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图文源自《老照片中的长沙》陈先枢 梁小进 撰稿,岳麓书社2014年12月出版,荣登“2015年4月湘版好书榜”) 八十多年前,一位名叫埃尔菲·谢尔拜(ELFIE KALLBERG)的瑞典传教士来到长沙,服务于基督教信义宗瑞典差会所办的湘北瑞华信义会。谢尔拜被教会称其为“中国事务专家”。信义会于1922年在药王街购地建堂,1926年竣工,1938年“文夕大火”中教堂及住宅付之一炬。幸而谢尔拜在大火前为我们留下了这些珍贵照片。大火后,谢尔拜回国,于1941年出版了《来自长沙的影像》一书,这些老照片就出自这本书中。 1、药王街瑞典信义会教堂 2、信义会教堂一角 3、席比义与同事霍特 4、信义会的神职人员 5、教会办孤儿院收养的儿童 6、瑞华信义会首任牧师、长沙人杨熙少 7、1927年宁乡信义会传道人员及家眷合影 8、湘中信义会议事会成员合影 9、桃花仑信义大学教学楼旧址 10、被文夕大火烧毁的教堂 11、信义会教堂内景 12、为信义会工作的中国妇女 13、“文夕”大火后修整中的信义会教堂 14、1906年宁乡信义会教堂 信义会,是基督教(新教)路德宗的教会。“信义”二字取自该宗主要教义“因信称义”,强调信靠耶稣,而不在于履行教会规条。主要分布于德国、北欧各国和美国。作为北欧国家的瑞典,路德宗是为其国教。十九世纪末,瑞典信义会传入湖南,并在长沙、益阳等地建立教堂,创办学校、医院、孤儿院等机构,颇为活跃。 瑞典信义会传入长沙以后,很快即在长沙城西药王街购得清云贵总督贺长龄的旧居(今天心区医院)建筑了教堂,作为传教的场所。照片所示,这座教堂在一线中国传统形式的围墙内,显现出一个北欧风格的建筑群,两栋墙体相连的三层楼房,宽大的坡屋顶,后面还耸立着一座高高的方形塔楼。教堂的另一座建筑,采用中国式的屋顶,但脊尾上立着一个十字架,墙面的上端连排两组6个窗户,明显地展示出这栋楼房的西方风格与宗教性质。 药王街的这座教堂,看来占地颇大。这幅照片,是从大院之内的围墙,以八角形的院门摄取的小院内景。小院内,有一栋花岗石建造的楼房,外面种植了树木花卉,6位站立着的女人留下了她们的合影,其中3位则是中国妇女。 这是信义会的10位神职人员在教堂大门外的合影。前排两边站立的神父身穿教服,正中一位手端一卷文书,表情严肃,可能是刚刚结束了一场庄严的仪式。 瑞典信义会在湖南传教的同时,还创办了学校、医院和孤儿院,从事传播西方科学技术与社会慈善事业。信义会的长沙孤儿院,就办在药王街的教堂大院内,以收养失去父母无依无靠的儿童。这帧照片,就是11个儿童在院内一座木架下的合影。 瑞典信义会长沙差会还有中国本地的牧师,长沙人杨熙少即为最早的一位。杨熙少(1870—1945),早年就读岳麓书院,博览群书,尤精于天文、算学、中医。戊戌政变后留学日本。1900年在长沙入内地会,为湖南最早的基督教徒之一。晚年从事基督教事业,任瑞华信义会首任中国牧师,曾先后任教长沙福湘女子中学、益阳信义中学。1938年移居桃江县。 还有几张照片纪录了瑞典信义会在长沙以外地区的活动也十分活跃,两幅传教人士的合影便是见证。信义会在益阳县的桃花仑创办了一所大学,名为信义大学。学校设施齐全,颇有规模,办得有声有色。学校教学楼有幸保存至今,己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瑞典信义会在长沙的教堂,一直保存到了20世纪的30年代。1938年,长沙发生“文夕大火”,教堂被完全烧毁。谢尔拜回国前摄下了教堂被大火烧毁后的惨状。 以下3张照片由瑞典汉学家罗多弼提供。这几幅照片与谢尔拜所摄照片相互映衬,可更加了解药王街信义会教堂的许多细节。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4-11-23 08:24 , Processed in 0.09856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