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千年道观长沙东岳宫

2020-9-16 15:5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65| 评论: 0|原作者: 杨锡贵

今东岳宫,位于黄兴北路与湘雅路交界的西南角。考旧志,仅清同治《长沙县志》卷三十一《寺观》有简略记载:“东岳庙,湘春门外,铁佛寺右。同治元年,众姓重修。”东岳庙位置恰与今东岳宫相符,故今东岳宫应又名东岳庙。同治元年(1861)重修,说明东岳宫此前即以存在。今该宫发现有石碑多块,均破损严重,其中一块重修功德碑中“道光廿三年(1843)”字样清晰可见,说明东岳宫经过多次修葺。另一块碑所残留的文字中“东岳行宫建自前唐”亦清晰可辨,可知其始建朝代应为唐朝(618-907),据此可推断该宫的历史已达千年以上,是名符其实的“千年道观”,且其道脉至今仍在延续。

之所以称“东岳行宫”,因东岳大帝的本宫在泰山。道教拥有庞大的神仙系统,东岳大帝即是该体系中的重要一员。岳是指高大的山,东岳就是今山东省境内的泰山。按照传统的阴阳五行说学,泰山居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万物始成之地,在原始的山林崇拜中,东岳大帝就是泰山的山神,具有掌管人类生死、贵贱和官职职能,引伸为可以召人魂魄、统摄鬼魂的冥间之主。东方朔在《神异经》中认为东岳大帝是盘古王的第五代孙,该说法被道教承认并载入道经中。经过以上塑造后,东岳大帝影响不断扩大,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在古代中国各地几乎都建有规模不等的东岳庙或叫东岳宫。泰山之外各地所建的这些供奉东岳大帝的宫、观、庙均为行宫。

古时长沙东岳宫的情况,因文献记载尚无可稽考,今人已难以准确地笔述其全貌。兹据考古情况并结合当地老人回忆,笔者试图为其描绘出一大致轮廓。自20166月下旬起,长沙市考古研究所为配合东岳宫的重建工作,曾对东岳宫的基址进行清理。至9月上旬止,考古发掘已发现有一口古井,两个东西并列的放生池,数十件残损楹柱、柱础、石围栏等有文字或花纹的石构件。考古工作者在清理放生池时,起出有大量的生活用陶瓷碎片,现代军事武器如枪、手榴弹等。据此,考古专家判断,东岳宫在过去应该是一座规模较大的道教庙宇;目前从瓷片的年代来看,自明末至民国时期均有出土,则东岳宫的历史在考古学上的年代最早可确定为明末时期。据当地上了年纪的老人说,过去的东岳宫坐北朝南,南临熙宁街,北抵湘雅路,西距湘江,有古船码头做伴。其正门开在熙宁街,为牌坊式建筑,牌坊后侧有戏台。下穿戏台进入宫内后是两个长宽各13.5米的放生池(旧称血湖池),两池之间有石拱桥(名奈何桥,谐音为爱情桥)相连。过桥后绕过灵官殿,即进入二拱门。二进坪内为东岳大殿、三清殿,后为娘娘殿。三进建筑周边廊房为配殿及杂屋。总占地面积13亩。娘娘殿供奉生育神碧霞娘娘,长期以来人们“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根深蒂固,故过去去东岳宫祭拜碧霞娘娘的人很多。

民国初年,道教为了适应近代社会的变化,也曾企图仿效西方教会组织,建立全国性的道教教会组织系统,以维护自身的利益。民国元年(1912),北京和上海先后成立了中央道教总会和中华民国道教总会。在长沙,则有南岳小蓬莱阁住持刘理霖、长沙县东岳宫住持侯理年、平浪宫住持谭子元、长沙县青阳寺住持杨白云等40人,于民国元年(1912)发起筹组中国道教会湘支部。民国2年(1913)7月,经当时政府批准,正式成立中国道教会湘支部,会址设长沙东岳宫,侯理年任支部长,决定每年2月和8月各举行常会一次。但实际活动不多,常会亦未如期举行。

民国14年(1925),全省发生严重旱灾,数万灾民逃荒来省城长沙。这年年底,东岳宫被政府当局指定为灾民临时收容所,由觉正慈善堂负责,主任姓房。对来此乞食的灾民,均发给熟米饭或熟高梁,同时采取发放干柴、设灶烧火、熬煮姜开水等措施供灾民取暖御寒。但东岳宫房屋较狭窄,逃荒而来的灾民人数较多,被安排在东岳宫第二层厅子内和两边的空房里,无地板、门窗,本就身子虚弱的灾民经不住寒冷北风的吹拂,生病的甚至病死的饥民也不少。北门外的天主堂接到外北巡警署的报告后,随即派了两个女医士前来东岳宫,替那些生病的荒民看病,看完一个即发给药水,出麻病痘的小孩们就替他点痘,两位女医士还将身上带来的铜元也散给那些有病的荒民,多的三四百,少则一二百,对于那些小孩子,尤其打发得多。

民国25年(1936),国民政府军队曾将为数不小的弹药储存在东岳宫内。次年,甘肃兰州城外发生火药库爆炸事件,演成了空前惨剧。而当时的东岳宫历年既久,建筑又不坚固,附近学校林立,房屋栉比,居民众多。兰州爆炸案发生后,引起长沙市政当局的高度警觉,他们联想到储存在长沙东岳宫的弹药,以及民国19年(1930)长沙三公祠内驻军所藏弹药不慎爆炸后的惨状,遂由李琼、何元文等呈文省会警察局,要求将东岳宫弹药库择地迁移,以免发生不测。省警察局周姓局长接呈后,批示各局所统筹取消办法,寻觅空地储藏。

民国27年(1938),文夕大火发生,东岳宫毁于一旦。从放生池的堆积物来看,里面火烧物的痕迹较浓。大火后,东岳宫曾进行过简单的重建。长沙抗战尤其是第三次长沙会战期间,中国军队曾在北门外包括东岳宫在内的一带地方顽强抵抗日军,东岳宫方池内发现的马枪、手枪子弹、手榴弹、马蹄铁及刺刀、短刀、匕首及国民革命军帽徽等残件,疑似为已经难得一见的抗战文物。

建国后,东岳宫几位道长于1950年响应政府号召,先后让出宫中房屋,开办积福堂小学和仁胜小学。后因历史性原因,道士全部离开,东岳宫完全成了学校。1966年,两所学校迁出后,市政府将东岳宫划拨给长沙医用设备厂作厂房。20世纪末,东岳宫大部坍塌,2009年重建。今因修建黄兴北路,需占用东岳宫部份地基,政府及东岳宫住持甘罗道长借此机会,准备对东岳宫重新修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2-21 20:42 , Processed in 0.09219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