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来自鹅羊山的那些传说 杨锡贵 鹅羊山,曾名东华山,亦叫石宝山,位于今长沙市开福区境内,在历史上是著名的道家第七十二福地之一。但究竟是第几福地,有关文献记载不一,或曰是第十九福地,或说是第二十二福地。道教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而形成,追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济世救人,该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传说的宗教,作为神仙洞府的道教名山鹅羊山,在当地民间也留下了许多传说。 鹅、羊偷食变神仙 为何叫鹅羊山?史志记载的说法是:山多奇石,或踞或立,状如鹅如羊,亦名鹅羊山。访问熟悉此山的当地居民时,大都知悉此一说法。同时,他们还提供了更富画面感和情节感的描述。 鹅羊山与湘江西面的谷山隔江相望。相传远古之世,谷山山顶有一宝石臼(即石盆),每天都会生出数升谷,谷山山麓终年青草繁茂,这里的稻谷和青草专供湘江东岸的一鹅一羊食用。每当夜幕降临,鹅、羊便结伴泅渡湘江,在谷山饱餐之后,再回到湘江东边来。如此过了不知多少年,这一秘密被乡人发现。当地居民群起驱赶,鹅、羊仓皇逃离,泅渡至湘江东岸之山。追赶的乡人也跟着追过湘江,鹅、羊忽然消失不见了。但见奇山突兀,层峦叠嶂,似卧羊酣睡;山嘴直插江心,如巨鹅渴饮。乡人且感且惧,疑这鹅和羊只怕是神仙,于是将此山唤作鹅羊山。 2001年8月13日,时为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处长的刘国强先生,在望城县史志办和档案局负责人陪同下,来到鹅羊山实地考察,走访当地群众。据兴联村80岁老渔民张菊贤介绍:鹅嘴为前山之首,宽约3米,高约7米,下有深潭。每逢涨水季节,潭内水旋如雷,惊涛拍岸,如玉柱突起,银花碎落,十分壮观。 成少卿鹅羊山升天 据陈运溶《湘城访古录》说,盛宏之《荆州记》曰:在鹅羊山,过去曾经有一个叫成少卿的少年,只有十四五岁的年纪,听他哥哥的吩咐,每天赶着羊群在山麓放牧。有一天,正在放羊的成少卿忽然见到一道骨仙风、长髯飘拂的老者来到跟前,亲切地对他说:“孩子啊,你有仙骨,可相随我而去。”一起放羊的同伴见状,赶忙向他哥哥报信。其兄闻讯,速即赶来,见到弟弟后,问清是怎么回事,弟弟如实相告。做哥哥的知道无法阻拦,便问:“我家的羊呢,在哪里?”成少卿指着一块拴着羊的石头说:“在那里呢。”又对着羊说:“你们跟着我哥回去吧,我以后不能陪着你们了。”说完,便不见了人影。据《明统志》记载:“昔成少卿升仙之所,有仙坛丹台在焉。” 许真君斩蛟鹅羊山 许真君即东晋道士许逊,字敬安,南昌人。许逊传教活动遍及江南地区,学得高深的道家武术、医术,并以医药救济贫苦百姓,深受百姓敬仰。各地都有关于他的传教遗迹和神奇故事,长沙地区就有他斗蛟斩蛇、为民除害的故事流传。同治《长沙县志》称:“许真君曾在鹅羊山斩蜃。”惜言之未详。笔者查阅据谭明权《许逊的传说》和吴言生《道教故事》后,方知其详。 许逊得道后四处云游,所到之处,蛇害一一被除,名声大震。一天,许逊带着徒弟甘戟、施岑在南昌城中散步,迎面遇到一位英俊少年,与他们寒暄了一番便匆匆离去。许逊对弟子说:“刚才那位少年是老蛟精,特地来试探我们的法力。你看他衣冠楚楚、风度翩翩,可浑身上下都是腥味。我故意装作不知道,准备端了他的老窝。” 许逊沿着蛟的气味追寻到江边,见他化成一只黄牛躺在沙滩上,许逊就用纸剪了一头黑牛跟黄牛打斗,并吩咐施、甘二人一旁助战。正当两牛激烈地争斗时,施岑一剑刺中了黄牛的左臂,黄牛跳入城南的井里。 许逊派人去追寻,探得此蛟已逃往长沙,化为人形,住在贾玉家中。原来,在几年前,住在潭洲鹅羊山一带的贾玉家里来了一位年轻英俊后生,生得一表人才,穿得衣冠楚楚,举止风度翩翩,贾玉甚是喜欢。这贾玉有一独生女儿,长的闭花羞月,玉立婷婷,人见人爱,却仍待字闺中,见得英俊后生,心生爱慕。贾玉见此,便将爱女相许。贾玉的这一爱婿,便是施岑刺中的蛟精。后生与贾玉之女已经生下一儿一女,他每年春夏之交泛游江湖,到了秋天满载而归,看上去俨然是一位生意人,其实是趁洪水泛滥之际抢夺他人财产。 这年秋天,空手回来的他对岳丈说:“小婿这次在路上遇到强盗,所赚钱物被洗劫一空,胳膊也被打成重伤。”贾家人四处求医,许逊便化作医生前往贾府。蛟精知道来者不善,不肯出来。许逊施展法术,使蛟精显出本形。蛟精见此,恼羞成怒,嗖地一声从屋里冲出,与许逊激烈搏斗起来。先是在陆地,斗了数百个回合,蛟精显出不敌之势,遂飞入鹅羊山西边的湘江,想伺机逃跑。许逊厉声骂道:“害人妖精,我追到这里,岂容你再跑!”随即追入江中。只见一个奋力前游,拼命奔逃;一个在后劈波斩浪,紧追不舍。一会波涛汹涌,一会平风细浪。说迟迟那时快,许逊瞅住一个打过来的浪头,奋力跃起,双手高举宝剑,对着蛟精猛力刺下,一股鲜血喷涌而出,顿时染红了一大片江水,蛟精当下被击毙。许逊重新回到岸上,冲入贾玉家中,口含法水,向两个小孩身上喷去,孩子顿时化作两条小蛟,也被斩杀了。 分石岭的传说 同治《长沙县志》记载:鹅羊山“山顶以南皆赤石,以西皆白石”;“山下石嘴有印心方石,中分两色,异样玲珑。”据当地居民李锦文老人说,老辈人叫它做“分石岭”,北面是麻石,南边是青石,从河边往上一直到山顶均是如此分布。 李锦文老人于1943年出生于柳家场,当地颇有名气的木匠师傅,大、小木都擅长,见闻广博,记忆力特别好。他说:分石岭南靠河边个洞,上面有是一个庙。庙里长年撞钟,所谓晨钟暮鼓,那洪钟般悠扬悦耳的钟声,远近几十里范围内的人都能听到。传说很久以前的一年发洪水,庙里的钟声突然变得沉闷而嘶哑,以致去敬神的人越来越少,香火难以为继。庙里的主持不晓得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异常情况的出现,开始以为是钟坏了,便打发和尚去看,却又看不出来哪个地方坏了。和尚们又到庙的四周看了看,也不见有什么异样。然后,他们来到庙下面靠河边的那个山洞,发现有个女尸横躺在洞口。和尚们设法将女尸移开后,庙里的钟就可以敲响了,敲响后的钟声又恢复了以前的那种洪钟般悠扬悦耳之状。原来,山洞与外面的江水相接,水激浪涌,洞里涛声与庙里钟声相和,故而远近几十里范围内的人都能听到此处别具一格的钟声。洞口被女尸堵上后,就没有了那种特别的效果。 佛家人以慈悲为怀,将那具不知从何处漂来的女尸收敛了,还为她做了超度。 莲花坡的由来 李锦文老人说,当地有姓萧的人家,萧家大伯父死后,请地生(过去的风水先生)看地,但准确的位置不好确定,就说六月天插竹,先活者即为吉壤,前面的水塘应种上莲耦。萧家大伯父遂在此安葬。侄儿死后,也安葬此地,且在伯父墓的东边。侄儿是小辈,不合礼数。两家遂起冲突,最后官司打到了县衙门,县太爷判决:东边矮五寸,西边高五寸,于是成坡。莲花坡由此而名。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1-3 01:55 , Processed in 0.09287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