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长沙铜官窑 1、发现长沙窑 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 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 四野煤飞乱,遥空爆响闻。 地形穿凿势,恐到祝融坟。 这是唐代诗人李群玉(湖南澧县人)写的一首记载长沙窑在烧制陶瓷时,山林焚烧、洞火冲天的景象,诗名叫《石潴》,石潴即石渚,是长沙铜官窑窑址的所在地;“湘浦口”,石渚通往湘江的小河口,即今新河口。这首诗,是铜官窑发现之后,湖南文化人为寻找有关铜官窑的历史资料时,经过苦苦的搜寻,在《全唐诗》中找到。 唐代长沙铜官窑是一座几乎没有历史文献记载的民间瓷窑,根据考古发掘的地层关系和出土遗物上的纪年铭文得知,铜官窑的烧瓷历史始于初唐,终于五代,其兴盛于中晚唐时期,在宋时衰落。 长沙铜官窑的发现较晚。 1956年,在长沙望城县铜官镇的瓦渣坪发现的几块彩瓷片,引起了故宫博物院陶瓷专家陈万里的注意。1957年,陈万里带着另两名陶瓷专家冯先铭和李辉柄专程来湖南调查,发现了更多的彩绘陶瓷器。一千年前在一种瓷器上就能烧出三种不同色泽的花纹,让他们万分惊奇。 1959年冬天,冯先铭又到瓦渣坪复查,再次确认:瓦渣坪窑址是历史上第一个彩瓷窑。 1964年冬,铜官镇进行水利冬修,石渚窑址被破坏,得知消息后,考古专家周世荣和技工任全生赶往遗址进行抢救,他们以糖果与小孩换瓷片,两天之后,挑回了两担长沙窑的瓷片。 自此之后,长沙铜官窑开始受到越来越多考古学家和陶瓷收藏家的关注。长沙窑器开始在国内外被不断发现。国内所见的长沙铜官窑诸器,大部分出土于唐代的商业中心和港口,如扬州、宁波等地,安徽、广东、广西、西安、武昌、南京、镇江、徐州等地也有出土。古井中出现的长沙窑器见于长沙、衡阳、郴州、和浙江的新昌。古墓中出土的有长沙、益阳、醴陵、宁波、西安、武汉,及安徽合肥、巢湖市、安庆、滁州和广西桂林、昭平、平乐、鹿寨、容州、象州等地;其中安徽出土较多。在国外,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斯里兰卡、巴基斯坦、阿曼、沙特阿拉伯、伊拉克、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均有出土。 自1956年被发现以来,长沙铜官窑也先后经历了1964年、1978年、1983年、1999年共4次正式的考古发掘,出土文物已过万件。 盛极一时的长沙铜官窑自然少不了商贾往来。市场区是陶瓷储藏、交流、供给不可或缺的地域。但交易市场在哪里?在保护区内蓝岸咀东面,靠新河大堤中部的南侧,有一片面积较大的平坦地,东西长200米,南北宽5米,当地称灰坪。据历年考古成果推测可知,这个区域是长沙铜官窑遗址的一个重要功能区。2011年考古人员对此进行了挖掘,发现了由大量柱洞组成的三组房屋建筑遗存,采集了大量陶瓷器及残片,唐代文化堆积层中发现较多锈蚀的铜钱。根据这些迹象,初步推测为古渚湖北岸与窑炉生产之间的货物集散地。 有了这一集散地,我们就很容易理解,长沙铜官并没有大型的陶瓷交易市场。各窑址的产品,就通过这样的集散地,直接运到货船上,小、中型货船以湘江为依托顺流而下,在扬州等地集装海运,销往世界各地。 货物集散地的发掘与研究,是长沙铜官窑新的考古规划中的一部分。 2010年3月,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考古工作正式启动,严格依照《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考古工作规划》的考古发掘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考古工作将分两阶段:2010-2015年,对长沙铜官窑遗址区域的边界、遗迹内涵与分布进行全面调查,以解决长沙铜官窑龙窑的整体构造、热工技术、制作工艺流程等学术问题,为遗址公园提供展示本体。2015-2020年,为中长期考古发掘计划。将对铜官窑的市场区、码头区、墓葬区进行系统发掘,为复原铜官窑遗址真实的历史景观提供原始资料。 到时,铜官窑完整的历史全貌,将会清晰地呈现。
2、文化铜官窑 中国的陶瓷,具有悠久而广阔的历史文化。 在这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下,长沙铜官窑又有自己独特的光彩:一是划时代的釉下彩;二是与色彩相关联的、附着在器具上的、斑斓的民间文化。 传统的观念与历史均认为:中国高温瓷宋元前的格局为“南青北白”(南方产青瓷,北方产白瓷),但长沙窑彩瓷的出现,就告诉人们在唐朝就已是青、白、彩瓷三足鼎立了。有专家说:“就像是从黑白电视时代一下子过渡到了彩色电视时代。”长沙窑在唐代创烧出了釉下多彩的瓷器,从此结束了仅有釉下单彩的局面。
近些年来,长沙窑还出土有少量青釉下褐红彩和红彩器,如湖南长沙铜官窑址博物馆收藏青釉褐红彩鸟纹壶、红釉水注等,红彩均亮丽鲜艳,无比生动。以红、绿彩釉为装饰的瓷器较为少见,湖南省博物馆内收藏了一件乳白釉红绿彩瓷壶,釉彩红中泛绿,绿中有红自然和谐。红、绿彩釉的烧成并非易事。首先要将窑温直升到1100℃高温,让部分氧化铜呈现出绿色,再将火焰适当压住,使部分氧化铜还原成红色。控制好两种火焰气氛的转换是呈色的关键技术,从少量红绿彩器的问世可知,唐代长沙窑的窑工们基本掌握了两种火焰气氛转换的技巧,为中国烧瓷史上前所未有的创举。 色彩丰富了,器形也异常丰富:碗、碟、杯、盆、罐、钵、瓶、盘、坛、盂、壶、灯、鼎、洗、盒、枕、熏炉,以及女娃、裸者、瓷人、猫头鹰、小鸟、狮、猪、熊、狗、兔、鱼、鳖等各式各样的小玩具。 长沙窑首创将中国的书画艺术融入瓷器的尝试,使手工业品变为了文化艺术品,使实用瓷器变为了观赏、把玩性瓷器。 长沙铜官窑的装饰工艺,以釉下彩绘和模印贴花工艺最具特色,此外还有粉底彩釉绘花和雕塑等。 釉下彩绘的题材比较广泛,有山水、人物、花鸟、鱼龙、走兽和各种纹样。彩绘的用色也以多彩为主,一般使用点、线、块状等表现手法,各种手法交替组合,兼用泼墨与渲染,既吸取了宫廷画的色彩艳丽,又借鉴了文人画意境清新的特点,以民间装饰技法中的许多优点,创造了写意兼写实,色彩典雅,线条秀美,构图新颖,俗中见雅的彩釉彩绘装饰。 模印贴花装饰是长沙窑瓷器的特色之一,出现于唐中后期,系在器物的系或腹上作局部装饰。其做法是先用模具印出装饰物,趁坯体未干时把装饰物粘贴在坯体上,经施釉、涂彩后,再入窑经高温烧成。长沙窑模印贴花有三种类型,一是用于器纽、器柄等构件;二是直接在胎壁上模印图案;三是模印装饰贴片,即在胎壁干时粘贴在流部或纽饰处。模印贴片的题材广泛,包括人物(胡人、武士、菩萨、骑士、舞者、仕女等),飞禽(鸾凤、鸿燕、鸳鸯等),走兽(狮子)、虫鱼(蝴蝶、双鱼),吉祥物(祥龙、祥云),植物(椰枣、椰树),建筑(寺庙、宝塔)和装饰性组合图案。 铜官窑的特色的装饰艺术中还有书法艺术。釉下彩题铭,主要见于壶的腹部,也有少量的见于碗心、碟心与枕面。字体以楷书、行书为主。内容多为俗语、谚语和通俗诗,特别彰显其民间艺术与民间文学的特色。 据研究长沙窑瓷器的专家们统计:历年长沙窑遗址出土的带题诗的器物共190多件,不重复诗文60多首。 唐代诗歌,深入民心。名人诗句,如张氲《醉吟三首》,录入长沙窑壶: 去岁无田种,今春乏酒财。恐他花鸟笑,佯醉卧池台。
此诗在传播中略有变异,个别字句不同。同样韦承庆的《南中咏雁》一诗,也稍变化: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不知何岁月,得共女(汝)同归
轶名的《闺情》: 自入长信宫,每对孤灯泣。闺门锁不开,梦从何处入。
另有,风情诗: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男儿爱花心,徒劳费心力。有钱则见面,无钱不相识。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老。 一别行千里,来时未有期,月中三十日,无夜不相思。 二八谁家女,临河洗旧妆。水深红粉尽,风送绮罗香。 衣裳不如法,人前满脸羞。行为无非却,坐在下行头。 感怀诗: 日日思前路,朝朝别主人。行行山水上,处处鸟啼新。 只愁啼鸟别,恨送古人多。去后看明月,风光处处过。 岁岁常为客,年年不在家。见他桃李树,思念故园花。 自从为客来,是事皆隐忍。有负平山路,崎岖向人间。 昨夜垂花宿,今朝荡路归。面上无颜色,满怀将与谁。 买人心惆怅,卖人心不安。题诗安瓶上,将与买人看。
习俗诗: 寒食元无火,青松自有烟。鸟啼新柳上,人拜古坟前。 客来莫直入,直入主人嗔。打门三五下,自有出来人。
哲理诗: 天地平如水,王道自然开。家中无学子,官从何处来。 凡人莫偷盗,行坐饱酒食。不用说东西,汝亦自条直。 富从升合起,贫从不计来。
饮酒诗: 终日醉如泥,看东不看西,为存酒家令,心里不曾迷。 迈入新丰市,惟闻旧酒香。把琴酤一醉,终日卧垂阳。 二月春澧酒,红泥小火炉。今朝天色好,能饮一杯无。
边塞诗: 一日三场战,曾无赏罚为。将军马上坐,战士雪中眠。 去去关山远,行行胡地深。早知今日苦,多与画师金。
游戏诗: 天明日月奣,立月已三龍,言身一寸谢,千里重金鐘。 单乔亦是乔,着木亦成桥,除却桥边森,着女便成娇。 闻流不见水,有石复无山,金瓶成碎玉,挂在树枝间。 除了诗歌,长沙窑的民间艺术家们为了使自己的作品博得消费者的青睐,去占领更广泛的市场,也在器物上用釉下彩文字创制出商标与广告,如“湖南道草市石渚盂子有明樊家记”、“绝上”、“美酒”、“卞家小口,天下第一”、“言满天下无口过”等等,开创了中国广告之先河,把中国瓷器品牌,率先打到了国外!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蛮野寻根”,《蛮野寻根——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源流》孙文辉/著,岳麓书社2015年3月出版)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4-11-24 11:00 , Processed in 0.10232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