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寺 当行人从书院南路茅家嘴一带经过,老远就看到西面山坡上耸立一座新建的寺院,殿宇恢宏、庄严古朴,它就是近年迁建来的玉泉寺,它与河西的麓山寺、城北的开福寺为当代长沙三大佛教丛林。 说起玉泉寺,老长沙市民很容易联想到毁于文化大革命中的玉泉山观音寺,它们虽然都是佛道合一的宗教圣地,但两者并无历史渊源。玉泉寺原在学院街登瀛桥旁,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8),距今已有近六百五十年的历史。雍正九年(1731)长沙府布政使张凤仪维修玉泉寺时在寺内增塑天妃像,并将寺名更改为天妃宫。 天妃宫祀奉神主天妃娘娘,就是东南沿海地区人民最为崇拜的“妈祖”。相传她是宋代福建蒲田湄州人,叫林默娘,父亲林愿当地称为“林善人”,她是林愿的第六个女儿,从小生活在海岛上,对海事无所不晓,常常帮助渔民解救危难,二十八岁时病亡,当地人称为神女,建庙祭祀。因屡有奇验,元代至元年间被封为“天妃”。清康熙年间,施琅率水师出征台湾,在最后的关键时刻,忽然海潮大涨,潮头高至一丈多,施琅于是命令舰队乘潮出击,一举击败守军,收复台湾,军中都说这是得到了妈祖庇护。战后,施琅奏请朝廷封林默娘为“护国庇民妙灵照应宏仁普济天后”,我国沿海和东南亚都奉她为航海保护神,各处建庙众多,有的称“天后宫”,有的称“妈祖庙”,有的称“天妃宫”,祭祀的都是同一神主。传说这位天妃娘娘也是南海观世音的化身。因此,后来玉泉寺改称为天妃宫。咸丰年间,太平军攻打长沙,从妙高峰上向城内发射火炮,城墙下的天妃宫首当其冲,后来修复。1938年“文夕”大火时再次被毁,宫中的地皮被附近居民占去建了房子,到二十世纪末仅剩下一间简陋的寺屋,天妃宫仅留其名罢了。 2002年黄兴南路兴建步行街时,于书院南路茅家嘴重建,并恢复玉泉寺原名,规模比以前历次重建都要大,主建筑大雄宝殿高二十五米,坐西朝东,门楣匾额由赵朴初先生所题。殿内一层大柱上有一联,体现了玉泉寺始终如一的追求和使命。联云: 七百年庚扬佛法,华严三圣,僧众十方,钟磬禅心清静地; 万千劫永体天心,朗彻六通,圆明王蕴,湖湘慧业太平春。 殿堂正面供奉华严三圣,中央主祀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其形象为双手结毗卢印端坐于千叶莲上,表示佛光普照大千世界。左奉众神之道的文殊菩萨,右奉普贤菩萨,他是佛法精神的典范。二楼正面大柱对联劝导众人潜心修炼,一心向佛。联云: 玉食锦衣莫浪夸,任君有亿万家财,也难脱红尘苦海; 泉声琴韵宜珍惜,伴尔读三千贝叶,许能参个里禅机。 殿中供奉西方三圣:正中为阿弥陀佛、左奉观世音菩萨,右奉大势至菩萨。大雄宝殿西侧为南北厢房,有回廊与主殿相连,厢房前面分别有一座钟楼和鼓楼,构成一马蹄形的建筑群。在大雄宝殿北面山坡上建有一藏经阁,高达五十米,为六层宝塔形,它是玉泉寺的标志。为城南平添了一处新的景观,是登眺长沙城廓的一个最佳处所,它比天心阁、妙高峰地势都高,眼界也更开阔。对岸的岳麓山仿佛就在眼前,山中景物历历在目。橘子洲上的拱极楼也遥遥相对。俯看脚下的湘江风光带如一条彩链直牵到水天相接之处。北面的杜甫江阁,南面的火车头博物广场,全都映入眼帘。侧耳细听,信士们念经礼佛的声音、钟磬之声不时隐隐传来,置身于浮屠之上的人们也真的飘飘欲仙了。 洪山寺 洪山寺位于长沙市今开福区洪山之上,而洪山在今山鹰潭度假村范围内,北近捞刀河,南畔浏阳河。洪山路因洪山寺而名,横贯原国营综合农场洪西管区。此地层峦迭嶂,山青水秀,林木葱郁,环境十分优雅。昔日每当山洪暴发,浏阳、捞刀两河水从南北两个方向呼啸而来,为山所阻,水石搏击,轰然巨响,声如洪钟,浪高数米,常泛滥成灾,而此山巍然屹立于洪峰之间,故名洪山。建庙的初衷即是供奉洪山王爷。诚如已故金石书画家李立所撰门联所云: 洪钟鸣古寺; 山气涌祥云。 清同治《长沙县志》载:“洪山庙建自前明周姓山主,后经众姓重修,改名麓峰寺。庙前有洪山潭激水,滩水过辄激。”相传滩水与涝塘河(今捞刀河)、山阴潭(今山鹰潭)泉道相通。旧有戏楼,佚名联云: 岂无好景助楼台,看木嘴春花,梅湖秋月; 尚有馀音匝弦管,听洪山钟鼓,曲水波涛。 旧时境内有通往浏阳河渡口的古道,岸边和商埠开有油盐、南货、杂货店铺和客栈、茶馆等。原庙毁于1958年,1970年修建洪山桥,为市区北郊交通要道。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洪山寺得以重建,并批准为佛教活动场所,并于1997年10月正式由洪山区旅游管理局移交市佛教协会管理。今寺有前后两殿,香火颇旺,加之山鹰潭度假村的映托,游客渐多。大雄宝殿内堂联云: 九品莲花,狮吼象鸣登法座; 三尊金相,龙吟虎啸出天台。 洪山寺建有客堂、斋堂、念佛堂和佛光塔。佛光塔供人们身后存放骨灰之用。该寺今住持增慧法师是一位书画家,也是作家,著有《大杂院往事》等书,他题佛光塔联云: 宝塔巍峨,直指西天路; 遗灰洁白,永归净土居。 塔的一楼为地藏殿,供有地藏菩萨,释慈慧题地藏殿联云: 振锡持珠入幽冥,尽度群迷出苦海; 深心大愿承佛力,弘宣慈旨发雷音。 寺内还建有茶亭,供善男信女休憩,名为“一味亭”,亭柱上悬联体现了“茶禅一味”的妙境,联云: 四大皆空,坐片刻不分你我; 两头是路,吃一盏各奔东西。 清泉寺 清泉寺原名龙头庵,后又称简公庙,位于今雨花区洞井镇歇马岭,距长沙城东南约十八公里。传说三国时关云长追斩孽龙在此下马歇息。又传明代正德皇帝曾至此,御马住蹄。此乃“歇马岭”和“龙头庵”的由来。庵前厅为关圣殿,关公塑像供奉中央,周仓、关平两将军像立于两旁。庵正门嵌有对联: 龙潭月印; 马岭云闲。 庵的后堂为观音殿,神座上悬“慈航普渡”四字大横匾,二十四诸天排列两旁。明代中期龙头庵更名清泉寺,并新建了南岳行宫。宫内供奉弥陀菩萨。行宫右侧又建伽南庙。明永乐(1403—1424)举人周中有《过清泉寺》诗,诗云: 一径入寒翠,扶筇破野烟。 欲酬黄菊酒,渐入白莲禅。 望远云依树,归迟月过川。 疏钟兼暮角,同到客愁边。 清末著名诗僧八指头陀亦访清泉寺,作《游清泉寺》,诗云: 山林脱尘俗,景物最清幽。 梵呗和松韵,清泉绕屋流。 竹深时度鸟,树老自鸣秋。 赏玩归来晚,青天月一钩。 清末秀才罗晓溪题清泉寺大殿联曰: 四面好山环古寺; 一轮明月映清泉。 清泉寺有记载的住持是清代唯一大师。相传清同治十一年(1872)三月,坪塘石灰窑挑夫简仁惠来到清泉寺拜唯一大师为师,诚心修佛。同年七月简公坐在缸内死去。临死前曾请师傅在他死后把缸盖好,并云,一年后若未腐朽,吾即神去也。一年后,简公果然安坐缸内,栩栩如生。众传简公成神了,遂制成“木乃衣”,乡间俗称“肉身”,供于室,建立神位。拜者日多,越传越神,称其医治眼疾有奇验云云。同治十二年(1873),当地修善人士募捐重修“简公庙”。民国十三年(1924),民国二十四年(1935)又两次修葺。庙基比前厅、后堂高出三米,殿前、殿后各有二十一级阶梯供香客进出。简公“肉神”上面悬挂“简公仙殿”横匾。殿中六根大柱。前面两柱上的对联为清著名书法家邹寿熙所书,横匾为“此谓不朽”。联云: 坐龙潭,饮清泉,普施甘露泽四海; 祐国泰,保庶民,匡扶社稷镇三湘。 庙左为食堂,每年七月二十三日简公忌日,该届所辖三十七个团的赴席香主千人来此吃斋饭,场面壮观。食堂门挂“隆德慈善”匾,门联云: 涤虑洗心从善化; 饮和食德记清泉。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寺庙遭毁,大批佛像及横匾、对联均被焚烧一空。今存道光二十八年(1848)和咸丰四年(1854)香客捐铸的两个大古磬,分别为二十五公斤和四十公斤,磬上镌刻字迹清晰可辨,敲之声音洪亮。清泉寺于二十世纪末重建,今辟为雨花区旅游景点。 大安寺 大安寺位于今雨花区跳马镇金屏村鲤鱼塘。相传老大安寺肇造于清初,为儒、佛、道三合一庙宇,地址在新德村翠峰山之南,距今寺数千米。老庙呈三进两厢格局。第一进,戏台仿?梨镇陶公庙形式,台上唱戏,台下行人。第二进,护法神关公像,关平、周仓二将护卫,神像高丈余,威武雄健。第三进:正殿,观音菩萨端居中央,左有沙仙真人,右有熙白、沙白龙王陪伴。清代大臣左宗棠曾经在庙中留下墨宝。1952年土改时,左宗棠手迹连同其他文物古迹毁灭罄尽,庙宇全部拆毁,片瓦无存。 1997年10月释悟心带领妙弘、妙正二位出家弟子与几位护法居士来到跳马重建大安寺。释悟心,1984年在长沙铁炉寺出家,1992年于浙江苍南慎头庵参学。释悟心募集资金四十余万元,修建了佛殿、斋堂。2007年,又从各地募得资金七十余万元,用于征地、修公路、修缮殿宇。2009年得到原跳马乡政府的大力支持,募得资金百余万元,修建了观音殿、鼓楼、客堂等。是年5月举行了盛大奠基典礼法会。新建的观音殿、护法殿、三圣殿,不烧香烛,只有梵音嘹绕,檀香氤氲,别有一番佛家风韵。寺周公路环绕,书有“南无阿弥陀佛”大字寺院围墙,如玉带镶嵌于群山环抱的万绿丛中。 大安寺山门联云: 一尘不染菩提地; 万善同归般若门。 正殿联云: 水出净瓶入口,皆为甘露; 心离邪念回头,便上慈航。 寺院按时组织四众弟子放生,举行法会活动。每年三月举行清明法会,四月初八举行浴佛法会,七月十五举行盂兰盆法会。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举行观音法会。四月十六至七月十五进行三个月的夏安居。2001年至2010年十年期间,扶贫助学、资助残疾人、修建学校以及为四川和青海地震灾区人民捐款救灾达五万余元。 洗心禅寺 洗心禅寺原名洗心庵,位于长沙市今望城区黄金街道高顶山麓,清初高僧汉月法藏禅师始建。清同治《长沙县志》载,“洗心庵建于高顶山下,庠生李旦文捐建。旦文捐施田山,众姓另捐关帝祀田二石。”洗心禅寺为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一诚法师出家祖庭。洗心庵旧联云: 莲宇镇三湘,常觉洗心藏妙谛; 金绳开四界,直教选佛绍禅宗。 法藏禅师(1573—1635),字汉月,俗姓苏,无锡人。五十三岁时到金栗山广慧寺拜师,受心法于天童密云悟祖,圆悟当即命法藏为自己门下的“第一座”,并手书临济宗承嗣法源付之。法藏门下,多为明末遗民,怀着故国之思而遁入空门,以不循古法,自出新意显扬于宗门,门下一度兴盛,演派三十二字云:“法宏济上,德重律仪,教扩顿圆,行尊慈忍,参须实悟,养合相应,后得深渊,采传光粲。”法藏之说在当时遭到雍正皇帝强烈反对,雍正御撰《拣魔辨异录》,指责法藏为“魔藏”,师弟弘忍为“魔忍”,敕令天下焚毁法藏以及师弟著作,撤销法藏一系的钟板,永远革除临济祖庭之外。各地寺院接旨后,都遵旨清除法藏的影响。因洗心寺远处湖南,或因地僻得免祸患。 民国年间,寺院规模宏大,庙宇殿堂共有一百零七间,住僧七十余人。庙产水田二百余亩,山林菜地二百余亩,可称得是长沙河西的一座大庙了。因历史原因,毁于1958年。 洗心禅寺于2003年重修,第一期工程完工于2006年。洗心禅寺能有今日,不得不感谢一诚长老。一诚(1926—2017),俗姓周,名云生出生于长沙县(今属望城区)的乌山附近。他在十五六岁时,就常随亲友去乌山寺上香礼佛。不久即拜师念佛。1948年的某一天,他在乌山大殿拜佛时,他看到大殿之中庄严无比的尊尊佛像,像前蜡烛熊熊燃烧,烛泪流淌,顿时心生欢喜,口中不禁念念有词:“今来无三字,皈依故佛前……乌山寺烟渺,灯光用大千。”在场的人听到后很是惊讶,认为他善根早具,禅缘将结,如果改修参禅,必成大器。于是,周云生(当时一诚的名字)在其师的指引下,拜别双亲,前往黄金园乡洗心庵,礼明心为师,正式剃度出家,承临济宗派,法号一诚,字悟圆。从此跟随明心,研修佛法。从1948年至1956年,一诚法师在洗心庵整整研习佛法八年。后来,一诚法师道业日隆。1958年,升座真如禅寺方丈;1986年任江西省佛教协会会长。2002年9月,一诚长老当选中国佛教协会第一任会长。 一诚长老知恩图报。他对自己曾经研修过八年的洗心禅寺一直挂念在心。1986年,他托一个在长沙的弟子专程去看洗心禅寺,谁知只看到了一片荒芜的旧址。曾经的庙宇片瓦无存,甚至连一棵树都没有了。旧址已被当地的农民种上了蕃薯。一诚长老得知,心中很是落寞伤感。当年的种种情境,经常出现在梦中。于是,他便有了恢复的念头,只是等待时机的成熟。二十一世纪之初,因缘成熟,天赐良机。2002年9月,一诚长老便派法脉弟子悟圣前往望城金黄乡担任重修洗心禅寺的监院。 今日洗心禅寺,布局以中轴线为基准,分左右两厢排列。中轴线上依次是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和法堂;左厢为虚怀楼、西归堂、鼓楼、禅堂和方丈楼;右厢是云海楼、客堂、钟楼、斋堂和尊客寮。整个庙宇回廊相衔,融殿、阁、堂、房于一体,红墙金瓦,翘角飞檐,庄严古朴,气势恢宏,金碧辉煌。殿内满堂缅白玉佛像,玉质上乘,雕刻精美,法像庄严。寺前方的洗心广场,占地四十多亩,可容纳上万的信众,蔚为壮观。一诚法师题大雄宝殿联云: 洗尽微尘,宝相庄严,佛光普照无穷国土; 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慧日高悬不二法门。 现在,洗心禅寺的大雄宝殿之中所供奉的金光闪闪的“四面佛”,系泰国的泰皇慈善基金会所赠,当时的四面佛安座祈福法会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法师主持。参与者有湖南佛教协会会长圣辉法师和泰国塔西朋长老及护送四面佛的泰国僧众、居士以及洗心禅寺的全体僧众。据悉:四面佛有四尊佛面,分别代表爱情、事业、健康与财运,是泰国最有名的佛像之一,备受东南亚信众的喜爱。 松柏寺 松柏寺位于今长沙县县治星沙镇文化公园旁。松柏寺原名松柏精舍,地处今星沙镇的原址望新乡。望新乡在1949年前名为“望仙乡”。“望仙乡”又源于“望仙桥”。元代文学家许有壬大德年间(1297—1307)赴?梨东冈书院看望父亲时所作《元六日赴长有感》诗自注中有“对江,马行二十里,走望仙桥,复茆港舟行”之语,可见那时就有“望仙桥”的地名了。1950年,开展“除旧更新”运动,望仙桥改名望新桥,望仙乡亦改名望新乡。望新由望仙演化而来。 据传,松柏寺始建于北宋神宗年间,寺周苍松翠柏,古树参天,因名松柏。望新乡撤销时,寺宇已不存。1992年台胞居士筹资重建。全寺占地近一公顷,寺周仍环绕苍松翠柏。以后多次扩建,有大雄宝殿、藏经楼、慈光塔等建筑,今为长沙县佛教协会驻地。寺内殿堂、佛塔、僧寮错落有致,放生池、休闲亭、相映成趣,大雄宝殿、三门、慈光塔设计建造别具一格。建筑面积六百平方米的大雄宝殿和居士寮房于2003年10月竣工,气势恢宏。五百罗汉堂也已重建,堂中每尊罗汉高一点三五米,系纯樟木雕塑,其规模为湖南全省之最。大门联均嵌松柏二字: 松本含灵,枝枝尽是般若; 柏元有性,叶叶皆为法身。 又: 松风拂面禅心静; 柏舍怡人德宇宽。 已故书法家史穆为藏经楼法堂题联云: 立德立功立言,事事流转不朽; 在上在左在右,人人仰止无疆。 九溪寺 九溪寺位于长沙县金井镇九溪源,始建于唐贞观八年(634),传由尉迟恭监建。原名九峰寺,因右侧有一泓溪水,九曲回环,绕寺流入金井河,后改名九溪寺。九溪寺历宋、元,至明正统间(1436—1449),传临济正宗十四世戒境禅师驻锡于斯寺。清康熙九年(1670),住持僧彦夫相继募缘扩建,修观音阁、关圣殿、佛殿,三栋相连。彦夫为九溪寺中兴之祖,有乾隆五十九年(1794)石碑为志。当地长者亲眼所见古碑文中有“贞观八年”字样。 清同治年间,寺庙得以重修。民国以来,天灾人祸,加之金井河改道,千年古刹片瓦不留,唯乾隆时留下的两块石碑被村民移作他用而幸存,碑文大体可辨认,落款为“大清乾隆五十九年岁次甲寅黄钟吉月蓝田居士谨志”。 1984年,本地人在原寺后山建平房,立观音佛像供奉。九溪寺观音阁原有左宗棠在率军收复新疆后返乡时题写的柱联 ,联曰: 佛国我曾经,带来塞上葡萄,证明仙果; 迷津人不少,愿藉瓶中杨柳,遍洒莘芸。 相传关羽战长沙时曾血染此地芦洞源、杜冲源、长沙源等9条小溪。佚名九溪寺联云: 灵官真显应,镇余家,护新塘,祀奉赵公元帅,锡福唐湾,金银堆满财坡里; 将士逞威风,进杜冲,出芦洞,追随汉寿亭侯,大战长沙,鲜血染红九溪源。 联中灵官坳、余家冲、新塘冲、唐湾里、将军塘、芦洞冲等均为当地地名。 2015年11月11日,“千年古寺九溪寺的改扩建工程启动庆典暨万佛塔奠基法会”隆重举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湖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圣辉大和尚,及省市县相关单位负责人、各地宗教界人士出席典礼。重新扩建的九溪古寺,占地约二千七百平方米,上、中、下三栋,依次为观音殿、大雄宝殿、关圣殿。观音殿联云: 南海非遥,全凭一点灵犀,十分缘分; 西天不远,彻悟三更钟磬,几藏经文。 各殿菩萨、罗汉、护法造像都采用木雕彩绘风格,这是湖南省唯一整体采用彩绘塑造佛像的寺院。 浏阳文庙 浏阳文庙在今浏阳市圭斋路上。它原是浏阳学宫的组成部分,清朝末年废科举后,学宫改为学校,成了今日浏阳市一中的校舍。文庙自成院落,至今基本完整。在全国数以百计的文庙中它属于保存最好的。 浏阳文庙最早建于北宋治平元年(1516),后迁建于今址。现存建筑系清道光九年(1829)所建。 文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六千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是为棂星门(已改建),泮池(现为花坛)、大成门、御道、大成殿、奎文阁。东西辅以状元门、钟鼓亭、乐舞亭、厢房、回廊,环以朱色围墙。大成殿为庙主建筑,砖石木结构,重檐歇山顶,琉璃筒瓦铺面,青花瓷砖作脊,中置葫芦宝顶。殿内三十二根石柱支撑梁架,分三层排立,气势雄伟。正面以雕花镂空的中堂门作屏,三面置石栏围廊,殿后有御碑亭。布局严谨,古雅清幽。殿门两侧挂两副木刻镏金对联,其一曰: 令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 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文师。 其二曰: 觉世牖民,诗书易象,春秋永播道法; 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 舞亭、乐亭分置月台东西,均为四角重檐攒尖顶方亭。为祭祀时乐舞的演出场地。殿前有大成门, 两侧设辕门。大成殿后有圭文阁,建筑面积约二百平米,二进五间,砖木结构,阁内原有清康熙、乾隆分别题写的“斯文在兹”“万世师表”匾额。 浏阳文庙不仅建筑保存完好,而且祭祀的古乐也传承了下来。祭孔时奏的音乐称大成乐,庄重严肃,由金、石、丝、竹、匏、土、草、木八类乐器演奏,每种有数器,属于竹类的琴就有二十五张之多。乐曲分为六章,“吹”“弹”“击”“歌”“舞”同时并举,全礼一百二十八人,人各执器,舞分文武,文舞为羽、籥,武舞为干、戚,场面十分壮观。大成乐在很多地方已经失传,连曲阜孔庙也保存不全。清乾隆年间,浏阳人邱谷士先生,精于音律。他曾亲到曲阜对大成乐进行研究,又根据浏阳出土的大编钟,参照《汉书》上的图录,制出全套古乐器,补全了失传的乐曲,使大成乐归于完整。 清代文庙内专门设有礼乐局,聘请邱谷士董其事。每逢春秋二祭都按他所复原的古乐旧规演奏,曲阜孔庙专门派人前来,并仿制了全套古乐器。到民国时期,浏阳仍有一批各种乐器的演奏、教授和制造人材。于今文庙的古乐器连同曲谱都珍藏在湖南省博物馆内。大成乐得以保存下来,浏阳文庙功不可没。2013年,浏阳文庙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97年,谭嗣同、唐才常、欧阳中鹄等人为推动维新运动,在圭文阁内创办新算学馆,以培养数学专门人才为办学宗旨。它是湖南近代最早的兼学西方自然科学知识的学校。戊戌变法失败后,被迫关闭。圭文阁经过修缮,如今作为“新算学馆旧址”单列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石霜寺 石霜寺又名崇胜禅林,位于浏阳市金刚村霜华山上,前对浏翠峰,晴岚可掬,后枕凤翔峰,状若展翅苍鹰,狮子峰居其左,象王峰峙其右,寺宇依山坡分台阶而建。 寺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呈参差错落之格局,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自唐至清,屡经修葺。今存大雄宝殿、关圣殿、云水堂、洪音阁、祖堂、方丈室、客膳厅、花蓼阁等。另有部分石碑木匾幸存。大雄宝殿居建筑群中心位置,总面积七百六十四平方米,高十八米,建于花岗石台基之上,重檐歇山顶,副阶周匝。方丈室居全寺最高处,结构比大雄殿较矮小,高十一米,硬山屋顶。寺内幸存清代至民国年间匾额十块,最早的为清同治十二年(1873)置。石霜寺,因霜华山山峻水秀,触石喷霜而名。宋诗人毕田有诗云: 石上泉华喷猛霜,境奇因此辟禅房。 使君环笏留何用,枯木千余满一堂。 石霜寺创建于唐代沙门庆诸之手。庆诸(?—888),《五灯会元》有传,俗姓陈,庐陵新淦(今江西清江)人,拜绍銮为师,出家学佛。初参访沩山灵祐,在密印寺当米头,后又到道吾山参访宗智获悟。一天,宗智说:“我心中有一物,久而为患,谁能为我除之?”庆诸答:“此物俱非,除之益患。”宗智赞之,后建石霜寺,为住持,开堂说法。 时宰相裴休贬为湖南观察使,笃信佛教,执笏来访。庆诸指其笏说:“此物在天子手中为珪,在官人手中为笏,在老僧手中且道唤作什么?”裴休无言以对,遗笏而去,后建遗笏堂。此笏虽曾遗失多次,终完璧归赵,至今仍在,誉为“寺宝”。庆诸居石霜寺三十年,僧众追随者上千人,其中十之七八参禅长坐不卧,屹若株杌,谓之“枯木禅”,名声远扬。唐僖宗派人赐紫衣不受,后为之修造寺院,由裴休监造。石霜寺遂成为湘省名寺。 相传唐僖宗的第三个儿子,即普闻禅师,在石霜寺出家,法号“龙湖”,山涧旧有“太子桥”遗迹。唐代高僧慈明、楚圆,其弟子慧南方会,在黄龙山、杨歧山布道讲经,创立黄龙、杨歧两佛教流派。 后又有日本国高僧明庵西荣和俊艿来此学法。回国创立了日本佛教中的临济宗、中严宗两派系。1983年,日本驹泽大学佛教部第五次佛教史迹访华参观团曾到石霜寺拜祖,并敬谒庆诸塔墓。 石霜寺附近景色优美,峰峦参差,中出小溪一泓,蜿蜒绕山而下,注入山麓金刚河。清人徐旭旦《石霜寺》诗云: 春深玉殿紫苔封,簇绕屏山翠几重。 鸟识磬声仍下食,云移潭影恰闻钟。 龙华地变黄金界,鹫岭南归白社宗。 我爱远公栖遁好,再来挥麈抚长松。 石霜寺内外有十八景,不胜枚举。山上有连理枝,亦称隔河相会,河两岸各有一树,紧紧相抱,枝枝相连。有引路松,一排松树,伸枝于一方面,状若引路。又有虎爬泉,更是远近闻名。据清顺治年间浏阳知县韩燝《石霜寺记》载:“传开山时,僧苦远汲,忽夜闻虎吼。诘旦,视崖间石壁,上有虎爪痕,泉五道喷出如沸,名虎爬泉。盖道力宏远,猛兽亦为效灵也。”清光绪任两广盐运司的浏阳优贡黄征有《虎爬泉》诗云: 几幅袈裟地,禅林托钵初。 传闻泉竭绝,曾费虎爬梳。 鸿雪犹留印,龙云宛辟畲。 名山总神异,不必道凭虚。 密印寺 明末清初诗人陶汝鼐《沩山密印寺》诗云:“法雨来衡岳,宗风起仰山。什方密印寺,飞落白云间。”一句“飞落白云间”,它道出了这座长沙境内海拔最高的佛寺的特点。宁乡西南与安化交界处,沩山群峰环列,毗庐峰巍然矗峙于众峰之中,高与云齐。峰前有一大片开阔地,密印寺就建在这片平冈之上。 就是这座深山古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竟引得日本僧人前来取经,可见它在世界佛教史上的地位。佛教界之所有重视密印寺,因为它是沩仰宗的祖庭。禅宗分为五派,沩仰宗为其一,为唐代高僧灵祐禅师在宁乡沩山创立,其弟子慧寂禅师在江西仰山所发扬,故称沩仰宗,又称密宗。后来传至日本等国,至今那里仍有不少信徒。 唐大中初年(847)时任湖南观察使的裴休奏请朝廷在沩山兴建密印寺,并御赐匾额,原寺院建筑宏伟富丽,有“九进十三横”,最盛时僧徒多达三千人,有三千七百多亩庙产。从宋代至民国寺庙四次毁于火,以后又多次重建。今存建筑大多为民国时期所建。 密印寺分为八个部分,即山门、庭院、大殿、后殿、左右配殿、左右禅堂、祖堂等。山门高大庄严,为红色三开牌楼式砖石结构建筑,硬山顶,盖黄色琉璃瓦,中置宝瓶,两端有鳌鱼鸱尾。中为拱形大门。拱门左右有侧门,又有红色排墙两扇,分别向两边展开,并接土红围墙转而朝后延伸,直到山腰。 进入山门,有一长约六十七米,宽约六十二米的宽阔庭院,穿过庭院,即是大殿。大殿又称万佛殿,因殿中四壁的每块砖上都有一尊镀金的佛像,共一万二千一百八十二块,这在全国绝无仅有。相传其中有一尊佛像为纯金打造,谁能指出则同缘殊胜,五福加身。万佛殿是密印寺的主体建筑,也是全寺的中心。大殿为砖木石混合结构,重檐歇山顶,黄色琉璃瓦,高二十七米。正脊饰蟠龙吐珠等泥塑浮雕图案,中置宝顶,两端为鳌鱼鸱尾。大殿正面有石金柱八根,其他三面石檐柱十八根,均为白色花岗石所制;四周为走廊,庄严肃重,气度大方。殿前有朱红槅门三排十八扇,上雕以花卉禽兽图案。迈入槅门,正面即为三尊大佛像,通体箔金,辉煌耀目。正中是释迦牟尼像,高十多米,端坐于金莲座上,手持宝塔,仪态端庄。 大殿两侧为配殿,左为斋堂;右为卧室,有石金柱十根,石檐柱十二根。大殿后为禅堂,又称法堂,是僧众举行法事之处。禅堂为二层砖木结构建筑,堂外有走廊,内为厅堂,又有石金柱四根。祖堂是历代寺僧祭祀沩仰宗始祖灵祐禅师之所,处于禅堂左右,中有游亭相接。裴休撰联云: 雷雨护龙湫,洗钵安禅,昨夜梦伽蓝微笑; 松花迷鹿径,鸣钟入定,何人知节度重来。 寺内有银杏一株,相传为裴休所植,经历了一千多年的风雨,如今依然生机勃勃,树干高大中空,一檀树寄生其中,人们称这一奇景为“白果含檀”。寺内和周边有美人笕、优钵泉、油盐石、来木井、牧牛石等名胜,各有故事。 二十一世纪之初,对密印寺进入了一次大规模的扩建,在毗庐峰上建千手千眼观音文化公园、巨型观音雕塑。雕塑高九九点一九米,象征观音菩萨出家日九月十九日。毗庐峰海拔五百七十九米,故此观音像的高度为世界之最。圣像共有十一个头,代表三十三个应变化身;四十只手,每只手心上有一颗眼睛,每颗眼分别有二十五种法力,故称“千手千眼观音”。依山背建拜道,呈菩提树造型,主拜道六百一十九级台阶,寓观音六月十九日得道成佛。主拜道中轴线逐级而上,分设吉祥、如意、莲升、平安四大广场,密印寺更显得气势恢宏。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4-11-22 05:50 , Processed in 0.15497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