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这所百年名校为何能成为“院士摇篮”?

2018-5-24 08:5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39| 评论: 0|来自: 长沙晚报

明德中学乐诚堂建造于1932年。1938年的“文夕大火”和随后的日机轰炸,使它仅剩框架。战后多次修葺,1980年按原貌修复,现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乐诚堂位于明德中学老校区,这里现在是明德中学的初中部明德华兴中学。

抗战前明德中学的图书馆。 均为学校供图

  长沙晚报记者 徐媛 通讯员 马臻

  在长沙南城,有一所学校在每年新旧交替的元旦举行神圣的敲钟仪式。该校现代化的教学楼顶楼悬挂着一口古色古香的大型铜钟,而每年有机会敲响新年钟声的老师和学生均是在一年内表现突出的佼佼者。 

  这所有着强烈仪式感的学校便是由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胡元倓先生1903年创办的明德中学。学校是湖南省最早的新式中学堂。黄兴等人在校内创立了“华兴会”,因此学校被称为“辛亥革命的策源地”。从明德中学走出去的学生中,有18位成长为院士,数量居湖南各中学之首,被称为“院士摇篮”……

  为什么学校能成为“院士摇篮”?校长刘林祥一语概括:“明德中学不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是要培养有责任、有道义、有担当,能推动社会进步的人。这是明德中学能够成为‘院士摇篮’的根本原因之一。”

  明德烙印 当“图书管理员”受益一辈子

  “我不是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2017年10月2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原校长刘经南回访母校明德中学,给师弟师妹们分享他的求学之路。

  刘经南的自我评价是“比较全面发展”。他回想求学历程,让他启发最大、受益一辈子的是在明德中学的图书馆当图书管理员。整个中学时代,他都没有告别“馆员”这个兼职身份。他从明德中学图书馆馆员做起,历经长沙市青少年宫图书馆、长沙图书馆,一直做到湖南图书馆馆员。

  “这段经历培养了自己对信息获取、分类的能力以及快速猎取知识的能力。”刘经南说,在这里,能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博览群书。这是一种文化的熏陶,激发了一个人内心的好奇心、兴趣以及不断探索的渴求。

  在刘经南的印象里,当年明德中学的教育“很宽松”。学校有众多课外兴趣小组,他参加过航模组、摩托车组等。他甚至加入过长沙市中学生歌舞团,在舞台上“表演唱”,那是当时比较“时髦”的一种演唱形式。

  当时,刘经南喜欢的科目有生物、化学、天文学。在那个年代,科学家发现了DNA双螺旋体结构,杨振宁、李政道获得诺贝尔奖,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这些事件很大程度上培养了他热爱科学的浓厚兴趣。他自制的显微镜,放大倍数可达到100倍,吸引了很多同学。

  115年来,明德中学的学生课程文化非常丰富,并发展成立了多姿多彩的学生社团,为学生发展搭建多元、自主、人文的学习空间。近年来,学校共开出60余门校本选修活动课程。服装设计师、话剧演员、天文爱好者、空军部队官兵、湖南农业大学的茶艺师,还有厨师,都成了明德中学的外聘教师。

  教育理念 文化涵养让孩子像树一样成长 

  近年来,明德中学提出了“涵养生命气象”“让孩子像树一样成长”的教育理念。刘林祥说,让孩子像树一样成长,就是涵养孩子的生命气象,让孩子们有丰富而广阔的视野,不仅成绩优异,而且全面发展,这都需要文化的浸润。

  唐稚松从明德中学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后任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计算所第一位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导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虽然是一位科学家,却写得一手好诗词,著作的诗词作品集《桃蹊诗存》,曾得到陈寅恪、钱钟书、周汝昌等人的赞誉。他的“志汇中西归大海,学兼文理求天籁”诗句,至今还在明德中学广为流传。

  在文化涵养的熏陶上,明德中学一脉相承。近年来,为了提升学生的文化涵养,学校组织编写了《明德语文读本》《明德校园植物志》等书籍,强化传统文化教育;将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文化基础教材》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教材,并与其合作,成为中华书局“传统文化基地学校”之一。从《周易》《论语》到唐诗宋词再到《红楼梦》,都曾是明德中学的精彩选修课。

  即使在紧张的高三下学期,明德中学蒋雁鸣老师带领的文科班,依然人手一本《红楼梦》,在“课前五分钟”任由学生海阔天空地交流自己阅读经典、思考人生的心得体会。

  学校不为短期利益所屈服的教育理念,得到了学子们的呼应。就读于北京大学的明德学子杨帆曾在文章中回忆:“前不久有同学在网上发了高一时蒋老师在语文课上讲解《红楼梦》的视频,一边是感叹当时的幼稚面容,一边也不禁想起课余人人读红楼的盛况。也记得每周二的选修课上老师讲‘唐诗与酒文化’,讲到‘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顿时让人在北京大雪纷飞的天气里觉得温暖无比,一首一首曼妙飞扬的唐诗至今还滋润着心扉。”

  传承校训 “坚苦真诚”成为明德人精神基因

  明德中学的校训,是“坚苦真诚”。上世纪20年代,著名教育家、北大校长蔡元培来明德中学参观,为学校的校训所打动,曾专门给明德校训作跋,认为“坚苦真诚”,是“陶铸人才之宝训”。这段跋语,现在还以木刻书法的形式,悬挂在明德中学四箴堂的墙上。

  “一个人要想成才,必须有胸怀天下、敢于担当的精神,才会成为一个有胸怀有格局的人。不仅成绩优异,而且能顶天立地。”刘林祥向记者讲述了明德中学在深山僻壤办学期间的动人故事。

  上世纪30年代后期,因抗日战争局势紧张,为了躲避日军炮火,学校搬迁至湘乡霞岭办学。这里山峦叠嶂,地处万山丛中,非常偏僻。历经艰辛,师生们终于将图书、仪器等教学用品搬迁到这深山之中。不少老师甚至是举家搬迁。从1938年初到1943年暑假,明德中学在此办学将近六年。有包括肖纪美、廖山涛、丁夏畦三位院士在内的一大批卓有声誉的人才曾在此求学。

  据当地老人回忆,在战乱年代,当年的明德学生曾进行实弹演练的军训,还吓退了周围的山匪。在山前的清溪里,明德中学设了一座坝,拦截溪水让水面宽阔,可以让师生在其中游泳锻炼。校工还经常在一块平地上用石灰画白线,用作明德中学的篮球场。

  虽处深山之中,当时的学生以勇于担当国难、以教育救国的气概和抱负自发成立了明德中学平民学校,为当地的村民授课。当地1933年出生的周炳生老人就曾在明德学子任教的平民学校就读了两个学期。“坚苦真诚”的校训、“磨血育人”的精神,成为每一代明德人的精神基因。肖纪美院士曾回忆,学校弘扬校训精神,鼓励学子奋发读书,立志救国。他曾和同学一起办杂志、演街头剧,竭尽全力宣传抗日。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他的阅历,而且在他内心奠定了慨当以慷、报效国家的深厚感情。

  上世纪50年代,肖纪美在美国留学,颇受器重。他想回国,美国政府百般阻挠。但是肖纪美毅然决定回到祖国,美国政府官员遂扣留其10000美元存款,他们当时说出于人道主义考虑,返还肖纪美1000美元,作为一家四口的路途费用。肖纪美却幽默地说:“我先把钱存在你这里,但我要算利息的。”此存款直到1972年中美建交时才解冻,由尼克松访华时带回。

  到如今,明德中学依然坚持“明明德,忧天下;知格物,显人文;铸思想,扬个性”的人才培养目标。明德中学的学生管理最大的特点不在于严格,而在自主。“惟有独立自主,才能培养一种担当的精神。”刘林祥说。因此,学校把绝大多数活动都交给了学生做。学校每年都举行“文明节”“科技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女生节”,这些节日都属于学生自己。校园内的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实践报告活动也丰富多彩。

  记者手记

  岁月沧桑,历史的痕迹终将在时光的长河里逝去,但唯有精神不破不灭。爱因斯坦曾说,走出校门后,把学校里学的知识全部忘记,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明德中学突破功利的教育理念,对爱因斯坦的名言有了更生动和深刻的阐述。

  学校名片

  1903年,明德中学创办于长沙城北湘春路泰安里,是湖南最早的新式中学堂。115年来,学校形成了五大文化符号:“辛亥革命策源地”“北有南开,南有明德”“泰安球王”“院士摇篮”“湖湘气韵,半出明德”。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19 21:14 , Processed in 0.09630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