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精旧法成新法——欧阳笃材的书画艺术
时间:2017-03-19 14:41 来源:湖湘文化网 作者:王明明 阅读:次
欧阳笃材,号涌泉山人,生于1920年,湖南宁乡县人,幼承家训,自幼酷爱绘画,以借叔父所藏《芥子园画谱》、《朱滁吾画谱》临写为乐事。
1940年他考入华中艺专,就读于王遐举、陈国钊门下,所学颇宽,有水墨画、素描、白描、木刻、水彩、版画、舞美和乐理、乐器、舞蹈等。因日寇侵略,学校依次迁湘潭、溆浦,后遣散。次年,考入迁至益阳的南京美专,求学于高希舜门下,备受先生器重。两年后,南京美专缺费解散,遇华中艺专复学,再度转入华中艺专直至毕业。多年的中国画专业训练和名师的指点,为其艺术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欧阳笃材的人生道路,曲折重重。他毕业后从参加党的地下工作、济南战争、教书,到筹建宁乡县文化馆并任馆长、报社记者,直到长期在乡下搞农村工作,长年居无定所,流动多变,于画事几乎废弃。但他本是文人,曾任宁乡县诗词协会副会长,于书法,却如影随形,不曾隔断。至知天命之年,才得以重操旧业:“不画云山四十年,兴来蘸墨也惶然。丹青早废生花笔,一路崎岖一路颠”。这段漫长的无序生活,他获宝有四:文人、诗文一也;书法二也;生活三也;磨其筋骨,饿其体肤,苦其心志,养气四也。无纸、无笔、无墨、无桌的“创作”,使他得以实践“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欧阳笃材之书画艺术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上世纪30年代始至60年代初。此阶段追求灵动、活泼和稚拙的风格,笔意展露出意气风发、风华正茂的生命活力和民族精神高涨的特点。
第二阶段从60年代末至90年代末,是破旧立新的阶段。“依样葫芦未可求,奴书奴画费绸缪。取精旧法成新法,半信名家半信欧。”人过中年,经九磨十难,他大醒大悟。书法与绘画的线条为一无二,似经万年风霜雪雨吹打,千载雷电冰旱苦熬的古藤,沉而起,静而动,退而进,刚而柔,曲而直,屈而伸,凝重而飘逸,作生命的抗争,作勇者无畏的强行。像压在巨石下的竹根,冲破千难万阻,向有灿烂阳光的方向,一寸一寸地伸展而去!作品风格苦涩古朴,极富沧桑感。
第三阶段是90年代末至今。走入古稀之年的欧阳笃材再度变法,笔墨中舍去了苦涩,变得苍老而明丽,祥和而辉煌,凝重而幽静,自由而自然。笔墨多变,率意挥写无定法,随心所欲,又大气磅礴。
他对书法颇得真经。从少年至古稀之年,对篆隶行草、各家各派,细心意临,领会其精要。临而不僵守,进而师法自然。逐渐悟出古藤爬壁之章法,凿石用笔之法。在形式感上,求奇出正,似曲而直,欲倒达稳,狼藉而趋整,不齐之齐,乱而求序,无意于佳乃佳也。
欧阳笃材其人、其诗、其书、其画为一无二。其画平淡自然,水墨淋漓,浑厚华滋。我们从其画中可读到大气的特性,大笔阔墨是大,率意挥写是大;不加修饰、自然而为是大;小题材大手笔是大;气势磅礴亦是大。重墨与大气度独有的书法线条,使他的画具有独立的形式语言符号系统,从而重新诠释了中国花鸟画,我想,他在美术史上当会留下一笔。【录自2008年10月出版的《湖湘文化研究与交流》2008年第3期总第5期】
(责任编辑:周顺)
顶一下
(10)
10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湖湘人物画家徐芝麟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最新内容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