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湘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爱云

2010-6-7 16:0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119| 评论: 0|原作者: 长沙非遗保护中心|来自: 名城长沙网

 

湘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它在湖湘文化的孕育中,经过千百年来湖湘人民的传承和发展,具有极高的民间传统手工技艺价值,形成了完整的湘绣技艺风格体系。湘绣品种多样、题材广泛。主要以纯丝、硬缎、软缎、透明纱和各种颜色的丝线、绒线绣制而成。其特点是:构图严谨,色彩鲜明,各种针法富于表现力,丰富的色线和千变万化的针法,使绣出的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

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与其他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湘绣也难逃没落的命运。首先是机器大生产代替了一针一线的手工劳动。由于普通消费者不懂得分辨,很容易因此而放弃高质量的湘绣产品;其次从事湘绣的工人越来越少。刺绣是一件需要耐心的细致活,而如今愿意静下心来做这项细致活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11岁就开始从事湘绣事业的刘爱云,如今已经为湘绣事业默默奉献了近60年的光阴。从一开始只会绣简单的花卉作品,到如今高超针法运用自如的湘绣大师,刘爱云挥洒汗水,潜心学艺。她的毛主席系列绣品和老虎狮子图案,在湘绣艺术界独树一帜,蔚为大观。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有着悠久湘绣传统的长沙县东山镇,到处是一派繁忙的刺绣场面。长沙县湘绣厂在此设立的农村代绣点,每天人头攒动。当地许多心灵手巧的女子,用湘绣厂提供的图案、针线和绸缎,绣着枕巾、被面、手帕等各种简单的绣品,以换取报酬。

刘爱云的姨妈及表姐们,就是她们中的一员。1951年,13岁的刘爱云读完小学六年级后,因家中经济困难辍学了。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懂事的她选择到姨妈家学习刺绣补贴家用。

    边做边学的她,在一个多月后,就让收购人员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个刚入门的学徒竞有如此高的手艺。她绣的春燕,画面静谧但不呆板。一泓清水,双燕低徊,水中绣有树、燕、房屋的倒影。凑近聆听,仿佛还能听见燕的呢喃,整个绣品充满灵动的意境。不久,刘爱云的作品引起长沙县湘绣厂的高度重视,破例招她进厂当专业绣工兼技术辅导员。刘爱云由一名专靠零星刺绣赚取生活费的农村女孩变成了正式的国家职工。

    19589月,刘爱云调到省湘绣厂。在绣业氛围浓厚的省城,她除了自学完成了高中课程,还挤出时间,学习湘绣中的高难技艺,很快掌握了花卉、翎毛、古代仕女以及乱针绣、交叉绣的刺绣工艺。传统湘绣作品中,老虎、狮子等动物一直因为刺绣难度大,所以享有较大的社会影响,而用鬅毛针刺绣狮虎又是湘绣在四大名绣中的独特之处。

    1962年,刘爱云拜著名湘绣艺人余振辉为师,还请画家杨应修、李云青等指点绘画色彩、素描技巧。她常带着各种不同姿态的狮虎图案到老师们家中学习狮虎毛路、针法。鬅,头发松散的意思。如果绣件中狮子、老虎的毛路能够体现“鬅”的效果,绣品便立即有了动感。狮虎的绣品,除正确运用鬅毛针以外.还要用多种针法表现不同部位。如眼睛、胸毛、边毛,分别要用旋游针、绒毛针、毛针等针法,那些颜色极丰富,变化很微妙的地方,就采用浓淡粗细的各色丝绒,经过层层加绣,用针法、色彩将老虎、狮子鬅毛表现得光泽柔软,色彩斑斓。

1967年,正当刘爱云潜心研究虎狮刺绣的最高境界时,她所钻研的老虎、狮子与“四旧”一起列入破除扫清的行列中。刘爱云不得不将技艺藏于心中,转攻英雄人物的刺绣品。

 

1982年,刘爱云绣制的《饮虎》、《雄狮》终于完成。《饮虎》绣品长153,宽0.9。底料采用白色真丝缎,绣线为纯蚕丝线。作品最为传神之处是眼睛,老虎怒目圆睁,令人不寒而栗。

 

1986年,湘绣技艺被国家定为援助非洲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市的项目。刘爱云作为绣艺大师与其他美工师、翻译等四人专程去津巴布韦传授技艺。

    刘爱云为学员们耐心讲述专业知识:从短针脚、湘绣掺针到较为复杂的游针、隐藏针等针法;从色彩中的暖色冷色到具体的桃红、朱红、绛红、紫丹红;从“金镂刺罗襦”到“慈母手中线”诗句中刘爱云在非洲津巴布韦传授刺绣技艺的文化意蕴……

    19889月,津巴布韦的总统穆加贝视察湘绣培训基地,并为基地剪彩。

    刘爱云两个月前就已亲手绣制成的《维多利亚瀑布》的绣屏,作为湘绣专家组的礼物送给总统。穆加贝被眼前气势磅礴的大瀑布所震撼,他双手接过绣屏后,高高举起,台下的群众一片欢呼:“津中友谊万岁!万岁!津中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穆加贝爱不释手,又举着绣屏不顾保镖的阻挡,走下主席台,在人群中绕场一周。总统所到之处呼声震耳欲聋……

    随后,穆加贝又专程看望刘爱云等人,他高兴地拜刘爱云为师,学习湘绣手艺。津巴布韦国家电视台、《先驱报》、《朝阳报》多次报道湘绣组的活动情况,湘绣艺术也成为当地市民的美谈。

    文化艺术不分国界,湘绣技艺的发展理应让更多人来传承。在津巴布韦的日子里,刘爱云时刻感受到湘绣艺术瑰宝在异国焕发的魅力。

    湘绣以浓郁的湖湘特色和独领风骚的精湛技艺,成为四大名绣中的佼佼者,但刘爱云和同事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湘绣创新的探讨。

    双面全异绣是在薄如蝉翼、透明的丝绸两面都穿针引线,同时两面的针线还要彼此掩盖,不能在另一面透露出来,但刘爱云和同事们做到了这一点。刘爱云的《小猫观鱼·猴子捞月》令人爱不释手。在丝绸的两面,小猫、猴子乃至鱼的情态生动,极为逼真细腻。小猫、猴子两类不同动物的兽毛质感,被湘绣独创针法鬅毛针表现得惟妙惟肖,各具特色,两面迥异而天衣无缝,显示了纯熟而高超的湘绣绣艺。

    现代立体绣也是刘爱云和同事们等现代湘绣艺人的新创作,它有意分离绣品与背景,来造成空间感。刘爱云参与绣制的《金鱼》立体绣,在深蓝色透明鲛绡上,绣着优游闲雅的六条金鱼。而鲛绡的背后,则直接衬以变幻生奇的超现实主义摄影佳作。绣面与背景浑然一体,带给入水底世界的真情实境,使入神奇地感受出水的波动,草的飘飞和鱼的优游,衬托出了绣艺的精妙无比。

    刘爱云认为,湘绣不仅仅是一个行业,更是一项悠久的传统文化。人才无疑是保护和发展湘绣这一传统文化的关键。作为一项特殊的工艺,从事这项工艺的人既要有兴趣,又要有耐性,还要有悟性。绣工们从年幼时开始学绣,要经过20多年的磨练才能成为一名熟练工,一般来说,40多岁技艺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阶段。

    退休后又重返工作岗位的刘爱云对湘绣人才的青黄不接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为了湘绣事业后继有人,刘爱云十分注重培养接班人,从年轻的农村姑娘,到退休的技术人员,刘爱云都乐意传授给他们自己积累了大半辈子的湘绣从艺经验。

    2008年,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在全国率先设置了湘绣专业的大专班,湘绣艺术将以科班式培养人才。

2007年,经国务院批准,确定刘爱云女士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本图文录自二OO八年十一月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编《星城览珍——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荟萃》,刘新权主编。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23 20:27 , Processed in 0.08943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