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国、胡宏父子被学术界公认为湖湘学派的创始人,而位于潭州湘潭县隐山的碧泉书院为胡氏父子治学的扎根之地,因而也可以说是湖湘学派的发源之地。 胡安国(1074—1138),福建崇安县人,人称胡文定公。南宋初召入京,建炎(1127—1130)年间辞官,携其子来到潭州碧泉,建碧泉书堂。后隐居衡山,创文定书院,集中精力完成了自己毕生撰写的《春秋传》三十卷。胡安国是“二程(程颢、程颐)”洛学南传的第一人。全祖望说:“私淑洛学而大成者,胡文定公其人也……南渡昌明洛学之功,文定几侔于龟山(杨时),盖晦翁(朱熹)、南轩(张栻)、东莱(吕祖谦)皆其再传也。” 在家庭教育的薰陶和影响下,胡安国之季子胡宏(1105—1161)从小就仰慕二程洛学。胡宏从出生至青少年,正值其父胡安国在政治上、学术上都处于上升时期。在政治上,胡安国被提举为湖南学事;在学术上,胡安国开始研治《春秋》之学。胡安国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其《胡氏传家录》即辑有从事家教的言论。胡宏所受家庭教育,对他以后的治学和为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正是胡安国的“过庭之训”,使胡宏从小立下了治学的愿望。 南宋建炎四年(1130),胡安国因避金兵南侵之战乱,携季子胡宏来到潭州湘潭县碧泉潭,创建了碧泉书堂。碧泉潭,有“泉自石出,搏沙旋波,上潆螺髻”。泉底砂砾随着处处水丝向上扬起,汩汩有声。在靠近山边大石的中心泉眼处,大股泉水形成的强大冲击力将沙束搏成螺髻状,稍抛出水面即又落下来。若在阳光下,水草碧绿,而各色砂石却呈现出五颜六色。水温长年在20摄氏度左右,冬暖夏凉。胡安国在这里遍置竹石花木,使之四时恒荫,景色宜人,执意在此安居,作《移居碧泉》诗曰: 买山固是为深幽,况有名泉洌可求。 短梦正须依白石,淡情好与结清流。 庭栽疏竹言驯鹤,月满前川待补楼。 十里乡邻渐相识,醉歌田舍即丹邱。 绍兴八年(1138),胡安国去世,胡宏子承父业,将书堂修缮扩大,改名为碧泉书院。碧泉书院以头门、明伦堂、讲堂、文昌楼为中轴,两厢角门、考棚、肆业所相对称,多重院落组合,对内开敞,对外封闭,具有鲜明的湖湘地方特色。胡宏作有《碧泉书院上梁文》以纪其事。 绍兴十一年(1141),胡宏有感于“人希探本”而创立了他的性本论儒学观,于是在碧泉潭上建“有本亭”。何谓“有本”,胡宏在《有本亭记》中写道: 守遗体,奉遗训,期确然自守,不敢与流俗同波,故作亭源上,名曰“有本”,表著其所愿学,以无忘先君子平生之言,此于盘盂之铭、几杖之戒,庶几我先君子之志,不陨于地,亦若是泉之流衍,亘万世而不穷也。 在《有本亭记》中,胡宏又对碧泉之景色作了一番铺陈: 苍然群木之下,翠绿澄净,藻荇交映,俗以其色故号为“碧泉”。登山四顾,乃洞庭之南,潇湘之西,望于衡山,百里而近,盖太古夷荒未辟之墟,而泉出于盘屈石山之下,凝然清光,微澜无波,潭潭而生。平岸成溪,放乎远郊,却步延目,溪虽清浅,而有长江万里之势焉。 碧泉所依托的石山,冠之以“盘屈石山”,显然是胡氏借于李愿之“盘谷”。其实,碧泉的历史地位应该大大超过盘谷。李愿其人,今已无法细考了,而胡氏的学说连同这里绝妙的泉水将长流万古,被泽人间。 有本亭建后不久,胡宏又在碧泉潭畔的山上建置另一座亭,取名五峰亭,并吟诗云: 凿山置亭榭,开沼放波澜。 松竹希微绿,菱莲次第丹。 风烟富清远,气象薄高寒。 媚此千金躯,舍彼百虑攒。 神岳精灵动,人寰波浪漫。 乐生忧亦集,徒倚遍槛干。 胡安国逝世后,胡宏独立治学。胡宏在吸取老师杨时、侯仲良思想的同时,注重对宇宙本源的探讨,认为宇宙是由“气”推动的无限演进过程。当时,一批批志学求道的青年纷纷来追随胡宏研经读史。至此,在思想体系上和人才群体上完全奠定了湖湘学派作为南宋一个重要理学派别的基础。所以,后人评价胡宏“卒开湖湘之学统”。 胡安国终生治《春秋》,但没有能够为湖湘学派建立起理学思想体系和理论框架。完成这个任务的是他的儿子胡宏。胡宏的代表作《知言》是一部哲学著作,它汲取了先秦儒家典籍《中庸》《易传》《孟子》《论语》的哲学思想,兼容了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程颢、张载的理学成就,从而创立了一个包括本体论、人性论、理欲论、致知论等内容在内的理学理论框架,建构了一个包括心性、性气、有无、体用、知行、理欲、义利在内的范畴体系。 胡安国、胡宏父子在碧泉和衡山辛勤耕耘了三十一载,当时许多不计功名利禄、苦心求学的士子聚集在胡安国、胡宏父子门下,著名的就有谭知礼、韩璜、李椿、黎明、向沈、向涪、杨训、彪虎臣、乐洪、徐时动、向浯、彪居正等。他们中有人称:“吾不得圣人之道,终生不归。”张栻即其中姣姣者,他在碧泉书院读书期间,曾命其书斋为“南轩”,因而日后曰号“南轩”。胡安国、胡宏、张栻等在研究、传授二程学说的基础上,开创了理学新派湖湘学派。 胡宏逝世后的南宋乾道年间(1165—1173),随着湖湘学子的群体北迁长沙岳麓书院,碧泉书院渐趋冷落,出现“书堂何寂寂,草树亦芊芋”的景象。以后历代屡毁屡建,彻底毁于“文革”时期。 所幸的是胡氏父子最终“落叶归根”于他们辛勤耕耘的隐山。胡文定公及其季子胡宏的合冢墓就在隐山东麓的黄荆坪。胡安国卒于绍兴八年(1138),其墓由当年潭州官府所建。原有石人、石马,四周以石栅栏环围,广植松柏。其墓在明宣德年间(1426—1435)被盗掘,明景泰五年(1454)修复,清康熙十二年(1673)又由官府进一步维修。1981年,湘潭胡安国后裔集资重新修建,墓名题为“始祖胡公文定老大人、胡母刘氏老孺人之墓,二世祖五峰公附墓”。 隐山还有“三贤祠”,为胡氏后裔和黄荆坪乡人为纪念胡安国父子所建,时间大约在南宋理宗年间(1125—1264)。“三贤”,一说为胡安国及其子胡致堂(胡寅)、胡五峰(胡宏),另说为胡安国、胡宏、张栻。主体建筑于1972年拆除,今建筑为近年复建。 (录自《迁客骚人潇湘情》张湘涛主编,陈先枢 奉荣梅 等撰稿,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4-11-22 01:18 , Processed in 0.10776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