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现代孟母” 易克勤

2017-11-24 08:4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358| 评论: 0|来自: 长沙晚报

张书志

  易克勤(1872年——1972年)出生在长沙县果园镇三字墙农家,16岁嫁到田家,生育了三个男孩,田汉为长男;35岁时丈夫田禹卿去世。她发誓:一不嫁人,二不当女佣,三不要饭,要凭自己双手养活三个孩子。易克勤还决定不管多苦多累,也要让孩子上学受教育。

  易克勤的大儿子寿昌(又名田汉),小时候十分聪明,四五岁时,就用红泥在墙上写了一个斗大的“福”字;从外边看戏回来,能够说出戏的情节,甚至还展动衣角,模仿演员的动作、神态。看到孩子天资聪颖,易克勤把6岁的田汉送到枞榕树王先生的学堂里“发蒙”读书。一年后,田汉在老家茅坪附近大园殷家读书时,家里距校太远,无法管教孩子。田汉受品德不好孩子的影响,画白虎,偷丝团子。易克勤十分着急,就从老家茅坪搬到陈家冲,让孩子入陈家冲杨怀周八爷家的课堂。在这里,田汉不光文化上有长进,8岁就能写对联,而且思想境界上也有了很大提高,懂得了“我做人处世要有气节”。 

  后来因经济困难,田汉失学回家,就教田洪、田沅两个弟弟读书。易克勤因生活所迫,举家辗转迁往娘家歌棣塘。此时,田汉的外祖父租种槐树屋梁三娭毑的田,住在梁家。易克勤带着孩子随同父母也住到梁家。梁三娭毑丈夫早逝,孀居孤单,勤快的易克勤闲时陪她聊天,忙时帮她做家务。梁三娭毑知书识礼,田汉弟兄喜欢听梁三娭毑讲“四书”“五经”,更喜欢听她讲“西厢”。纯洁美丽的爱情故事和“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人醉?总是离人泪”这样优美的文词,对田汉简直如饮甘露,如沐清泉。

  辛亥革命前夕,乡下也开始提倡新学,改庙宇为学校。易克勤送不满十岁的田汉入清源庵的枫林港一所洋学堂上学,有国文、历史、地理、算学等课程。不久,她听说李家公屋(李家公庙)办了洋学,而且不收学费,便带上田洪、田沅和一些锅碗瓢盆之类的生活必需品搬到李家公庙附近,租屋生活。

  学堂老师看孩子成绩不错,便介绍其到长沙城里读书。13岁的小田汉写了一个新平剧叫《新教子》,登在《长沙日报》上。

  1912年,14岁的田汉考取了位于荷花池畔的长沙师范。长沙师范不收学费,当时校长是徐特立。田汉在长沙求学对戏剧产生了浓厚兴趣,徐特立便经常带田汉去观看“文明戏”,并鼓励田汉等人自己创作和排演话剧。他还把自己的购书折借给田汉等酷爱读书而又无钱买书的学生,让他们选购自己喜爱的书籍。田汉后来之所以走上戏剧创作的道路,与徐特立的鼓励是分不开的。这时,三儿田沅也到城里读初小了。于是,易克勤又一次搬家迁到长沙北门外的伍家岭,帮一舅公做喜花,也帮别人缝补衣裳,艰难地谋生。由于两个孩子都在城里读书,开销实在太大,易克勤就在离伍家岭不远的枫树坪开了一家小小的茶叶店。后由于二儿田洪要到一家鞋店去当学徒,易克勤又将家迁到北门外的鞋店对面,长沙师范附近。这样,易克勤多次搬迁,终于使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为他们以后成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2-27 06:03 , Processed in 0.09431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