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位于沅水下游,洞庭湖西部。东汉时为武陵郡治,宋政和七年(1117)置常德军节度使,常德之名由此始,为历代县治、郡治、州治或府治的所在地。常德历为湘西重要门户,物资集散枢纽。外省商人亦来此经营,各擅一业。清乾隆十六年(1751),商人按籍贯或同业关系,组织公所和会馆达16处。到清咸丰十年(1860)有牙行140余家。 1899年、1904年,岳阳、长沙相继开埠后,外商大量输入煤油、食糖、颜料、卷烟及其他工业品。光绪三十一年(1905),常德辟为“寄港地”,进出口贸易增加,牙行普遍设立,以花、油、粮、木、药、山货等行为盛,干鲜果、柴炭、鱼、纸、猪、蛋、砖瓦、石灰、窑货等行次之。 民国六年(1917),全县牙行发展到238家。棉纱、匹头、百货、土布等批发商生意兴隆,有经营土布起家的富商李亨泰和蒋万新;有号称“棉纱大王”的戴荣庆纱号;有百万资财的大匹头商谦记绸布店。常德本地所产的谷、棉、鱼、豆、牛皮、皮箱、大布销贵州、四川、汉口、长沙及湘西一带。到民国二十五年(1936),牙行增至459家,为历史上户数最多的时期。
津市今为常德市代管,地处澧水下游,洞庭湖西北岸,境内澧、澹、涔、道4水汇合,四周与澧县接壤。原属澧县,1950年设市(县级市)。津市港是省内6大内河港口之一,循澧水干流而西,可通上游各县;穿洞庭湖,与滨湖各县相联,并贯通湘、资、沅水各主要商埠;顺松滋、虎渡河达江汉平原,是澧水流域及湘鄂边区10余县水运交通枢纽。 明朝中叶津市市场初具规模。万历年间(1573—1620),已是千户之聚。清同治八年《重修直隶澧州志·津市》载, 津市“街长七里零”,“舳舻蚁集,商贾云辏,连阁千重”。民国六年(1917)有商铺723家,其中牙行47家,经营棉、油、糖、茶、烟、靛、纸、饼、丝、纱、炭、鱼、煤、柴、船、铁、山货、土果等l8类商品。市面饮食业较多,著名的店铺有企园酒家和刘聋子粉馆。较大的商户有益大正油行,丰年经营桐油近2万篓,每年获利近2万元左右。吉大祥绸庄经营棉纱、棉布和绞罗绸缎,有资本2万元,每年营业额30~40万元。 晚清、民国前期,湘西无铁路、公路,但沅、澧水纵贯全境,其支流密如蛛网,与广大山乡连接起来,商品运输遂大部分仰赖舟楫之利。常德、津市逐渐成为沅水和澧水流域及湘鄂、湘黔边区农副产品的集散市场。集散的商品,以桐油、棉花、木材为大宗。 民国时期湖南桐油,沅水流域为主要产地,每年产桐油约40万担,占全省总产量的66%。澧水流域年产桐油约l0万担,占全省总产量的l7%。湘水、资水流域年产也在10万担左右。由沅水流域输出之桐油,集中于洪江、常德,由澧水流域输出者,集中于津市,由湘江流域输出者,集中于长沙,以上均经岳阳报关,输往全国两大销场——湖北汉口和江苏镇江。常德著名油号有德丰、信义、同仁裕、恒盛隆、集大恒、大成、晋昌生等。洪江著名油号有庆元丰萃记、恒昌永、萧恒庆、吉盈丰、大昌恒元记、徐荣昌、刘同庆等。津市也有益大正等八家。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4-11-24 22:41 , Processed in 0.09460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