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图文源自《老照片中的长沙》陈先枢 梁小进 撰稿,岳麓书社2014年12月出版,荣登“2015年4月湘版好书榜”) 艾丽丝·提思退尔·何伯特(Alice Tisdale Hobart),是民国时期美国美孚洋行驻长沙办事处经理何伯特(Hobart)的妻子。美孚洋行属于美国洛克菲勒大财团,早在清朝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就进入长沙,组成美孚火油公司长沙分公司、湘正大煤油公司、南正大公司,其办事处先设于水陆洲,后屡迁草潮门、上河街、樊西巷等处。艾丽丝随丈夫来到长沙,度过了几年难忘的生活。回国以后,她即撰写了一部名为《By the City of Long Sand—A tale of New China》(在新中国的长沙城故事1921—1925)的回忆录,于1926年由纽约麦克米伦公司出版。作为一位美国来华公司办事处经理的夫人,艾丽丝似乎对于商业并没有感到太多的兴趣,而是以其热情的笔触,细腻地描绘长沙美丽的风景,记述她见所未见的事物,并拍摄了许多照片。她在该书的开篇就说:“我们陌生的环境,就像坐在河边的巴比伦王国。”表白出她初到长沙时的感觉,一切都那么陌生,但是却那么古老和美丽,就像坐落在河边的古代西亚的巴比伦王国。要知道,古巴比伦王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啊。然后,她以“一扇窗户中的长沙城”为题,透视了这座城市的一个个景点。 1、湘江中的帆船 2、长沙城的绿地 3、河边的吊脚楼 4、大水漫过水陆洲路面 5、稻田中的石人 6、寺庙前的进香者 7、清末长沙街头小吃摊 8、老街上正在营业的店铺 9、吸水烟的长沙商人 10、军人打扮的青年 11、长沙妇女在纺织 在艾丽丝的镜头下,我们看到了她拍摄的湘江,以及那在江中成列行驶的帆船;长沙城市的绿地,古樟、塔松和如茵的绿草;河边的港湾和吊脚楼,成群的帆船,桅杆林立,港湾内游荡着几只小划,岸边房屋密集,而以树木支撑着,可以说就是湘江的吊脚楼;春夏之交与夏秋之交,是长沙的涨水季节,大水漫上了美孚洋行办事处所在的水陆洲,透过浓绿的树荫,可见那长墙内的洋楼。爱丽丝拍摄的照片,也凸现出长沙古老的风俗,一片稻田中耸立着一座石人,身着铠甲,为古代武将,这应该是一座巨大陵墓前神道两侧的石翁仲,是这座陵墓的守卫者;在一座寺庙里,一位前来进香的老妇人,手提竹篮,正在香炉边焚化祭物,阔大的庭院,表明这是一座颇有规模的寺院。 《在新中国长沙城的故事》一书所附录的照片,还反映了长沙的社会面貌和民间生活。清末街头的小吃摊,卑陋简易,设于檐廊之下,为下层老百姓的谋生和就食之所。老街上的店铺,是为经营布匹呢绒的商店,一位妇女正在与店员商谈生意。一位端坐桌旁的商人,手拿中国旧式的水烟袋,两眼注视着前方。此外,军人打扮的青年、正在织布的妇女等照片,也都录下了旧时人们的生存方式和手工业生产的状况。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7-12 14:55 , Processed in 0.12685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