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古镇说古 —— 望城湘江古镇群简史

2020-9-23 11:5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716|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新康:古沩口戍

 

大清《一统志》称:“沩江在宁乡县一百五十里,源出大沩水,东北流入长沙县界,名新康河,又东北入湘。”沩水入湘江处,称新康口,其北岸即新康镇。杜甫诗《北风》即在新康所作,杜原注:“新康江口,信宿方行。”诗中有“爽携卑湿地,声拔洞庭湖”之句。


新康口扼湘北水上要冲,历为兵家必争之地。《水经注》载:“新阳(宁乡)县南,晋太康元年改曰新康矣。沩水又东入临湘(长沙)县,历沩口戍东南注湘水。”清陈运溶《湘城访古录》据此断定“新康河即古之沩口戍也。”《水经注》中的“新阳”和“新康”均为今宁乡县的前身。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孙吴取荆州(其时长沙属荆州)后,分益阳为益阳、新阳二县。新阳县辖地大约为今宁乡县境及今望城区部分地域。新阳县治设长桥,即今宁乡横市镇。《水经注》又载:“沩水出益阳县马头山,东经新阳县南入湘江,晋太康元年改曰新康。”“新康”二字究其含义,因上有沩水、茆江(茆江下游即八曲河,亦称漮水),故取新阳的“新”,漮水之“漮”,去水旁即名新康。


晋太康元年(280)新阳县改名为新康县,南朝沿袭晋制,沩水下游渐称新康水。隋唐时,新康县与益阳县时分时合,直至宋太平兴国二年(1329)置宁乡县,新康县之名才渐渐淡出历史,而新康水入湘江口的新康镇名一直保留至今。


据《陈书·岳阳王叔慎传》记载,隋朝收复长沙,最后战场就在新康口。隋将薛胄生擒陈叔慎,长沙陷落后,邬居业率所部从武州来援,出横桥江,闻叔慎兵败,乃驻新康口。隋大将刘仁恩奉命援助薛胄,于是新康口发生激战,相持两昼夜,隋军击败陈军,邬居业被俘,长沙归入隋朝统治。明末大乱,军阀混战,新康口再次成为战场,新康口几成废墟。其时陶汝鼐《还新康江口》诗云:“江岸人烟废,鱼矶草木深。羽鳞欣有托,天地似长阴。无处询前辈,徒劳辨旧林。馀生还数过,未忍赋愁心。”


新康在汉、晋时属新阳县和新康县,唐代以后属长沙县,清代称新康都,辖靖港、乔口等地。到清代,新康又恢复往日的繁华,到处莺歌燕舞,戏楼遍布整个集镇,举人袁松崖有《新康戏楼》联曰:“湘水庆安澜,恰当古寺钟摇,锦缆牙樯千里集;江村欣赛社,又听阳春调逸,渔歌樵唱万人欢。”


民国时期,设新康镇。镇上有裕源槽坊,酿酒远近闻名,酒香飘溢湘江,船工纷纷落帆停桨,上岸饮酒,有传统花鼓戏《洪兰桂打酒》述其事,使新康名闻湘鄂,经商者趋之若鹜,促进集市更加繁荣。抗日战争前,有工商业106户,常住人口5000人。


昔日新康古刹甚多,较著者有“洪山古刹”,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清时重修二次,祀洪山佛祖,香火鼎盛;“阴阳庙”建于清代中期,位于街的中心,是由江西会馆建造的万寿宫,祀许逊真人,福建会馆建造的“天后宫”则祀嫘祖姐,二庙背向建造,一向东一向西,故称阴阳庙。还有茅庵寺、观音堂等,今均荡然无存。


新康镇周围还有多座卫星集镇,最有名的是沱市。沱市滨沩水下游北岸,东距湘江10公里。古称沱江、沱川,形成集市,故名沱市。因处围垸地区,邻近农村盛产稻谷、牲猪、鲜鱼、禽蛋等经此外销,南宋时已形成内河商业集市。上河街原有24级石码头,能停泊10吨级货船,终岁通航,北至靖港、铜官、乔口,远及洞庭湖区各商埠,南通省垣长沙,溯沩水而上可达宁乡。余廷灿曾撰文称沱市“人烟凑集,屠贾负贩之繁,可得省会之十一”。民国时期,战乱频繁,沱市得内河之条件,从省垣逃难的商人、居民云集此地,形成贸易空前繁荣的景象。


沱市的名气更缘于辖神庙会。每年农历七月十二日为辖神庙的庙会日。庙会的前两天,当地百姓要打着旗锣鼓伞,抬着辖神菩萨在各乡周游。每逢庙会得连续唱戏10天,白天10台戏,由庙开支,晚上9台戏由当地行会开销。辖神即管辖一方之神。“神辖一方宜有常祀”乃建庙的初衷。建庙时间无考,至清乾隆年间,“庙宇深敞”,神像已“无狰狞可畏状”,遂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重修,长沙城南书院山长余廷灿作有《辖神庙记》,记中曰:“旧岁六月,大水不伤稼,而瘴疫不入于境。于兹数十年,故不约而同,谋成义举。因别去。今年仲夏,各持所订醵金簿,谒予城南,约而计之,不下数百金。予喜曰,诸君子可谓诚于祀神者哉。第须营不濒河之产,使千年不被水患,以无替神祀。诸君云,诚如尊命,今适有田而售之为丘者,几百为亩者几十皆水,不至浸旱,不至槁者,愿片言以勒诸石。予因乐得而记之。”


抗日战争前,新康镇有工商业106户,常住人口5000人。1949年,工商业减至80户。1951年,属沱川镇。1953年,改为新市镇。1956年,置乡级新康镇。1957年冬,沩水上游拦河筑坝,航运被阻,逐渐失去繁荣局面。1958年,划归靖港公社新康大队。1961年,划归新康公社。1980年,沩水大桥建成,沟通了南北陆上交通。集镇内有公社机关和县、社办工厂、商店、医院、学校、影剧院等,是附近农村农副产品集散地,集镇又渐趋繁荣。1984年,改属新康乡,为村级集镇。1987年,有居民388户,1121人,有县、乡企业41家,个体工商业20户。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6-24 19:57 , Processed in 0.09986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