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8月5日湖南和平解放,那年,我就读于楚怡中学。迎解时,长沙举城欢庆。开国大典过后,省会筹办无线电台,激起同学们极大的兴趣,自制矿石收音机立即成为青年学子的时尚。当时开明书局出版的《少年百科全书》刊登了装配矿石收音机的知识,我省下零花钱到处寻找器材。 所谓器材,就是漆包铜线、接插器、固定螺丝和耳机等。其中还有个关键的东西是矿石即自然铜,接收电波非它莫属。听说中药店有自然铜作为药材,我即直奔中华国药局。 我按照书本的图例和说明予以实施,一俟将自然铜嵌进小玻璃管,然后拨动一根小钢丝让其接触矿石的敏感部位,戴上连通线路的耳机,便可听到“嚓嚓”的声音了。倘若此时电台开播,只需将漆包线筒上的簧片移动定位,就可接收电台的信号,可谓大功告成。 1934年国民党旧政权曾在长沙建立过无线电台,但饱经苦难的古城子民热切期待听到人民政权的广播。溃退的国民党政府将湖南广播电台的重要设备西撤贵阳,省会天空一片死寂。为了让黎明之声回荡于三湘四水,据同学们打听,南下解放军和长沙进步青年约二十多人已租用天心游路89号筹办电台。学生们好奇,有的人还沿着天心阁古城墙下窄窄的柏油路想去看个究竟。有时看见几位说普通话的青年男女进出,猜测可能是播音员,学生们视他们为明星人物,羡慕不已。 那时候我的宝贝收音机已安装妥帖。一天,我将摆在柜中的矿石收音机取出,戴上耳机.拨弄接触自然铜的钢丝,隐隐约约便听到电台的信号。起初,激人奋进的《团结就是力量》乐曲在飞旋,等到移动收音机的方位,声音更加清晰,接着又听到男女播音员播报的消息。 记得其中有人民解放军途经长沙向大西南挺进,市民夹道迎送的盛况,以及长沙市乞丐难民处理委员会遣返难民,改造游民、乞丐、散兵、游勇和妓女的情况。还摘播了当时省委机关报《新湖南报》、市委机关报《大众晚报》的若干报纸摘要。这些动态都是长岛黎明最初的新闻。播音员播报时充满着昂扬之气。 至此以后,我如获至宝,而且知道长沙人民广播电台已于这年11月7日开播。因此不时也让父母收听,从大人们戴上耳机喜上眉梢的神色里我看到黎明的曙光在闪烁。那时刚诞生的电台呼号是长沙人民广播电台,它既是省委也是市委的舆论工具。节目中也有文艺类别,大多是文艺工作者在播音室的表演,诸如弹词、快板、莲花落、湘剧和花鼓戏清唱。歌曲主要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根竹竿容易弯》、《山那边哟好地方》和《你是灯塔》等。有一次我还听到湘江文工团的演员朗诵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那铿锵有力的呐喊强烈地震撼我的心灵。我手捧那用木盒制作的简易矿石收音机,似乎听到了人间的最强音。 作为一个独立机构,长沙人民广播电台运作了一年。1950年11月1日,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正式成立。它分两套节目播出,第二套仍沿用长沙人民广播电台呼号,但到1953年2月停办。此后,长沙的广播传媒变为有线广播站,其间又历经几起几落,直至1981年元旦,长沙人民广播电台才恢复播音。 韶华匆匆,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这段时期,我也命运多舛。但进入壮年后,我毕竟实现少年时代的夙愿,成为人民广播事业中的一员。如今,我已垂垂老矣。那早年精心制作的矿石收音机已成为记忆中的历史陈迹。那曾经飘荡于古城上空的电波已化为光耀潇湘的祥云彩霓。一个时代的黎明成为过去,但我心中的黎明却永远不会消失。 作者:易允武 来源:2005年5月湖南文艺出版社二月花文丛《雨打芭蕉——易允武自选集》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4-11-22 01:11 , Processed in 0.09996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