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研究:时务学堂的创办

2020-9-14 15:5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723|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五、时务学堂的变化及延续

时务学堂开办初期,在梁启超、熊希龄等人的主持下,其办学性质、教学方式、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相对于旧式官学、书院教育来说都有革新。学堂明确反对科举教育,强调“天下为己任”,摒弃官学、书院教育专习时文的作法,而要求“通古今,达中外”,兼讲中西之学。激进的维新派人物担任教习,他们通过课程内容的改革大肆传播维新思想。据叶德辉等人1898年披露的时务学堂中文教习所批学生课艺、日记,其激进言论包括去跪拜、变服饰、兴民权、开议院、推重素王孔子,并借助五经、诸子大义阐发民权思想,特别是《扬州十日记》,反映出梁启超等人的种族革命思想。这与康氏 “教育之方针”毫无二致,也与梁启超后来的回忆相吻合。梁曰:“盖当时吾之所以与诸生语者,非徒醉心民权,抑且于种族之感,言之未尝有讳也。此种言论,在近数年来诚数见不鲜,然当时之人闻之,安得不掩耳?其以此相罪,亦无足怪也。”  尽管时务学堂中文教习的激进教学确实存在,但由于学堂的封闭教学,外界鲜有人知。直到光绪二十四年春节,学堂放假,学生携带教习日记、批答回家,其激进言论始流布人间,于是全湘一片哗然。

湘抚陈宝箴当然不能坐视不管,加之陈宝箴的维新思想与康、梁的激进言论本非同源,因此有了陈宝箴调阅时务学堂剳记之事,并责令立将“板片、刻本查出,一并销毁,严饬勿得再行刷印售卖”(详见第四章)。18986月底,岳麓书院学生宾风阳、杨宣霖、彭祖年等联名上书王先谦,以维护“纲常名教”、“忠孝节义”为名,对熊希龄、梁启超大力攻击,谓“自熊秉三庶常邀请梁启超主讲时务学堂,以康有为之弟子,大畅师说,而党与翕张,根基盘固,我省民心,顿为之一变……”一连串风波,促使陈宝箴下决心更换了时务学堂的提调熊希龄,并同意三名中文分教习辞职。72日, 陈宝箴免去熊希龄时务学堂总理职,委派他护送学生出洋留学,札委黄遵宪“总理时务学堂一切事务”。 札文称:

 

照得上年钦奉谕旨,通饬设立学堂、讲求时务,湘省官绅业经协筹常年经费,聘请中、西学教习,暂先租赁舍宇开设,迭次考取学生,送往学堂肄业。本年二月间,各绅董等呈称:“学堂造端伊始,事务繁多,现署臬司盐法长宝道黄,博通今古,周历五洲,请委总理学堂事务,以专责成”等情前来。当以“该道现署臬司,为通省刑名总汇,于学堂暂难兼顾,应俟交卸臬篆仍回盐法长宝道本任后,再行札委”等因,批答并牌示在案。

兹该道业已回任,亟应札委。为此札仰该道,即便遵照,总理时务学堂一切事务。除会同官绅将筹款建堂各项认真经理外,所有学堂教育规模,均应恭照近来特降谕旨:“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宜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腐之弊,成通经济变之才”各等因,敬谨遵行,永矢无。务使承学之士咸怀尊主庇民之志,力求精义致用之方,各以道义相、远大自许。志趣正,则义利之辨严;学业精,则聪明之用广。于以正心修身、致知格物,仰副朝廷策励富强、敦崇经济实学之至意。

 

随之,韩文举、叶觉迈、欧榘甲迫于压力,请辞时务学堂分教习职,离开长沙。

8月中,汪诒书补任时务学堂总理。汪诒书是一位温和的维新派,他勉力维持着时务学堂的教学活动。

 9月中,汪诒书主持时务学堂出洋学生举行复试。920日,政变前夕,时务学堂考取留学日本的七十余名学生,留学资格被取消。921日,北京政变发生,康、梁逃亡海外,谭嗣同等“六君子”血染菜市口,戊戌变法宣告失败,新政被废除。时务学堂由于汪诒书的周旋,得以继续存在。

929日,清廷将翰林院编修、湖南学政徐仁铸革职永不叙用,改以户部左侍郎吴树梅提督湖南学政。105日,出使大臣黄遵宪奏因病请开去差使。106日,湘籍言官黄均隆(图20)上奏折,“请旨惩办”湖南维新党人。清廷命将湖南省城新设南学会、保卫局等一并裁撤,南学会中所有学约、界说、札记、答同等书,一律销毁。着张之洞迅即遵照办理。清廷降旨将陈宝箴、陈三立一并革职,永不叙用。江标、熊希龄革职,永不叙用,并交地方官严加管束。107日,湖南布政使俞廉三任湖南巡抚。10月中,时务学堂交由守旧人士接管,原有的学生率皆离开。年底甄别,尚有新旧学生四十余人,严家鬯、黄舒禺等为教习。

1899年春,根据原御史黄均隆弹劾奏章中谓时务学堂“讲求实务,有名无实”之语,将时务学堂易名为湖南求实书院,校址初仍设时务学堂原址。至6月始迁落星田湖南最初之武备学堂,即吴容愙中丞之求贤馆(后为民国湖南省建设厅驻地)。改以藩司为总办,院中设监督一人,就州县候补班选用。首任总理汪诒书,继任杜本崇。书院设管理一人,监学二人,聘湘阴郭复初、吴孟笃为中学教习,广东某君为英文教习,许奎垣为算学教习。

求实书院规定“分科分班”,学生定额120名,“分调通省各府州县考选保送聪颖恂谨生童”。原时务学堂学生40人也在书院继续学习。学生每日读经阅史,每人发一功课表,阅经史自某句起,讫某句止,皆详载于上。每日上午上国学讲堂,各自细阅经史,如遇有疑难,可质问教习。读书有心得,日必作扎记数条,交诸教习审阅。下午上英、算讲堂。夜来窗下阅读诗文,二更始止。月终各以所积分数,榜揭一次,以检验学业的增进。每月初一日考试经义一二篇,十一日考试史论一二篇,二十一日考试时艺一篇、诗一首,以检验其文章的增进。因此有评论说:求实书院“盖以学校论,学科容有未备,以读书论,则情神专一,用心不纷,闲暇时多,友朋聚处,互相质证,常资启发,实一完善之国学馆也”。

1900年,求实书院聘长沙严秬香为总教,长沙袁叔舆、善化吕菊人为分教,算学仍为许奎垣。1901年改为湖南求实大学堂,聘湘潭黄曙轩为总教,平江苏厚康与吕菊人为分教,算学仍为许奎垣。时义和团起事,京师陷于八国联军。到辛丑条约签订,清廷乃改易学制,重事维新。1902年聘湘乡葛心水为西学教习,讲声、光、化、电、天文、地理、测绘诸学。同时改聘善化俞伯钧为总教,苏厚康、吕菊人、葛心水、许奎垣仍旧。

 改革的潮流不可阻挡,到1902年下半年,求实书院改为湖南省城大学堂。求实书院改为湖南省城大学堂后,除研习经史外,仍继承时务学堂的传统,开设算学、西文、舆地等新课。总教习为俞鸿庆,继之为彭绍宗、皮锡瑞、陈庆年、曾熙、陈兆葵、赵名霖、黎承礼、程颂万等。

19032月,遵照清廷《钦定学堂章程》,湖南省城大学堂正名为湖南省官立高等学堂,旋即改名为湖南高等学堂。同年,岳麓书院亦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这样经过短时期的曲折之后,时务学堂与岳麓书院终于合流,成为湖南高等学堂和湖南大学的前身。

湖南高等学堂在俞鸿庆任内即建立了较完善的行政管理机构。监督统率学堂各员,主持教育事务。下设教务、庶务、斋务三长及学监。教务长专稽核各学科课程、各教员教法及学生学业优劣,庶务长专管庶务,斋务长考验学生出入及起居卫生事务,学监稽核学生品行、学生功课勤惰等事。教务长为周震鳞、彭施涤、罗伯勋、俞蕃同、张晃。

省城大学堂成立时,湖南巡抚部院拟订了《兴学要义三端》:“日培养德性,以作忠孝;日开拓智识,以致实用;日作兴志气,以振顽懦。”又拟订了《学堂办法三端》:“日循序渐进,以定学程;日严立规则,以回积习;日划分年限,以收实效。” 1903年清政府公布《奏定学堂章程》,确定“立学宗旨”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一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沦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实用。”其后又再三申饬,对于“有明倡异说,干犯国宪,及与名教纲常显相违背者,查有实据,轻则斥退,重则究办”。但清政府腐朽昏庸,外患迭起,高等学堂师生中倡言种族革命及民权学说的不少,教务长周震鳞等还参加了同盟会(图21),总教习陈庆年还成为湖南图书馆首任监督(图22)

19073月,湖南学政吴庆坻照会高等学堂监督,提出整顿学风四条。谓:“遇有性行乖戾,不守礼法者,轻则记过,重则开除。”还规定:“勿得着西装,并不得剪辫发。”虽然限制严密,但是,革命暗流有如泉涌,不可抑制。王先谦惊呼长沙城中“邪说朋兴,排满革命之说充塞庠序”,确是当时实情。

    省城大学堂成立时,考生只能从廪增附监生中录取。由于当时科举未废,且戊戌政变不久,士子对新学多存观望,而仍向往科举。因此,学生入学后,班级很不稳定,每逢秋试,生离校的达半数以上,这样给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如大学堂成立时,有甲班生两班,共120名。秋试后,在校者仅50名,被称为老甲班。这50余名学生不久选送去日本留学的30 多名,仅剩20余名。于是19033月,湖南学务处牌示,高等学堂“现在缺额尚多,亟须招补,自应查照肄业无人之各州县,分别调取,以示大公。特飞饬各州县所有举贡廪增附生中自行甄擢,克日申送学堂肄业”。这样才补充了老甲班学生。

   1904年冬,学堂考录新生l20名。为乙一、乙二班,于次年春开学。这年秋试,学生离校者不少,年底学期考试淘汰一些名额,又减至60余名,合并为一班,仍称甲班。1905春招生130余名,又称为乙一、乙二班。是年,清政府正式废除科举,学生班级始稳定下来。1906年春招生60余名,为乙三班。同年秋,招生120余名,为乙四、乙五班。共计在校预科学生六班,370余人。高等学堂分预科、正科(本科)。预科学制三年(实际办了四年)、正科学制三年。

俞廉三在《附奏大学堂改为高等学堂片》中称:“其时中小学堂甫经开办,无由骤课专门”,曾奏明照高等学堂学程,按普通学分为三部上课,为专门各学预科。“预科分三类:第一类为升入经学科、政法学、文学科、商科等大学之预备;第二类为升人格致科、工科、农科等大学之预备;第三类为升入医科大学之预备。”湖南高等学堂预科曾计划遵照定章开办三类,但实际上只开办了第一、二类。

1905年冬,位于落星田的湖南高等学堂迁入岳麓书院,与由岳麓书院所改的湖南高等学堂合并,统称湖南高等学堂。

    高等学堂成绩考试甚严。以一个学期为例,月考四次,期终考试一次,共五次。缺考也按五次计算平均分数。平均分数80分以上为最优等,60—80分为优等,不满60分为中等。

    1907年冬,甲班生学习满四年,经考试列最优等的30名,奖拔贡;优等25名,奖优贡;中等5名,奖岁贡。光绪三十四年,预科乙一、乙二两班毕业。1909年,预科乙三、乙四、乙五各班亦次第毕业,均援例给奖。

    1908年,高等学堂开始办正科(即本科),这是学堂的主体。首先招收文科生(时称第一类)第一班,录取60名,入校后告退5名,实为55名。同年,遵照清政府学部规定,停招预科。1909年招收文科第二班,工科(时称第二类)第一班,两班共录取140名。

1910年招收工科第二班。1911年原计划招收文、工、医各科学生,因辛亥革命爆发而终止。1010日武昌起义,长沙首先响应,高等学堂文科生提前毕业,参加了工作。

湖南高等学堂招收正科生,由学司举行,择优升入。考生是高等学堂预科毕业生及省内外官立、民立各中学堂毕业生。高等学堂预科毕业生升学录取率为“拔十得五”,即50%。

高等学堂预科各科授课时数与普通中学堂课程的安排有所不同。如高等学堂甲班生多系廪增附监生,他们的经史国文根底较好,因此,减轻经义、国文授课时数,增加外语、算学及理化诸科授课时数。

从高等学堂教学科目的安排看,是一所初具资产阶级教育性质的学堂,主要表现在:

1. 教学内容有物理、化学、博物、算学、西文、东文、图画、中外史学、中外舆地、法学、理财学等。这些学科的授课时数远远超过了中学授课时数。

2. 教学形式上分学科按级招生、分班教学。

3. 规定学习年限,学期划分及各科每期每周授课时数。

4. 考试严格。有升班、年终、卒业及临时考试。不及格者不升,二次不及格者退学。

5. 有一批外籍教师讲授物理、化学等科目,也有些中国教席介绍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学说。

自湖南高等学堂落户岳麓书院后,扩建了西式校舍,校舍宽敞,环境幽静。教师阵营,中西结合,比较整齐。其中著名教师有皮锡瑞、邹代藩、王正廷、许兆魁、何炳麟、颜昌峣、贝允贻等,还聘请了一批日本籍教师。图书、仪器亦比较充足,学风朴实,考试严格,是湖南省第一所文理兼备的高等学府,它代表着湖南近代高等教育肇始时期的发展水平。

湖南高等学堂的学生中,许多人后来都成为各个领域出类拔萃的人才,如:李燮和、仇亮、仇鳌、张翼鹏、陈润霖、徐佛苏、李傥、王凌波、向乃祺、彭一湖、吴维岳、李景侨、吴良愧、黄钧、李隆建、黄尊三、谷白珊、杨道馨、雷铸寰、任凯南、汤松、戴士颖等。

191211月按新学制,高等学堂改名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原工科学生按志趣一部分继续在湖南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另一部分送湖南高等工业学校学习。1917年,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改名为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改名为省立湖南大学,1937年又改为国立湖南大学,延续至今。

编撰:陈先枢

来源:郑大华 主编《湖南时务学堂研究》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5年11月

12345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24 17:47 , Processed in 0.10616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