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一)1959年1月7日张治中给郭沫若的第一封信

2008-11-12 20:3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075| 评论: 0|原作者: 梁小进|陈先枢|来自: 《1938:"11.13"长沙

(以下内容摘录于《1938:“11·13”长沙大火》,梁小进|陈先枢/著,未经作者授权,严禁复制转载引用!如需使用,请联系作者或名城长沙网。

沫若先生:

    您已入党,在您是再度做了光荣的共产党员,我首先向您表示诚挚的祝贺。

    最近,我从《人民文学》195812月号看到您写的《洪波曲》(抗日战争回忆录),其中第十五章关于长沙大火的描述说:

    ‘放火烧长沙,是张治中、潘公展这一竿子人的大功德。他们是想建立一次奇勋,摹仿库图索夫的火烧莫斯科,来它一个火烧长沙市。”

    又说:

    “……他完全是贪图功名,按照着预定计划行事,他把陈诚蒙着了,12日的当晚甚至扣留了陈诚的交通车。他把周公蒙着了,竟几乎使周公葬身火窟。他满以为敌人在进军,这样他便可以一人居功而名标青史,结果是一将功未成而万骨枯!

    您这种描述是与当时事实完全不符合的。不知您真是不知实情而出诸推测还是对人对事别有成见呢?

    长沙大火的真实情况是这样的:

    19381112上午9时许,我接到蒋介石的文侍参电“限一小时到,长沙张主席。密。长沙如失陷,务将全城焚毁,望事前妥密准备,勿误!中正文侍参。”

    同时还接到当时的侍从室副主任林蔚的长途电话:“我们对长沙要用焦土政策。”当时我的心情是非常激动不安的。一年来的工作使我对湖南人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我怎忍使长沙市人民的生命财产付之一炬?所以思潮起伏,矛盾苦闷,达到极点。但是不执行是不行的。蒋(介石)当时是最高统帅,我是省主席,理应服从命令。同时,当时正是武汉撤退不久,外间正流传一种焦土抗战的宣传,许多人都认为武汉没有实行焦土抗战,徒然资敌,议论纷纷。您当时主管宣传,对这种情形是必然知道的吧?所以我只好照办,就将电令交给长沙警备司令酆悌执行。

    在下午4时,酆悌来见,提出焚城准备纲要。我看了曾对他说,这个计划最好备而不用,还特别指示:在敌人逼近长沙时,须先发警报——紧急警报,待人民离开市区方得开始行动。

    我经过一整天活动,疲倦已极,在13日上午2时就寝。不久,副官来唤醒我,报告城内起火。我披衣起看,已起火多处,各处电话都打不通。

    这件事本来是有计划有组织来进行的,当然惟恐烧之不彻底,并没有预料到烧早了烧快了,这是当时的疏忽。而火所以烧早烧快,又与下列事实有关:就是警察擅自撤岗,文重孚局长擅离职守,市内谣言蜂起,甚至说敌人已逼近长沙只有几里地了;其次是执行放火的警备第二团官兵沉不住气,没有等到放警报就开始行动了。

    这件事是完全出我意料之外的。

    大火后,负执行责任的人酆悌、徐昆、文重孚3人都被枪毙。您说:“3个人死的时候都喊冤枉,大骂张文伯(是白不是伯)。”我不知道您是从哪里听来的?决没有此事。相反的,他们是服罪而死的,是在蒋介石亲来长沙领导下的临时军事法庭判决的。当然,我对他们之死,在道义上负一定的责任,因为他们是我的部下,最少要负当时思虑不周、监督不严的责任。所以我对他们的服刑也感到极其痛苦。我也曾自请处分,后来由重庆(政府)明令革职留任。

    您说:“他把陈诚蒙着了,12日的当晚甚至扣留了陈诚的交通车。”又说陈诚是“主张枪毙张文白的一个人。”这也是与事实不符的。不仅他和我住在一处,焦土的事早和他商量过,火起时,我根本还在睡梦之中,谈不到蒙着他。同时,您想一个手无寸铁的文官能够和敢于扣留战区司令长官的交通车吗?至于说陈诚主张枪毙我,更没其事。为了没有把蒋的电令及时告诉他,他是和我争吵过。蒋14日到长沙召集我和陈诚,另有二三人谈话,还安慰我一番。因为蒋已看到我写的《长沙市火变一日记》,知道我的心情是沉重的。

    您说:‘他把周公蒙着了,竟几乎使周公葬身火窟。”更与事实不符。12日晚上,我还和恩来先生通过电话,请他在13日中午吃饭谈话。大火后我发表告长沙民众书,恩来先生还字斟句酌地为我修改了许多地方。我绝没有欺骗过朋友,更没有存心陷害过朋友。

    您说:“事后有人做了一副对联和匾额来讥讽我。匾额是‘张皇失措’,对联是‘治湘有方,五大政策一把火;中心何忍,三个人头十万元’,流传得很广。”当然,这副匾额和对联您是听来的,不足奇怪。其实,这副匾额和对联也没有什么,问题是来源如何?是什么一种人做的?怎么可以轻率引用加以渲染呢?

    在湖南这一段时期,我做了些什么工作呢?首先是拟订了施政纲领,提倡社会改革运动,发动全省中学生下乡,先后训练了4千多高中生和4万多知识青年去代替原有的县长、佐治和乡保长,从事组训民众工作,主要是组织各地的“民众抗日自卫团”,同时还组织了抗日的统一委员会,被人看作是有中共党员参加的组织。这些情况,当时的名记者范长江先生在报上有过报道,有目共见,可以查对。在决定放弃长沙的时候,我还向叶剑英先生提议,聘请他当省府的高级顾问,领导打游击战,他答应了。我预备和他同到宝庆领导全省的群众游击战。当时中共派驻湖南的代表是徐特老,我和他合作得很好,凡是遇到两党有关的问题就商量解决,解决得很顺利。徐特老解放后在北京还常和我谈起过去推诚合作的情况。他现在北京,您还可以去问他。当时我还建议蒋介石一定要坚持国共合作,准许中共公开活动,电报原文具在。您试想,在当时充满地主、官僚、豪绅势力下的湖南,我要进行社会改革,要重用学生青年,要和中共合作,能不招致他们反对吗?像这副匾额和对联不是代表地主、官僚、豪绅的知识分子写的吗?您还记得湖南有叶德辉其人吗?他不是对中共领导的农民运动写过极其恶毒的对联吗?这一类人写的东西是不是要稍加分析之后再来引用为是呢?

    我虽然就这件事做了实况的说明,但是我到今天还不能不说,这是我毕生内疚、耿耿于心的一件事,任何人说我应负一定的责任,我绝不推诿,但是您说我是“想建立一次奇勋”、“贪图功名”、“一人居功而名标青史”,我实在接受不了。

    您在第十四章《长沙种种》一节中又说:“首先,这儿不是可以做工作的环境。在省政府主席张治中之下,潘公展在做着秘书长。那党老爷和官老爷们一向就把群众封锁着,他们有他们的一套,不允许你外来人过问。”您说我有一套,倒是事实。我那一套就是上面说的组训民众,整顿基层,进行社会改革,特别是组训民众抗日自卫队,这没有什么不对吧?你们是暂时过境的,您也并没有向我提过要做工作的意见,我也不可能把你们留下来。我在湖南是确实想把工作搞好的,从早到晚紧张地工作,还多次到各县检查监督工作,经常到乡村访问,和群众保持接触,并没有把群众封锁。当然,我这一套远不能和今天的群众路线相比,我当时还没有这样高的工作水平。

    您说:“11日的清早,张治中本来答应我们可拨6辆卡车备用,然而一直等到半夜,完全成了画饼。”这件事究竟谁来和我说的?省府本身根本就没有6辆卡车,我怎么敢答应?我生平比较重然诺,即使我说过设法试试看而没有办到的话,也会有个交代,这不是说我失信吧?

    您在第十六章《桂林种种》一节内还说:“这报纸(按指《救亡日报》)是在两年之后,张治中做政治部长时代,由何浩若亲自跑到桂林来勒令停刊的。”这件事我根本不知道,我更不会指使何浩若来勒令《救亡日报》停刊;当然,我也不能排除他们瞒着我或假借我的名义来干这种事的可能性。

    说到这里,我想提醒您两点:

    第一,您是一位负盛名的、有权威的大作家、大诗人、历史学家,您于195859在《洪波曲》写的前记中说:“就请读者把这看成为历史资料吧'’。既是“抗日战争回忆录”,又是“历史资料”,如果您对一个人一件事的描写不够真实,对作品的价值有没有影响呢?

    第二,您现在是中共党员,而我是民主人士。解放后我们共事10年之久了,您的大作虽写于1948年,而在19585月您“把旧稿整理一遍”,再次发表,把我描写成这样的一个人,试想,站在党员对党外人士的立场、同事10年的立场来说,这不大合适吧?

    在这里,我想介绍您温习毛主席《论联合政府》中所说的一段话:“……国民党是一个复杂的政党。它虽被这个代表大地主、大银行家、大买办阶层的反动集团所统治,所领导,却并不整个儿等于这个反动集团。它有一部分领袖人物不属于这个集团,而且被这个集团所打击、排斥或轻视。它有不少的干部、党员群众和三民主义青年团的团员群众并不满意这个集团的领导,而且有些甚至是反对它的领导的。在被这个反动集团所统制的国民党的军队、国民党的政府机关、国民党的经济机关和国民党的文化机关中,都存在着这种情形。在这些军队和机关里,包藏着不少的民主分子。这个反动集团,其中又分为几派,互相斗争,并不是一个严密的统一体。把国民党看成清一色的反动派,无疑是很不适当的。”

    我在国民党反动集团中,究竟应该是个怎样的人,历史自有定评,人民会作出结论,我不敢自封。但在您的笔下,我却成了这个反动集团的“贪图功名”的“党老爷”、“官老爷”,也不大合适吧?

    至于您是不是应该在《人民文学》上作一个更正,又如印单行本时是不是应该删改,这就请您善意斟酌吧。

    郭老!希望您原谅我,消除过去的误会,让我们和好如初吧!

    敬礼!

                                       张治中

                                     元月7

(原载于《长沙文史资料》第2)

(以上内容摘录于《1938:“11·13”长沙大火》,梁小进|陈先枢/著,未经作者授权,严禁复制转载引用!如需使用,请联系作者或名城长沙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23 20:43 , Processed in 0.09484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