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长沙网旗下长沙百科网  > 所属分类  >  历史建筑   
[0] 评论[0] 编辑

开福寺

开福寺开福寺


开福寺位于长沙城北湘江东岸的凤嘴处,即今开福区的开福寺路,是中国古代佛教禅宗临济宗杨岐派的著名寺院。


公元908年,唐亡。朱全忠改国号为梁,是为梁太祖。从此拉开了“五代十国”的序幕。朱全忠系黄巢旧将,新立国,为安抚群雄,便大肆封王。其中木匠出身的大将马殷被封为楚王,建都长沙。马殷死后,其子马希范继楚王位,便在现开福寺处辟了一个避暑和上巳祓禊的行宫会春园。后唐天成二年(927)马希范将会春园的一部分拨给僧人保宁,创建了开福寺。


开福寺历经宋、元、明、清各朝,兴盛时,住僧达千余人。可谓香火不绝,名僧辈出。北宋洪蕴,佛、医俱精,被宋太祖招见,赐紫方袍。北宋末年,开福寺进入鼎盛时期,寺内寺外有十六大景观,即:紫微山、碧浪湖、白莲池、龙泉井、放生池、鸳鸯井、凤嘴洲、木鱼岭、祓禊亭、嘉宴堂、会春园、回步桥、捨茶亭、清泰桥、舍利塔、千僧锅等。


南宋时,道宁禅师住持,使佛寺中兴,其临济宗杨岐派五传至日本僧人觉心。觉心归国后,创“法灯派”,被日皇赐以“法灯圆明国师”谥号,僧徒众多。明朝时,吉王封于长沙,曾铸造一座重达两吨的观音铜像。


清末八指头陀(释敬安)有《开福寺怀古》二首,其一曰:


只今开福寺,自昔会春园。

驻锡神僧杳,流杯旧址存。

客来一洒泪,花落竟无言。

怀古情何限,江寒啼暮猿。


当年王闿运与八指头陀等十九位名士在开福寺成立了一个碧湖诗社,经常雅集兴会,赏月抒怀、饮酒赋诗。八指头陀对碧浪湖情有独钟,仅诗题上有“碧湖”“碧浪”字样的诗就有二十多首,如“碧浪湖远眺”:


会春园里乱栖鸦,佳宴堂前日影斜。

洗尽繁华一湖水,野风吹放白莲花。


八指头陀之所以写了那么多与碧浪湖相关的诗,除了碧浪湖本身的优美之外,最大的原因恐怕是与王闿运有关。王闿运对八指头陀十分欣赏,而且他又有浓厚的“碧浪湖情结”。光绪十二年创建碧湖诗社,时常在碧湖举行诗会。王闿运曾经与裴樾岑、李元度等人商量,想在碧浪湖畔各造屋三四间,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建小别墅。起居在风景之中,何其浪漫。碧浪湖畔,曾有一流杯亭,不知何时倒塌了,王闿运一直想建一座新亭。彭玉麟在世时,王就多次向他提议,并说将建的亭子作为百年后的专祠,保证可与南京莫愁湖中的“棋楼亭”媲美。然后,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直到光绪三十年,日本僧人“六休上人”来游长沙,在开福寺挂锡。王闿运与他谈起修亭之事,他非常愿意助成此事。于是,由“六休上人”等出资,王闿运亲任总指挥,历时三年,总算把亭建成。亭落成后,王闿运作有《碧浪湖新亭记》以述其详。


千余年来,开福寺经过多次改建重修。今存建筑为光绪十三年(1887)重建,民国十一年(1922)又有改建修葺。清末民初诗人赵宗献撰开福寺联云:


佛本无生,信陆像水龙,百转劫灰终不死;

我来访旧,看紫微碧浪,千秋景物此重新。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损毁严重,1983年再次进行了全面修整。


今开福寺占地十二公顷,殿宇宏丽,气势非凡。整个寺院以三米高的红墙环绕,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山门、三大殿及两厢的堂舍等,2006年新增大悲殿等建筑。


山门即开福寺大门,为四柱三门花岗石牌坊式建筑,高十米,宽八米五。上作三层短檐,盖黄色琉璃瓦,中置宝顶,鳌鱼鸱吻。门坊上分栏为浮雕彩绘,或为人物,或为树木花草,色泽斑斓。中门上方刊石匾,刻“古开福寺”四个大字,系光绪十七年(1891)重修时由江苏福山镇总兵陈海鹏题写;两侧门联,为嘉庆十一年(1806)湖南布政使、名书法家韩葑所书,联云:


紫微栖凤;

碧浪潜龙。


左、右门上方则分别为浮雕“回头”“是岸”四字。山门两旁立有石狮、石象各一对,以护卫山门。进入山门,即放生池,上架单拱花岗石桥一座。走过石桥,就到了三大殿。


前殿为弥勒殿。中殿为正殿,又称大雄宝殿,是寺内的主体建筑。后殿为毗卢殿,殿内左右两壁塑有五百小罗汉,高约零点四米,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寺内楹联甚多,大佛殿的一幅颇有特色,联中折射出的佛教哲学耐人寻味。联云:


斋鱼敲落碧湖月,觉、觉、觉、觉,先觉后觉,无非觉觉;

清钟撞破麓峰云,空、空、空、空,色空相空,总是空空。


马楚名刹开福寺,自创建千余年来,一直香火旺盛,佛事兴隆。特别是每年大年初一,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观音菩萨生日,四方香客络绎而来,山门佛殿人如潮涌,香烟缭绕,钟罄齐鸣,好一派兴旺气象。


撰文:陈先枢

来源:2018年8月《长沙百景》

编辑:周顺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麓山寺    下一篇 铁炉寺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