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雨花 ——2019年4月19日在长沙市雨花区文艺工作者采风活动中所作历史文化讲座
一、雨花亭 长沙市雨花区因雨花亭而得名。“雨花亭”今为地片名,指韶山路与新建路交汇的地带。此地旧有道院雨花亭,遗址在原内燃机配件总厂的厂区内。 雨花亭又名雨花台,原为佛道合一大型建筑群,始建于何时无考,但明崇祯《长沙府志》已有“雨花台,岳麓寺僧智谦说法”的记载。最早的确切记载是清同治《善化县志》所记:“雨花亭,县东七里,祀李公普佑真人、红龙白马三郎,咸丰二年(1852)兵燹,后众姓重修。”可见晚清雨花亭实为一道院。 但“雨花”却是佛教用语。南朝梁代慧皎所编《高僧传》载:“梁武帝时(503)云光法师讲经,感动上天,天花坠落如雨。”相传长沙雨花亭起始时也是一座佛寺,传说是用建南岳大庙所剩材料建造的。建庙的工匠名叫鲍雨亭,他在佛殿上建了一个很高的亭子,遂取名为雨花亭。清嘉庆善化进士、石鼓书院山长罗瑛《雨花台双桂》诗中云:
山郭恣幽讨,一径穿苍烟。 岿然古刹高,双桂当门前。 枝干何巃嵸,上与云气连。 广荫五亩外,浓香十里间。
可见清嘉庆年间,雨花台还是佛教圣地。相传清道光年间,长沙赤岗岭有一看牛娃,名李太保,醴陵人,以助人为乐,有人曾看见他帮助一寡妇婆在旱田里使法,竟放出水来。见者甚奇,一声喊破,李太保顿时气绝身亡。众人都说他成仙了,纷纷捐钱修建了李公庙。庙宇三进,庙门三拱,中门嵌“雨花亭庙”四字,两旁有一对人多高的石狮,外墙绘有红龙白马、八仙过海等道教故事。庙殿上祀奉李公(居中)、观音(居左)、龙王(居右)。 李公庙右侧为关帝庙。关圣殿之上,建有三层约20米高的六角亭,木梯盘旋而上,中层门上镌有“雨花亭”三字,亭顶盘香终日不绝,居高临下,城南景物尽收眼底。 20世纪30年代中期,长沙市政府曾计划在雨花亭建“市南公园”。抗日战争中这里成为主战场之一,关帝庙和雨花亭被夷为平地,李公庙幸存。1952年李公庙没收归公,金盆公安分局设其内。1956年庙址被政府征用,兴建拖拉机配件厂。至2000年,惟一能见到的雨花亭遗物是该厂热处理车间(原关帝庙所在处)门口的一对石象。石象高116厘米,左象完整,右象二足断,臂部稍损。 2001年,万兴房产公司在雨花亭原址处开发住宅小区“金地华园”,雨花亭遗址荡然无存。石象被移到小区内所建的“雨花亭”前。
二、浏阳河 浏阳河在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中载为浏水,又名浏江。浏,清亮也,景美也。浏阳河又曾名浏渭河。渭亦为清澈之意,有“浊泾清渭”之说。三国吴置县时,因县城在浏水北岸,而古人以北面为阳,遂以浏阳为县名。元代一代宗师欧阳玄有《浏江》诗云:
浏江江水色幽幽,两岸青山云木稠。 一自桑钦载源委,曾留孙盛作春秋。 猿岫风来起波浪,龙湫月出见汀洲。 下流两度翠花过,光气至今浮斗牛。
“浏阳河弯过了九道湾,五十里水路到湘江。”这是著名民歌《浏阳河》的一句唱词。浏阳河除弯道多外,还有一个地理特征,就是它的流向。它与“大江东去”的常态不同,而向西流,一路遇山,多有折返,但仍不断绕过阻挡向西流去。民国诗人刘善泽《浏水棹歌》诗云:“江海狂澜尽东倒,却输浏水尚能西。” 浏阳河在浏阳市境弯过了九道大湾。浏阳河从浏阳市进入长沙县,也弯过了九道大湾,经长沙县、雨花区、芙蓉区和开福区而注入湘江。 浏阳河流至长沙县今黄兴镇仙人市后,往西南弯回至浏阳市柏加镇渡头村,再折返西北至雨花区跳马镇与长沙县黄兴镇交界处的团头嘴为浏阳河下游第四道湾,古称“团头河”。《长沙县地名志》载:“集镇旁一山嘴伸入浏阳河,俨若团鱼抬头,故名团头河。”旧谚云:团鱼抬头,皮簸(撮)装珍珠。所以这里富人很多。团头河港口是昔日浏阳河这一段唯一的船运码头。长约200多米的麻石老街,商铺林立。老街上还有一座基督教内地会所建的福音堂。1946年,团头河教会购得周边山林百亩,名曰“复活山”。众信徒开垦百亩山林,种植油茶和茶叶。1995年团头河基督教福音堂重建,成为文化大革命后长沙县恢复的第一所基督教堂。 浏阳河从团头河西流至今长株高速公路西侧,再北转至黄兴镇鹿芝岭,河对岸为雨花区跳马镇螽斯港集镇,为第五道湾,因之称为“螽斯港”。相传此港出现过螽斯,故称“螽斯港”。螽斯在北方称蝈蝈,是鸣虫中体型较大的一种。这个湾弯度不大,只45度,河岸边屹立着一座名山,名“万寿山”。万寿山的古庙,29级丈余宽的麻石台阶直通大殿前廊。庙中有铁钟大鼓,每日香烟袅袅,鞭炮钟鼓齐鸣,凝重威严。至晚,商船泊岸,皓月千里,渔舟唱晚,响彻浏水之滨,好一幅歌舞升平的景象。 浏阳河从浏阳市柏加镇弯回长沙县黄兴镇后,基本上就成为长沙县与今雨花区的界河,东北岸为长沙县的黄兴镇和㮾梨街道,西南岸为雨花区的跳马镇和黎圫街道。河道绕过黄兴镇光达村的磨盘洲后不远东转,折向东北向的㮾梨街道,过㮾梨街道后又急转向西进入芙蓉区今东湖街道,形成一个梨状的大弧度的半岛,古名“谭阳洲”,今规划为园博会的用地。始建于清嘉庆年间的战白龙王庙是谭阳洲今存的唯一古迹。 环绕谭阳洲的这道梨形弯道为第六道湾,古称“梨江”,著名的梨江八景之一“梨江双渡”即指此景。民国南社诗人王啸苏咏《梨江双渡》云:
波间荡漾燕双飞,待得轻舫载客归。 一幅画图何处写,春江渺渺柳依依。 梨江八景还有一景在雨花区,即“鹅湖夕照”。鹅湖,指浏阳河西岸的黎圫,今属长沙市雨花区。这里距陶公庙约四里,八景图解说词称:“其圫方广二十余亩,黎氏子孙环圫而居,持水灌田,兼蓄鱼苗。明吉王据湘,曾养鹅于此,每当夕阳西照,而鹅影映水,故号曰鹅湖。”王啸苏咏《鹅湖夕照》云:
云桂亭轩迹久荒,居人犹指养鹅场。 联姻为溯吾家世,甥馆吹箫引凤凰。
三、东山镇 东山镇位于浏阳河黄兴镇段的西岸,今属雨花区黎圫街道,南、西紧邻东山村、长圫村,北靠香樟路,东临浏阳河,与长沙县黄兴镇桂花村隔河相望,今一桥飞架,交通十分便利。 东山镇历史悠久,相传东山之名源于“东仓”,元末明初此地曾建有一粮仓,粮仓毁后,此地演变成东山,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商贩集中、商铺林立及手工业制造为特色的历史古镇。抗日战争时期,东山镇曾是长沙会战的战场。 东山古商镇麻石老街,绵延三里,街巷一纵三横,咸丰年间就有商铺20余家,1949年前有居民300余户,商店作坊手工业店铺共有62家。每年的东山关圣殿庙会,搭台唱戏达月余之久;福音堂位于繁华的街市,是当年长沙最大的基督教堂之一。东山镇的辣椒,远近闻名,长沙酱菜必选东山辣椒。今日东山镇已经失去了旧时的繁华与喧嚣,平添的是城市开发建设的气息,东山镇的历史旧貌只留在人们的“乡愁”中。所存旧迹尚有浏阳河古码头遗址和基督教福音堂,已列为不可移动文物。 东山镇还是著名民歌《浏阳河》的诞生地。1950年9月,湖南省湘江文工团土改工作队来到浏阳河畔的黎圫乡东山镇。当年l9岁的徐叔华是文工团的一员,他编一个小歌舞剧《送粮路上》。有如下唱词:“浏阳河弯过了几道湾,几十里水路到湘江?江边有个什么县呐,出了个什么人世界把名扬?……” 歌舞小剧本《双送粮》就这样诞生了,而《浏阳河》是《双送粮》中的一个唱段。一年后的l951年5月,《双送粮》入选到怀仁堂为政治局委员们表演,其中也包括毛泽东。《双送粮》中的《浏阳河》唱段,便一炮打响。
四、圭塘河 圭塘河系浏阳河的一条支流,位于雨花区,发源于跳马镇的石燕湖水库,在黎圫街道的花桥村汇入浏阳河,全长约28公里。圭塘河无支流,河水的主要来源为雨水、生活废水、工业废水以及山塘水库水与农田灌溉水等。 圭塘河之名源于古代的龟塘,《宋史•食货志》载:“初马氏(马殷)于潭州东二十里,因诸山之泉筑堤储水,号曰龟塘,溉田万顷。其后堤坏岁旱,民皆阻饥,绍兴七年(1137)守臣吕颐浩始募修复,以广耕稼。”至于龟塘之名的来由,清陈运溶《湘城访古录》引《寰宇记》云:“在长沙县东八里,塘下有良田数百顷,晋太始中,有神龟皎然白色,其形长四尺,数出其塘,土人名之。”明清两代龟塘屡废屡筑。清光绪《善化县志》载:“圭塘,县东十五里,原名龟塘。广延十余里,明知县唐源修筑,年久废。清康熙年间,生员王自拔呈请废塘作田。经知县贾汝翼丈承粮,册名圭字区。”龟塘遂改名圭塘。由于塘坝失修,至民国时圭塘已失去初筑时的水利功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此处兴水利建设,修有环山灌渠一条,引浏阳河水灌溉农田。1974年又开凿长宽三十米的河渠一条,引石燕湖之水,命名为圭塘河。遗憾的是,因为大量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的流入,使得这一条曾经美丽的圭塘河变成了一条臭水沟,严重地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于是,长沙市政府下大决心,对其进行整治,修建圭塘河风光带,并立圭塘古水利工程遗址碑以作纪念。
五、天际岭 天际岭又名天脊岭,位于今雨花区洞井街道。在洞井街道之前是洞井乡、洞井镇。天际古指天地交接的地方,此岭横亘于古驿铺——洞井铺一旁,今虽已纳于市区,但在古代已离长沙很远了,故名天际岭。天际岭今成为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的简称。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原名湖南省森林植物园,建立于1958年,1992年和1994年经国家林业部先后批准为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和湖南省野生动物救护繁殖中心。今园占地140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百分之九十。 植物园内有山有谷,有平坦的草地,有开阔的斜坡,有碧波荡漾的湖面。园中辟有樱花园、桂花园、茶花园、竹园、木兰园、杜鹃园、梅园和花卉盆景园等,又先后引种驯化、迁地保存了1100多种森林植物,其中特别珍贵的濒危植物就有50多科120余种;同时救护和驯养了野生动物则有丹顶鹤、梅花鹿、猫头鹰、黄腹角雉等。每年三四月盛开着樱花,平时少见,特别新奇。古词人况蕙风有咏樱花的词《浣溪沙》:
不分群芳首尽低,海棠文杏也肩齐,东风万一尚能西。见说墨江江上路,绿云红雪绣双堤,梅儿冢畔惜香泥。
近年来,公园内还经常举办“郁金香节”。郁金香自古有之,李白《客中行》云: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六、清泉寺 清泉寺原名龙头庵,后又称简公庙,在雨花区洞井镇歇马岭。传说三国时关云长追斩孽龙在此下马歇息。又传明代正德皇帝曾至此,御马住蹄。此乃“歇马岭”和“龙头庵”的由来。庵前厅为关圣殿,关公塑像供奉中央,周仓、关平两将军像立于两旁。庵正门嵌有对联:龙潭月印;马岭云闲。庵的后堂为观音殿,神座上悬“慈航普渡”四字大横匾,二十四诸天排列两旁。明代中期龙头庵更名清泉寺,并新建了南岳行宫。宫内供奉弥陀菩萨。行宫右侧又建伽南庙。明永乐举人周中有《过清泉寺》诗,诗云: 一径入寒翠,扶筇破野烟。 欲酬黄菊酒,渐入白莲禅。 望远云依树,归迟月过川。 疏钟兼暮角,同到客愁边。
清末著名诗僧八指头陀(释敬安)亦访清泉寺,作《游清泉寺》,诗云:
山林脱尘俗,景物最清幽。 梵呗和松韵,清泉绕屋流。 竹深时度鸟,树老自鸣秋。 赏玩归来晚,青天月一钩。 清泉寺大殿联曰: 四面好山环古寺; 一轮明月映清泉。
相关分类|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4-12-21 23:51 , Processed in 0.09757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