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八州大司马陶侃与长沙

2020-9-16 16:4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65| 评论: 0|原作者: 梁小进 杨锡贵

      按:本文系梁小进先生所作,发此公众号时杨锡贵对其略有增补。


     东晋王朝偏安江南时期,曾有一位正直廉洁、勋名卓著的人物。他就是都督八州诸军事、封长沙郡公陶侃。

     陶侃(259-334),字士行(一作士衡),晋鄱阳郡枭阳县(今江西都昌)人。父陶丹,为吴国扬武将军。母湛氏入陶家生下陶侃后,因穷困以纺织济家用,后又以此资助陶侃“结交胜己者”。吴灭亡后,陶家中落,迁庐江郡寻阳(今江西九江)。母亲湛氏贤慧仁义,教子甚严。一次,鄱阳人范逵闻陶侃素有大志,特来拜访。其时冰雪积日,陶家一贫如洗。湛氏剪下一束长发换米数斛,又将屋柱砍断劈作烧柴,将垫床草铡碎作马料,热情周到地接待了范逵及其随从。范逵赞叹陶侃才思敏捷,更为陶母的克己待人而深受感动。不久,陶侃得到庐江太守张夔的赏识,先后担任督邮、县令和郡主簿的官职,表现出非凡的才干。其时,长沙太守万嗣因事来庐江,见陶侃“虚心敬悦”,当即说:“君终当有大名”,命其子与之结为朋友。从此,陶侃之名开始显扬于长沙。


      西晋初,荆湘地区时局动荡不已,流民起义和镇将兵变不断发生。荆州刺史刘弘任用陶侃为南蛮长史,领军征剿,先后平定袭阳张昌、平定武昌陈敏反晋武装,官至武昌太守。当时,屡经战乱的荆湘地区田地荒芜,人民生活苦不堪言。陶侃戎马之余,积极安抚难民,开通集市,恢复生产。

     永嘉五年(311),杜弢在长沙领导10万流民反晋,席卷湖湘,直逼荆州。建兴元年(313),陶侃率周访等部与杜弢军激战武昌,使荆州转危为安,因之升为南蛮校尉、荆州刺史。次年,陶侃统军入湘,直抵长沙,“屯兵于城西”,与杜弢部将王贡隔江对峙。有记载称,陶侃对王贡发起心理战,说:“杜弢是益州的小吏,盗用国库钱财,父亲死后竟不奔丧。你本是好人,为何要跟随他胡为?天下难道有善终的叛贼吗!”王贡开始将脚横架在马背上,一副傲然无礼的样子,陶侃说罢,王贡肃然放下脚来端坐,神色言辞显得很恭顺。陶侃知道他可以改变,再次予以说服,并截发起誓,王贡于是归顺陶侃。建兴四年(315),陶侃所部打败杜弢,占领长沙。

       长沙经数年战争,地荒人稀,经济凋敝。陶侃进入长沙以后,关心人民疾苦,致力恢复生产。一次,陶侃出游,路见一人手持一把未熟的禾稻,便询其缘由。此人答曰:“行路所见,随意取之而已。”陶佩一听大怒,说,你既不种田,而以偷人禾稻为乐,乃令随从“执而鞭之”。从此,“百姓勤于农殖,家给人足。

      陶侃在长沙,曾留下不少遗迹。初入长沙时,他曾于岳麓山结庵以居,并手植杉树,世称“杉庵”,故址在今岳麓书院内濂溪祠旁。陶侃大军屯驻长沙城西,曾于“县西南五里”即今长宁公路枫林宾馆北筑关,后被称作“陶关”。及杜弢败亡,陶侃入城,即居于西汉贾谊故宅,在此读书休憩、料理军政事务。

      陶佩统领三军,打败了持续5年之久,威震荆湘的杜弢反晋武装,功高望重,引起权臣王敦的忌恨,被排挤到荒凉的岭南,担任广州刺史。

      东晋初年,王敦在武昌举兵叛乱,东陷京城,南攻长沙。陶侃在广州获悉,立即派部将高宝带兵北上,讨伐王敦。其后晋明帝曾欲以陶侃担任湘州刺史,坐镇长沙,但因控制了朝政的王敦极力反对,未能实现。

      晋太宁二年(324),王敦之乱平定,陶侃迁任都督荆雍益梁四州军事、领护南蛮校尉、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荆州居上流之重,地广兵强;资实兵甲,居朝廷之半”,向来为晋皇室与北方大士族所重,从不轻以授人。而陶侃深得晋朝倚重,从此“据上游,握重兵”,镇守荆州长达9年,直至逝世。

      陶佩为人谦和有礼,为官勤于职守。执节荆湘时,军政事务,他都亲自料理,没有遗漏;远近来信,莫不手答;亲疏来客,俱热情接待。他常对人说:“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那是自暴自弃!他见一些僚属以酗酒赌博荒废公事,十分气愤,令人将其酒器和赌具都扔入大江,如果武将参与其中,则要加以鞭扑。他告诫大家:“赌博不过是牧猪奴干的勾当,正人君子岂可为之!”陶侃的这些事迹,1000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颂,而成为后世的楷模。

      晋成帝咸和二年(327),东晋发生苏峻之乱。陶侃以众望所归,举为讨逆盟主,将叛乱平定,从此又升侍中太尉,加都督交广宁三州军事,并封为长沙郡公,食邑三千户,赐绢八千匹。于是,十几年前的驻节之地长沙,又成了他的“食邑”之所。陶侃与长沙,关系更为密切。

      此后,陶侃一度移驻巴陵,以镇抚南北。不久,又一手平息江州郭默兵变,再加都督江州、领刺史。至此,陶侃一身兼任朝内侍中、太尉要职,外领荆、江二州刺史重任,都督八州军事,封爵长沙郡公,位高爵显,声名卓著,成为东晋一代自王敦以后威权最重的人物。晋成帝称他“作藩于外,八州肃清;勤王于内,皇家以宁”。他治军雄毅善断,理政勤勉精明,为世所重,当时曾有人说:“陶公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似孔明”,将之与三国时著名政治家曹操和诸葛亮相比美。


   陶侃晚年居住武昌,情系长沙。他曾多次打算告老还乡,回归封地长沙安度晚年,但因部属一再苦留而未能实现。咸和七年 (332)6月,陶侃病情加重,乃正式上表朝廷,辞去所有官职,并派人将朝廷所授节麾、缇幢、曲盖、棨戟等仪仗和印信全部奉送至京,后事则一一托付于右司马王衍期。七月初七日(8月8日),陶侃舆车出武昌,登舟临津,启程返归长沙。次日,舟至樊溪,病情加剧,磕然长逝,时年76岁。陶侃逝世,朝廷震悼,下诏追赠大司马,策谥曰“桓”,并依照他的遗嘱,将其灵柩护送回长沙安葬。其墓冢,《湖南通志》载曰“在城南”,《元和郡县志》记曰“在临湘县南三十三里”。一代名臣魂归长沙,长眠于他情怀久结之地。

      陶侃去世后,长沙也一直在怀念着他。人们将他居住过的贾谊故宅改为陶侃祠,不久又迁建城南,历代祭祀不绝。明嘉靖年间,长沙知县吕延爵在其中塑陶侃像,以该祠部分堂舍改建为书院,并以陶侃珍惜光阴的名言,取名“惜阴书院”,其遗址即今天心区惜阴街的长沙市惜阴小学,至今仍是人们教育后代、陶冶人才之地。

      陶侃去世后,其孙陶淡、曾孙陶烜曾结庐于长沙临湘山,在此潜心修炼,相传后羽化而去。南朝梁天监年间,人们在此建祠供祀其“洁布仙躯”,称为陶公庙,至今香火不绝。 

      南朝著名诗人陶渊明,亦即陶侃曾孙。他曾写有《命子》一诗,共十章,历述陶氏先祖功德、祖辈荣光,以激励其子。其中第四章末句云:“在我中晋,业融长沙。”第五章云:“桓桓长沙,伊勋伊德。天子畴我,专征南国。功遂辞归,临宠不忒。孰谓斯心,而可近得。”第六章云:“肃矣我祖,慎终如始。直方二台,惠和千里。於皇仁考,淡焉虚止。寄迹风云,冥兹愠喜。”若用现代白话文来表达,诗句的意思是:中晋之时,长沙公陶侃功业昭著,不仅有功勋,而且有德行。天子酬陶侃,受命都督南国。祖父一生谨慎,其正直义方之德闻于朝中,而仁爱和顺之风广被千里。先父陶淡性情淡泊,不因仕宦与否而愠喜。既对陶侃功德给予高度评价,又对其父陶淡的淡泊十分推崇。


     至明洪武初,陶侃后裔辛村、辛庵、辛轩、辛斋、辛田、辛溪,"因招抚念封邑,由江西南昌府历袁州,徙寓湖广长沙郡”,开枝散叶,分布于长沙、善化、宁乡、浏阳、安化、湘潭、湘阴、醴陵,号称陶氏八邑,建总祠于长沙省城北门。其中,陶辛轩(1342-1389)为长沙始迁支祖。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23 20:25 , Processed in 0.30790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