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长沙网旗下长沙百科网  > 所属分类  >  历史地名   
[0] 评论[0] 编辑

朱张渡

朱张渡朱张渡

朱张渡在湘江东岸大椿桥附近。它是古代一个著名的渡口。从前从这里乘渡船至橘子洲,再从洲上步行百步,登上小河中的浮桥,在赵家港登岸,可直抵岳麓书院。朱张渡因朱熹、张而得名。他们两位都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大师。


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八月,朱熹从福建专程来长沙,与主讲岳麓书院的张栻讨论理学,举办讲座,著名的“朱张会讲”由此展开听讲者不仅有岳麓书院的学生,院外的好学人士也争相前来聆听。讲堂里坐不下连走道、庭院中也坐满了人。书院门外停满了马车,“饮马池水立涸”。朱熹在长沙逗留了两个月,朱、张对理学中的一系列问题,如“中和”“太极”等分别在岳麓书院和城南书院轮流进行讨论岳麓与城南仅一江之隔,朱张二人经常同舟往返于湘江之中。为了纪念这两位理学大师,他们往来于湘江之上的渡口,被后人称为“朱张渡”。


乾道元年(1165年)湖南安抚史刘珙重修岳麓书院为了方便学子过江,在大桥附近湘江边上建了一条趸船,称之为“船斋”。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湖南学政汤金钊捐资在橘子洲中部建了一座朱张渡亭,亭旁建屋数楹,岳麓书院山长袁名曜为之作记。咸丰十年(1860年)湖南学政胡瑞澜重修朱张渡,在东西两岸各树牌坊一座,东曰“文津”,西曰“道岸”。


朱张渡从此成为长沙一处名胜,过往文人墨客都来此凭吊前贤,留下不少名篇佳作。清人张先骏诗云:


二贤讲学当年事,古渡犹教胜迹传。

两水平分帆影外,一亭孤峙渚花天。

洲中细雨闻芳若,山里云深隐杜鹃。

漫说文津和道岸,迄今遗绪几时肩。


民国初年,朱张渡仍在使用,毛泽东在第一师范求学时,与少年同学经常从朱张渡边下河游泳,从盛夏直到深秋。又常常从这里渡河同游橘子洲或岳麓山。1915年末,一场大雪过后,毛泽东突发奇想,星期天邀了在长郡读书的朋友罗章龙,从朱张渡出发,泛舟渡河,同上岳麓山踏雪寻梅,诗兴大发。两人一路联句,留下了一首五言诗:


共渡朱张渡,层冰涨橘汀。

乌啼枫径寂,木落鹤泉滢。

攀险呼朋侣,盘空识健翎。

赫曦联韵在,千载德犹馨。


抗战后,湖南诗人王啸苏在所作《朱张渡》一诗中有“道岸文津迹久荒”“袁记尚存时一读”之句,可知当时朱张渡已荒废,橘子洲上的渡亭也不存,但袁名曜当年所作的《朱张渡亭碑》尚在。不知什么时候连碑也不翼而飞了,朱张渡只留下一个地名。


20世纪90年代,长沙市政府在修建湘江风光带时在此建了一个小广场,广场南北长一百米,东西宽三十六米。广场中央建有一座高大的石牌坊,牌坊两边各有一座仿古亭,花木丛中立有朱熹和张栻的主体塑像。在湘江西岸对应位置牌楼口也建了一座牌坊。


撰文:陈先枢

来源:2018年8月《长沙百景》

编辑:周顺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杜甫江阁    下一篇 识山楼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