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长沙经济之复苏 长沙三捷的新估价 ——倭寇大陆政策的致命伤 《国民日报》社论 蒋委员长在其巨著《中国之命运》第四章、第五章里,条分缕晰的指出:我们“五年半的抗战,已经把日寇平分世界的狂妄企图和他的主动地位打破了”从“九一八”以后的广田的“三原则”,到“七七”和“八一三”的“就地解决”;以及近卫的“不扩大方针”、“长期作战”、“大东亚新秩序;平沼内阁的崩溃;阿部、米内两内阁的“不介入欧战”;以迄近卫第二次内阁“北守南进”;第三次内阁的解体;和东条内阁的“先南后北”,这一连串倭寇国策的反复转变,无一不是受我们基本国策所左右,也就是我们国策的成功。 倭寇大陆政策受我们基本国策的所转变左右,还不止这几点,最重大的要算是太平洋战争以来迷梦的粉碎。这一迷梦的粉碎,是归因于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失败。敌人的失败,就是我们的胜利。这一伟大的长沙三捷,使倭寇一年半以来伸展无由,瘫痪欲死。委座在《中国之命运》里,明显的写道: “在此时期,英美在太平洋上的准备不足,遂使日寇侵略的烽火到处燃烧,几乎成了‘无往不利’的局势。但是他在这个一帆风顺的时机之中,不料我军在长沙会战,给他一个歼灭战,使他在中国战场上一蹶而不能复振。这一会战,实在是日寇在太平洋大战初期,精神上的一个致命的打击。这个打击,使他知道我国的军队实力所在,而始终是他的致命伤。因此他的军队对于西线,则于马来半岛与缅甸占领之后,就不敢再向印度侵略;对于南线,则于占领荷属南洋群岛与菲律宾之后,亦放弃了进占澳洲本土的野心;对于北线,则于侵袭阿留申群岛之后,更不能贯澈其处心积虑的北进攻苏的阴谋。在此日寇徘徊瞻顾之中,英美乃得从容布置其西亚细亚、南太平洋的战线,并充实美洲北部的国防,而苏联亦得以专心致志于对德的战争。三十一年十一月以来,同盟国在各战场的胜利,使日寇真陷于束手无策、四面包围的绝境,即轴心国方面亦不能不致恨于日寇背盟失信,屡误时机。”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日寇今天之四处踫壁,一无出路,是受了我们长沙三捷的致命的打击。同盟国家——不仅是英美,而且也是苏联,今天能够从容不迫,整军经武,以准备大规模进击倭寇,也是受了我们长沙三捷巨大影响。即如轴心国家,今天之相互责难,冰炭不容,也依然受我们长沙三捷的转移。这决非过分之言。这原因便是因为我们的长期抗战是一道无可拒抗的阻力,而这阻力便粉碎了倭寇的阴谋。使倭寇的深深的觉悟到如不解决“中国事件”,便绝无实现大陆政策之一天。然而“中国事件”能够如同倭寇理想那么容易的解决吗?让倭寇自己去寻求答案。 退一步说,假如三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至三一年一月三日这一旬中的第三次长沙会战,我们不幸而竟至失败的话,那么今天整个世界战局,便将大的改观了。这种改观是不堪想象的,而且毋宁说是一个噩耗,不仅中国的西南大片河山沦入敌手,即如印度、澳洲、北美洲和西伯利亚都将蒙上了魔影。 有了长沙三捷这一巨大的转变,便经注定了倭寇整个侵略的命运。我们可以这么说,倭寇即使在中国战场作广泛的活动,也不外是最后的挣扎,即使在马来半岛,在新几内亚,在阿留申群岛有所蠢动,也不外是回光的反照。 我国军政战斗力的加强,印度英印军的着着准备和澳洲美军实力的增厚,以迄北非盟军顺利推进,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前途是远大的,胜利正在望。我们应宜再接再厉,英勇前进! (原载1943年4月10日湖南《国民日报》) (转自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年3月版《长沙烽火岁月——老报刊中的长沙抗战》张湘涛主编|陈先枢 杨里昂 彭国梁 辑录整理)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4-11-24 02:14 , Processed in 0.80901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