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长沙网旗下长沙百科网  > 所属分类  >  历史建筑   
[0] 评论[0] 编辑

张浚张栻父子墓

张栻墓园张栻墓园

张栻之父张浚墓位于宁乡市巷子口镇官山村,墓葬位于沩山一脉的官山南麓,背依九曲奇峰,前临沩水。原以花岗石砌成墓围,前立石华表,以三合土筑成凸字形封冢。冢首竖青石墓碑,碑文为“宋元辅封魏国公张公德远之墓”。山脚距墓六十米处有祠,清同治八年(1869年)建。1967年,墓、祠均被毁。1981年,按原形式修复,并觅得原墓碑依旧竖立。


张栻墓在张浚墓之西侧,原以花岗石砌成墓围,三合土封冢。青石墓碑,碑文为“宋大儒张南轩先生之墓”。墓前有石柱四根,山下有南轩祠,明代大学士杨廷和撰有碑记,为清顺治八年(1651年)重修。1967年,墓、祠均被毁。1981年,封冢墓围皆按原形修复,并觅得原墓碑竖立原处。


长沙可算是张栻的第二故乡。他原籍四川绵竹,父亲张浚系北宋进士,官至枢密院使,封魏国公。张浚是一位抗金名将,屡立战功,因遭到秦桧的排挤,三次被罢官,先后被贬到永州和长沙。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张浚父子来到长沙,在妙高峰下建城南书院,从三十岁起,张栻在此间研修理学,后成为一代大儒。隆兴二年(1164)张浚再迁福州,这年八月,在赴福州途死于江西余干。张栻、张杓兄弟将其遗体运回长沙,按照父母的遗嘱,葬于宁乡官山。


张浚选择官山作为埋骨之地,缘于他的一次沩山之行。他在长沙时,一次曾携张栻策马同游宁乡,参观了密印寺、同庆寺等名胜,当他们一行来到龙塘附近的时候,坐骑突然停步不前,张浚父子于是下马在此休息。环顾四周,山高林密,聚气藏风,张浚“一洗胸中万里尘”,顿觉十分惬意,他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儿子说:“我真想在这里终老”。后来,张浚临终之前又遗书张栻说:“吾尝相国,不能恢复中原,雪祖宗之耻,不能葬我先人墓左,葬我衡山之下足矣!”张栻兄弟遂按父亲的遗愿将他葬于官山。


淳熙七年(1180),四十八岁的张栻在江陵英年早逝,其弟张杓将其葬于乃父墓之西侧。


官山在今宁乡黄材镇官山村,北倚九曲奇峰,循峰而下有马蹄形小山名罗带山,山的东端为张浚墓,墓碑上刻“宋元辅魏国公张公德远之墓”;山的西端为张栻墓,墓碑上刻“宋大儒张南轩先生之墓”。不远处有墓庐,在距墓六十米处建有南轩祠。两墓均已复原,墓庐和宗祠则已不存。


张浚逝世后,远在江苏京口的著名诗人陆游作了一首七律寄托哀思,写得十分动人,诗云:


河亭携手共徘徊,万事宁非有数哉。

黄阁相君三黜去,青云学士一麾来。

中原故老知谁在,南岳新丘共此哀。

火冷夜窗听急雪,相思时取近书开。


朱熹曾亲到官山并作了一首《拜张魏公墓下》的五言长诗,称颂张浚“精忠宸极”的高风亮节。其中几句云:


精忠贯宸极,孤愤摩穹苍。

元戎二十万,一旦先启行。

西征奠梁益,南辕抚江湘。

士心即豫附,国威亦张皇。


清人彭开勋在《张魏公父子墓》一诗中对他们的毕生功业作了概括:


魏国功臣首,南轩道学名。

朝廷论大事,父子夺先声。

地未中原复,星犹上将明。

九原依膝下,秋草墓门生。


2013年,张浚张栻父子墓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宁乡市人民政府在张浚张栻父子墓园前方兴建了大型“南轩文化园”,并重建了张魏公祠和南轩祠。 


撰文:陈先枢

摄影:乔育平

来源:2018年8月《长沙百景》

编辑:周顺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赵汝愚墓    下一篇 何绍基墓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