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时务学堂的作用与影响湖南时务学堂虽然仅仅存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但它以其崭新的姿态和鲜明果敢的行为,有力地冲击着湖南社会僵化的体制与陈腐的风气,在湖南近代乃至全国近代历史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产生了极为广泛与深刻的影响。作为一所学校,她以新的教育体制、教育目的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开启了湖南近代教育的先河;她的开办,以维新变法为旨志,追求新知识、探索新问题,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探讨新的社会制度,促进了湖南社会风气的开放;在其短暂的时间里,学堂师生倾情于新思想、新事物,积极投身于变革社会的政治活动,从而在经济、政治、文化乃至城市管理等各方面都推动了湖南社会的近代转型;时务学堂所培养的学生,勇敢地走向社会,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成就了不凡的事业,并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 开启了湖南近代教育的先河作为一所新式学堂,湖南时务学堂在近代湖南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首先就是表现在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上,展示出新的教育目的和教学内容与方法,并产生出不同凡响的作用与效果,从而促进了湖南各地书院制度的改革和新式学堂的创办,开启了湖南近代教育的先河。 十九世纪中叶,世界各主要国家已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经济突飞猛进,其教育早已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形成了一整套近代化的学校教育制度。而清代的教育依然一直沿袭宋、明旧制,“学而优则仕”,读书的目的在于做官,教学以四书五经、诗词文赋为内容,考试以生硬僵死的八股文取士,几乎一成不变,弊端百出。至晚清,西方列强以其“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已进入中国,其先进的学校教育制度也已经在中国传布。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洋务运动兴起,奕䜣、文祥、曾国藩、左宗棠等提倡“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开始创办新式企业,并随之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新式学堂,以学习西方的语言文字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是,在曾、左的家乡湖南,直到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还是维持着旧式的官学与书院教育。光绪三十年(1894)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惨遭失败的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中国陷入空前的民族危机之中。面临亡国灭种的巨大威胁,一大批有志之士发出了“救亡图存”的呼声,强烈地要求学习西方,创办新式企业、新式学校,要求变法维新。湖南时务学堂就是在这样一个深重的民族灾难面前应运而生的,因而她决然不同于旧式的封建教育,已经是一所新式的近代学堂,是湖南教育开始正式走上近代化轨道的重要标志。 湖南时务学堂正式成立于清光绪二十三年九月(1897年10月),是陈宝箴、黄遵宪等开明的湖南军政当局和熊希龄、谭嗣同等维新志士为挽救民族危亡、培养维新人才的重要举措。早在是年初酝酿与筹备创建时务学堂时,他们即发布《湖南时务学堂缘起》,表明学堂的开办,是为了“培植人才,为自强之计”,欲“用可用之士气,开未开之民智”。湖南巡抚陈宝箴在《招考新设时务学堂学生示》中,进一步指出创办学堂,是因为“国势之强弱系乎人才,人才之消长存乎学校。中日议和以来,内外臣工,仰体时艰,深维图治之本,莫不以添设学堂为急务”,并希望“必有英奇魁杰继轨前修,出而任匡救之重,以图报国家”。谭嗣同则亲手撰写了一幅对联:“揽湖海英豪,力维时局;勗沅湘子弟,共赞同华。”悬挂于学堂之内。这就说明维新派之创办时务学堂,目的在培养维新人才,以开民智、求自强,是与以往旧式书院与官学的创办完全不同的。 时务学堂既有自己崭新的办学目的,首先,必然要对于旧式书院与官学的教育体制、教育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在教育体制上,时务学堂采取了近代新式的学校体制,而不是衙门式的办学体制。时务学堂筹备之始,即由巡抚陈宝箴任命熊希龄为提调,又因黄遵宪提议,由学堂聘请梁启超、李维格为中、西文总教习,而中、西文分教习则分别由中、西文总教习定聘。提调即校长,负责学堂的行政事务,但并非职官。而总教习、分教习则均为教学人员,更非官吏。旧式的府、州、县学,分别设置教授、学正、教谕,皆以训导副之,均为具有一定编制、员额,享有俸禄的教官。书院虽非官学,其山长、院长、堂长亦非朝廷命官,但必须由省、府、州、县长官聘发关书。清代的书院,官学化日趋严重,其月课分为官课、馆课,官课即视书院等级分别由巡抚、学政、知府、知县出题考试。时务学堂的总教习由学堂聘请,分教习由总教习聘请,说明学堂和总教习具有一定的人事自主权。以上表明,时务学堂的办学经费虽然由官府拨付,但其办学体制却是与旧式官学廻然不同的。时务学堂还对于旧式书院与官学教育的教育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有关这方面的情况,本书第三章有较为系统而全面的讨论,此处不再赘叙。这里需要指出的就是:时务学堂的改革,说明它已经完全不同于旧式的官学和书院,而是一所完全意义上的新的教育机构。所以,在几十年以后,当年时务学堂的学生唐才质曾回顾道:“湖南之有学堂,以此为最早,丁酉、戊戌(1897—1898)间,有最高学府之称。”民国年间,曾有学者认为:“湖南之有学校也,始之者时务,继之者求实,而承求实之后者高等,故三校之在湖南,盖道南一脉也。” 除了学堂本身已成为湖南第一所完全意义上的新的教育机构外,时务学堂的创办及其改革,还犹如扬起一阵强劲的东风,激荡于三湘四水,开创了湖南改革旧教育、创造新教育的局面。 首先,时务学堂的创办,推动了湖南旧的书院和官学制度的改革。时务学堂创办后,适逢光绪帝诏开经济特科。1898年3月,巡抚陈宝箴、学政徐仁铸发布告示:“湖南省城遵旨开设时务学堂,并将岳麓书院师课改章,讲求实学,以期渐次推广……札饬各厅、州、县遵照,劝导士绅多设学堂,并将书院课章酌改,以资造就。”抚院、学院告示既发,各府、州、县纷纷跟上,要求将本地书院与官学改弦更张。 一是书院改课程。旧式的书院,其课程均以诵读四书、五经和作时文制艺为主。此时,改课程为中西兼学。长沙府宁乡县拟将玉潭、云山两书院改课经史、掌故、算学,聘方言、算学教习各一人,招收学生,专课方言、算学。浏阳籍的谭嗣同与同县士绅涂启先、黎宗鋆等拟将该县南台、狮山、洞溪、浏西、文华、文光等6所书院,与新设的浏阳算学馆“并而为一”,改建为一所规模较大的致用学堂。旋因守旧分子反对,此举未获成功,涂启先等乃借南台书院作讲舍,开办新学。该学取时务学堂“中西并举”的宗旨,亦仿时务学堂办法,招收内课生40名、外课生80名,进行教学。岳州府巴陵、平江、临湘、华容等县生员郭鹏、张长、方傅鸾、段修钰等共上《公恳改变书院章程及推广学会禀》,认为“自强之道,以育才为先,育才之方,以兴学为亟”,要求改岳阳书院课程为经学、史学、时务、舆地、算学、词章6门,“以课生童之成材者”。宝庆府武冈州士绅陆孝达、万祖恕、李钟奇、王佐龙等也同上《公恳变通书院仿立学会禀》,请将鳌山、观澜、峡江三书院一律改课实学,“统向章诸课为一途,并每月三课为一课”,课程分为经义、史事、时务、舆地、兵法、算学、方言、格致8门,因师资和经费一时难以齐备,乃先开经义、史事、时务、舆地、兵法5门课,待师资、经费有着时再开另外3门。书院的课程改革,实际上是教学内容的改革,她表明学校的办学方向和教学的性质已经发生变化,可以说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所在,对于加快整个教育改革的进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改革,使日益颓败的教育出现勃勃生机,使空疏的学风向求实的学风转变,成为书院向近代化学堂转换的关键。 据《湘报》所载,1898年戊戌政变以前,湖南全省共有13所书院改章,增添算学、格致、译学等课程。有的州、县书院也在筹划改章事宜,或输送学生到省城学习。平江、永明两县知县曾致函梁启超,请他代聘时务教习,代购时务书籍。溆浦县禀请变通申送时务学生章程,希望多送生员入省城时务学堂。 二是仿设学会。各地维新志士、开明士绅在进行书院改章之时,还计划在书院设置学会,以推行新学。岳州府巴陵、平江、临湘、华容等县生员,在提请改设岳阳书院课程同时,还提出“仿照实学会章程,改慎修书院为学会,以教童年之堪资造就者”。宝庆府武冈州士绅“公恳变通书院”课程时,并请将该州希贤精舍、青云书院“仿南学会章程”,改设学会,“讲求一切有益政教之学,并劝士绅捐设置书籍……随购图书仪器,延聘学长”。一时,湖南各属兴起举办学会之风。湖南戊戌时期之学会,以谭嗣同等创办的浏阳算学社为嚆矢。1895年,谭嗣同、唐才常等认为“变法必先从士始,从士始必先变科举”,提出从一县着手,“自算学始”,“以育人才”,于次年创办了全省第一个学会。1898年2月,由于谭嗣同、梁启超等的倡导,陈宝箴、黄遵宪的热情支持,湖南创建了著名的南学会。其后,全省各地纷纷效法,“人尽愤兴,士皆淬厉”,学会林立。当时,《国闻报》曾报道说,湖南学会“较之江海各省有过之无不及”,“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新学之兴,此邦殆其嚆矢矣”。据不完全统计,自浏阳算学社以后,至1898年上半年,湖南各地即成立学会17个,长沙:南学会、不缠足会、延年会、学战会、公法学会、法律学会、积益学会;浏阳:算学社、群萌学会;衡州:任学会;岳州:南学分会;邵阳:南学分会;沅陵:南学分会;常德:明达学会;龙阳(今汉寿县):致用学会;郴州:舆算学会,另有地学公会,创办地不详。其数量之多,居全国第一。以上诸学会,与全国所兴办的学会一样,宗旨不一,性质各异。有的是致力于维新变法的社会政治团体,如南学会,可以说具有地方议院性质;有的是从事社会风俗改良的组织,如不缠足会、延年会等;大多是以传播与研究新学为使命的机构,如算学社、舆算学会、学战会、公法学会、法律学会等等,以学习和推广西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法律知识为职志。这后一种学会,具有教育与学术的两种性质,可以说也是教育的辅助与延续,是对于旧式教育制度的革新。 三是改革考试制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改革,必然要引起考试制度的变更。维新时期,湖南的府、州、县考试已出现与以往绝异的情况,考官竟将西方政治文化内容写入试题。学政徐仁铸主持衡州府试时出题:“美西构兵,试援公法以定其曲直”、“书《华盛顿》后”、“欧洲制造名厂考”;主持永州、桂阳州、郴州府试时出题:“君主、民主、君民共主说”、“《泰西新史揽要》读后”、“近人条奏商埠铁路、矿务,中国应自行开埠并招洋股,以弃为取,有无损益”。浏阳知县在特科考试时,拟题“改并书院、课实学时务论”。光绪二十四年三月,长沙、善化两县举行县试,巡抚陈宝箴“以兴学育材、变通章程为第一义”,特面谕赖、陈两知县,“于二、三场策以经济、时务”。湘潭县生员曹典植、童生梁焕彝等曾禀请知县陈宝澍,建议改革县试制度,“多出经世各题,听各自专长一艺”,“二、三复试经史、时务题”,“果能学识宏通、体用具备,应一体取列前茅,以开风化而裨实用”。攸县士绅也曾禀请变通县试,改课实学。1897年湖南全省生童课艺,竟有人论及西方的两党制。其卷曰:“为持平之计,英人公、保二党,中国皆宜有之,特不必如英之互为胜负耳。济之以和衷,各泯其意见。新法之宜变者,保党不得掣其肘;旧章之宜守者,公党不得议其后。由是开民间学会之禁……诸学有会,分而为众小党,合而为一大党。不党之党,党而不党,以培国脉,以持国运”。由此可见,当时的考试制度,已经处于“变通”即改革的境地,其考试内容已载入了西学及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内容。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旧式书院已越来越显示出她的不适应,其积弊亦日益暴露,于是维新派提出了整顿书院颓风陋习,实际上是对于书院作更为深刻改革的主张。作为一种在中国古代延续了一千余年之久的教育机构,书院在教育方法、办学形式等方面,都形成了许多优势和特点,对于中国的政治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历时既久,弊蠹日生,到明清时期特别是清代,书院已完全变成科举的附庸,成为衙门的摆设,弊端日益明显,积习渐成陋规,因此不少维新志士提出了破除书院陋习、改革科举制度的主张。湖南维新时期,由于时务学堂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诸方面所进行的激进改革,曾引起省城岳麓书院、城南书院、求忠书院部分师生的不满,因而发生激烈的斗争。为了反击王先谦等对于维新派和时务学堂的攻击,光绪二十四年五月二十五日(1898年7月13日),熊希龄与户部主事黄膺、翰林院庶吉士戴展诚、前广西知县吴獬、候选训导戴德诚,联名上书巡抚陈宝箴,恳请整顿全省书院。上书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改革的主张,并相应地揭示了书院在六个方面的积弊。一是“定教法”,以“在上者无教法章程”。二是“端师范”。其弊有五,即“论资格”、“分畛域”、“山长不住院”、“山长不敦品”、“山长由私荐”。三是“裁乾修”,节浮费。四是“定期限”,以杜山长“视书院为传舍”。五是“勤功课”。六是“严监院”,以防山长不住院之弊。几日之后,陈宝箴即批复:“所拟整顿书院六条,规模条理大略粗具。所言通省书院应行因革损益之事,亦自言之成理……大抵书院专习时文,时文既弊,书院亦因之而弊。”肯定了熊希龄等的主张。然而,由于湖南维新派与保守派斗争的激烈和复杂,又一月之后戊戌政变的发生,熊希龄等关于改革书院的主张付之东流,未能实现。 其次,时务学堂对于湖南旧式教育的改革,还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各地新式学堂的创办。开明的湖南维新官员和激进的湖湘维新志士之所以创办时务学堂,其目的之一就是希望为全省开学堂、办新学树立楷模。陈宝箴在《招考新设时务学堂示》中表明:开办时务学堂,以促使“各府、厅、州、县官绅士庶闻风兴起,各集捐款,设立学堂、乡塾,为国家造就有用之材”。改书院为学堂,已是大势所趋。戊戌春夏之交,全国变法维新春风激荡,形成了一股改书院为学堂的汹涌浪潮。湘乡县东山书院已经改为东山精舍,郴州士绅陈为镒、潘仁瑶等发起创办经济学堂,宁乡开办算学书院。 校经书院学生何来保,在时务学堂提调熊希龄的支持下,于1898年4月在《湘报》发表《湘水校经堂宜改为师范学校议》一文,主张将湘水校经堂改为师范学校。他认为:“欲造人材,复元气……则惟有立师范学校,先造通省之师。”他还指出:“泰西教习端由师范出身,政府给予高等、中等及寻常执照,方克充选。故教诲之法纤细靡遗,层次不紊,一切政治、工艺互有极则……故立师范学校诚刻不可缓之事也。”书院改学堂,首先是湖南省维新派官员的主张,也得到了部分府县开明官绅的支持。陈宝箴即指出:“当兹时局艰危,皇上变通学校,锐意振兴,正当各矢血诚,同心仰体。”浏阳县知县黎筑云也认为“并书院为学堂,中西并习”为“当务之急”。据不完全统计,在1898年戊戌政变以前,湖南设立的新式学堂,除时务学堂外,尚有长沙致用学堂、武备学堂、方言馆、化学馆、岳阳通商艺术馆,浏阳茶务学堂、宁乡译算学堂、新化求实学堂等11所。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4-11-24 10:56 , Processed in 0.10239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