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旧时私塾长什么模样?

2020-9-16 10:4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14| 评论: 0

旧时私塾长什么模样?

口述/杨克勋 整理/杨锡贵

小孩子在学校读书的时间不过一百多年,在私塾读书的时间则长达几千年。私塾长得是个什么样子?带着这一疑问,笔者曾于2012年8月21日在老家拜访了读过私塾的伯父。伯父是20世纪30年代出生的人,后来曾长期从事基础教育工作,虽寿登耄耋,仍精神镌铄,思维清晰。随着老人家的叙述,旧时私塾的模样逐渐在笔者眼前浮现出来。

我开始读书时已经是民国成立二十好几年了,但我们村里仍冒得进“洋学堂”的,一般都进私塾读书。私塾有大户人家独立办的,有合族办的,也有几家合起来办私塾的。我读的私塾属于第三种情况。当时村上和我年龄相差不大的孩子有上十个,村里几户条件稍好的家长们就商量,得让他们读点书,于是就决定合办一个私塾,并决定由我们家免费提供两间房子,大的一间作学生读书之用,小点的一间给聘请的教书先生住。至于课桌椅、文具、书籍等,则由有子弟读书的各家各户自己准备后带来。

来私塾读书的学生,都是本村家庭条件稍好的能交得起学钱人家的子弟,但限于男孩子。女孩子在我们那时的村里仍是不准读书的,说是“女孩子是要把出去的(方言,即要嫁出去),读了也没用,读得最好也是给别个屋里了”。当时和我一起就读的学生,约有十多个,但也不固定,要看收成情况。收成好,交得起学钱,来就读的就多些。

私塾开学第一天,家长们送学生来报到,学生要一一拜师行礼,先拜“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位,再拜教我们的私塾先生。拜完后,就算履行了入学手续,用今天的话来说是正式注册了。学生每天进了私塾后,就不准出门,直到放学回家吃饭,只有需要大小便时才可以出去。学生的感觉就像坐牢房,所以多不愿意读书,说是“比背犁(方言,意为“牛拉犁”)还累”。有的学生因坐不住,厕所上得勤,实际上是借此到外面玩。

私塾就是一位老先生领着一群半大不小的孩子,摇头晃脑地读书、背书,也叫孩子们写字。要背的书,私塾先生根据学生的程度安排。启蒙学生所学内容为《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捷径杂字》(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常用字)等蒙学读物。《三字经》三个字一句,《百家姓》、《千字文》则是四个字一句,后两书里的字是不重复的。据说有一个叫周兴嗣的人得罪了梁武帝,皇帝为了惩罚他,命他一夜之内写一篇整一千字的文章,不能多一字也不能少一字,还不许有重复的字,写不出来就杀无赦。周挖空心思,居然一晚上就写出了《千字文》。皇帝一看,觉得还不错,便饶了他。只是可怜了那周兴嗣,一夜之间,整个头发都白了。以上均属“童子之学”,塾师首先要教学生背熟以上这些书。

启蒙后,便进入《五言鉴》《幼学琼林》等较高深知识内容的学习。完成启蒙及相当于初小的学习后,就可以进入更高一级内容的学习,主要是读四书,即被南宋朱熹弄在一起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篇文章,所谓“大人之学”。“童子之学”几本书都是句式一定,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好学好记。而《四书》句子长短不一,很难懂,首先断句就难,那时没有标点符号。

一天的作息时间,分作三个阶段安排。早上读书,任务较单一。学生早上来校,由先生点三首书(即指定须读熟的三句话),完成后,回家去吃早饭。上午读书,任务有四项。学生吃完早饭回来后,先温习早上和以前读过的那些内容,然后再点三首新书读熟。另外要完成的一项任务是练习写字,须写16个字的大字(即毛笔字)一张,在该张写大字的纸的空隙处写小字,写字练习,依填红、蒙贴、临贴循序渐进的三个阶段进行。再就是程度较高的学生,先生会出对边,或是给出上联,学生对下联;或是给出下联,学生对上联。对不出来也不处罚。上午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先生要进行检查。写的字交先生批阅点评,写得好的字和笔画,先生用红笔画上圈。写大字用的纸的背面,先生会将从昨天至当天早上的生字中较难的字挑出来写在上面,要求学生辨认,认不出来就打手板。打多少手板,有两种标准,一是按认不出来的字数打,一个字打一下,这算是很人性化的;二是按认不出来的字笔画数来打,当年都是繁体字,若是认不出的字多,那打起来就不晓得是多少下了,有的先生打得又重,学生被打得哭哭啼啼是常事。所有这些事情做完后,学生就回去吃中饭。下午的学习,主要是背书。从所学课本的首页首句开始,一直背到当天所点的书为止。背完后,再点三首,完成了就可回家,完不成的也不留校。

私塾先生的待遇包括两部分。一是日常生活的供应,主要是解决吃饭问题。先生自己在私塾开伙的,由学生家庭出米(每生3升)和菜钱(或出小菜、鱼、肉等物品);如果塾师不自己开伙食,则轮流到学生家里吃饭。二是薪金报酬,按年计算。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启蒙生每年出谷12石,较高者每年出谷34石,更高者每年出谷5石以上。根据这一标准,到了年终结算时,则按当时稻谷的价格折算成钱,不收实物。

我们这个私塾,实际上是个临时学校,没有学田,也就没有固定的办学经费来源。遇到发生灾荒年份,收成无多,雇主出不起学钱了,就会辞退塾师,先生因此就失业,称做“浮(方言读‘bao’,二声)夹(方言读‘ga’,去声)哒砚池”。我读书期间,发了三年大洪水,先生砚池就浮了三年。

在私塾教书的先后有张敬川、田仲玉两位先生。张先生执教我们的时间很短,浮砚池后就没有再来。以后一直是田先生,他执教的时间最长。记得他还曾写过一幅“罢钓船归在尔室,读书声朗是吾家”的对联贴在私塾大门的两边。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9-8 12:18 , Processed in 0.09357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