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伤逝

2020-9-24 16:5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20| 评论: 0|原作者: 陈书良|来自: 名城长沙网

 

一个春阳煦煦的好日子,带着悠悠然的好心情,踅入八角亭侧的甘长顺面馆,要了一碗味道鲜美的寒菌面,吃了两口,抬头瞥见悬挂在店堂正中的匾额,黑漆底髹金大字:甘长顺  胡慰曾题。一阵伤感袭上心头,竟放下碗筷,怅然而归。我知道,这就是伤逝。

    算来慰曾兄辞世已有十二年了,墓木已拱。现在长沙市书法家如同过江之鲫,知道慰曾兄的人却愈来愈少了,但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慰曾兄是以才情和书法称雄湘中的。那时,他在长沙手帕厂任美术设计,我们这些仰慕风雅的青年都如众星拱月般地追随他,叫他慰曾兄,经常在他那破旧的房子里聚会纵谈。

    我以为,慰曾兄称得上孔子所赞叹的“多才与艺人也”。他身材瘦小,双眼亮如点漆,潇洒俊逸,骨子里都透出聪明,精于书法,兼擅丹青,还会篆刻,也拉得一手好二胡,更难得的是,他的旧体诗词和古文也写得很地道。要知道,他当时只是一个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工人哩!

    七十年代,郭沫若的行书很吃香。慰曾兄由学张黑女和米南宫入手,融入郭体,风骨凛然而又气韵生动,很受人青睐。他更将书写的毛泽东诗词印制在手帕上,墨气淋漓,清光照眼,一时间,长沙手帕厂的诗词帕走俏全国!

    记得当时我在一个区办小厂做钳工,由同学谭秉言(现在是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介绍认识了慰曾兄。握手之间,我就觉得他英气逼人,自己的才智远逊于他。我结婚时,他送了我一幅中堂画:“红柿满枝歌满江”。近距离的红柿有小拳头大,远距离的船队却如火柴梗般纤细,布局设色都很大胆。这幅画在我房中挂了足足三年。后来,我将自己发表在报刊的诗文剪辑成册,请慰曾兄题签。蒙他题写了“工余小札”,并且写了一首五律送给我。诗的内容当然是勉励之词,而且多结合当时的“左”的形势,倒是他的字清雄挺拔,给人印象至深。可惜几次搬家,这本“工余小札”已寻觅不到了。

    慰曾兄的夫人何氏很贤淑,他们有三个儿女。虽然家计拖累,慰曾兄为人却极风趣。记得1987年底,我们在蓉园五号楼一起吃了一顿饭,主人已经记不起是谁了。当时我在省社科院工作,他也已调至市民主党派从事宣传。同桌的记得还有史穆、何光年诸先生。大家纵酒高谈,甚为相得。酒席接近尾声,桌上盘盏凌乱。慰曾兄站起身,一边将盘碗摆好,留出一个空缺,一边眨着眼,笑着对大家说:“留一个鱼壕,留一个鱼壕。”不久,服务员端上来最后一道菜,果然是鱼,而且慰曾兄做的“鱼壕”正合菜盘的大小。这以后没过几天,就传来了慰曾兄的噩耗。他是因患急性胰腺炎而辞世的,年仅四十九岁,可谓英年早逝。

    后来,我每次到蓉园五号楼,脑海中就浮现出慰曾兄当年“留鱼壕”时的狡黠而不无得意的神情。从前读《世说新语》,记载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入仕后乘车经过当年聚饮的黄公酒垆,追怀往事,对后车的人说:“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共饮于此垆,竹林之逝,亦预其末。自嵇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视此虽近,邈若山河!”八字的力度是极为深沉的。早岁读书,还以为王戎多愁善感,现在才明白,这就是伤逝。

1999.8

 

上一篇:书祭下一篇:青鬓通泰街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23 10:34 , Processed in 0.0971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