解到自然和人为的奇迹。年老者可在此怀旧,年轻者可在此展望未来,年幼者可以在这里欢庆节日。迪斯尼乐园里的特别设施,以戏剧化的方式表现出创立美国的理想和艰苦事实,用以激励全世界。迪斯尼乐园是以美和奇观为特征的博物馆,它集市集、博览会、游乐场、社区中心、活的事物为一体。这个世界的成就、喜乐和希望将充分地展示在这里,这些奇妙的东西都将在这里成为现实。”在这构想中提到了一个“活的事物”,其由来是,有一次沃尔特·迪斯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为何要建“迪斯尼乐园”时说,他们公司是以生产电影闻名的,但“电影放映以后,就再也不能变动了,而乐园这东西是可以无止境地发展下去的;增建、改变,简直是个活的事物。这一切太有意思了”。
如果“月亮岛”真的变成了“美猴王国”的话。以上所引用的有关“迪斯尼乐园”的构想,便也有相当的一部分可以在“月亮岛”得到实现。想像它开园后的景象,不妨翻开《西游记》中的一页。比如某座山,“高的是山,峻的是岭;陡的是崖,深的是壑;响的是泉,鲜的是花。那山高不高,顶上接青霄;这涧深不深,底中见地府。山前面,有骨都都白云,屹嶝嶝怪石,说不尽千丈万丈挟魂崖。崖后有弯弯曲曲藏龙洞,洞中有叮叮当当滴水岩。又见些丫丫叉叉带角鹿,泥泥痴痴看人獐;盘盘曲曲红鳞蟒,耍耍顽顽白面猿……”再翻开一页,又是一个好去处:“两边杂树数千科,前后藤缠百余里。花映草梢风有影,水流云窦月无根。倒木横担深涧,枯藤结挂高峰。石桥下,流滚滚清泉;台座上,长明明白粉。远观一似三岛天堂,近看有如蓬莱胜境……”还有花果山的“水帘洞”,众多“美猴儿”紧密团结在“美猴王”的周围,活蹦乱跳地撒着欢儿,觅着食儿。那是何等的清平和诗意。可别忘了老猪的“高老庄”,那可是他享受人生的好地方。
把《西游记》中的元素和迪斯尼中的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科幻与神话童话融为一体,“月亮岛”会有一个什么样的远景?

浏阳河
浏阳河原名浏水。“浏”,清亮意。位于浏水之北的浏阳市也以此为名。阳,北也。东汉置浏阳县,后浏水渐称浏阳河。浏阳河是湘江的一级支流,其源为大小二溪,分别出于浏阳大围山北、南麓,会于杨潭乡之双江口,为中游之始。其下游从今浏阳镇头镇开始。再下至渡头罗家港入长沙县境,至长沙市伍家岭北入湘江。自大溪河计算,全长约二百三十五公里,流域总面积三千二百一十平方公里,共流经四十余个乡镇。长沙县、市境内长约六十公里,流经六个乡镇和长沙市芙蓉,雨花、开福三区。
浏阳河自浏阳市跃龙乡车田塅进入长沙县江背镇五美乡小埠港村。经湘阴港、桃树湾、金潭、筒车棚入浏阳县柏加乡浏坪村,再入长沙县仙人市乡,经团然、石门、黄兴、榔梨等乡镇进入长沙市芙蓉区东岸乡。有三汊河、沿江港、包公港、峡山口、榨山港、花园港、东茆港、花桥港、千秋坝等九条二级支流,总长一百五十七点五公里。有江背港、漆家桥港、铁路塘港等三条三级支流,全长四十二公里。浏阳河为常年性河流,四季可通舟楫。
浏阳市境内浏阳河两岸有一连串的古镇,如同镶嵌在浏阳河两岸的一串明珠。白沙、东门、达浒、官渡、沿溪、永和、古港、高坪以及浏阳县治城关镇,至今每个古镇都还保留着许多老街。这些老街,曾经是繁华的闹市,常可见“大船尾接小船头,北调南腔语不休。入夜帆灯千万点,满江珠玉似星浮”之景色。两岸则是店铺鳞次栉比,通宵笑语喧哗,两边灯火阑珊,满街酒香四溢。
浏阳河十曲九弯,百数里水路入湘江。春夏河水时常暴涨,秋冬则清波荡漾。两岸山清水秀,风光无限。昔日渡口星罗棋布,如今多桥飞架,宏伟壮观。元代欧阳玄有《浏江》诗云:
浏江江水色幽幽,两岸青山云木稠。
一自桑钦载源委,曾留孙圣作春秋。
猿岫风来起波浪,龙湫月出见汀洲。
下流两度翠华过,光气至今浮牛头。
浏阳河畔有各种各样的特产。用浏阳河水漂洗的夏布洁白如银,经久耐用,远销海外。浏阳金橘,色泽金黄,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曾为“贡果”。浏阳花炮,享誉世界,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百里花走廊,成为浏阳农民发家致富的法宝。永和至古港河道底床所产菊花石堪称世界一绝。清嘉庆《浏阳县志》载:“菊花石堪称菊石花,在县东永和镇侧,大溪水过永和市,中流巨亘如洲,无甚花卉,一望如漩涡堆积凸凹万状,如缕如封,色苍然可爱,有纹而晶莹,作菊花状,跗萼宛然。其中式含苞半吐,殊极有趣。每秋高水落,益玲珑可喜。”谭嗣同有《菊花石秋影砚铭》:
我思故园,西风振壑。
花气微醒,秋心零落。
郭索郭索,墨声如昨。
浏阳河入长沙县境,形成许多绿洲,如山枣洲、江西滩、中洲、柴埠滩、磨盘滩、潭家洲等。洲上芳草鲜美,绿树成荫,如宝石镶嵌镜中,极富诗情画意。又有桃树湾、潭头湾、王家湾、老屋湾、潭湾等较大的河湾,河水百转千回,有如彩带迎风,绚丽多彩,沿河公路纵贯东西,车楫往来,渔歌互答,山村水乡景色兼而有之。一曲民歌《浏阳河》风靡中外。浏阳河流域人文深厚,名胜繁多。自上而下,主要有:胡耀邦故居、刘家祠堂、李氏家庙、双枫浦、状元洲、浏阳文庙、谭嗣同故居、徐特立故居、左宗棠墓、黄兴故居、陶公庙、东屯渡、湖迹渡等。
浏阳河上还有两座不同凡响的大桥。其一:浏阳河大桥,它享有“中南第一座双层钢箱拱跨河大桥”的美誉。其二:三一大道桥,这是湖南首座八车道跨河大桥,也是浏阳河长沙段最宽的桥梁。芙蓉北路浏阳河的出口处,还有一座浏阳河桥。湘江大道下,还有一条几公里的浏阳河隧道。从浏阳河大桥上走,浏阳河水在脚下流;从浏阳河隧道经过,那浏阳河水便是从头上流。

圭塘河
圭塘河系浏阳河的一条支流,位于长沙市的东南部雨花区,发源于跳马镇的石燕湖水库,在黎圫街道的花桥村汇入浏阳河,全长约二十八公里。圭塘河无支流,河水的主要来源为雨水、生活废水、工业废水以及山塘水库水与农田灌溉水等。
圭塘河之名源于古代的龟塘,《宋史?食货志》载:“初马氏(马殷)于潭州东二十里,因诸山之泉筑堤储水,号曰龟塘,溉田万顷。其后堤坏岁旱,民皆阻饥,绍兴七年(1137)守臣吕颐浩始募修复,以广耕稼。”至于龟塘之名的来由,清陈运溶《湘城访古录》引《寰宇记》云:“在长沙县东八里,塘下有良田数百顷,晋太始中,有神龟皎然白色,其形长四尺,数出其塘,土人名之。”明清两代龟塘屡废屡筑。清光绪《善化县志》载:“圭塘,县东十五里,原名龟塘。广延十余里,明知县唐源修筑,年久废。清康熙年间,生员王自拔呈请废塘作田。经知县贾汝翼丈承粮,册名圭字区。”龟塘遂改名圭塘。由于塘坝失修,至民国时圭塘已失去初筑时的水利功能。
南朝时《荆州记》载:“长沙郡东十余里有郡人刘寿墓,有石阙四所。寿,汉顺帝时为司徒。其东有龟塘,周迴四十五里,有灵龟出其中,故塘因名焉。”刘寿,字君长,临湘(今长沙)人。东汉顺帝(126—144)时为洛阳令,勤政爱民,时值久旱,遂裸身曝晒,引罪自责以求雨。相传感动上天,大雨倾盆而下。后官至太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此处大兴水利建设,修有环山灌渠一条,引浏阳河水灌溉农田。1974年又开凿长宽三十米的河渠一条,引石燕湖之水,命名为圭塘河,既能泄洪,又能栏河蓄水自流灌溉,使万亩农田达到旱涝保收,稳产高产。
石燕湖历史底蕴深厚,文化源远流长,其自然景观美不胜收,被誉为“湖南九寨,人间瑶池”。从石燕湖流出来的水,照说也就由来有自,当惠泽两岸风光。遗憾的是,因为上面所提到的大量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的流入,使得这一条曾经美丽的圭塘河变成了一条臭水沟,严重地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于是,长沙市政府下大决心,对其进行整治,并将其打造成一个美丽的“圭塘河生态景观区”。按照规划,此景观区主要位于雨花区圭塘河的中游,总体布局为“一带四区”。一带即圭塘河两岸的风光带,四区分别为:生态示范区、运动休闲区、文化艺术区和城市河流体验区。此项目被列入长沙市政府的重点工程。2011年9月开始动工,现在已基本完工。
其中的四大区之首生态示范区,紧临湘府路。这里将有大片的湿地植物群落,有舒缓的水湾,还有大草坡和百花林以及长桥草甸园等。置身其中,如入梦幻中的仙境。春夏秋冬,四季飘香。与草木为伍,与百花为邻。美国作家梭罗在《湖滨散记》中写道:“春天临近,我正在读书写字,红松鼠就来到我的屋下,它们成双成对,直接跃到我的脚下,一会儿叽叽咕咕,一会儿又嘁嘁喳喳……潮湿的田野隐隐传来了清越的啁啾,这是蓝色的鸣鸟……小溪欢唱,流露出春天到来的喜悦。”第二区为运动休闲区,这是公园的核心区。该区分为专业类型馆区、儿童区、观鸟赏景平台、公园中心服务区等。不仅活动场所多姿多彩,而且还有难得的极限运动场和篮球场等。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体质的提高自然就变得十分重要了。休闲运动是一种时尚。无论是哪一个年龄段,该区都将为你提供运动的场所。第三区为文化艺术区,紧靠着木莲冲路。这里有艺术花园、河流记忆公园、多彩森林区等,与其艺术桥、湿地、绿地等相呼应。第四区为城市河流体验区,此区紧邻香樟路,主要包括滨河防洪景观带、圭塘台地园、水韵体验馆和活动表演场等。
现在每天傍晚都有许多市民在河边散步,看着家门口发生的变化,他们充满了喜悦。到圭塘河去看风景,看那些衣着时髦的女子在河边上照相,看一群群孩子在沙堆上打滚,看新栽的树和新铺的弯弯曲曲的小路。河边上还新修一个健身中心,内设羽毛球场和乒乓球室,吸引了许多健身爱好者。海洋生物馆即将落成,看海豚表演,仅这一个节目,就不知要吸引多少的亲朋好友带着小孩前来观看。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22 07:06 , Processed in 0.10048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