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图文源自《老照片中的长沙》陈先枢 梁小进 撰稿,岳麓书社2014年12月出版,荣登“2015年4月湘版好书榜”) 19世纪末直到民国时期,长沙还只是一座消费性的城市,工业很不发达,人口也只有二三十万,因此没有噪声,没有污染。江河湖泊,清澈明净;树林茂密,绿草茵茵。 1、清初长沙山水图 2、捞刀河旧影 3、浏阳河旧影之一 4、浏阳河旧影之二 5、橘子洲旧影 6、“潇湘八景”之一——远浦归帆 7、长沙湘江小西门旧影 8、长沙湘江南湖港运输景象 这组图片,除第一幅是清初民间画师所绘外,其他均是摄于清末和民国时期的照片。如晚清洞庭湖畔的湘阴(属长沙府)芦林潭;民国时期的捞刀河、浏阳河;长沙湘江东岸的小西门、南湖港;浮卧在滔滔江水中的橘子洲等。在这一幅幅画面里,我们还可以看到:一艘艘帆船张满风帆,缓缓行驶;寂静的港湾里,樯桅林立:江上的渔舟、江畔的渔民,张网捕捞,交映出农耕社会时代的湖光山色、田园风光。“远浦归帆”这幅照片,就是在“潇湘八景”之一远浦归帆的原址——今望城区乔口镇拍摄的。那时,“八百里洞庭”广及与乔口相邻的湘阴。 长沙古、近代,湘江水质之佳,风景之美是很出名的,不仅有老照片为证,还有文献为佐,随便引几段就略知一二。晋罗含《湘川记》:“湘川清照五六丈,下见底,石如摴蒲矢,五色鲜明,白沙如霜雪,赤崖若朝霞,是纳潇湘之名矣。”湘江两岸是狭长的沙滩,“白沙如霜雪”,这是“长沙”之名的由来,也是“长沙水”最早的由来。清初刘献廷《广阳杂记》:“长沙小西门外,望两岸居人,虽竹篱茅屋,皆清雅淡远,绝无烟火气。远近舟楫,上者下者,饱张帆者,泊者,理楫者,大者小者,无不入画,天下绝佳处也。”清道光黄本骥《湖南方物志》:“长沙之酒自古著名。谢惠连《雪赋》所谓‘酌湘吴之醇酎’是也。近日商贾以碧湘门外江水造酒,不减吴中佳酿。”清道光时,碧湘门外的湘江水可以酿酒,而且比“吴中佳酿”毫不逊色,可见“长沙水”自古就名不虚传。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4-11-22 00:32 , Processed in 0.09465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