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938年:救亡高潮与文夕大火

2016-10-25 21:0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0155|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 杨里昂 彭国梁|来自: 名城长沙网



文化界集会纪念高尔基逝世两周年

素昧

 

苏联的革命文豪高尔基于1936618日逝世,到今年是两周年了。中苏文协湖南分会为了纪念这位巨人,举行了一个简单的纪念会。

纪念会的礼堂就设在分会的大会客厅。这间屋子原是开会和看报用的,但经过彭伯骝先生的苦心布置,居然顿改前观,特别是对面壁上正中间悬挂的高尔基遗像,驱散了室内往日高谈阔论的气氛,完全变成严肃的样子了。

这纪念会虽不是大规模的,但高尔基伟大的精神却催了不少的人来。首先踏入礼堂的是吕振羽先生,那双破皮鞋的响声在会堂里孤独地徘徊了一阵之后,才发现了神采奕奕的徐特立老先生,同时李仲融、陈润泉、蒋牧良、王淑明几位先生也到了。徐老先生的谈锋很健,李、吕二位也并不弱。但,蒋牧良先生却还来不及理会谈话,他不能放弃他进门的第一个动作,他必须先把长大褂脱了,才能谈及其余,所以他匆匆忙忙地脱长衫去了,待他走出来时,那紧裹着他的一套土布短褂裤配合着那沉默深思的面孔,如果你没有拜读过他的大作,你决不会想到他的笔锋是那末有力而漂亮的。

当他们谈得正起劲的时候,谭丕模先生悠悠然地来了,翦伯赞则以忙碌的姿态进进出出。彭伯骝因为等候赠送第7期高尔基逝世两周年特辑的《中苏》半月刊,要在会场中送发,所以也急得只是打旋。

纪念会原订上午9时举行,时间快要过去了,茶点也摆上了桌,参加的青年作家也到了二三十人,但因等候张天翼、廖沫沙,只得延迟了几分钟,终于这两位先生并没有如大家想象中的姗姗迟来,干脆他俩就没有来。

开会的仪式开始进行了,翦伯赞先生任主席,他将纪念高尔基的意义和高尔基的被害而死,作了简短的报告。然后他说:“对于文学我是一个外行,所以高尔基在文学上的伟大,要请各位文学家来讲。”其次是袁逸之先生献词,大意可分两点:一、高尔基与常人不同的地方,也就是高尔基的伟大之处,是在他肯本着良心说真话,说老实话,这些话是人家所知道但不肯说的。因为他这些真话、老实话毫不留情地揭穿了侵略者对人类的残酷,于是引起了每个被压榨着的同情,且掀起反抗的情绪,高尔基这种坦白与真实,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二、对于纪念高尔基的这个会,我觉得中苏文协湖南分会没有扩大纪念,使一般民众参加而得一机会了解高尔基,这是不无遗憾的。”

主席请蒋牧良先生朗读《海燕》蒋先生在兴奋中站起来,他那严肃沉毅的声调感动了在座的每个人。陈润泉悠然地垂下眼皮,仿佛要从声调中默领《海燕》诗的伟大。李仲融听得目定口呆。所以蒋先生虽是不好懂的湖南口音,并不算是很大的缺憾。

蒋先生读完诗,慎重地坐下。主席请大家自由演讲。第一个站起来的是洪君实先生。当高尔基死的时候,洪先生在北平,那时他们要发起一个盛大的追悼会,因为未得当时当局的许可,经过了不少的困难,只在清华大学举行了一个小小的追悼。所以洪先生在这次的纪念会中,回溯到两年以前的事,不胜感慨,但也特别兴奋。他说:“今天的纪念与两年以前的追悼,意义相同,而情形就两样了。高尔基主张的反侵略和民族解放的斗争,在我们民族也正在执行了,我希望我们更要巩固国内的团结,这样纪念高尔基才算有意义”。

当洪先生结束了他的演说,忽然大家都望着徐老先生。主席请他讲话,他谦让了半天,终于在大家的推请下屈服了。他开始就道着歉,说:“我对于文学真是一个门外汉,我简直没读过高尔基整部作品,只偶尔望见一两篇。我觉得高尔基的伟大不仅在他描写劳苦群众的生活’,特别是在于描写落后的人怎样进步的,劳动者的生活要怎样去改变,所以他的作品不单是暴露黑暗的一面,并且指导如何走入光明。"说到这里,徐先生停了一会,接着又说::“其实,高尔基的伟大并不是别人做不到的,只要肯从实际生活中去体会,努力学习,我相信中国能产生无数的高尔基。”

李仲融先生过去是相当爱好文学的,自然高尔基的作品他读过不少,尤以《母亲》给他的印象最深,所以他说:“高尔基毕生伟大的事业,是为被压迫的人们呐喊。他以客观的态度写出黑暗与污浊,使我们知道如何改变我们的恶劣环境和痛苦的生活。”王淑明先生则因纪念高尔基而想到鲁迅先生,颇有感慨。觉得在这抗战时期,如鲁迅先生还在世,一定是我们抗战中文化界最有力量的实力,并希望中苏文协分会能将“鲁迅全集”买到,并且请人翻译成外国文。吕振羽先生声明自己对于文学是不折不扣的外行以后,简短地但是扼要的说了一段,大意是总括各人的意思,归结到高尔基的伟大,在于他肯说良心话、实话。但在座的因为不懂他的湖南话,没有十分听清楚。此外,游宇先生和萧敏颂先生从高尔基的生活出发,很发挥了一些见解。  

这时,演讲差不多已进行了两个钟头,于是由谭丕模先生作结论。谭先生是研究文学的,特别是关于文学史方面有正确的认识。他认为高尔基集世界文学大成,在技术上采用新的写实主义,我们应该要接收其技术来创造我们的抗战文学,同时要学习高尔基的战斗精神,运用到各部门的救亡工作上。

在一阵掌声之后,主席宣布散会。

(原载1938620日《抗战日报》)

(转自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年3月版《长沙烽火岁月——老报刊中的长沙抗战》张湘涛主编|陈先枢 杨里昂 彭国梁 辑录整理)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24 03:11 , Processed in 0.09585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