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938年:救亡高潮与文夕大火

2016-10-25 21:0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0141|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 杨里昂 彭国梁|来自: 名城长沙网


湘雅服务团访问记

汪波

 

    一天下午到湘雅医院去慰问一位在前线受伤回来的友人徐君,途经北大路就看见该院“战时服务团”的宣传牌,引起我去访问这个团体的动机。

    到了该院,慰问过友人,在传达处碰着一位穿白大衣的青年,我便请他替我介绍一位战地服务团的职员,他对我说:“团长是内科主任杨济时,其余的职员全是医学院内的教职员和同学,他们此时很忙,恐怕不易找到,先生有何要事,鄙人也许可以帮忙一些。”记者忙询尊姓大名,并说明来意以后,地知道他姓陆,是服务团的组织部部长。

    陆君导入会客室后,记者便询问该团的过去工作和将来计划。陆君开口就说:“这个团体的成立是适应时代的需要,也是尽国民应尽的义务。因为我们是学医的,所以工作也特到注重在这一点。同时,这件事不比别的,普通民众是干不了的,我们不干就没有人干,所以我们是义不容辞的。你看,各地医学院不是全都关了门吗?我们侥侥还得继续上课,我们的责任更比从前重大了。

    我们的工作,可以分着好几个时期。第一期可以说是专门宣传急救常识。我们认为这比什么都重要。根据日俄战争的统计,绷带之实施,由于伤者及战友者占百分之五十二,由于担架兵者占百分之十二。由上统计,可以看出普通急救常识的重要。因为在火线上受了伤,除自己救自己外,差不多别无办法,这是事实,我们的士兵死亡之多,其中至少有相当数目是可以避免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在成立宣言里说得颇详。我们看到这一点,所以我们想尽方法,向军队,向民众团体,作广大的宣传和表演各种最简单又最实用的急救法。

    (一)我们对过湘的滇军宣传急救法。那时,一团一团的军队,轮流开到敝院草坪和北大路集合听讲。我们要每个士兵听得明白,看得清楚,所以分了十几组讲演,表演给他们看,也要他们来练习。此外送他们一些橘子,唱些歌给他们听,军民感情融洽极了。滇军到江西后寄来几封道谢的信,他们的过誉,愈使我们惭愧。(二)对本市警察讲演。我们每夜分队出发到各所去宣传并表演,时间是预先定好的,成绩还好。(三)对军训干部宣传。里面有教职员,大学生和高中生,他们都很高兴。

    正在工作紧张的时候,团员何李二君到陕北去服务,这是敝团团员参加前线工作的先锋。

    除了有系统的宣传外,我们利用其他方法去推广急救常识,我们在元旦的急救化装游行,便是一例。至于抗战宣传,我们也非常注意。敝校一年级同学的剧社曾在各地演过“放下你的鞭子”,颇受观众欢迎。

    他停了一口气,接着说:“干完了这些事,已到寒假了,我们就开办急救讲习班,制造急救包和急救袋。急救讲习班到现在已办过五期,报名听讲的达六百余人,毕业的已经一百八十一人。教务方面,我们利用校内的实验室和医院的设备,所以同学都很满意。在雨雪交加的冷天,许多同学跑到这里上课,这种精神真堪钦佩!社会对本团的希望甚大,我们更不敢不竭尽绵薄了。

    急救包首批制造一百个,因为陕北建筑设备太差,所以全寄赠给第八路军,同时还有许多药棉,纱布和其他药品,最近又制一百个,定购的人很多,以后还要大量的制造。

    开学以后,除讲习班继续开讲外,又加上难民服务工作。我们到各收容所去,分送了三千余件衣服,同时替他们看病,种痘,打预防针。医院里也有免费病床,专供难民之用。现在我们又办了一个难民医疗所,每日下午四时至五时半,专替难民免费看病,一切药品也是免费的。此外还设六个医疗队,每星期日到各所去访问患病难民。

    我们日常工作很忙,这样一来,把我们所有的休息时间都占去了,不过我们是乐意的。

    谈了一点多钟,陆君引我到团部办公室。室内排着七八张办公桌,几十个放置文件和杂物的柜子。办公室的一角,堆着千余件衣服和几百双鞋子,据说星期日又要分送到各所去。

    记者询及此后工作,陆君说:“工作多极了!可惜我们人少,物力财力也不充足,最近我们开了一个大规模的展览会。我们认为急救技术必须大众化,所以必须做给他们看。俗语说:“百闻不如一见”,实地表演是再好没有的了。展览会原定四月一二三三日举行,后因筹备不及,改为八九十三日举行。为了这件事把我们弄得晕头晕脑,第六期急救讲习不得不暂时停办,不过报名的又很多了。在这展览里,还有一件事是前此没有人干过的,就是贱卖市场。我们由教职员同学以及同情本团的士女,搜集许多不十分急用的东西来拍卖,把全数收入,或百分之几,捐给服务团。

    本团截至现在止,还没有向各界募捐过,所有用费都是自己拿出来,所以经济不很充足。关于这一点,此后甚望社会人士的帮助。

    吃饭钟打了,记者告辞,归途中想到这个“埋头苦干”的团体,我相信中华民族前途是光明的!

(原载1938423日《长沙日报》

 (转自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年3月版《长沙烽火岁月——老报刊中的长沙抗战》张湘涛主编|陈先枢 杨里昂 彭国梁 辑录整理)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24 00:38 , Processed in 0.09465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