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浏阳河开福段之古渡新桥

2020-9-16 15:3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46|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 杨锡贵

古代陆上交通不发达,渡口成为河流两岸人员往来、物产交流的必要设施。现如今渡口的功能逐渐淡化,在稍为发达的城市甚且很难见到踪影了,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桥梁和隧道。今浏阳河的情况亦如此这般。

消失的古渡口

 历史上,浏阳河上究竟有多少渡口,可能难以追溯得那么清楚,但在今开福区段内的浏阳河古渡口,根据文献记载,从浏阳河入湘江口往上溯,依次出现过的渡口有骆驼觜渡、复兴渡、陈家渡、廖家渡、湖渡、新码头、黑石渡、湖蹟渡等渡口。今均已不存,陈家渡、新码头、黑石渡地名还保留着,湖蹟渡则已改名红军渡。

  驼驼觜渡。史志称浏阳河入湘江的地方名浏口,亦名骆口,俗呼骆驼嘴,因那里曾有一座矗立入江处的小山,形似骆驼嘴。又有名“落刀嘴”的说法,因东汉末时关云长于此失落宝刀。驼觜在古代曾是长沙北出的驿站大路,交通要道所在,故设有渡口。不清楚什么时候开始设置该渡口,但属官渡性质,有渡船一只。渡工薪资,清朝时按季度发给,从湖南布政使所辖的藩库中领取。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张瑞乡曾捐田68亩,以维持渡口运转经费。

复兴渡。在长沙北关外的原骆驼觜渡一带。复兴渡之设,与省城北出驿路的改道有关。此地本是城乡要冲,按照志书的说法:“近年骆驼觜、涝塘河一带相距十数里而遥,外滨大江,内逼塘湖,水洗坍塌,势若巉岩,行路之人,颠蹶相望。春夏泛涨,险窄尤甚。故其道难修而易坏,势不能循途而守辙也。”遂将省城北出的之驿道东移,先是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决定改至颜家觜等处过河,后又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改至榨树港等处。原来的驼驼觜渡被废除后,生活在这一带的两岸居民往来不便。湘阴李概、善化劳文(宾+羽)于清咸丰八年(1858),谋划在原骆驼嘴处重新置渡口,性质为义渡。当时的湖南省政当局一班人如巡抚骆秉章、方伯文格、廉访毓科、观察谢煌等捐廉相助,有财力的绅商们也闻风解囊,遂置渡船二只,增建渡亭、船埠。剩余下来的资金买了一些田产,将每年租金收入用来解决渡夫工食及修理船只的费用问题。其事并归陈家渡、涝塘河二渡首事经理。民国时期,曾有划船7只。解放后,由水运公司经营。

陈家渡。该渡口位于骆驼嘴渡口上游,明洪武年间,陈姓沿浏阳河插草为标设置义渡,取名陈家渡。后曾废驰。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官民捐资重建。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省城北出驿路改道,将骆驼觜渡船移置陈家渡,原骆驼觜渡废除。清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进攻湖南,受战事影响,“居民流离转徙,下湘梗塞,谷贱费绌,船日朽而夫日穷,义举渐弛矣。”清咸丰八年(1858),湘阴李概、善化劳文(宾+羽)将首事邹碧山、周赞尧所存公田契据接收,章程量为因革,另外造船四只,分设两渡,每船招渡夫2名,按月每人给工食钱三千文,修理船只及因大水临时增加船工的工资,皆随时酌发。渡口义田额定的租谷,均由佃户直接送到省城,随时变价,以供支发。解放前,这一带人口稀少,只有一条驿道是十里一铺,传递文书,通往京城的必经之路,境内有私人开设的小店经营南杂、食品等。今京广复线经此而过,建有铁路大桥。

新码头。清末开凿新河后修建,介于陈家渡、落刀咀渡口之间,沿河两岸均建有花岗岩石级。新河既与湘江又相连,又与长沙便河相通,新码头便成为湘江水运线的一个重要港口,装载各种物资的船只如遇大风,纷纷驶进新河这一避风港,这里成为货物起卸之地,抗战爆发前,新码头的箩脚子(装卸工人)最多时达到8700多人,可以想见其是何等繁忙的景象。

廖家渡。史志称在清代长沙县东北,距陈家渡四里。建于明洪武年间,时廖姓沿捞刀河的两岸上下约三华里插草为标并设置渡口,以利两岸耕作往返,故名廖家渡。

黑石渡渡口。位于北郊浏阳河边,因渡口北岸有黑色风化岩峭壁而得名。洪武年间,周姓在此落业,设有一舟摆渡。烈士公园兴建,废湖渍渡后,此渡口行人增多,成为长沙市北郊城乡人民往来的重要渡口。南岸用花岗岩砌边长114米、宽5米的卵石铺成的码头,北岸有花岗岩砌成的79磴长60米、宽6米的梯级码头。曾有船工9人,木船5艘,日渡2800人次。

湖渡。位于浏阳河下游,原系官渡,改驿道后由私人经营。民国年间,曾有私人渡船8只。1952年,兴建烈士公园后,该渡与黑石渡合并。

湖碛渡。湖碛渡,又作湖碛渡,一名迴西渡,现名红军渡。湖碛渡是旧时省城长沙出小吴门后,通往平江、浏阳的交通要道,扼平浏大路咽喉,人员往来、物资转运繁忙,故此处既曾设有公益性质的湖蹟义渡,又设有专门运输货物的湖蹟车渡。湖蹟义渡,应该很早很早以前就有了,本系官渡,改驿后遂废。于是,居于此地一些人看准了赚钱的机会,私造渡船,恣意勒索,经过此处的行人苦不堪言。清乾隆十六年(1751),长沙县人饶渭南、杨少猷等采取募捐的方式,筹措资金,设置义渡,建造渡船,召募渡夫,给予固定工食,向当局备案后,勒石永禁,船不得转拨,田不得侵占,渡夫不得需索。清嘉庆九年(1804),又增加渡船一只。清咸丰五年(1858),再增渡船一只。清咸丰六年(1856),晚清湘军早期将军领有“王老虎”之称的湘乡人王錱督师援鄂,著名思想家湘阴郭嵩焘之弟郭昆焘曾在相送,并赋有《重过洄西渡有感》一诗,诗云:“一水抱城曲,数家垂柳深。十年重唤渡,万感入悲吟。世事仍无定,斯人不可寻。秋风吹落日,江上扫层阴。”1930年7月,彭德怀同志率领红三军团进攻长沙,部分战士系由湖渍渡渡浏阳河进入长沙,烈士公园建园后将湖渍渡划入,改名红军渡以誌纪念。

湖蹟车渡,清时长沙县辖有十都,该渡为尊阳、清泰、淳化三都要津,是浏阳河东西两侧货物进出的必经之地。按照惯例,义渡是不载车的,装载货物的车辆必须另外雇舟渡河,因为货物多而渡船小,经常担心覆溺。清咸丰十一年(1861),饶映垣等商得三都商民及省城客商的同意,募集经费,另行设置了专门运载货物的车渡,运送货物的车夫甚感便利。因为渡口人员往来较多,货物经此结集,在其东岸便形成了两条不长的小街,西岸亦有若干人家,并曾有兴隆寺一座,祀瞿真人。建国后,一度成为平浏物资码头,后由综合农场经营。

在那个主要靠舟楫之利的年代,古渡口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巨大作用。如今已销声匿迹,仅留存于文献记载和仍健在的上了年岁的老人们的记忆之中。

现代化的桥梁和隧道

浏阳河上的现代化的桥梁修建,最早是1915年建于老河口的粤汉铁路浏阳河铁桥,1918年建成。日军犯长期间被毁,抗战胜利后修复,京广复线桥建于20世纪70年代。

浏阳河开福段的第一座公路桥是洪山桥,位于黑石渡路北端的浏阳河上,原为洪山庙老渡口,因东岸为洪山庙,故名洪山桥。19707月建成通车,为钢筋混凝土双曲拱公路桥。长210米,宽12米(行车道宽9米,两边行人道各宽1.5米),高40.2米,设计负荷汽车18吨,拖车80吨。洪山桥为市区出入东北县境的北门户,是市区通往北山、霞凝、鼎功等乡及汨罗、湘阴、岳阳等地的要道。过去汽车行人全靠轮渡,极感不便。此桥建成后,人车畅通,交通方便,促进了城乡交流。

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浏阳河早已结束摆渡过河的历史。20世纪90年代以来,浏阳河上的数十座大型桥梁横空而起。从湘江入浏阳河口逆流而上,开福区境内浏阳河上的大桥依次有芙蓉北路浏阳河双桥、车站北路浏阳河大桥、东二环洪山浏阳河大桥、三一大道浏阳河大桥、东二环四方坪浏阳河大桥、东二环鸭子铺浏阳河大桥。

芙蓉北路浏阳河双桥。老桥1993年通车,双向四车道,服役20年后,宽度已不能满足通行需要,遂于2013年加建一桥。新桥双向四车道,在老桥东侧,与老桥相距2米。考虑到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建成蓄水后,浏阳河通航等级相应提高,新桥比老桥高6米。通车后,新桥负责南往北出城车流,老桥负责北往南进城车流。

车站北路浏阳河大桥,2009年春节竣工通车。大桥为变截面连续梁桥,桥下为4组桥墩,每组各有4个直径2.8米的独立桥墩。其中,水中桥墩2组,南北引桥各1组。两个水中桥墩之间的主跨长152米,为我省同类桥梁之最。由两幅体量相等的桥梁合成,与浏阳河成17度斜交。该桥全长385米,桥面宽29米,其中机动车道为23米,双向6车道。

东二环洪山浏阳河大桥,2001年建。该桥南接四方坪立交桥,北连捞刀河大桥,坐落于洪山休闲度假区,往东不到3公里即为机场高速公路,往北不到2公里是长沙世界之窗,西侧即为长沙大学,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洪山大桥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竖琴式无背索斜塔斜拉桥,也是世界上唯一高度超过百米的混凝土斜塔桥。主梁采用钢箱梁,挑梁间距为4-5米,主塔倾角为58度,主跨206米,主塔桥面以上高度138米。主塔和主梁采用的是顶推法施工。由于不设背索,仅利用塔住倾斜来平衡桥面恒载和活载,使结构的受力和设计变得十分特殊。

三一大道浏阳河大桥,1994年建成,为单索面斜拉桥,设3个主塔,全长724米,桥面宽24.5米,满足双向4车道通行要求。这座桥是连接京港澳高速公路的重要出口,大桥北侧分布着长沙世界之窗、湖南国际会展中心、金鹰影视文化城等文化娱乐设施,是长沙东大门的交通瓶颈。20111212日被爆破拆除重建。新桥全长828米,宽42米,双向八车道,为变高度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结构。

东二环四方坪浏阳河大桥,即东二环四方坪立交桥向南延伸跨过浏阳河鸭子铺段的北弯道,桥面与二环线路面连为一体。2002年建成,长6000米,宽24米。

东二环鸭子铺浏阳河大桥,即上桥再向南延伸跨过浏阳河鸭子铺段的南弯道,桥面与二环线路面连为一体。2002年建成。长7110米,宽24米。有支桥通往鸭子铺。

湘江路浏阳河隧道,2009年通车。位于长沙市城北的新河三角洲浏阳河入湘江口处,为连接湘江路的主要通道。隧道地处三汊矶大桥以南、银道岭大桥以并,呈南北走向,为东西双孔隧道。双孔隧道线间距最小为19米,洪水位按300年一遇的结构设计。隧道进出口两端设有重达几十吨的防淹门,可以防止暴雨等恶劣天气带来的洪涝灾害。隧道南端位于湘江路北段与三角洲横二路交接处,北端位于湘江路北段与金泰路交接处。全长1910米,其中暗埋隧道长度1400米,敞开段长510。东西双孔隧道宽均为11米,净高7米,每孔两车道,设计时速50公里。

安全、便捷、快速,这是现代交通发展的精要。渡船作为一种老旧的交通方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以桥代渡是必然趋势。浏阳河的交通亦不例外。只是,那些不再承担交通运输功能的渡口、渡船,是否可以作为景点渡口或游乐渡口而发挥其历史的余热呢?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2-21 20:50 , Processed in 0.10685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