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河砚 名称:清林则徐曾用洮河砚 时代:清代 尺寸:纵14.3厘米 横14.3厘米 高4.8厘米 收藏单位:长沙市博物馆 何枰凭 人们把广东的端砚、甘肃的洮砚、安徽的歙砚和山西的澄泥砚并称为“四大名砚”。四大名砚中,洮诃老坑砚石是最难采集,储量也最少。 长沙市博物馆收藏有一方珍贵的洮河老坑石砚,此砚色呈艾叶灰绿色,清和纯正,属于洮河底部极难开采的绿洮石料。石质温润光洁,呵气即湿,石纹晶莹如丝,似浪滚云涌,是极为少见的洮河砚极品。它外方内圆的造型寓意天圆地方,器型虽小却典雅精致,属于方便携带的随身石砚。周身精美的题跋大气磅礴,气宇非凡。砚台侧面按时间顺序排列有三处题刻。其一,左侧刻“湖海楼著书之砚,船山题”草书款识;其二,下侧刻“长蘅鉴赏”行书四字,分别钤刻“陈氏之宝”和“邵氏子湘”朱文印;其三,右侧刻“大吉祥宜用”篆书五字。三个侧面的题跋清楚地留下朱彝尊、邵长蘅、张问陶三位清代文学名家的书写文字与印章,字字行云流水、沉稳刚劲。此砚底部题刻有:“道光壬寅夏予游华山,海珊大令赠砚,砚外方内圆,质坚性润,易生墨而不损毫,倍珍赏之,不谬也。癸卯春俟村老人记于北庭”,右下角钤朱文“林印”。前文用较工整的方形隶书体,而“癸卯……北庭”十余字用流畅的行草体书写。此句中自称“俟村老人”的便是石砚主人,亦是清代杰出的诗人、著名的政治家、伟大的禁烟领袖——林则徐。 林则徐(1785—1850), 字元抚,晚号俟村老人。1841年因鸦片战争失败而成为替罪羊,被道光帝革职发配新疆伊犁待罪戍边。道光“壬寅”为1842年,林则徐在发配新疆途中因患病在西安调养,那时,唯有华阴县令姜海珊不嫌弃林则徐的戴罪之身,不仅陪同他游历华山,还赠送自己珍藏的洮河砚给他。林则徐便携此砚自西安赴戍伊犁,开始了他“西域遍行三万里”,巡视南疆八城的行程。在使用数月之后,林则徐发现此砚确实方便实用,于是把此砚的来历、特点以及时间过程作了准确的记述,并欣然题刻于砚底。 此砚上的“竢”字即通“俟”字,有等候入村的老人之意。彼时,林则徐面对的清朝疆土和统治王朝正如一位多病的老人,难以医治和拯救。而他虽已是瘦弱的老病之躯,但却胸怀一颗坚韧的雄心在边塞率领将士们浴血拼搏。“俟村老人”之号在林则徐晚年的作品中虽多有出现,但在实用器物上却很鲜见。此砚为佐证林则徐生平纪年、了解林则徐晚年的生活轨迹提供了实物依据,具有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4-11-22 12:08 , Processed in 0.11233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