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雨具 传统雨具的制作,是湖南手工技艺中最有特色的部分,而今大部分不再使用,因此,这些技艺和制品都已成为一种记忆,仍在老一辈湖南人的念叨之中。这些制品包括油纸雨伞、斗笠、蓑衣、木屐。 1、纸伞 纸伞是南方传统的雨具,湖南较为有名的纸伞产地为长沙、衡山、湘潭、益阳等市县,这些地方的纸伞,也是湖南传统出口产品。 民国二年至二十二年(1913-1933),湖南纸伞通过长沙关、岳阳关输出外埠共122.04万担[1]。价值27.67万关平两[2]。十一年至十七年(1922-1928)是输出的鼎盛时期,年平均出口10万担以上,输出值达2.4万关平两。 1935年《中国实业志·湖南省》载:全省共有169家纸伞厂,有职员84人,工人565人,年纸伞63.674万把,产值20.5万元。其中建厂于民国以前的有长沙4家,湘潭9家,衡阳20家,湘阴2家,醴陵1 家,湘乡3家,安化1家,平江2家,耒阳1 家,郴县1 家,靖县2家。以同治年间开业的湘潭彭正大厂和平江同春伞厂建厂最早,以光绪三十二年(1906)开业的长沙裕兴伞厂资金(2500元)最多,产量最大(每年2.4万把)。民国时期,长沙、湘潭一带,伞业颇盛。20世纪30年代,长沙纸伞业不下百余家,开设于老照壁、北正街、炮坪一带居多。湖南纸伞行销本省及长江流域的上海、南京、武汉、安庆等城市,和输出国外市场的纸伞主要有长沙、益阳、湘潭等地的纸伞。
长沙纸伞 长沙纸伞原料为皮纸、楠竹、棉纱、发绳、桐油、柿子水、颜料、牛角及木材。纸伞做工精细,恪守传统工艺:以越冬老竹中筒、上等云皮纸制作,用丝棉盖顶层,中骨用头发绳穿结,伞边用土纱夹头发绳,用粗丝线,伞胚制成后一律集中到三伏天用生桐油连续上油三次。 长沙的油纸伞业有一百多年历史,长沙有史可查的最早的伞店是陶恒泰纸伞店,由陶季桥于清朝咸丰年间创办,几年后又在附近另组陶恒茂纸伞店。1900年,梁敬庭在长沙市北正街梁宏茂伞店学艺后,挂牌开业,生产老式明油、黑油纸伞和特制牧鸭用大伞。 长沙纸伞中最为出名的品牌伞叫“菲菲伞”,主要得益于一个名叫潘岱青(1894-1970)的湘乡人(今属双峰县杏子铺镇)。 潘岱青的父潘绮衡是位铁匠师傅,勤劳致富后,送其子侄十余人接受新式教育。潘岱青1916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化工系,1918年因病休学。 休学后,潘岱青想在长沙找工作却无所着落。这时,他的弟弟潘白坚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要去美国留学,送行的潘岱青看到弟弟临行带了把纸伞,对他说:你带这样土里土气的伞出国,丢我们中国人的丑了。弟弟却认为伞是日常用品,坚持要带到美国去。后来,弟弟从美国来信说:你不要我带的那把伞,在美国出现奇迹:不仅我天晴落雨少不了它,洋人看了,也非常喜欢,认为是个宝贝;说中国人能够把竹子和纸做出这种价廉物美而又携带方便的东西来,是个了不起的发明。 于是,正想创业的潘岱青得到了启示,萌生了做纸伞的想法。 1924年,潘岱青在长沙长康路创立菲菲制伞商社,设计一种花样新颖的“菲菲伞”投产。 与此同时,他在长沙《大公报》做广告。广告云:
菲菲伞 本伞之特色: 一、本伞系采用上等棉料纸精制,绘有山水花鸟文字,活泼新奇,雅俗共赏; 二、对于油色潜心研究,故伞衣柔软鲜明,见日不裂,受雨不沾,尤为本伞之特点; 三、伞骨特别精细,油色光亮,比闽浙新出之伞轻便耐用,本伞原料手工,完全国产,较五六元之舶来绸伞,及二三元之国货草帽,价值占数分之一; 四、本伞购备一柄,既可遮日,又可避雨,无分晴雨,旅行弗忧; 五、本厂创办伊始,只求畅销适用,价格低廉,诚实无欺,无论零卖批发,均极竭诚欢迎。 菲菲伞一经面世,很快供不应求。潘岱青于是在南阳街、司门口、中山路国货陈列馆等地设立门市部,并将家中20亩田全部卖掉,对伞厂作了进一步的投资。菲菲女式花伞有大号、小号和特订的伞号,计200多品种,伞上花型中西结合,并得到美术教师李昌鄂的协助设计,绘有人物、山水、花卉、飞禽、走兽等国画图案,又印制有《潇湘八景》、《黛玉葬花》、《天女散花》、《嫦娥奔月》等新花样。 菲菲伞一时成了长沙女性的时尚,其价格也见涨,每把售银元5元。 1933年,菲菲伞参加芝加哥万国展览会,获得一等金质奖牌。1937年,他携带菲菲伞参加在广州召开的四省国货交流会,使菲菲伞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荷兰、丹麦、法国、美国、意大利等21个国家。1951年-1987年,出口纸伞创汇466.16万美元,在全国各省市中位列第二。[3] 随着时代发展,塑料伞、布伞开始占据市场;国家取消对定点纸伞厂的计划生产和计划收购,湖南纸伞开始走下坡路。 1966年,潘岱青从长沙下放回原籍。1970年,潘岱青病逝于梓门桥镇土桥之七亩冲,终年76岁。菲菲伞也跟随它的主人,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1984年中国政府举办首届中日青年友好联欢活动,胡耀邦总书记邀请三千名日本青年访问中国。当胡总书记问及送什么样的礼品给日本青年?时任中日友协名誉会长的王震副总理说:日本人民喜欢雨伞,送菲菲伞就很好。——两位湖南人心目中还惦记着菲菲伞。然而,当办事的人来到长沙,菲菲伞早已不见踪影。情急之中来人问道:湖南何处还能做纸伞? 答曰:益阳。结果,益阳的制伞工人完成了这一紧迫的使命。
益阳纸伞 历史上,益阳纸伞久负盛名。明、清时期在湖南就流传这样一句家喻户晓的俗话:“浏阳的木屐、益阳的伞。”益阳纸伞具有色泽明亮,轻巧耐用的特点。清代至民国年间,就远销到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是益阳的传统名牌产品。 清末民初,益阳县城乡就有伞号40多家,伞工2000多人。最兴盛时是20世纪50年代,最高年产量已达100多万把。当年,益阳纸伞的主要功能是作为雨具使用。但至80年代末,随着各种类型的尼仑雨伞的出现,益阳纸伞由于工序复杂,劳动量大,利润低,逐渐淡出了行业主角的地位。益阳制伞业仅剩下赫山区福利伞厂、早禾伞厂等几个厂家生产,从业人员仅100余人。 1984年,北京的订单为益阳纸伞带来生机。——益阳伞工们开始懂得了:纸伞,不止是雨具,而且还是礼品,是旅游工艺品! 中日青年友好联欢活动的礼品菲菲伞按时启运到北京。这批伞要求完全采用传统工艺,以优质竹、木、纸、油等原料精制。伞长43公分,有32支伞骨。伞面图画中国国画,上书王震题写的“中日友好青年联欢”八个字。1984年9月16日《北京晚报》报道:“打开一把菲菲伞,你可以看到两幅美丽的图画,一幅是雄伟的富士山下,两只仙鹤展翅朝着盛开的樱花飞去。另一幅是金碧辉煌的天坛祈年殿耸入云端,旁边的青松傲然挺立。这批菲菲伞是湖南益阳县伞厂为来我国参加中日青年友好联欢活动的日本青年制做的纪念品,是由我国著名画家黄永玉设计的。”益阳纸伞完成了一次与大师的合作,完成了一次国之使命! 于是,符为学等一批老伞工创新求发展,谋生存,将雨伞绘上国画、山水、仕女等图案,销往国内外旅游市场。老伞工们在材质上精益求精,第一批试做了2万把纸伞,很快成了印尼等国外市场的抢手货。 1988 年,深圳锦绣中华发展有限公司创建了中国民俗文化村。占地 20 多万平方米的展览和游览区域,荟萃中国各民族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和民居建筑,策展人想到要在文化村中展示一些民间手工技艺,不少人提到了益阳纸伞。不久,益阳纸伞终于在游人如织的旅游胜地,进行了手工技艺的现场展示和产品展览。 从此,益阳纸伞在国内外市场重新闪亮登场。国内的旅游者在旅游胜地,总喜欢带上一把精巧的纸伞作为纪念品、礼品回家。印尼、新加坡等国的女性,在走亲访友时,还不忘手持一把益阳纸伞,一可以遮阳,二可以挡雨,三可以美化自己。日本人流行将一把仅有25公分大小的纸伞,摆放在自家醒目的地方,以图吉利。 益阳纸伞作为一种新的工艺品,在国际市场会开始有了越来越好的发展前景。
湘潭纸伞 湘潭油纸伞最负盛名的是湘潭石鼓镇手工制作的传统工艺伞。 湘潭石鼓镇的制伞手艺从明代初期起就由江西移民带来。在石鼓一带,10家有9家做油纸伞,手艺世代相传;后来,又发展到在外埠开纸伞店。 旧时,石鼓伞曾订制为军用伞。一把伞能卖到1个光洋的好价钱。随着铁骨伞逐渐取代手工伞,石鼓伞也经历了自己的沉寂期。伴随20世纪90年代旅游业的兴起,各地游客对工艺伞的偏爱,石鼓的制伞业再度兴盛。 石鼓伞侧重审美,淡化实用功能。一根青竹,要经历浸泡、药水煮、刮青、劈伞骨、制伞杆、制伞轱辘、分边、穿艺、糊伞、打口、画花、收伞等80多道工序,一把伞的诞生需要5个工日才能完成。 石鼓伞伞面为皮棉纸或蚕丝面,经手工绘画后浸泡天然桐油而成,完全防水、韧性极好,可用于遮风、挡雨。伞骨为多年生楠竹削制并经反复煮晒而成,结实耐用,六级大风不变形,可反复开合2000次以上,伞柄为烟熏罗汉竹鞭。现在,石鼓伞主做外贸。石鼓竹缘工艺伞厂老板赵文超向记者展示了出口日本的“樱花牌”装饰伞,伞画题材多为写意式的中国画,如梅兰竹菊、喜鹊、仙鹤等,现在也拓展到了剪纸味、工笔味的画。日本人很喜欢用这种蚕丝伞装饰在酒店、家中的房顶,像一把这样精致的工艺伞出口价在300元以上。 制伞是石鼓的老手艺,留守在家中的妇女、老人们办起了一个个制伞厂。在家里,利用农余空闲时间也能赚近2千元一个月。石鼓镇从事制伞行业的工人约有2000人。现有14家成品伞厂,40多家配件厂,形成了完整的制伞产业链,年产伞500万把,占到了全国工艺伞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产品畅销北京、杭州、桂林等国内城市,并出口远销至美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年产值近2000万元。 [1]一担伞为10把。 [2]关平两:清朝中后期海关所使用的一种记账货币单位,一关平两的虚设重量为583.3英厘、或37.7495克(后为37.913克)的足色纹银(含93.5374%纯银)。 [3]《湖南省志·对外经济贸易志》P186 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7月版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蛮野寻根”,《蛮野寻根——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源流》孙文辉/著,岳麓书社2015年3月出版)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4-11-25 06:12 , Processed in 0.09988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